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我意識到女兒比我更需要我父親的時候,是我佇立在父親墳頭的那一天。
女兒跟我一樣,都是自打一出生就沒有見過爺爺??梢韵胂蟮剑?jīng)也有這么兩位爺爺幻想過他們的孫子輩該是什么樣的。一如女兒經(jīng)常在老家看著父親的遺像喊爺爺。從這一點上看,父親遠不是幸福的。在他離世的時候,我還沒有成家,自然也就無從去享受孫兒環(huán)繞膝前的天倫之樂。
如今,女兒已經(jīng)兩歲,父親卻已經(jīng)離開我們十一個春秋了。時至今日,我依然只能從記憶里品味他對我的教導。
我清楚地記得,父親離世前的一兩個月突然變得性情暴躁起來。在家里總是發(fā)脾氣,時不時就會打電話,讓姐姐們給他買這買那。姐姐們說,父親變得像個任性的孩子,母親卻轉過身去抹了一把眼淚。
母親說,父親時常在晚上痛得在炕上打滾。有時候,實在沒辦法了只能靠止疼藥才能稍稍緩解。
那一兩個月,父親時常在半夜里一只手使勁按著肋骨的下面,另一只手緊緊抓住炕沿。他努力忍著疼痛,身體不停地扭動,或者用枕頭墊在身子下面慢慢地揉。
母親急得幫父親揉,一邊揉一邊流著淚責備父親。父親,卻努力抬起一只手指向紅皮箱。母親見狀給父親擦擦額頭的汗,哽咽著說:我知道,箱子里賣糧食的錢我誰都不給。
母親每次說起這個片段,都會抹眼淚。而我,卻看出了父親的無奈。
父親有五個孩子,他一手將我們撫養(yǎng)長大,給四個女兒找了個好人家。只有我這個兒子,他沒有安頓好,臨走之前都還放心不下。
父親去世那年五十九歲,母親五十六歲。如今,母親六十七歲,父親永遠停留在五十九歲。
2
父親是在八歲那年,與一眾姊妹扒上火車流落到陜西的。
1959年的甘肅與全國各處都一樣,自然災害造成糧食大面積減產(chǎn),人人食不果腹,家家揭不開鍋。村里的老人們已經(jīng)斷了口糧,青年人們紛紛跑到外地討口吃的,剩下的孩子們不是在家里苦等,就是被賣掉換了糧食。那時,爺爺已經(jīng)餓死。父親和姊妹幾個安葬了爺爺,一致決定扒上了東去的火車。
父親在鳳翔下了車,輾轉來到奶奶膝下落戶。兩個姑姑一個在陽平落戶,一個在富平落戶。
父親的到來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是不受待見的。可是,他硬是憑著自己的勤勞和能干贏得了村民們的認可。大家推舉他當村民小組的組長,他成天早早下地,趕著牛犁地,去三十里外的三里河拉石頭修水渠。閑暇時,他學會了扎笤帚、箍籠屜和理發(fā)。每到年關,他就義務給隊上的老人剃頭,給大家修籠屜。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正是流行磚瓦房的時候。父親背起行囊,去建筑工地干活。他不會壘墻,就從小工做起,一做就是十幾年。后來,我們家蓋房子,父親也學著壘墻和粉墻,為家里省了不少錢。
有一年,父親又去給姐姐家蓋房子。說是蓋房子,其實還是做小工。除了不用站在木架上壘墻,其他活都要從他的手里過一遍。
依稀記得,那天我站在架子上接父親遞來的磚頭,父親手里的磚頭剛一脫手,整個人就縮了下去。他臉色一片蒼白,額頭生出很多細小的汗珠。我們趕緊把父親送回家,請來醫(yī)生,醫(yī)生給父親打起了吊瓶。就這樣,直到去世的那一刻,父親再也沒能挺直腰桿干活了。
這就是父親的一生。
當一個人倒下去,然后再也起不來,也就意味著這一輩子在形式上的終結。我們想方設法給父親看病,父親都拒絕了?;蛟S,他已經(jīng)厭倦了被病痛折磨。而我們,只是在履行著名義上的孝道,卻全然無法體會父親所承受的折磨。
父親,就這么走了。
那一年,我二十四歲。三年后,我剛落實了工作,沒有能給父親立下墓碑。
3
父親的身體是屬于糧食的。
父親的家鄉(xiāng),我的老家,饑荒幾乎年年都有,直到父親和一眾姊妹外逃的那一年達到了頂峰。
饑餓,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況呢?父親曾這樣提及過:那時把人餓得渾身沒勁,肚子蔫蔫的,眼睛直冒金星,看到路旁的干草都恨不得撲上去一口吞進肚子里,連嚼的工夫都沒有。草根被挖得一干二凈,房前屋后的樹沒有一棵樹皮不被扯光扯凈……
這就難怪,父親種莊稼時為什么總是那么精心了,他知道糧食意味著什么。我們幾個最不敢犯的錯誤就是浪費糧食。有時不小心把飯撒了,就趕緊趁父親沒發(fā)現(xiàn)迅速收拾了。然后,還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把父親的臉色看上好幾天,只有確定沒有被他發(fā)現(xiàn)才算心安。
