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一個城市怎樣發(fā)達,地域多么廣闊,人口如何眾多,煙火氣都是它的靈魂。
雖然西安也躋身特大城市之列,這里的生活節(jié)奏卻要慢很多,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生活在西安更讓人舒心。
一路向南穿過城墻,繞過鐘樓,周圍越來越繁華,古老的建筑和現(xiàn)代的人就此相逢。這是一座歷史悠久、充滿古韻的特大城市,也是一座充滿煙火氣的特大城市,熱鬧的公園、繁華的街巷、熙熙攘攘的夜市,甚至從每個與我擦肩而過的普通市民身上,都能感受到這座城的活力與魅力,感受到大家對生活的熱愛,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共同構(gòu)成獨屬于西安的人間煙火。
繁華的小巷
“街巷”是個常見的詞,“街”通常指城市干道,“巷”則指居住區(qū)內(nèi)的道路。巷比街更短、更窄,也更不起眼,但在某種程度上,巷是“濃縮”后的街,有著比街更旺的人氣、更濃的煙火氣。在西安,煙火氣最濃的地方就藏在一些曲折幽深的小巷里。很多時候,從大街上路過時,看到的僅僅是個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窄巷,深入其中,七拐八拐,才發(fā)現(xiàn)別有洞天。西倉市集附近的巷子便是如此。
站了一夜的崗,月亮有些疲乏了,養(yǎng)足精神的太陽趕忙出來接替它的工作,天空漸漸明亮。店鋪陸續(xù)營業(yè),人們從不同地方趕來,為巷子注入新的活力。密集的人群激發(fā)了我的好奇,與其遠(yuǎn)遠(yuǎn)地觀望,不如成為其中的一員,正是這個決定,改變了我對小巷的印象。隨著人的增多,商販們扯開嗓門吆喝叫賣,生怕自己的商品不被大家知曉,聲音還帶點華陰老腔式的節(jié)奏感。
原以為這是最擁堵的巷子,拐了兩個彎,才知道方才的擁堵只能算“小巫”。巷子變得更窄,四米寬的小巷兩側(cè)擠滿了攤位,賣調(diào)料的、賣水果的、賣蔬菜的,還有擺地攤賣各種小玩意兒的…留給人通行的空間不足兩米寬?;蛟S,“水泄不通”描繪的就是這番景象。在這個以“慢”著稱的地方,假如安排我和一只蝸牛來場速度比拼,輸?shù)拇蟾怕适俏摇H绱霜M窄的空間里,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不絕于耳。這邊賣蘋果的話音未落,那邊賣紅棗的已開始推銷,更有甚者,用喇叭循環(huán)播放,這是個聰明做法,至少嗓子得到了解放。最令我驚訝的是,一個地攤上擺著幾把拐棗,這種小眾水果,大概也只有在這樣的集市上才能見到。
路雖堵,小巷里的人卻一點也不著急,這是集市特有的節(jié)奏。穿行其中,目之所及,皆是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物品;耳之所聽,全是地道的關(guān)中口音。置身這樣一個煙火氣十足的地方,就連鼻子也參與進來:花椒的麻、饅頭的香、蘋果的甜…都在小巷里匯聚。忽然,一股濃濃的香氣刺激到我的嗅覺,向前望去,拐角處是一家榨油作坊,不用說,小小的門店擠滿了顧客。
費了好大的勁兒,我終于擠出人群,向南沒幾步,一條東西走向的巷子橫在眼前。地攤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小吃店,巷子中間停著一排溜電動車,人為地把巷子分開,以此提高通行效率。這是一條美食小巷,烤串兒、泡饃、肉夾饃、甑糕等應(yīng)有盡有。各種食物的氣息在這里混合,然后開始它們的“遠(yuǎn)征”。烤肉的麻辣、奶茶的果香、泡饃的醇香…在它們的輪番進攻下,行人“淪陷”了,準(zhǔn)確地說,是他們的胃淪陷了。新的一天開始,首先要安撫好自己饑腸輾輾的胃,吃飽、吃好才能精力充沛。
