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是關于如何發(fā)展美好生活和實現(xiàn)個體潛能的科學。將積極心理學融人語文課程教學,有助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積極情緒,塑造優(yōu)良品質,最終促進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一、借助語文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正面的人物形象,通過深入學習和理解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學生能夠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積極的影響和啟迪。
1.解析人物原型。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人物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優(yōu)良的品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他們的生平事跡、性格特點與道德品質,讓學生感悟他們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例如,通過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學生可以深刻理解五位壯士熱愛祖國、英勇抗敵的精神。
2.體會作品的情感。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元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朗讀作品的同時,感悟作品中的情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例如,通過學習《背影》一文,學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父愛的深沉與偉大,進而學會感恩與回報;通過學習《春》一文,學生可以體會到大自然的美麗與生命的活力,從而對美好生活產(chǎn)生熱愛與向往。
3.融入道德教育。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解析文本中的人物行為,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例如,通過學習《少年閏土》一文,學生可以認識到舊社會對人性的摧殘,從而理解社會公平正義的深刻意義。
二、設計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自信心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遭遇心理挑戰(zhàn),是教育實踐中不可忽視的現(xiàn)象。這些挑戰(zhàn)往往源于自我認知的局限、表達能力的欠缺和團隊協(xié)作經(jīng)驗的不足等。因此,教師應依據(jù)自我效能感理論,精心設計語文活動,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不斷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1.角色扮演與情景模擬。選擇具有深刻的心理描寫和復雜的人物關系的文學作品,如《紅樓夢》中的經(jīng)典場景,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通過深入分析角色心理、模擬角色間的對話,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在角色扮演中學會換位思考,增強情緒識別能力與情緒管理能力。
2.朗誦比賽與公眾演講。教師可以定期組織朗誦比賽或演講活動,要求學生選取具有正確價值觀的文本。在準備階段,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練習專業(yè)的演講技巧,如呼吸控制、聲音運用、肢體語言等,同時結合心理學中的“系統(tǒng)脫敏法”,幫助學生舒緩緊張情緒。在比賽過程中,適時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如觀眾掌聲、教師點評與同伴鼓勵,讓學生在正面反饋中感受到自我價值,進而增強自信心。
3.小組討論與辯論。圍繞教材中的爭議話題或開放性問題,組織小組討論與辯論,確保每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觀點,同時鼓勵學生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提出不同意見。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還能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運用寫作療法,增強學生的心理韌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口頭或書面的表達具有顯著的療愈效果,是個體情感釋放與心理調適的有效途徑。
1.日記寫作。根據(jù)情緒調節(jié)理論與自我反思理論,個體通過記錄日常的情緒與經(jīng)歷,能夠更好地識別、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緒。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日記,引導學生運用“情緒標簽法”識別并認知自己的情緒,進而從積極的角度重新解讀自已遇到的負面事件。持續(xù)的日記寫作有助于學生管理自己的情緒,減少負面情緒的累積,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2.書信寫作。書信寫作基于社會支持理論與情感表達理論,旨在通過書面的形式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傳遞情感與思想。教師可以組織書信寫作活動,讓學生給遠方的朋友、親人,或是未來的自己寫信,鼓勵他們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感受文字中蘊含的溫情。
3.讀后感與影評寫作。分析與評價作品有助于學生拓寬視野,更好地運用批判性思維。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在多元文化中尋找共鳴,從而培養(yǎng)學生開放、包容與堅韌的心態(tài)。
積極心理學為小學語文教學開辟了全新的視野和路徑,將其融人小學語文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他們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豐蔭明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