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線與圓錐曲線問題中,學生有時會遇到一類中點弦問題.解決這類問題常采用點差法,點差法可以巧妙地將斜率公式、中點坐標公式結合起來,減小計算量,提高解題速度,因此它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和實用性.在使用點差法求解涉及雙曲線的“中點弦”問題時,常常會出現(xiàn)“中點弦\"時而存在,時而又不存在的情況.本文通過對教材一道習題的分析,探究“中點弦\"不存在的原因,給出運用數(shù)形結合思想快速判斷\"中點弦”是否存在的方法,同時進一步合理對稱設點,給出避免驗證的優(yōu)化方法,以期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
1 教材題源
題目(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數(shù)學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128頁第13題)已知雙曲線x2-2 A過點 P ( 1 , 1 ) 的直線 與雙曲線相交于 A , B 兩點, P 能否是線段 A B 的中點?為什么?
2 題源解答
方法1 (點差法)當直線 與 x 軸垂直時,因為直線
過點 P ( 1 , 1 ) ,所以直線 l 的方程為 x = 1 ,此時雙曲線x22
的右頂點 ( 1 , 0 ) 在直線
上,則直線
與雙曲線只有一個交點,不滿足題意.當直線
與x 軸不垂直時,斜率存在,設
且
.因為點 A , B 在雙曲線上,所以
兩式相減得
0,整理得
若點 P ( 1 , 1 ) 為線段 A B 的中點,則
,所以直線 ι 的斜率 k = y1-y2=2,即直線l的方程為y-1=2(x-1),整理得 y = 2 x - 1 . 將直線
的方程與雙曲線的方程聯(lián)立
消去 y 整理得
因為
,所以方程無解,故不存在這樣的直線 l
綜上,點 P 不能是線段 A B 的中點.
若將雙曲線方程改為x2- ,容易發(fā)現(xiàn)利用方法1的點差法同樣可以得出直線
的方程為 y = 2 x - 1 ,這說明直接利用點差法不是已知雙曲線的獨有“專利”,即作差的過程不是一個充要條件,所以必須檢驗.
方法2(聯(lián)立法)假設直線 存在,設
,且
,若 P ( 1 , 1 ) 為弦 A B 的中點,則
.設直線 l 的方程為
1),由
即 ,則
,且
解得 且
.因為
,所以
,解得 k = 2 ,即滿足條件的直線 l 不存在.
當直線 的斜率不存在時,易得直線
與雙曲線只有一個交點,所以滿足條件的直線
不存在.
通過上面解答發(fā)現(xiàn),并非平面內(nèi)任意一點都可以作為已知雙曲線弦的中點,那么點究竟在何處可以作為其弦的中點呢?以下探究如下問題.
探究設 兩點在雙曲線(20
上,
為弦 A B 的中點,探究點
滿足的條件.
由雙曲線的對稱性可知,當直線 A B 的斜率k 不存在時,則 ,即
或
.當直線 A B 的斜率 k 存在時,若直線過原點,則滿足條件 M ( 0 , 0 ) ;若直線不過原點,設直線方程為
,將其代人方程
1,整理得
則
即 代入判別式整理得
由 Δ gt; 0 ,可得 或
綜上,可得如下結論.
結論1 如圖1所示,當點 位于原點、區(qū)域 ① 和區(qū)域 ② (即
或區(qū)域 ③ 和區(qū)域 ④ (即
)時,存在以點
為中點的弦.同理可得如
下結論.
y長 X
結論2如圖2所示,當點 在陰影區(qū)域(除去原點),即滿足
時,
0,則不存在以
為中點的弦.同理對于橢圓與拋物線,感興趣的讀者可自行類比探究.
利用上面結論可以快速解答本題,即 由結論2易知滿足條件的直線
不存在
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不需要先判斷點的位置,也不需用判別式就能確定直線是否存在?接下來利用方法3的探究進行說明.對于這類過線段中點的直線的存在性問題,用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處理,則可避開煩瑣的驗證.
有效方法:利用 為線段 A B 的中點,巧妙設出
,再結合題目中的其他條件進行求解.
方法3 (對稱設點法)由題意可知若 P ( 1 , 1 ) 為弦 A B 的中點,不妨設 A ( 1 + s , 1 + t ) , B ( 1 - s , 1 - t ) ( s , t ∈ R) .由 A , B , P 不重合,可知 s , t 不全為0.因為A , B 在雙曲線上,所以
由 ①+ ② 得
由 ①- ② 得
t = 2 s .
將式 ④ 代人 ③ 可得 顯然不成立,故不存在這樣的直線.
這種巧妙的設法在處理中點問題時有它的獨到之處,若 和 s 同時滿足 ①+ ② 與 ①-
②,則其是A,B兩點在雙曲線x2- 上的充要條件.以上只列舉了它在教材習題中的應用.事實上,利用上述設點方法還可以解決其他方面的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探索.
3利用結論秒解試題
變式1已知雙曲線 c 0),若雙曲線不存在以點 ( 2 a , a ) 為中點的弦,則雙曲線離心率
的取值范圍是( ).
0 由結論2可得 ,則 0 ? 4 - 解析
,即
,所以
即
所以
,故選B.
變式2 (2023年全國乙卷理11)設 A , B 為雙曲線x2 上兩點,在下列四個點中,可為線段 A B 的中點的是( ).
A. (1,1) B. (-1,2) C.(1,3) D. ( - 1 , - 4 )
方法1設線段 A B 的中點為 M ,則根據(jù)點解析 差法分析可得 .對于選項A,B,D,通過聯(lián)立方程判斷交點的個數(shù),逐項分析判斷即可.
對于選項C,結合雙曲線的漸近線分析判斷.設A(1.y1),B(x2,y2),則AB的中點M(χ1+x2,
因為 A , B 在雙曲線上,所以
兩式相減得
=0,則kAB·koM
(20號
對于選項A,易得 ,則直線 A B 的方程為 y = 9 x - 8 ,聯(lián)立方程
消去 y 得
,此時
所以直線 A B 與雙曲線沒有交點,故A錯誤.
對于選項B,易得 則直線AB的方程為
聯(lián)立方程
消去 y 得
,此時
所以直線 A B 與雙曲線沒有交點,故B錯誤.
對于選項C,易得 ,則直線 A B 的方程為 y = 3 x .由雙曲線方程可得 a = 1 , b = 3 ,則直線AB為雙曲線的漸近線,所以直線AB與雙曲線沒有交點,故C錯誤
對于選項D,易得 則直線 ∣ A B 的方程為
聯(lián)立方程
消去y 得
,此時
所以直線 A B 與雙曲線有兩個交點,故D正確.
綜上,選D.
方法2對于選項A,易得 對于選項B,易得
對于選項C,易得
對于選項D,易得 由結論1和結論2可知選D.
點差法在雙曲線中“失效”的主要情況是所求的中點弦對應的直線與雙曲線不存在兩個交點,通常當直線斜率為漸近線斜率或中點位置在結論2所推導的位置時,會導致直線與雙曲線沒有交點.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