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數(shù)學卷中全面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知識,命題方式新穎別致,緊扣《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的“一核、四層、四翼”,試題體現(xiàn)《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出的數(shù)學運算、邏輯推理、直觀想象和數(shù)學建模等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
1近五年高考數(shù)學中解三角形試題考點透析
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近五年高考數(shù)學中部分解三角形試題所考查的知識點、題型和核心素養(yǎng)詳細情況統(tǒng)計如表1所示.
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出,解三角形是高考數(shù)學的必考內(nèi)容,題型比較豐富,涉及選擇題、填空題和解答題,考查知識點全面,一般結合三角函數(shù)及三角恒等變換等知識綜合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在解三角形中的應用.
2解三角形核心考點
解三角形重點要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相關變形應用,會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解決與面積有關的計算問題,會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識和方法解決三角形中的綜合問題,會利用基本不等式和相關函數(shù)的性質解決三角形中的最值及取值范圍問題等.
2.1 正弦定理
設 Δ A B C 的內(nèi)角 A , B , C 所對的邊分別為
1)內(nèi)容: ( R 為 Δ A B C 的外接圓半徑).
2)變形: ① sin 2Rsin
2R'sin
(角化邊);
(邊化 角); ③a : b : c = sin A : sin B : sin C ;
3)適用范圍: ① 已知兩角和一邊; ② 已知兩邊和
其中一邊的對角.
2.2 余弦定理
1)內(nèi)容: cos
2ac cos B C (兩邊及其夾角求
(204號
邊);cos A= ,cos (三邊求角).
2)適用范圍: ① 已知三邊; ② 已知兩邊及其 夾角.
2.3 三角形面積
為 a 邊上的高).
為△ABC的內(nèi)切圓半徑).
為△ABC的外接圓半徑).5)海倫公式:
(其中
)
:
2.4 常見結論
1)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 A + B + C = π
2)在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
.3)在三角形中,大邊對大角,大角對大邊.
4)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
b = a cos C + c cos A , c = b cos A + a cos B
5 ) sin ( A + B ) = sin C , sin ( B + C ) = sin A ,
(20sin ( A + C ) = sin B , cos ( A + B ) = - cos C ,
cos ( B + C ) = - cos A , cos ( A + C ) = - cos B ,
ancos
3 經(jīng)典試題
3.1 三角形中相關線段的長問題
例1(2024年新課標I卷15)記△ABC的內(nèi)角 A , B , C 的對邊分別為 ,已知sin C =
(1)求 B :
(2)若 Δ A B C 的面積為 ,求
(1)由余弦定理得
因為 0 lt; C lt; π ,所以 ,則
即 cosB
又 0 lt; B lt; π ,所以
中
(2)方法1 由(1)知 則
設△ABC的外接圓半徑為 R .由正弦定理可得 b =
,
,故
解得 R = 2 (負值舍),則
方法2由(1)知 則
.由正弦定理可得
聯(lián)立 ①② 解得 (負值舍).
方法3 由(1)知 作 A D ⊥ B C ,則中
.設 A D = x ,則 D C = x ,
3x,所以
(20
解得 (負值舍),故
方法4由(1)知 則si
.設Δ A B C 的外接圓半徑為 R .由正弦定理可得 a =
,則
解得 R = 2 (負值舍),故 :
方法5以 B 為坐標原點,以 B C 為 x 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作 A D ⊥ B C ,則
所以 ,故
解得 (負值舍).
3.2 三角形的面積問題
例2 在△ABC中,角 A , B , C 所對的邊分別為 (20
(1)求 B : (2)若 b = 1 ,求△ABC的面積.
0 (1)由余弦定理cos 及
解析
,可得cos
.由于 C ∈ ( 0 , π ) ,則 C =
又cos
且
,所以 2 B =
則
:
(2)方法1 由(1)可知 ,且
由正弦定理可得
所以
方法2 由(1)可知 ,所以sin B = -cos A .由正弦定理可得
方法3 如圖1所示,過 A
點 A 作 A D ⊥ A C 交 B C 于點 (20 C D
D .由于 則, 圖1
所以
! C D = 2
,故
3.3 取值范圍問題
例3已知△ABC的內(nèi)角 A , B , C 的對邊分別 為 ,向量
且
(1)求 A ;
(2)如圖2所示, ∠ B A C 的 平分線 A D 交 B C 于點 D , A D = 1 ,求 的取值 范圍.
