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紅色文化教育成為思政教育領域的高頻詞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蛾P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需重視開展革命文化教育活動,增強思想道德教育與價值觀引導;同年9月,《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特別指出,需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資源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作用[2;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要借助紅色文化資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把紅色基因滲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增強在校大學生理想信念,引領他們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國家觀的關鍵措施,對于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3]。地方紅色文化將地域特色和紅色文化資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本土性和親和力,具有天然的思政教育優(yōu)勢和價值,逐漸成為思政育人的重要素材和載體。為進一步推動本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發(fā)展,我們需要緊跟時代步伐,堅持“傳統(tǒng)與現代方法并行’的策略,將當地紅色文化資源滲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而確保紅色文化資源能夠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能更好地進行人才培養(yǎng)。
一、泰州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
泰州擁有2100余年建城史,更是一座深具光榮革命傳統(tǒng)和紅色基因的城市。我們黨在泰州的奮斗和發(fā)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珍貴的革命文物。不論從維護紅色文化資源的社會需求角度,還是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整合角度進行分析,泰州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政課資源挖掘、教學領域拓寬與激發(fā)大學生求知熱情等方面發(fā)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一)為課程教學提供資源支持
紅色文化資源內涵豐富,它形式多樣,比如遺址遺跡、建筑設施、歷史文物、文藝作品、精神事跡等等。這些不同形式的紅色文化資源各自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共同構成了一個多元而立體的文化體系。正是這些資源的多樣性與豐富性,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將這些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政治理論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歷史責任感。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從而在思想上受到啟發(fā)和教育,為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為大學生提供了人生價值導向
紅色文化資源不僅能夠提供學習的素材,還能給大學生提供價值導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紅色文化資源的滲透,大學生會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將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重要位置,才能為人民幸福、社會進步、國家富強作出貢獻,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這些資源中蘊含的革命精神和歷史智慧,能夠激勵青年一代繼承和發(fā)揚光榮傳統(tǒng),培養(yǎng)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同時,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功能還能幫助學生在面對復雜的社會現象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從而在未來的社會實踐中,更好地服務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為實踐教學提供優(yōu)質載體
在高等教育的思政教育過程中,實踐教學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是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重要方式[。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們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抽象概念具體化,從而加深理解和記憶。特別是將紅色文化資源作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還能夠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感和歷史責任感。這種活動作為達到高校思政教育目標的優(yōu)質載體,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全面發(fā)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相對于單一的理論講解與乏味的史實研讀,實踐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獲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二、泰州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對策建議
(一)把紅色資源深度融入課程教學
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具有極高的契合度,是針對當代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將其滲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活動中。
1.將紅色文化資源充分融入思政課程
高校思政課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要想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作用,勢必要努力克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內容枯燥乏味、形式單一等缺點,而紅色文化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形象、極具吸引力與感染力,契合了大學生的興趣。因此,如果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夠充分運用好本土紅色文化資源,在教學內容、授課方式等多方面加大創(chuàng)新力度,那么,高校思政課堂一定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作用,豐富教育內容,提高課程的整體質量。
2.將紅色文化資源滲透到課程思政
作為一種教育資源,紅色文化資源不僅可以滲透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而且能夠融入其他科目的發(fā)展中。張?zhí)┏?提出,紅色文化資源可以滲透到各個學科如教育、歷史、旅游、社會、音樂、舞蹈等不同學科中,從而讓其教學更為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與日?;<t色文化資源不僅能夠為其他學科帶來豐富的教學資源,而且能夠在其他學科的授課過程中實現育人價值。
3.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主導作用
高校思政課教師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直接影響高校思政課的開展效果。因此,高校思政教師應該充分重視紅色文化資源,意識到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只有這樣,高校思政教師才能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表現出充分的自信。此外,高校應當重視對教師在紅色文化資源的研究熱情與能力方面的培育與評估,努力提升年輕教師的探究與教學能力。高校思政教師是紅色文化資源教育的主要執(zhí)行者,他們應當具備探究與創(chuàng)新精神,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淺層,要深入探究其深層意義與價值,挖掘出紅色文化資源的時代價值。
4.強化大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教育認識的重要性
