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本文聚焦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討信息技術融合的必要性與優(yōu)勢。通過分析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基于信息技術融合的教學策略,包括創(chuàng)設情境、多媒體輔助、互動交流和評價反饋等方面。結合實際教學案例,闡述這些策略在實踐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關鍵詞〕" 信息技術;閱讀教學;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4" " 0136-03
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知識積累、視野拓展及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至關重要,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并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為教學帶來豐富的資源與多樣的手段,拓展了教學時空,增強了教學互動性與個性化。然而,如何有效融合信息技術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升教學效果與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當前研究重點。本研究旨在探索信息技術融合下的教學策略,通過深入分析與實踐,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學指導,促進閱讀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斷發(fā)展與進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小學生閱讀特點
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其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對具體、生動的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旺盛,想象力豐富,但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在閱讀興趣方面,學生更傾向于圖文并茂、情節(jié)簡單有趣的故事類文本。然而,他們在閱讀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zhàn)。由于識字量有限,學生在閱讀時可能會頻繁遇到生字,閱讀速度緩慢,甚至產生挫敗感。此外,學生缺乏自主閱讀的策略和技巧,往往難以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難以將閱讀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從而影響閱讀效果和興趣的持續(xù)性。
(二)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多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師通常采用逐字逐句講解的方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自主探究和主動參與的機會。這種教學模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抵觸情緒。閱讀教學的趣味性不足,無法滿足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2.閱讀材料有限,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閱讀需求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閱讀材料主要依賴于教材,內容相對單一且有限。教材中的閱讀文本雖然經過精心編選,但在數量和種類上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缺乏自主選擇的空間,難以接觸到更廣泛、更豐富的閱讀資源,如科普讀物、經典文學作品等。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閱讀視野,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自主閱讀能力。
3.課堂互動不足,學生參與度低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往往較為有限。教師更多地關注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缺乏表達和交流的機會。課堂上通常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模式,互動形式單一,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碰撞和情感共鳴。這種低參與度的課堂氛圍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
二、發(fā)揮信息技術在語文閱讀中的教學優(yōu)勢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一方面,信息技術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教師借助網絡平臺,能夠輕松獲取海量的閱讀材料,這些材料涵蓋了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科普讀物、繪本等多種類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能夠充分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個性化需求。同時,信息技術提供的多媒體資源,如音頻、視頻、動畫等,將抽象的文字內容轉化為直觀、生動的視覺和聽覺體驗,有效降低了閱讀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閱讀內容,極大地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為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供了有力支撐,使閱讀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營造沉浸式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場景之中,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此外,信息技術還促進了課堂互動與交流,通過在線討論平臺、互動白板等工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便捷高效,學生的閱讀參與度和思維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是一種極為有效的策略,旨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提升他們的文本理解能力。多媒體資源在此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精心挑選的圖片、富有感染力的音頻以及生動形象的視頻,教師能夠將原本抽象的文字描述轉化為具體、直觀的畫面,使故事背景、情節(jié)以及人物特征得以鮮活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為例,教師通過播放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動、逐漸變化的視頻,不僅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到小蝌蚪的成長歷程,還極大地增強了他們對文本內容的興趣和好奇心。此外,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擬同樣被視為促進閱讀理解的有效手段。教師鼓勵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過身臨其境的表演,深入體會角色的情感變化和心理狀態(tài)。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還使他們在角色扮演和互動交流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的內涵和寓意,從而實現深度閱讀的教學目標。
(二)多媒體輔助,豐富教學形式
多媒體技術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辟了新的天地,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輔助手段。動畫和視頻資源作為其中的佼佼者,能夠將抽象的文字內容轉化為栩栩如生、生動形象的畫面,極大地幫助學生理解那些相對復雜或難以直接感知的內容。以古詩教學為例,通過精心設計的動畫展示,詩中的山水田園、人物情感等意境得以直觀呈現,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古詩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從而激發(fā)他們對古典文學的興趣和熱愛。同時,電子繪本和有聲讀物的涌現,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多樣化、便捷化的閱讀選擇。這些資源以其獨特的魅力和互動性,不僅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學生可以在課后利用電子設備,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閱讀材料,享受閱讀的樂趣,逐漸培養(yǎng)起獨立閱讀的良好習慣。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使教師能夠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時空限制,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豐富多彩、多元融合的閱讀環(huán)境。
(三)互動交流,促進課堂參與
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供了極為便捷的平臺。在線討論平臺和互動白板等現代信息技術工具,以其直觀、高效的特點,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參與和主動表達。教師可以靈活運用這些工具,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討論、小組合作等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分享閱讀心得的機會。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互動白板展示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記錄答案。隨后,進行分享和交流,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此外,教師還鼓勵學生通過繪畫、表演等多樣化的方式,展現他們對閱讀內容的獨特理解和深刻感受。這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還在實踐中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為語文閱讀教學增添了新的色彩。
(四)評價反饋,促進學生發(fā)展
評價反饋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信息技術融合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至關重要。這一體系不僅包含傳統(tǒng)的教師評價,還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以及同伴之間的互評。具體來說,學生可以在閱讀完成后,通過在線平臺填寫自我評價表,記錄自己的閱讀收獲、存在的困惑以及未來的學習計劃。這種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增強自我意識,明確學習方向。同時,小組成員之間可以開展互相評價,分享各自在閱讀過程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促進彼此之間的學習和成長。教師則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如學習管理系統(tǒng)等,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及時給予個性化的反饋和建議。通過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教師能夠更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賣火柴的小女孩》作為經典童話作品,是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融合的良好實踐案例。在教學時,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生動、形象的閱讀環(huán)境。通過播放動畫視頻,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小女孩在寒冷冬夜中賣火柴的悲慘情景,深刻感受到了故事的情感氛圍。同時,教師利用在線討論平臺,引導學生就故事主題、人物形象等進行深入討論,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運用互動白板技術,設計了一系列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問題和任務,如“小女孩擦燃火柴時看到了什么?”“你從小女孩的故事中學到了什么?”等等。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在互動白板上記錄答案,并進行全班分享。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鼓勵學生利用電子繪本和有聲讀物進行課后自主閱讀,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同時,通過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反饋和建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綜上,信息技術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中的融合應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理解能力,還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融合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和優(yōu)勢。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多媒體輔助、互動交流以及評價反饋等教學策略,不僅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了他們的文本理解能力,還促進了課堂參與和師生互動。未來,應繼續(xù)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的深度融合,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豐富教學資源,以期為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質、高效的閱讀教學體驗,全面促進他們的語言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杜林平,王紅霞.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25(6):160-162.
[2]馬亞平.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分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5(S1):51-52.
[3]李金連.運用智慧教育平臺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師,2024(36):30-32.
[4]張彥霞.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融合的策略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4(5):176-178.
[5]黃東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J].中小學電教,2023(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