父親去世后的幾年里,我學著種莊稼,所有的活兒都要學著上手干,歷經(jīng)了大多數(shù)同齡人難得經(jīng)歷的考驗。每年清明節(jié),我都要在父親的墳頭燒紙,然后向他匯報一下收成。我不敢有絲毫怠慢,一五一十地向他訴說。我知道,父親聽得見,也看得見。
到了夏收時節(jié),當麥子收回來倒在院子里晾曬時,我總能隱隱約約感受到父親的氣息。他時而在院子里盯著麥粒出神,時而又走進房間里小憩,時而坐在桌子上卷著煙卷,嘴里吐出一圈圈淡灰色的煙圈。
父親擔心他走之后,我和母親會餓肚子,擔心以我拙劣的手藝如何才能不在種莊稼這件事吃虧和出丑。父親是種莊稼的好把式,他可不希望他的兒子在同樣的事情上敗下陣來。
收成是最實在的。人如果哄騙土地,土地就會戲耍人。這是每個農(nóng)人都銘記于心的,再偷奸耍滑的農(nóng)夫在土地面前都是實誠的,父親當然希望我能做到這一點。
如今,餓肚子已成為歷史。很多人對于土地的感情也在淡化,種莊稼成了一種捎帶完成的工作。田間地頭再也看不到轉悠的農(nóng)人,愈來愈多的土地上立起了蔬菜和西瓜大棚。各式化肥替代了農(nóng)家肥,為莊稼輸送著營養(yǎng),也把千奇百怪的疾病輸送進人們的身體。
老一輩的農(nóng)夫早已經(jīng)拿不動鋤頭了,新一代的農(nóng)夫卻變成了民工和市民,漫步在城市的街頭。這樣的時代讓人愛恨交加,文明的腳步總會夾雜著塵囂。或許,這是我們都必須經(jīng)歷和面對的。唯愿,能少走一些彎路。
糧食,就是生命。從父親的經(jīng)歷中,我一次次地驗證著這個命題。希望所有的下一代,都能從上一代的經(jīng)歷中思考這個早已經(jīng)不需要去驗證的命題。從而,真正做到敬畏土地,敬畏生命。
這么看來,不僅父親,所有人的身體都是屬于糧食的。
父親,已經(jīng)化為泥土。他的氣息,流經(jīng)每一處坦途與深淵。
4
父親的精神是屬于陽光的。
從我遇見他,就在給我溫暖。從他接受我,他便與我一起長大,然后先我一步步入中年。
他可以虧欠他的身體,卻從不虧欠我和姊妹幾個。我們長大之后,父親的生命才多了期盼。他總是裝作不經(jīng)意地去看柳樹巷的丁字路口。他知道,那是我和姐姐們回來的方向。五個孩子,哪怕有五條不同的回家路,終歸還是會在丁字路口匯合成一條回家的路。
長久以來,丁字路口已然成了父親心里的牽掛。特別是從身體逐漸走下坡路,父親拗不過母親的堅持,不再出去打工之后,父親停留最多的地方還是大門外,張望最多的地方還是那個丁字路口。
人一旦上了年紀,便會很快被孤獨打敗。孤獨是一種可怕的病,它很快吞噬了父親的精氣神,壓彎了他原本挺起來的腰桿。那時,父親抽煙比住院之前更厲害了。母親說了幾次,最后也就由著他了。
后來,醫(yī)生堅決不讓他抽了。然后,他的身影就更加佝僂了。我們不敢仔細看父親,父親也不讓我們在他身邊多待??墒牵覀冏咧?,他又總忍不住想讓我們都能守在他跟前。
父親看清了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然后他要母親幫他繼續(xù)看我的中年或者更加久遠的未來。當我迷茫的時候,我會回到老家,看著父親的遺像或者躺在母親身邊睡一覺。不用說多余的話,效果卻遠勝過一切靈丹妙藥。
家,就是治愈的港灣。父親、母親、妻子與孩子是我精神上最大的依靠。在我心里,父親一直都陪伴著我,未曾遠去。少了父親,我的精神之塔永遠不會完整。
父親的面龐早已不再清晰。我卻始終無法阻止自己對父親的遺忘,以至于我總在極力掩飾自己的不孝。就像是有一種十分強大的東西在與我爭奪父親。
它們奪去父親的身體還不死心,慢慢奪去了他的靈魂,現(xiàn)在又要來奪走父親在我們內心里的記憶。我奮力抵抗,拼命抓住父親健壯有力的大手。不知追了多久,跑了多遠,父親的手慢慢癟了下去,只剩下手的皮囊。慢慢地,皮囊也開始產(chǎn)生裂紋,然后皸裂和掉落,最終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下我一個人跪在原地,一聲聲號哭。
如果可以,我真的渴望下輩子我來做父親,我要將我欠父親的通通還給父親。我也要將他骨子里的勤勞、淳樸與善良遺傳給父親,我也要把接納了他的地方變成父親的故鄉(xiāng),我也要親手把父親養(yǎng)大,然后給他成家,讓他承擔起家的責任。我也要踩著父親的腳印,復制一遍他的人生??纯礌敔斈棠痰哪?,看看老家不一樣的風景,也看看家里的叔伯姨嬸,兄弟姐妹,看看我能否真正將老家的谷?;癁樯眢w里流動的血液。