漫步小巷,聞著美食的味道,肚子雖然不餓,還是忍不住看兩眼,原本該由味蕾感受的幸福只能交給眼睛和鼻子去享受。從油糕店前路過時,我聽到一陣避啪聲,那是食物在滾油中發(fā)出的歡笑。沸騰的油仿佛有某種魔力,能讓糯米面粉搖身一變成為美味可口的熟食,撫慰那一張張垂涎三尺的嘴巴,填飽那些咕咕直叫的肚子。還有那泡饃店里,顧客正悠閑地坐著掰饃,這可是個慢活,一點也急不得,要把直徑近十厘米的飪飪饃成黃豆大的小塊,煮出來才入味。都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同樣,在西安,心急吃不到最美味的羊肉泡饃,掰饃的時間遠(yuǎn)比吃泡饃久,這是一條定律,好在西安人有的是時間。環(huán)顧四周,巷子的每家店里都擠滿了人,白色的蒸汽在寒冬里裊裊升騰,模糊了人群,也模糊了我的視野。這白氣讓我聯(lián)想到神話中的“仙氣”,老話說:民以食為天。對每個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的百姓來說,這里就是他們的人間天堂。
走出巷子,接連不斷的車流駛過眼前的大街,淡藍色天空上,白云游走。轉(zhuǎn)身回望,小巷與往日一樣,平平無常。
永寧門外的歌手
西安人的城墻下不只有西安人的火車,還有西安人的煙火。
夜晚,金色的永寧門外,車流匯聚,霓虹閃爍。不知從何時起,地鐵口旁邊的小空地成了“露天音樂廣場”,吸引著不少業(yè)余歌手和喜歡音樂的人,通往合生匯的臺階也因此多了一項用途一一成為聽眾們的座位。當(dāng)夜幕悄無聲息地降臨,生活在這座城市的青年們活躍起來,開啟屬于自己的夜生活。與城墻根下的環(huán)城公園不同,這里是年輕人的匯集地,充滿了現(xiàn)代化元素,音響、話筒、直播設(shè)備一應(yīng)俱全,熱鬧也是從晚上開始。
來這里演唱的歌手有兩類,一類是單人演唱,一類是團隊共同演奏。七點一過,歌手們?nèi)缂s而至,試試話筒、調(diào)調(diào)吉他,一切準(zhǔn)備就緒,演唱開始,沒有開場白,也沒有自我介紹,可以說,只是一群素不相識卻有著相同愛好的人出現(xiàn)在相同的時間和地點,一起追尋快樂。可能他們也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成為西安一道獨特的夜景,成為古都煙火氣的一部分。
綠化帶旁的空地就是“舞臺”,面積最大也不過五六平方米,周圍由一條接通音響設(shè)備的電線圍起來以示分隔。聽眾們或站立,或席地而坐,與歌手相距僅四五米。條件雖然簡陋,大家的熱情卻絲毫不減,哪怕是在寒風(fēng)刺骨的冬季。毋庸置疑,在這場熱情與嚴(yán)寒的較量中,前者光榮勝出。盡管這里的人氣很旺,如果和明星歌手的演唱會相比,這場面實在是微不足道,但就是這么一小方天地,讓我感受到青春與朝氣,身處其中,自己似乎一下子年輕不少,仿佛又回到了美好的大學(xué)時代。
自從與朋友來過一次后,我就喜歡上了這里,周末的晚上只要有空,總要過來一趟,既為聽歌,也為感受這股煙火氣,在愉悅的氛圍中放松身心。來的次數(shù)多了,我也注意到,這么一小塊地,通常從南向北分布著四組歌手,大家有各自的固定位置,互不侵占。其中兩組是單人演唱,兩組為團隊合作,有搖滾,也有古典,有流行歌曲,亦有老歌。不論是哪種,都有對應(yīng)的聽眾群體,只不過有的多一點,有的少一點。唱流行歌曲的總是擁有最高的人氣,臺階上坐滿了年輕女孩,從她們清純的面容上不難判斷,多數(shù)還在上大學(xué)。聽旁邊的人講,唱流行歌曲的幾位歌手也來自大學(xué)校園,每個周末都會準(zhǔn)時出現(xiàn),看著他們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身影,不由得懷念起我的大學(xué)生活,眨眼之間,那種美好而無憂無慮的日子已是歷史,永遠(yuǎn)定格在過去。
