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14-0079-03
“四善”課堂教學模式由善知、善教、善思、善成四個維度構成,對提升小學語文深度學習效果意義重大。其中,善知,強調教師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既要強化語文專業(yè)知識積累,如熟知文學脈絡、理論等,又要精通多元教育教學技巧,借助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善教,要求教師優(yōu)化教學策略,精準實施因材施教,依據(jù)學生差異提供適宜學習路徑,同時精妙把握課堂教學藝術,從語言、節(jié)奏、氛圍等方面促進深度學習。善思,旨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通過創(chuàng)設各類情境觸發(fā)思考,并傳授歸納、演繹等科學思考方法提升思維。善成,則致力于助力學生全面成長,激發(fā)自主學習動力,挖掘個性潛能,培育合作、創(chuàng)新等積極品質,鞏固深度學習成效。
一、善知: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筑牢深度學習根基
(一)強化語文專業(yè)知識積累
教師深厚的語文專業(yè)知識儲備是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殿堂的基石。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精通基礎的語文知識,如字詞、語法、修辭等,更要對文學發(fā)展脈絡、文學理論等有深人研究。
以教授《春夜喜雨》為例,教師在備課階段,深入鉆研了杜甫的詩歌風格、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唐代詩歌的發(fā)展特點。在課堂上,教師首先向學生介紹杜甫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他一貫關心民生、憂國憂民的情懷,讓學生明白這首詩不僅僅是對春雨的贊美,更蘊含詩人對百姓生活的關切。接著,教師詳細解讀詩詞格律,講解五言律詩的押韻規(guī)則和平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在分析“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一經典詩句時,教師深入剖析“潛”“潤”等動詞的精妙之處,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用詞的精準,以及春雨默默滋潤萬物的無私品質。通過教師豐富的專業(yè)知識講解,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文字,而是深入詩歌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層面,為深度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開端。
(二)精通多元教育教學技巧
在“善知”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善于運用提問技巧啟發(fā)學生思考,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營造沉浸式學習氛圍,借助小組合作促進學生的交流與協(xié)作。同時,合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豐富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果。
在教授《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西沙群島的美麗風光圖片和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今天我們將開啟一場奇妙的海洋之旅,來到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在這里,有五彩斑斕的珊瑚、活潑可愛的魚兒,還有神秘的海底世界。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生動的情境瞬間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接著運用提問技巧,引導學生思考:“西沙群島的海水為什么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呢?”學生帶著問題認真閱讀課文,尋找答案。在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提問:“作者是如何描寫海底的珊瑚和魚兒的呢?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課文內容。之后,教師組織小組合作活動,讓學生分組討論西沙群島的物產豐富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并在旁適時引導,解答學生的疑問。通過這些教育教學技巧的綜合運用,課堂充滿活力,學生積極參與深度學習,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
二、善教:優(yōu)化教學策略,推動深度學習進程
(一)精準實施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在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和學習風格上存在差異。教師應精準洞察這些差異,實施因材施教,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宜的學習路徑,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跨越。
例如,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日常作文練習和課堂表現(xiàn)的觀察分析,將學生分為基礎、提高、拓展三個層次。對基礎層次的學生,教師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基本功,如語句通順、表意清晰、書寫規(guī)范等。對提高層次的學生,教師注重提升他們的寫作技巧,如情節(jié)設置、人物刻畫、修辭手法運用等。對拓展層次的學生,教師則鼓勵他們進行創(chuàng)新寫作,嘗試不同的文體和寫作風格。通過因材施教,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作文學習中都能深入探索,實現(xiàn)深度學習。
(二)精妙把握課堂教學藝術
課堂教學藝術體現(xiàn)在教學語言、節(jié)奏把控和氛圍營造等多個方面。其中,生動、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能夠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合理調控教學節(jié)奏,使課堂張弛有度,有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營造積極、和諧的課堂氛圍,則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促進深度學習的開展。
例如,在教授《將相和》一課時,教師以一段充滿激情的講述導人:“同學們,在戰(zhàn)國時期,有兩位英雄人物,他們一文一武,共同譜寫了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今天,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去感受葡相如和廉頗之間跌宕起伏的故事?!苯處熒鷦拥恼Z言瞬間點燃了學生的好奇心。在講解課文過程中,教師巧妙把握教學節(jié)奏。對葡相如完璧歸趙這一緊張刺激的情節(jié),教師放慢節(jié)奏,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葡相如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如“葡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教師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分析葡相如的心理活動,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他的機智勇敢。而在講述廉頗負荊請罪的情節(jié)時,教師加快節(jié)奏,引導學生快速感受廉頗勇于認錯的可貴品質。同時,教師注重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分享自己對葡相如和廉頗的看法。通過精妙的課堂教學藝術,學生不僅深人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在積極的課堂氛圍中提升了思維能力,深度學習在課堂中得以有效推進。
三、善思: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深化深度學習成果
(一)創(chuàng)設情境觸發(fā)思考
生動有趣、富有啟發(fā)性的課堂情境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欲望,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中,深入思考問題,提升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
