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困在電量焦慮中的當代青年
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猛發(fā)展,智能手機作為當前主流的移動通訊工具,對信息傳遞、電子商務和提供娛樂等與公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據(jù)QuestMobile發(fā)布的《2024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春季大報告》,截至2024年3月,30歲以下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年輕用戶增量過千萬,構成了全網(wǎng)增長的重要部分[]。各類智能手機APP營造了不同的使用場景,許多青年用戶對智能手機的使用時長與重度使用場景增加,電量缺口的存在使得他們對即時充電的訴求得到了提升[2]這為共享充電寶的發(fā)展提供了動力。
青年群體的電量焦慮與其對智能手機的依賴密切相關。當前,學界往往以“Z世代”(Generation Z)來稱呼1995—2009年間出生,與網(wǎng)絡信息時代無縫接軌的青年群體[3]。他們或是在校學生,或是踏入社會的青年勞動者。他們往往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文化包容性和對新事物的接受度?!笆謾C依賴”(mobilephonedependence)則是時代大背景下,在這些青年特有的群體文化中產生的慣常行為[4。如QQ、微信和抖音等APP作為青年群體日常生活的重要媒介,由于其具備了個性化的特色功能、滿足了青年群體的娛樂與社交需求并能夠帶來沉浸式的體驗,進而提升了青年群體的用戶粘性。
作為“補償性媒介”,即補償智能手機這一媒介缺憾的新媒介[5],共享充電寶地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解救了被困在電量焦慮的青年們。步人人機融合的“賽博格”(Cyborg)時代,學界將“具身性”這一概念納入傳播學的研究范疇,考察新傳媒技術語境下傳播與身體的關系,并指出新媒體用戶將各類媒介作為自身感官的延伸,同時在各類媒介技術的塑造下成為“半人半機器”的存在。然而共享充電寶作為輔助青年群體進行智能手機使用的工具,并非像智能手機、藍牙耳機或運動手環(huán)等對青年具有直接、顯著影響的物質媒介而容易被忽視。因此,本研究通過對當代青年群體(在校大學生、青年工作者等)進行觀察和訪談,總結出當前青年群體使用共享充電寶及依賴共享充電寶的各類影響因素,從而分析青年群體自主行為與共享充電寶的發(fā)展之間的互動過程,探索共享充電寶對青年用戶潛在的具身性表征。
二、使用共享充電寶:焦慮情境下的青年自主判斷
當智能手機電量告急且用戶未攜帶充電設備時,意味著其面臨著“失聯(lián)”狀態(tài)。這種“手機失聯(lián)焦慮'(nomophobia)心理使得許多用戶一旦離開智能手機就會產生高度不適的焦慮感8。在智能手機電量將盡的情況下,“手機失聯(lián)焦慮”心理會迫使用戶產生尋求充電設備以滿足對智能手機電量供給的行為。在智能手機功能日趨強大的當代社會,許多青年也離不開其中的各類軟件?;诖耍狙芯渴崂砹瞬煌嗄昝鎸Σ煌男枨髲亩a生電量訴求的三種具體的焦慮表現(xiàn)。
(一)信息獲取焦慮
當智能手機電量耗盡,其中的社交媒體、短信和電話等通訊工具將無法使用,用戶將難以通過智能手機與當前所處的空間之外取得聯(lián)系,即用戶失去了靠智能手機來維系的社交圈,無法得知最新發(fā)生的對話和事件。這些對話或事件所包含的信息往往具有一定的時間跨度和不確定性,對于智能手機用戶尤其是青年用戶具有更強的接近性,如QQ、微信等社交平臺中及電話、短信等需要自身參與或回復的訊息;利用直播、視頻或在線會議等平臺進行信息的獲取、傳遞或進行會議、測試等;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中的趣緣社群發(fā)布的訊息及官方網(wǎng)站、新聞媒體更新的新聞公告等。這些信息對于青年用戶而言具有較高的價值或趣味性,對于其生活及社交的議程設置具有一定影響。這種焦慮心理會驅使青年用戶產生“錯失恐懼”心理,并使其產生一定的電量訴求。
(二)媒介技術焦慮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各類應用軟件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一旦失去了智能手機,就會對個人的衣食住行產生諸多不便。當智能手機電量耗盡,出示電子證件、使用二維碼、線上收付款等各類應用程序運行都將受到阻礙。相較于中老年群體,習慣了媒介化生存的青年群體對各類媒介技術更為重視,他們更傾向于使用智能手機進行線上購物,如自助點單、預約購票及購買外賣、快遞等;更傾向于使用移動支付進行面對面交易及進行公交、地鐵的二維碼自動扣款服務等;更傾向于使用智能手機中的NFC(近場通信)技術實現(xiàn)電子門禁等數(shù)字化身份認證。當智能手機處于電量告急狀態(tài),且用戶本身未攜帶充足的現(xiàn)金、乘車卡或可以驗證個人身份的證明時,許多技術操作便難以完成。這種焦慮心理會對具有特定技術需求的青年用戶產生較強的電量訴求。
