小學音樂教師在應用項目式學習法展開教學時,應注重項目任務的科學性和趣味性,以便引導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1]。尤其在教學戲曲時,教師應設計融合生動多樣的內(nèi)容的項目任務,以激發(fā)學生探究戲曲文化的興趣,拉近學生與戲曲的距離,讓他們體會到戲曲的趣味與價值,從而提升音樂素養(yǎng)與文化素養(yǎng),實現(xiàn)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本文以蘇少版音樂(五線譜)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梨園英秀”的教學為例,探索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音樂戲曲教學策略。
一、學情分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分析學生學情有助于教師制訂更為精準的教學計劃以及更具針對性的項目任務,將學生迅速帶入戲曲學習情境中,從而幫助學生領悟中國戲曲的核心內(nèi)涵[2]。同時,教師明確項目目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使學生高效完成項目任務,增強內(nèi)驅(qū)力。
例如,五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前期學習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的樂理知識,能自主分析相關戲曲文化的價值與意義?;诖?,教師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詢問并調(diào)查學生對戲曲文化的了解程度,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項目任務,創(chuàng)設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更樂于學習戲曲知識,掌握戲曲表演的要點,從而促進戲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二、設計項目任務,明確學習目標
(一)設計預習任務,初步感知戲曲內(nèi)涵
項目式學習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促使學生自主地研究課程內(nèi)容,分析課程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理解課程的價值。因此,教師設計項目任務并讓學生自主完成,能使學生深入理解課程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這也能讓學生了解自我,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優(yōu)勢和缺點,從而更好地把握學習節(jié)奏,明確在課堂中需要認真傾聽的內(nèi)容,更深入地理解課程知識[3]
例如,教學《梨園英秀》這一融合了戲曲元素的歌曲前,教師可以給學生發(fā)放任務表,讓學生根據(jù)任務要求收集資料。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詢問家長或查閱書刊了解中國戲曲的發(fā)展歷史、藝術特色、種類、臉譜等方面的內(nèi)容,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使其初步認知并理解中國戲曲文化。其次,指導學生聆聽風格多樣的戲曲作品,并讓其記錄下自己對每部戲曲作品的獨特感悟,使其深切體會戲曲的藝術魅力。最后,根據(jù)以上兩個任務,讓學生思考自己想要深入了解中國戲曲文化的哪些方面,明確學習目標。
(二)明確教學重點,確定主要的項目任務
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教學重點,并確定好主要的項目任務,把握好教學節(jié)奏,以使學生能條理清晰地學習課程內(nèi)容,從多個視角理解相關戲曲作品的藝術價值,并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4]。這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識,為學生的學習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發(fā)揮戲曲教學的價值。
仍以《梨園英秀》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將以下內(nèi)容確定為主要的項目任務。第一,學生需充分展示自我,借助情節(jié)演繹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刻感受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第二,學生要聆聽風格多樣的戲曲,感受戲曲的韻律之美,了解不同戲曲的特點。在學生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教師需開展相關教學活動,以引發(fā)學生共鳴,讓他們在欣賞戲曲時拓寬思路,提升審美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三、項目實施,彰顯生本作用
(一)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1.情節(jié)演繹,深入理解戲曲內(nèi)涵
戲曲作為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藝術魅力的表演藝術,不僅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承載著豐富的人文精神。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戲曲的獨特魅力,教師需要精心組織各種情節(jié)演繹活動,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戲曲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親身體驗和感受戲曲中蘊含的情感和價值觀。這種沉浸式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戲曲的深刻含義和藝術價值,進而激發(fā)他們對戲曲文化的探究興趣[5]。
例如,教學《誰說女子不如男》時,首先,教師可先向?qū)W生講述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感人故事,使學生初步理解該戲曲的內(nèi)涵。其次,引導學生以唱演的方式分組表演該戲曲講述的故事,讓學生深刻體會該戲曲的旋律之美。最后,組織學生分享表演感受以及對戲曲內(nèi)涵的獨特見解,讓學生深刻體會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及其非凡的人格魅力。
2.角色扮演,感受人物情感變化
在學生對《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其中蘊含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后,教師需引導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活動,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人物心境。首先,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豫劇《花木蘭》的唱演視頻,讓學生仔細觀察視頻中的花木蘭的妝容、服飾和動作。其次,指導學生模仿視頻中花木蘭的妝容,并利用剪刀、針線等工具和布料等材料制作與角色同款的服裝。最后,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扮演過程中深刻體會花木蘭替父從軍的無奈、掙扎與決心。
(二)拓展教學,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
1.分析戲曲節(jié)奏,感受戲曲的韻律之美
戲曲緊湊或舒緩的節(jié)奏能迅速調(diào)動聽眾的情緒,引領聽眾進入戲曲演繹的故事場景中。此外,戲曲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diào)能讓聽眾感受到角色情緒的變化,避免聽眾產(chǎn)生疲勞感,使聽眾更好地領悟戲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教師要設計相關項目任務,讓學生深入理解戲曲知識,感受戲曲深厚的文化底蘊。