解析
(1)由 ,可知
cos A ),故
(204號 顯然 1 + cos A gt; 0 ,則
即 cos A = 3 ( 1 - cos A ) ,解得cos
又 A ∈
( 0 , π ) ,所以 0
(2)設 B D = x , C D = y ,則 x gt; 0 , y gt; 0 ,且 ,故
由于 A D 平分 ∠ B A C ,故
其中 kgt;0 ,所以 ,則
因此
則
又
所以
,此時
又 ,所以
2bc cos
,故
當 b = c 時,等號成立.
對任意滿足 的實數(shù)
,令
0
,則此時
構成一個滿足條件的 Δ A B C ,且
綜上 的取值范圍是
3.4 最值問題
例4在△ABC中,角 A , B , C 所對的邊分別為 (204號
(1)若 ,求△ABC的面積 S :
(2)若角 C 的平分線與 A B 的交點為 D , C D = ,求 a + b 的最小值.
(1)由題意可知
則
由正弦定理可得 ,則
因為 C ∈ ( 0 , π ) ,所以 A
在△ABC中, ,由余弦定理可得
則 ,解得 a b = 1 ,因此
即△ABC的面積 S 為
(2)因為 C D 為角 C 的平分線, ,所以∠"A C D=∠ B C D "=π/ 6"在 Δ A B C 中,
,所以
由
可得
,所以 a b =
.因為 a gt; 0 , b gt; 0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
,所以
當且僅當 a =
時,等號成立,故 a + b 的最小值為
3.5 證明問題
例5記 Δ A B C 的內(nèi)角 A , B , C 的對邊分別為 ,已知點 D 在邊 A C 上,且 B D = A C , B D ·sin A=B C sin C
(1)證明: Δ A B C 是等腰三角形; (2)若 ,求 sin C
(1)因為 A B sin A = B C sin C , B D sin A = B C sin C ,所以 A B = B D .又 B D = A C ,所以A B = A C ,故△ABC是等腰三角形.
(2)設 B D = A B = A C = b ,若 ,則
在 Δ A B D 中,由余弦定理得
在 Δ A B C 中,因為 A + 2 C = π ,所以 故
3.6 實際應用問題
一例6某地有一座雕像,如圖3所示.某數(shù)學學習小組為測量雕像的高度,在地面上選取共線的三點A , B , C ,分別測得雕像頂?shù)难鼋菫? ,且
,則雕像的高為 m.
如圖4所示,設雕像的高為 P O = h .由題意可知 , O B = h ,
,其中OB為
的中線.
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2 O B × A B cos ∠ O B A
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2 O B × B C cos ( π - ∠ O B A )
兩式相加可得
,即
解得 (20
4復習備考策略
4.1 把握方向,提高效率
高考備考應依據(jù)《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立足《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緊扣教材,依托“一核、四層、四翼\"評價體系,熟悉“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的考查內(nèi)容,明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的考查要求,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把握新高考命題方向,注重能力立意和素養(yǎng)導向,
4.2 關注題型,挖掘規(guī)律
上面對近五年解三角形的題型進行了歸納,意在梳理出基本題型,尋找同一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從梳理的題型可以看出,解三角形仍是今后考查的熱點,除了常考的題型外,還應重點關注開放題、創(chuàng)新題等新題型.本文通過對近五年高考題深入研究,揭示了各題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挖掘出各題型之間蘊含的規(guī)律.
4.3深化思想,提升能力
近五年解三角形試題俗中出新,新中有變.因此,學生在復習備考時既要重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積累,深刻領悟數(shù)學思想方法,又要注重培養(yǎng)自身的觀察能力、聯(lián)想能力、運算能力、反思能力.
本文系陜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4年度課題——新高考背景下生活情境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SGH24Y0875)階段性研究成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