我想變成父親的模樣,我要老家的人都把我當成父親。然后帶著父親回到老家,自豪地向大家宣布我還活著,并沒有在那場饑餓中倒下,而且還重新活出了個人樣。最后,我要帶著父親在爺爺奶奶的跟前磕頭。
我知道,父親永遠只會比我做得更好。我承認,父親的離去帶走了我身體里的陽光。
他死后,一部分的我也死了。
5
我用很多文字來寫父親,卻沒有一句是滿意的。
每一次,我都用力回憶和父親的點點滴滴。自打我成了父親,才真正體會到父愛的表達是漸進式的。特別是父子之間,絕大多數(shù)父親或者幾乎全部的兒子都不懂得如何才能更加平和地相處。父親對于我,自然也是責備多于表揚。天底下的父子之間,似乎總是潛藏著一股莫名的矛盾點,稍不留心就會在言語上產(chǎn)生碰撞。父親眼里的我總是不懂事而我行我素,兒子眼里的父親卻總是給自己找茬而喋喋不休。有人說,這源于同性相斥般的普遍誤會。我卻認為那是誰也逃脫不了的必經(jīng)之路,這條路叫作長大。
如今看來,我們早已達成和解。而且,完成這種“和解”的最佳方式竟然只有時間。事實上,父子之間本就沒有什么能比血緣更加親近的。在無數(shù)個夜里,我在睡夢中一遍遍復習自己的年少無知。醒來之后,我猛然間意識到父親原來接納了我這么多。這,就是父親的胸懷。父親教會了我如何做父親。
父親,給予了我生命,讓我成為他的精神與靈魂的延續(xù),讓我可以幫助他看到他沒有看到的人和事,讓我可以完成他內心沒有完成的心愿。
從小,我就在幻想,長大后我將是什么樣子。當我在不知不覺間過了而立之年,然后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抱在懷里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長大是這個樣子。這種感覺很奇妙,因為終于可以不受人管教了,按理來說實現(xiàn)了我自小就渴求已久的自由。然而,卻發(fā)現(xiàn)有一種叫作責任的東西生生向我壓來。我,躲之不及,唯有面對,繼而硬著頭皮來承擔。
我清楚地記得,女兒出生時的那個凌晨,當醫(yī)生把女兒塞進我的懷里的那一刻,她的啼哭一下子讓我陷入手足無措的境地。這就是我的孩子?我這就成了父親?說不清究竟是感動還是激動,又或者是其他感覺,我的雙腿像是灌了鉛,一時木在原地。
某種程度而言,我又該感謝女兒,她的降臨讓我懂得了父親的不易。從那個夏日凌晨開始,我真的在學著父親的樣子做起了父親。
也是從那時起,我的聽覺系統(tǒng)總在搜尋女兒的動靜,我的運動神經(jīng)會不斷鞭策我,讓我在女兒發(fā)出啼哭后的第一時間出現(xiàn)在她面前。記不清多少個夜里,我和妻子輪流抱著小家伙哄她入睡。嬰兒時期的女兒總會在我們的歌聲中進入夢鄉(xiāng)。如今的夜晚,她又總是纏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重復那幾段故事??赡芤舱沁@樣,才讓女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超過了同齡的其他孩子。
如果說,我還算是一位稱職的父親,那么這份功勞必須歸功于父親。父親一直都很喜歡孩子,所以他才將他的愛通過我寄托在了女兒身上。我相信,他一直在看著我們,在保護著我們。
6
我無法責怪父親的離去。
雖然,父親的離去讓我一時沒了方向。讓我心中“父慈子孝”的理想瞬間夭折,讓我沒了學習的榜樣,聽話的對象。
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象父親某一天還會回來,就像我小時候看見他打工歸來時的樣子一樣。哪怕,他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地回來,我也會毫不猶豫地沖上去跪在他面前。
然而,事實是我只能任由父親的樣子慢慢淡去。因為我終究敵不過那個叫作歲月的敵人,就像我敵不過長大與衰老一樣。
父親,永遠停在了五十九歲那一年,他的年輪在二○一○年停止了轉動。我卻從二十四歲走到了三十五歲,并且還將一直走下去。終有一天我將與父親同歲,然后比父親還要衰老。但是,無論我將來變成什么樣子,父親一定會最先認出我,并且將我攬進懷里。
父親,請原諒我遲到了八年的認錯。今天,我將這塊墓碑立在這里,希望您能找到回家的路。
責任編輯 夏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