進入十二月,天氣轉(zhuǎn)冷,搖滾歌手沒有再出現(xiàn),如此一來,流行歌曲那邊匯聚了更多的人。反觀另外兩組歌手那邊,聽眾寥寥無幾,但他們依然堅持每晚準(zhǔn)時出現(xiàn),執(zhí)著的背后是對自己內(nèi)心那份熱愛的堅守。
熱鬧的環(huán)城公園
提到市中心,人們首先聯(lián)想到高樓大廈、行人匆匆。這也難怪,城市是人口的匯集地,市中心則是一座城最熱鬧繁榮的地方,也最能體現(xiàn)這座城的特點和生活節(jié)奏。通常來說,越靠近市中心,現(xiàn)代化氣息越濃,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卻是個例外。市中心保留著較為完整的明城墻,城墻外是古代城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護城河。怎么利用好護城河與城墻之間的土地成為一個新問題。于是,一個創(chuàng)新想法應(yīng)運而生:環(huán)繞古城墻修建一座環(huán)城公園。這是陜西獨有的立體化公園景觀,它包括明城墻、護城河和環(huán)城林帶,讓古城、草木、護城河、道路和諧地融為一體。
環(huán)城公園猶如一道屏障,隔絕了外界的喧囂。漫步其中,盡管護城河外的馬路上汽車往來穿梭,卻聽不到什么汽笛聲。其實,我與那些疾馳而過的車子相距不足百米,安靜的環(huán)境讓我產(chǎn)生遠(yuǎn)隔千米的錯覺,特別是看到代表現(xiàn)代文明的汽車和高樓與充滿古韻的城墻同時出現(xiàn)在身邊時,我甚至懷疑眼前和身后的場景位于兩個平行時空。公園里,看不到匆匆忙忙的行人,處處彰顯著“慢”和生活的氣息:亭廊里的老人不緊不慢地唱著秦腔,不遠(yuǎn)處的小廣場上有人在吹嗩吶。和現(xiàn)在的很多年輕人一樣,我對兩者都不懂,但從演奏者那帶著喜悅而又起勁兒的表情和動作上,我看到了陶醉,看到了怡然自得,看到了至簡的快樂,更看到了他們對平淡生活的熱愛。
受到他們的感染,那一刻,我忘記自己身處一座特大城市,忘記自己生活在信息高度發(fā)達的快節(jié)奏時代。直到眼晴的余光捕捉到正北方向有快速移動的長物體,仔細(xì)看去,是一趟綠色的列車,這才想起西安火車站就在前方?;蛟S,列車上就有來西安旅游的乘客,不過,游客們都是奔著那些知名的旅游景點而來的,宏偉壯觀的秦兵馬俑,繁華熱鬧的大唐不夜城,人頭攢動的鐘樓鼓樓又有幾人會來這不起眼的環(huán)城公園感受西安的生活氣息呢?
步道上,兩個穿著運動緊身衣的跑步者超越了我,這肯定不是他們第一次來公園鍛煉,對他們而言,環(huán)城公園已經(jīng)是生活的一部分,記錄了他們的堅持,承載著他們的健康,也帶給他們歡樂。順著步道前行,城墻下的幾個運動場地里早已沒有空位,打乒乓球的、打羽毛球的不論男女老少,也不論熟悉還是陌生,大家的生活軌跡在這里發(fā)生了重疊。小小的場地,成為百姓的娛樂和健身之所,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輕松與歡樂。
也許是受到這里煙火氣的吸引,城市中的鳥兒從四面八方匯聚于此:麻雀落枝頭,懶洋洋地曬著太陽,享受安逸的下午時光,成群的灰喜鵲在樹冠呼朋引伴,白頰噪鹛在草地上尋覓自己鐘愛的美食,偶有小在護城河里歡快地潛泳。它們的存在讓環(huán)城公園的冬日多了幾分自然的氣息。
