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例
題目在△ABC中,角 A , B , C 的對邊分別為 ,且 B C 邊上的高為
a,則
的最大值為( ).
A.8 B.6 C.32 D.4
解析 因為 B C 邊上的高為 ,所以
則 .由余弦定理得
整理得
即 .因為 A ∈ ( 0 , π ) ,所以 A +
當
即
時, 4 sin ( A +
取得最大值4,所以
的最大值為4,故選D.
2分析解答,提出問題
本題的解答通過面積公式和余弦定理構(gòu)造出所要求的結(jié)論,將所要求的結(jié)論轉(zhuǎn)化為用三角形某個角的三角函數(shù)表示,并根據(jù)角的取值范圍求解三角函數(shù)的最值,構(gòu)思巧妙,解法簡捷,對學生的思維要求較高.那么能否用其他方法求解問題?對于本題,由于與具有倒數(shù)的特征,那么是否能構(gòu)造對勾函數(shù),將原問題轉(zhuǎn)化為求解對勾函數(shù)的最值?基于上述想法,需要尋求 的取值范圍.
3 觀察圖形,猜想假設(shè)
分析題意,已知角A的對邊 B C = a 及 B C 邊上的高為 ,要求
的取值范圍.由于三角形的邊 BC和邊上的高均為定值,據(jù)此可知三角形的面積是定值,那么頂點 A 的位置就會在與邊 B C 平行且兩平行線間的距離為
的直線 l 上運動.現(xiàn)以BC所在直線為 x 軸, B C 的垂直平分線為 y 軸,建立如圖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則當點 A 落在 y 軸時, A B = A C ,b = c ,即
;當點 A 在直線 l 上且向 x 軸負方向運動時, b gt; c ,即
;當點 A 在直線 l 上且向 x 軸負方向運動到距離 y 軸無窮遠時,
且趨近于1.猜想當點 A 往 x 軸負方向移動時,
可能存在最大值.當點 A 在直線 l 上向 x 軸正方向運動時,同樣可以發(fā)現(xiàn)
,即
;當點 A 在直線
上向 x 軸正方向運動且距離 y 軸無窮遠時,
并不是趨近于0而是趨近于1,同樣可猜想
具有最小值.
4數(shù)學實驗,驗證猜想
對于猜想,可利用數(shù)學實驗進行驗證,在圖2上,當點 A 在直線l上向左或向右運動時, 的數(shù)值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通過圖像可以發(fā)現(xiàn)
的變化規(guī)律.當?shù)谌吪c其邊上的高為定值時,以點 A 的橫坐標為自變量 x
的函數(shù)值隨 x 的變化圖像,從中能夠很清楚地看到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以及存在極大值和極小值的情況.
5 實證檢驗,實踐運用
5.1 驗證猜想
為確定 的取值范圍,用坐標法求解,以BC所在直線為 x 軸、 B C 的中垂線為 y 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不妨設(shè)
(204號
,
,且a gt; 0
當 m = 0 時, 當 m ≠ 0 時,有
當 m lt; 0 時,有
所以
當且僅當 即
時,等號成立.
當 mgt;0 時,有
所以
當且僅當 即
時,等號成立,所以
今 ,則
當 t = 1 ,即 b = c 時,
;當
或
時,
,所以
的最大值為4,故選D.
5.2 一般化問題
反思并提出新問題:在三角形中,若已知一條邊和這一條邊上的高,是否也能得到另外兩條邊比值的取值范圍?
以BC所在直線為 x 軸、 . B C 的中垂線為 y 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不妨設(shè)
,且 a gt; 0
當 m = 0 時,
當 m ≠ 0 時,有
當 mlt;0 時,有
當 mgt;0 時,有
因此,""的取值范圍為
數(shù)學探究是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探究三角形兩邊比值的取值范圍為切入點,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提出猜想、理論實證等一系列探究活動,得到了“已知三角形的一條邊以及這條邊上的高,可確定該三角形另外兩條邊比值的取值范圍\"的結(jié)論.這是一個有趣、優(yōu)美的公式,它不僅讓學生感受了數(shù)學的美,更能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獲得數(shù)學學習的成就感.期望本文的探究實踐,能為師生數(shù)學學習與探究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啟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