(三)娛樂方式焦慮
近年來,各大平臺的電影、電視劇和動漫等在線視頻資源及網(wǎng)絡文學資源百花齊放、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蓬勃發(fā)展、各類手機游戲層出不窮,為智能手機用戶提供了多樣化的娛樂方式,但也造成了不少青年用戶對于網(wǎng)絡娛樂的成癮性。青年用戶對于智能手機的娛樂訴求體現(xiàn)在其處于一個長期缺乏娛樂設施的環(huán)境內,尤其是在乘坐長途交通運輸工具及長時間處于等候室、餐廳等空間內。這些娛樂方式的出現(xiàn),為緩解青年用戶的無聊情緒、充實青年用戶的碎片化時間、提升青年用戶對娛樂產品內容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意義,而在智能手機電量告急且沒有充電和其他娛樂設備的狀況下,用戶將面臨較長時間的娛樂空缺因此,受到這種焦慮心理影響的青年用戶,尤其是對于在線視頻、網(wǎng)絡文學及手機游戲的熱愛者,會產生更強的電量訴求。
由于青年智能手機用戶存在多樣的“手機失聯(lián)焦慮”心理,影響到了其對于充電設備的需求,也間接推動了我國共享充電寶產業(yè)的發(fā)展。如果說智能手機是青年用戶對這個世界知覺的延伸,那么共享充電寶則是特定情況下對智能手機的延伸。許多的青年用戶出門在外甚至“機不離手,共享充電寶不離機”,潛移默化地將共享充電寶作為了應急充電的“必需品”。這既是青年用戶對共享充電寶從接觸到依賴的心理表現(xiàn),又是共享充電寶潛在具身性的內涵所在。
三、依賴共享充電寶:社交舞臺上的青年自主選擇
相較于大眾居住與工作所處的空間,共享充電寶往往選擇投放在“第三空間”(the thirdplace),即街邊餐飲店、圖書館以及商場、活動中心等非正式公共聚集場所。在這些場所中,由于智能手機用戶數(shù)量的龐大和在場所中的移動性,導致部分固定的充電插頭難以滿足其需求。而共享充電寶由于其方便攜帶和租借、歸還的特征,成為許多青年在應對電量不足時的選擇,誕生了怪獸、美團、小電等具有知名度的共享充電寶品牌。根據(jù)艾瑞網(wǎng)數(shù)據(jù),2023年我國共享充電寶行業(yè)覆蓋點位數(shù)(與直營團隊或渠道商簽訂合約的業(yè)主的獨立位置的總數(shù))已達到404萬個,其中一二線城市的點位滲透率已達到 44.7% ,三線及以下城市點位滲透率為 22.2% 。共享充電寶廣泛覆蓋的特征迎合了當代青年在“第三空間”中對智能手機的使用場景,為緩解青年用戶的電量焦慮創(chuàng)造了條件。
通過對長期使用共享充電寶的青年用戶進行訪談,筆者發(fā)現(xiàn),由于共享充電寶本身的便利性,青年用戶在時間和空間兩個層面從被動使用轉化為主動使用并對其產生了較強的依賴,這種依賴行為的發(fā)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們對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的自我呈現(xiàn)。
(一)對時間長度的依賴:增強了數(shù)字交往的延續(xù)性
共享充電寶的出現(xiàn),補充了智能手機的電量,延續(xù)了智能手機在同等狀態(tài)下的使用時間,使得青年用戶可以擁有更多、更連貫的時間沉浸式的投身于數(shù)字交往當中。共享充電寶通過集中管理和按需分配的方式,使得充電設備資源得到了更加高效地利用,一方面,用戶無需自行購買充電寶,只需在需要時租借使用,這就避免了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另一方面,由于共享充電寶通常按次或按小時計費,用戶只需支付實際使用時間的費用,進一步降低了個人成本。這種模式不僅促進了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也為城市生活增添了更多便利,使得數(shù)字交往更加流暢和高效。就像地鐵和汽車對人的活動范圍解禁一般,共享充電寶增強了用戶數(shù)字交往的延續(xù)性和便捷性。
(二)對空間長度的依賴:體現(xiàn)了共享經濟的便利性
共享充電寶的便利性和便攜性特征使越來越多的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租用與歸還,許多大型共享充電寶企業(yè)也通過跨城市歸還等營銷策略不斷吸納新的青年用戶。而由于常見的充電器需要電源接口、個人的移動電源存在電量耗盡或不易攜帶的狀況,因此在特定的空間內,共享充電寶成為許多青年用戶電量供給的選擇。共享充電寶的普及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充電方式的局限,還通過智能化的網(wǎng)絡布局,實現(xiàn)了設備的廣泛覆蓋和高效管理。這種靈活性使得數(shù)字交往不再受限于地理位置和電源供應。此外,共享充電寶的“第三空間”投放屬性使用戶可以較為方便地找到并租借充電寶。這種便利性使得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不需要擔心手機設備的電量使用能耗,積極投入生產生活,從而確保數(shù)字交往的便利性。