拐過城墻的東北角,護城河外馬路上的車流更少了,公園的環(huán)境也更加幽靜??諝庵袕浬⒅鴿鉂獾幕ㄏ?,我知道,那是蠟梅的芬芳。果然,小徑旁有兩株蠟梅樹,枝條上滿是淡黃色的小花,樹下有三兩駐足拍照的市民。走著走著,一陣悠揚的笛聲從旁邊的竹林掩映處飄出,循聲而望,透過竹葉的間隙隱約可見后面的涼亭,聲音就是從亭子里飄出的,竹子們似乎有意不讓我一睹吹笛人的“廬山真面目”,任憑我變換角度,目之所及,始終是青綠的竹干和繁密的竹葉,注意到身后有一條彎曲的小道向竹林延伸,應(yīng)是通往涼亭之路,可我并沒有返回去,擔(dān)心自己的貿(mào)然出現(xiàn)會打擾吹笛人,只讓笛聲伴我走一小程。
這一次,完整穿行環(huán)城公園的愿望終歸落空了,所幸來日方長,我將成為這里的??停瑳]走的那段留著以后探索。
拉二胡的女人
周六下午,路過市圖書館地鐵站時,我看到一個拉二胡的女人。確切地講,是一個擺著烤蜜薯和糖炒栗子攤、拉二胡的中年女人。
她戴著一只深棕色的護耳罩,身穿一件北方常見的棉祅,看著有些陳舊,和暖的陽光輕輕地從背后將她抱住,也擋下西北風(fēng)帶來的嚴(yán)寒。她的旁邊還有三個賣烤面筋、烤腸和花束的小攤,攤主們抄著手瑟縮在凳子上,與手拿二胡的她形成鮮明對比。
這是一個熱鬧地兒,十字路口車來車往、人聲鼎沸,地鐵口源源不斷地“吐”出行人。接連好幾個人從她的攤位前走過,但也只是走過,既沒有消費,也沒有停下腳步欣賞二胡演奏,她并不氣餒,繼續(xù)旁若無人地拉自己的二胡。雖然我聽不出拉的什么曲調(diào),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二胡對她而言意義非凡。哪怕沒有什么聽眾,哪怕演奏水平遠(yuǎn)不如那些名家大家,她一點幾也不在意,因為這二胡是為自己而拉,沒有任何討好別人的意味,也沒有要標(biāo)新立異、博取關(guān)注的想法,她只是默默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我停下腳步觀察了一會兒,偶有顧客時,她會先笑著起身打個招呼,而后麻利地按照顧客的需要包裝好東西雙手遞上,烤蜜薯更是專門挑大個兒的,我從她的舉動里看到了樸實。當(dāng)顧客心滿意足地離開,她就重新把精力投入到二胡上,似乎那二胡比生意更重要。伴隨著她右手熟練的動作,二胡聲從攤位上飄出,聲音不大,甚至不等傳到十五米之外就被喧鬧的汽笛聲淹沒。那又如何?她沉浸其中,忘卻了寒冬,也忘卻了身邊的喧囂,整個世界仿佛獨屬于她一人。
老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我猜測,她肯定也有自己的難處,否則又何必在寒冷的冬日出來擺攤?但從她身上,我看到了樂觀和曠達。擺攤是為生計,拉二胡卻是為生活,她做到了兩不誤,那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也帶給我精神上的鼓舞。也許,生存的枷鎖會束縛我們的手腳,卻擋不住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幾天后的一個中午,我再次遇到她,不同的是,這次她沒在地鐵口旁邊擺攤,而是換去一個小巷口的大樹下,相比于十字路口,這里來往的人少,顧客也少,我不知道她為什么要把攤位擺在這個有些冷清的巷口,只能憑主觀推測:也許是覺得人來人往的路口有些喧鬧,容易對她的演奏產(chǎn)生干擾。從她的攤位前經(jīng)過時,烤蜜薯的甜香與糖炒栗子的香味一個勁兒地往我鼻孔里鉆,可惜剛吃過中午飯,再誘人的美味也激發(fā)不了我的食欲,只能帶著遺憾走過。下次吧,若是還有機會遇見,一定嘗嘗她賣的烤蜜薯和糖炒栗子,甚至和她攀談幾句,或許能有意外收獲。
離開一段后,轉(zhuǎn)身望去,見她依然坐在那里心無旁騖地拉二胡,敬佩之意油然而生。我默默地祝福她,也愿生活善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