例如,在教授《坐井觀天》一課時,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情境:“同學們,如果你們是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你們眼中的天空會是什么樣子呢?而如果你們像青蛙一樣,一直坐在井里,看到的天空又會是怎樣的呢?”這個問題立刻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他們紛紛舉手發(fā)言。有的學生說:“小鳥能看到無邊無際的藍天,還有各種各樣的白云?!庇械膶W生說:“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就像一個圓圓的盤子。\"教師接著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思考青蛙為什么會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學生帶著問題認真閱讀課文,經過思考后明白,青蛙因為一直生活在并里,眼界受到限制,所以才產生了錯誤的認知。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所蘊含的道理,還學會了將思考延伸到生活中,深化了深度學習的成果,提升了思維能力。
(二)傳授方法提升思維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向學生傳授科學的思考方法,如歸納法、演繹法、類比法等,幫助學生掌握思考的工具,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靈活性,并不斷強化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學習了《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和《海濱小城》三篇課文后,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歸納法進行總結。教師首先提出問題:“這三篇課文在寫作內容、結構和表達的情感方面有哪些相同之處呢?”學生通過認真閱讀課文,進行分析比較。經過討論,學生歸納出:這三篇課文都描寫了祖國不同地方的美麗景色,在結構上都采用了總分總的形式,先總體介紹地方的特點,然后分別從不同方面進行具體描寫,最后總結全文,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運用類比法,思考這三篇課文描寫景物的不同之處。學生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富饒的西沙群島》重點描寫了海洋生物和海島風光,如各種各樣的魚類、五彩斑斕的珊瑚等;《美麗的小興安嶺》著重描寫了森林四季的變化,春天的生機勃勃、夏天的郁郁蔥蔥、秋天的果實累累、冬天的白雪;《海濱小城》則突出了海濱和小城的獨特風貌,如浩瀚的大海、熱鬧的沙灘以及整潔的小城街道。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學會了歸納和類比的思考方法,并能夠運用這些方法對多篇課文進行分析比較,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深度學習的效果更加顯著。
四、善成:助力學生全面成長,鞏固深度學習成效
(一)激發(fā)自主學習動力
“四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為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動力奠定了基礎。教師應引導學生將在課堂上學到的思考方法和知識轉化為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后也能主動探索知識,實現(xiàn)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學習古詩詞單元時,教師在課堂上先引導學生學習了幾首經典古詩詞,教授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方法,如結合注釋、查閱資料、想象畫面等。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布置了一項自主學習任務:讓學生選擇一首自己感興趣的古詩詞,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進行深人學習,并制作一份手抄報。學生對這個任務充滿熱情,紛紛行動起來。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查閱書籍、網絡搜索等方式,了解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詩人的生平事跡,深入理解詩詞的內涵。在制作手抄報過程中,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有的學生用精美的繪畫描繪詩詞中的場景,有的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書寫詩詞,使手抄報既美觀又富有內涵。通過這樣的自主學習活動,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還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激發(fā)了自主學習的動力,鞏固了深度學習的成效。
(二)挖掘個性潛能與培育積極品質
“四善”課堂注重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培育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增強自信心。同時,通過課堂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等積極心理品質。
例如,在學校組織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我是小小發(fā)明家”中,教師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設計一個自己心目中的發(fā)明,并寫一篇介紹發(fā)明的作文。學生積極響應,展現(xiàn)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的學生設計了一種智能環(huán)保書包,這種書包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身高自動調整背帶長度,還能通過太陽能充電,為學生的電子設備提供電源,并且具備自動清潔功能,能保持書包的干凈整潔;有的學生設計了一種飛行鞋,穿上它可以像鳥兒一樣在空中自由飛翔,方便人們出行,緩解交通壓力。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一些平時比較內向的學生在設計發(fā)明方面有著獨特的創(chuàng)意,于是鼓勵他們大膽展示自己的作品。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了充分挖掘,積極心理品質得到了有效培育,進一步鞏固了深度學習的成果,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結論
綜上所述,“四善”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深度學習中的應用,通過善知、善教、善思、善成四個維度的系統(tǒng)實施,不僅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優(yōu)化了教學策略,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未來,應繼續(xù)深化“四善”課堂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不斷探索更多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以更好地促進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吳淼峰.對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的再認識[J].小學語文教師,2023(6):1.
[2]趙惠霞,李娜.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的路徑[J].天津教育,2024(1):76-77.
[3]羅晶晶.深度學習導向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設計策略研究——以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上冊習作單元為例[D].重大:西南大學,2022.
[4]何歡騰.“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深度學習探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4(17):146-148.
[5]劉靜.“思辨閱讀”模式下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策略構建[J].語文教學通訊,2024(3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