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巴以沖突迄今已持續(xù)19個月之久。在美國中東戰(zhàn)略調整、中東地緣政治版圖重構,及以色列國內政治氣候轉變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以色列的作戰(zhàn)目標似乎不再局限于沖突伊始時設定的徹底消滅哈馬斯、解救人質與實現(xiàn)加沙地帶非軍事化,而是逐漸走向利用“無限期沖突”來推進“一國現(xiàn)實”。
加沙地帶在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后由埃及接管,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后,以色列占領加沙,并在此建立猶太人定居點。2005年8月,由于加沙阿拉伯人口增長明顯快于定居點猶太人口增長、以色列占領區(qū)內暴力事件頻發(fā)、駐軍費用高昂等原因,以色列總理沙龍宣布撤出加沙駐軍并自當?shù)?1個定居點撤離,結束了以色列對加沙的直接軍事占領。但此后以色列仍通過建設隔離墻、封鎖邊境、控制物資進出等手段維持實際控制,使加沙成為全世界最大“露天監(jiān)獄”。
截至今年4月,本輪巴以沖突已造成加沙超五萬人死亡、11萬人受傷,90%以上的基礎設施被毀,九成以上的人口流離失所。在美國和地區(qū)國家斡旋下,以色列與哈馬斯曾于2023年11月和今年1月兩度停火。然而,今年3月18日,以色列以“哈馬斯準備發(fā)動襲擊”為由打破?;饏f(xié)議,重燃加沙戰(zhàn)火。時至今日,以色列對加沙的軍事和政治政策愈發(fā)激進。
從土地角度而言,以色列越來越傾向于軍事占領加沙。以色列前防長加蘭特曾明確表示以色列不會軍事控制加沙。然而,2024年11月卡茨接替加蘭特就任防長后,以色列越來越強硬大膽。以軍重啟加沙戰(zhàn)事兩個月以來,已占領了加沙近半地區(qū),并向當?shù)?/3的人口發(fā)出疏散令。3月21日,卡茨威脅稱,若哈馬斯不釋放剩余人質,“將有越來越多的土地被劃歸以色列”。4月16日,以軍宣布將加沙30%的區(qū)域劃為“緩沖區(qū)”,并表示將“無限期駐留緩沖區(qū)”。據報道,以軍已就長期占領加沙制定計劃,并提交至政府。
從人口角度而言,以色列正大力推動加沙人口遷移。自今年2月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提出驚世駭俗的“清空加沙”“接管加沙”計劃以來,以色列一直緊鑼密鼓地推進此事。據報道,在要求埃及、約旦等國接收加沙難民未果后,3月美以官員開始與蘇丹、索馬里等國接觸討論安置方案。以色列還設立“自愿移民事務局”,為有意離開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提供“離境通道和手續(xù)”。此外,以色列還通過斷水、斷電、無差別軍事襲擊、摧毀基礎設施、限制人道主義援助進入等方式,使加沙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迫使巴勒斯坦人在死亡和離開家園之間作出選擇。
本輪巴以沖突爆發(fā)后,以色列政府還趁機以“反恐”為名加強在約旦河西岸的軍事行動。據聯(lián)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xié)調辦公室數(shù)據,2023年10月至今年4月,以軍在西岸的突襲頻率顯著增加,造成超9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近6000名巴勒斯坦人被捕。今年1月,以軍開始在西岸發(fā)動代號為“鐵墻”的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并將部分軍隊駐扎在西岸的杰寧、圖勒凱爾姆和努爾沙姆斯等地,預計將持續(xù)到2026年初。與此同時,以色列還廣泛實施宵禁、封鎖道路、增加檢查站、強拆巴勒斯坦人住所等手段,限制巴勒斯坦人的行動自由。據統(tǒng)計,2024年以色列共拆除1768座巴勒斯坦人的建筑,比2023年增加了50%,創(chuàng)歷史新高。以軍的行動還造成西岸出現(xiàn)自1967年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離失所。
在實施高壓政策的同時,以色列政府還加速推進在約旦河西岸的定居點建設。據統(tǒng)計,2024年以色列在西岸建立了創(chuàng)紀錄的48個新定居點,并計劃建設超兩萬個住房單元。今年3月,以色列內閣批準13個位于西岸的非法定居點為“符合以色列國內法的獨立定居點”,變相鼓勵以色列人前往西岸“圈地占地”。以色列定居者和軍隊還在定居點周圍鋪設多條道路,將原本分散的定居點連點成片,形成對西岸領土的事實切割。與此同時,以色列定居者造成的暴力事件也愈演愈烈。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聯(lián)合國方面記錄了至少1423起定居者暴力事件,平均每天發(fā)生四起。
可以看出,以色列正加速改變加沙和西岸的人口結構與地理現(xiàn)實,由此實現(xiàn)對巴勒斯坦領土的進一步掌控。
從理念根源來看,2023年10月哈馬斯的“阿克薩洪水”突襲改變了以色列的安全觀,其在過去對巴勒斯坦以軍事威懾為主、經濟安撫為輔的手段被證明并非萬全之策。哈馬斯突破隔離墻,造成1200人死亡、251人被俘虜是以色列無法承受的慘痛代價。以色列致力于盡最大可能消除加沙和西岸各巴勒斯坦武裝團體的抵抗?jié)摿Γ苊忸愃剖录俅紊涎荨?/p>
從以色列國內氛圍來看,當前極右翼政客具有極大話語權,以色列社會也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右傾態(tài)勢。例如,4月16日,防長卡茨提出建設基礎設施,以恢復對加沙平民的援助。但僅僅幾分鐘后,他就遭到了來自極右翼政客、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等人的批評,稱卡茨對加沙“過于仁慈”,隨后卡茨立馬澄清“無意立即恢復對加沙的援助”。此外,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當前官司纏身,他也希望盡可能延長戰(zhàn)事、拉攏極右翼勢力,進而維持執(zhí)政聯(lián)盟,避免下臺后被司法追責。
從外部環(huán)境來看,無論是地區(qū)環(huán)境,還是國際環(huán)境,都為以色列加速擴張?zhí)峁┝藨?zhàn)略機遇。自2024年9月以來,以色列通過清除黎巴嫩真主黨領導層、震懾伊朗,以及在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倒臺之際進軍戈蘭高地,顯著強化了區(qū)域戰(zhàn)略優(yōu)勢。同時,特朗普在今年1月上任后重啟親以政策:不僅批準向以色列出售價值超74億美元的武器,更明確表示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所有軍事行動。對手居于下風、后臺鼎力相助,使以色列的行動底氣空前高漲,該國強硬派擴大戰(zhàn)果的戰(zhàn)略沖動難以抑制。
當前以色列的種種行動,都是在推進“不可逆的領土占領”,企圖造就實踐中的“一國現(xiàn)實”。2024年7月,以色列議會通過一項提案,明確反對建立巴勒斯坦國,這意味著以色列在本國法律層面否定了“兩國方案”。在此背景下,若國際社會再不進行有效干預,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權恐面臨系統(tǒng)性侵蝕。有鑒于此,世界各國應攜手推動巴以實現(xiàn)真正?;?,重建基于國際法的公正框架,從而為實現(xiàn)地區(qū)穩(wěn)定奠定基礎。
(作者為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