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對于漪先生滿懷敬仰之情。在自主研修活動中,面對南通市教師發(fā)展學院推薦的教師暑期專業(yè)閱讀書目,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從她的《點亮生命燈火》開啟自己的閱讀之旅。這次,我將“要我讀\"轉(zhuǎn)變?yōu)閈"我要讀”,摒棄了浮光掠影式追求速度的讀法,而是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以朝圣者的心態(tài)努力走進這位深受萬千同行敬重的榜樣人物的廣闊、豐盈的精神世界。當讀到《教育,難在教師的自我塑造》一文時,由于我當時正投身于一項關于教育寫作的市級課題研究,內(nèi)心深受觸動。于漪老師認為,教師的自我塑造存在三難:難在有勇氣認識自身不足,勇于“勝己”;難在擁有持之以恒的韌勁和百折不回的毅力;難在具備一往無前的熱情與經(jīng)久不衰的內(nèi)驅(qū)力。我不禁思考,若將視角聚焦于教育寫作,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教育寫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現(xiàn)實中,真正熱愛并堅持教育寫作的教師屈指可數(shù)。暫且拋開教育生態(tài)的弊端、工作負荷的增加及職業(yè)倦怠感加劇等客觀因素,“畏難”心理恐怕是眾多教師共同的癥結。
教育寫作,首要的難題在于我們?nèi)狈φ暡⒏淖冏陨聿蛔愕挠職?。教而不研則空”,離開了教育寫作,我們難以系統(tǒng)梳理、歸納和升華日積月累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難以形成獨具特色的教育教學理念與風格,同時,也無法倒逼自己向書本、他人和實踐學習,難以提升思維品質(zhì)和培養(yǎng)獨立思考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無法填補教育生涯不同階段的空白。這些道理我們并非不懂,也清楚自身的短板所在。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卻選擇逃避,用各種借口自我安慰、自我麻痹。殊不知,越是不敢承認自身的不足,就越心虛、越不自信,與優(yōu)秀教師、名師之間的差距就越大,曾經(jīng)的借口也會愈發(fā)站不住腳。因此,我們必須鼓起勇氣,全面、理性、客觀地審視自己。在做好日常工作之余,抽出時間閱讀各類書籍,靜下心思考教學中的困惑,大膽改進教學方法。通過閱讀、思考和對教學改革的實踐,我們自然能克服對教育寫作的恐懼。勇敢邁出這第一步,假以時日,實現(xiàn)華麗的轉(zhuǎn)身并非遙不可及。
教育寫作,還難在需要我們具備持之以恒的非凡毅力。人人都明白,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之所以很難愛上教育寫作,并非擔心無話可寫,而是害怕寫不好,更無法長期堅持。有些人常以自己非文科專業(yè)出身為借口,拒絕投身教育寫作。實際上,教育寫作的形式多種多樣,它不像文學創(chuàng)作那樣對天賦要求極高,其難度遠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大。只要文章飽含誠意、內(nèi)容充實、見解獨到,就一定會得到認可。許多教育教學專家、名師并非文科專業(yè)出身,但他們的文章卻富有新意,深受讀者喜愛。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不僅在于他們對教育寫作有著滿腔熱情,敢于面對冷嘲熱諷,更在于他們有著甘坐冷板凳的決心,以及長期堅持博覽群書、潛心思索、深入實踐和開展教育寫作的韌勁。向名家學習,關鍵在于學習他們“十年磨一劍\"的意志力和定力。擁有了這種品質(zhì),我們就能養(yǎng)成勤動筆的習慣,厚積薄發(fā)。
教育寫作,更難的是時刻保持充沛的生命活力和源源不斷的內(nèi)驅(qū)力。那么,這兩種力量從何而來呢?我認為,它們源自純粹的初心和強烈的自尊心。純粹美好的初心,是我們踏上職業(yè)生涯時在內(nèi)心深處立下的莊重誓言,是歷經(jīng)風雨后依然閃耀的絢麗彩虹,是從容點亮生命燈火的終極價值;強烈的自尊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寶貴品質(zhì),是遭遇挫折時的昂揚斗志,是不甘落后、勇于競爭的強大動力。這“二心”是我們在曲折中前行的永恒動力,不斷推動我們從青澀走向成熟,從忐忑走向自信。從馮夢龍、于漪、余映潮等教育大師,到李鎮(zhèn)西、黃厚江、王開東、徐杰等新生代教育精英,再到身邊的教育新銳,他們的成功都離不開這“二心”。因此,我們要堅持筆耕不輟,用文字書寫心聲,構筑起堅實而明亮的精神家園。
總之,作為教育工作者,離開了飽含真情、真知、真見的文字,我們的生命會變得不完整、不厚重,難以展現(xiàn)鮮明的教育底色。既然如此,為了留下屬于自己的教育印記,讓我們勇敢地拿起筆,書寫自己的教育人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