例如,教學《京調(diào)》這一根據(jù)京劇西皮原板和西皮流水單調(diào)改編的民族管弦樂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教材中編排的主題一和主題二在節(jié)奏、旋律上的不同。由于學生處于初步了解戲曲的階段,他們難以運用專業(yè)性的語言來準確描述主題一和主題二節(jié)奏的差異,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解。如,讓學生用圖形或線條展示兩個主題在節(jié)奏上的差異性。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不同的戲曲節(jié)奏對聽眾聽感的影響,學會從多個角度體會戲曲的韻律之美。
2.分析樂器,品味豐富音色
在戲曲舞臺上,樂器極為重要,其不僅能營造獨特的藝術氛圍,還是劇中人物表達情感的重要媒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分析不同樂器的音色與作用的項目任務,加深學生對戲曲文化的理解。
例如,教學《急急風》時,教師可以先播放板鼓、大鑼、小鑼以及鈑這四種樂器齊奏的音頻,再運用音頻軟件將這四種樂器的音軌進行拆分,并分別播放這四種樂器的聲音。隨后,教師可讓學生交流討論,分析每種樂器的音色及其在戲曲表演中的作用,以加深學生對戲曲知識的理解。
四、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項目式學習強調(diào)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過程中的表現(xiàn),及時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其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項目任務[6]。
例如,在“梨園英秀”這個單元的學習中,由于學生對戲曲知識的了解較為淺顯,面對項目任務時他們往往會感到迷茫。對此,教師要及時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引導學生運用多樣化的手段學習基礎的戲曲知識,如利用信息技術等。此外,在學生參與情節(jié)演繹和角色扮演活動時,教師應調(diào)整其肢體動作和語言表達方式,確保表演正確。同時,教師應協(xié)助學生設計舞美,共同制作角色服裝,以增強舞臺氛圍。在以上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指引學生自主完成項目任務,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展示項目成果
項目成果展示是一種評估學生學習效果、檢驗教學方法是否得當?shù)挠行侄?,對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在學生完成個人和集體的項目任務之后,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有機會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項目成果,從而活躍戲曲教學課堂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同時,通過觀看和討論其他同學的項目成果,學生不僅能夠獲得新的知識和靈感,還能加深對戲曲文化的理解,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拓展自己的文化視野。
比如,在《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化好的妝容,以及精心設計的服裝、舞美等,并講解在化妝和設計服裝、舞美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表揚學生表現(xiàn)良好的方面,從而激發(fā)學生持續(xù)學習的動力。在《急急風》的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準備板鼓、大鑼、小鑼、鈑等樂器,讓學生親自演奏,展示自己對節(jié)奏的把握情況、對樂器使用技巧的掌握程度及自身韻律感的發(fā)展水平。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說出令他們印象最深刻的學習活動,以及通過參與活動學到的知識,以加深學生對戲曲文化的認識。
六、展開教學評價
教師進行教學評價有助于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優(yōu)勢所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有針對性地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自己的學習能力,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路徑。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夠更順利地完成各個項目任務,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戲曲知識,從而在音樂素養(yǎng)方面得到顯著提升。教師進行評價時,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全面且客觀地評價學生的項目成果,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有效地推動學生不斷成長和進步,使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例如,在學生參與情節(jié)演繹和角色扮演活動后,教師應從舞臺表現(xiàn)力、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及唱腔等多維度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贊揚其表現(xiàn)良好的方面,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其有效的改進建議,使學生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堅定深入學習戲曲的信心。又如,在學生運用樂器演奏戲曲后,教師應從節(jié)奏感、樂器使用方式的準確性等方面進行評價,以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助力其在后續(xù)學習中更順利地完成項目任務。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戲曲教學時,應當采取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積極采用項目式學習的方式。教師應設計一系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項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和深入探索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同時,教師要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戲曲知識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幫助他們更深刻地理解戲曲文化的內(nèi)涵和價值。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展示項目成果,并對他們的成果進行評價,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自我,提升音樂素養(yǎng)和音樂欣賞能力,從而為在音樂學習道路上穩(wěn)步前進奠定基礎,并為傳承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鐘才雁.京劇在小學音樂單元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國音樂劇,2023(6):114-118.
[2]廖冰清,小學音樂課題戲劇戲曲教學的實踐路徑與策略[J].天津教育,2023(31):96-98.
[3]陶俊逸.小學音樂教學中傳統(tǒng)戲曲的融入:以昆曲為例[J].琴童,2023(20):27-29.
[4]代可霏.小學音樂課傳統(tǒng)音樂教學實踐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3.
[5]吳麗娟.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項目式學習[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2(12):28+33.
[6]周正翔.項目化學習在小學音樂課堂的云實踐[J].廣東教育(綜合版),2020(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