大學生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受眾,強化他們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正確認識對于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起到重要作用。高校思政教師要充分把握當代大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挖掘其情感需求,從而引發(fā)其情感共鳴,同時,努力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教學,讓學生在教學中體會到紅色文化資源的獨特魅力。
(二)引領社會實踐,打造“實踐育人”新天地
在高校引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校外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基地充當著重要角色。泰州本地高校可充分利用泰州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泰州紅色文化資源相結合,使當代大學生可以充分感受紅色歷史的內涵,進而實現紅色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
1.加強與紅色教育基地的合作共享
堅持把紅色文化教育滲透到大學生參與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借助各類實踐教學手段使當代大學生受到紅色精神的熏陶。對于高校來說,應當主動和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基地建立緊密關系,形成長期發(fā)展伙伴關系。第一,高校應當對構建伙伴關系的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基礎建設、交通情況等不同因素展開全面評估,挑選出適宜的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基地進行聯絡,而且和有關單位進行合作,從而構建良好的伙伴關系。第二,高校能夠動員學生以志愿講解員身份參與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基地的服務,這不但有助于基地降低運營成本,而且能夠為學生帶來了解紅色文化資源的實踐平臺,逐步增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理解與體驗,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熏陶,從而提升個人的道德品質。第三,充分掌握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基地的實際情況,把其和大學開展紅色文化資源教育的現實需求進行融合,利用基地的特點組織各類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革命時期的偉大精神與良好思想,從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際效果[
2.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資源的實踐教學方式
針對當代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應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的教育,更應該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社會實踐作為高校思想政治課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學生認識社會,了解國情,磨煉意志,培養(yǎng)品格,提升個人能力,增強責任感,為社會作出貢獻等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常規(guī)性實踐活動與紀念性實踐活動相統(tǒng)一
常規(guī)實踐活動適用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而紀念性實踐活動往往針對某個主題,針對性強、規(guī)模大,不適合持續(xù)開展。因此,應當將常規(guī)性實踐活動與紀念性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日常校園生活中,可以組織常規(guī)性實踐活動,這類活動的實施方式較為豐富:設立紅色文獻專架供學生們閱讀并舉辦交流研討會,互相分享閱讀心得;定期向學生播放紅色影片,不僅能豐富他們的課余文化生活,而且能夠使他們對紅色文化資源有更全面的理解;定期開展紅色文化專題講座,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學術交流,讓學生了解紅色文化資源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而在一些特殊的節(jié)點,可以開展紀念性實踐活動,組織規(guī)模性的紀念活動,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強化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效果。
(2)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精華路線
傳統(tǒng)參觀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代大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教育的現實要求,他們更傾向于場景化和體驗類的深度游覽。通常來說,這類體驗需持續(xù)的時間偏長,互動更加深人,能激發(fā)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大學可以在節(jié)假日期間安排學生前往泰州這片紅色圣地進行實地學習,親身感受革命先烈的斗爭歷程,進人歷史場景,感悟精神內涵,以此培育他們的家國情懷與堅定的理想信念,增強對國家與民族的自豪感與歸屬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更進一步地,高??梢砸龑W生深入挖掘泰州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以紅色地標為切入點,連點成線、以線推面,鼓勵思政教育帶領學生一同從泰州紅色地圖中打造自主思政教育精華路線,進一步推進本地紅色文化走進高校思政課堂[]。
(3)運用現代技術手段融合紅色文化資源
先進技術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如疫情期間,受疫情影響,大學生親身前往紅色文化資源所在地有一定困難,這時候,可以通過各地、各校思政教師錄制紅色微課,讓學生跟隨老師的視角學習紅色文化,感悟革命精神。更進一步的,在開展紅色文化資源教育時,能夠利用VR技術把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進行結合,用數字化手段重現革命斗爭場景、復原重要歷史事件,實現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即時互動,讓他們感受到身臨其境的沉浸感,如此可以對當代大學生形成明顯的吸引力,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進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成效。
三、結語
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理論課之中,尤其是本地紅色文化資源,這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把紅色文化資源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為國家的進步注入新的活力,為國家的持續(xù)發(fā)展增添更多動力。在新時代背景下,將當地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成熟和對家國的深厚情感培養(yǎng)開辟了更多途徑。通過創(chuàng)新性的高校思政教育方式,紅色文化內涵與精神能夠更廣泛、更深入地傳遞,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也更加明顯。未來,高校應當繼續(xù)優(yōu)化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利用,為培養(yǎng)具有愛國精神與社會責任感的下一代奠定穩(wěn)固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福紅.講好哈爾濱百年紅色故事Ⅲ].哈爾濱學院學報,2023,44(06):15-18.
[2]吳澤玉.紅色資源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2019.
[3]賈姍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紅色基因傳承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27):99.
[4]李元博,史達.城市紅色文化資源新媒體傳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涵化教育理路與實踐研究Ⅲ大學,2023(04):109-112.
[5]張?zhí)┏?建構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理論體系的思考].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3(06):14-18.
[6]王任英.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研究[D].遵義:遵義醫(yī)科大學,2023.
[7]劉林希.新時代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21.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2023年度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與精品項目一般課題“泰州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SZKT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