(三)對生活習慣的重塑:反映了青年群體的時代性
伴隨著國內共享充電寶競爭的趨勢加劇,許多街區(qū)共享充電寶租借的價格降到了約2元/小時、單次租借20元/天封頂,面向校園大學生和通勤上班族的共享充電寶也推出了各類優(yōu)惠措施。共享充電寶價格的降低與便利性使得許多青年的生活習慣開始發(fā)生轉變,他們將借用共享充電寶作為應急充電的首選方案、在出門時會更少注意手機電量,甚至會在手機電量仍有一定的盈余時依然選擇利用共享充電寶補充電量。這種心理和行為上的轉變是這部分青年群體在依賴共享充電寶的基礎上對“手機失聯(lián)焦慮”的主動性抵抗,反映出當代青年群體數(shù)字化生存與發(fā)展的時代特征這種依賴和信任進一步強化了共享經濟在青年群體中的影響力,體現(xiàn)了數(shù)字化時代下青年群體對高效、靈活生活方式的追求和適應。
共享充電寶作為拓展智能手機在續(xù)航時間和使用空間上的工具,也在青年群體的不斷使用中改變著其認知,實現(xiàn)了青年群體對共享充電寶從接觸到依賴這一過程由心理接受到行為主動的轉化。共享充電寶在青年群體中的認可度不斷提高,同時也展現(xiàn)了其對于青年用戶感知續(xù)航能力的延展性,成為青年用戶“更多地”感受到世界的重要載體。
四、結語:把握好共享經濟,培育好時代青年
在新媒體時代,共享經濟的發(fā)展需要供需雙方借助高效的網(wǎng)絡平臺實現(xiàn)積極的共同參與?!癦世代'群體作為共享經濟的主要推動者,其對共享產品的選擇和依賴既取決于個體的需求,也受到共享產品自身價值的影響。共享充電寶的出現(xiàn)緩和了青年群體在社交媒體背景下形成的“手機失聯(lián)焦慮”心理,為青年智能手機用戶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xiàn)手機使用的延續(xù)提供了可能,塑造了新時代青年新的生活習慣,同時,青年群體對于共享充電寶的依賴也促進了共享充電寶產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共享充電寶品牌瞄準青年需求,從外觀、續(xù)航、價格和功能等方面打造出受青年群體喜愛的共享充電寶產品,實現(xiàn)了互利共贏下數(shù)字經濟的新發(fā)展。
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共享充電寶潛在的具身性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如青年利用共享充電寶長時間使用手機導致的健康問題以及長時間沉迷游戲和社交網(wǎng)絡導致的互聯(lián)網(wǎng)成癮問題等。要妥善利用好共享充電寶這一媒介,仍需廣大青年從實際出發(fā),結合自身的需求進行理性思考與合理使用。
參考文獻
[1]QuestMobile.2024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春 季大 報 告 [EB/OL].(2024-10-30)[2025-03- 04].https://www.questmobile.com.cn/researc-h/ report/1787753953225707522.
[2]艾瑞咨詢.2024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yè)研究報告[EB/OL].(2024-10-30)[2025-03-04].https://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 =. 4335.
[3]敖成兵.Z世代消費理念的多元特質、現(xiàn)實成因及亞文化意義[].中國青年研究,2021(06):100-106.
[4]吳猛,田豐.“數(shù)字原生代”大學生的手機使用及手機依賴研究[].青年研究,2014(02):73-82,96.
[5]程明,程陽.論智能媒體的演進邏輯及未來發(fā)展——基于補償性媒介理論視角].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0,42(09):1-5.
[6]劉海龍,束開榮.具身性與傳播研究的身體觀念——知覺現(xiàn)象學與認知科學的視角Ⅲ].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7(02):80-89.
[7]彭蘭.新媒體用戶研究:節(jié)點化、媒介化、賽博格化的人[].城市黨報研究,2022(02):94.
[8]董晨宇,段采薏.我的手機哪里去了手機失聯(lián)焦慮癥的兩種研究取向[].新聞與寫作,2018(03):40-44.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甘肅政法大學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輔助型智能產品對青年群體媒介使用行為的影響研究”(2024044)。
(作者系甘肅政法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