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愛不上這清妥的春?是否,那份熾熱而美好的初心隨之漸行漸遠?獨自一人緘默。許是那些嘲笑吧 我化作一只低鳴的孤雁;許是那些嘆息吧一我悄然掠過散文中的水鄉(xiāng)。殘缺暗淡的羽翼覆蓋著我的身軀,撫慰著我蒼白贏弱的靈魂,羽間氤氳著些許江南的溫存。
我悲悲凄凄,醉臥在老干虬枝的薔薇上,寒風掠過,一茗一人,與書相顧無言。那漂泊半生的女子,此刻,她正深情地凝視著一簇薔薇花。這簇薔薇,就開在她與我心中。就像她說的,這世上,從不缺聰明人,缺的是,一以貫之的熱愛。正如此時,我可以透過這虛無云煙,與她同賞落花,閑看白云,共飲清茗。即便看不清她的面容,但我知她定是笑容恬淡,目光深遠。那冷靜淡然的模樣,一如她的名字一丁立梅,清冷,卻又不失深情。
初識她,源于那本散文集《在《詩經(jīng)gt;的原野上漫步》。她為過客,執(zhí)筆間,平淡的文字下,世俗的柔情中,寄予了濃厚的情誼。正如她本人,在不食人間煙火的靈魂中,藏著一顆多情的心。在天地間,我同她,看斜暉脈脈,看鳥雀喧鬧歸巢。
在無數(shù)個朝朝暮暮,我隨她飄過,飄過活潑歡騰的炊煙。去尋覓,尋覓那一地的刨花;去尋找,尋找那處恰好和閑適。伴著她,去觸碰那絲絲柔情;伴著她,去擁抱那近鄉(xiāng)情怯。我輕輕閉上眼,仿佛看見那女子變作暮春的荼?,成了春日的猗猗之蘭,更是那春日的清。在迷茫的煙雨中,沒有停留,一路向前。春風熏暖,淺斟低唱。她在蒙蒙細雨中漫步,帶著妙不可言的閑情。
和她踏進江蘇花巷,有雀替木雕,有婦人的野棉,有白眉老人捧茶說書,有木訥的老吳與他的“滿庭春”,還有那句“哪怕他已成漏風漏雨的小屋,也是我在這個世上最溫暖的歸處”。我看見暮春微好,薔薇花開。我看見名為“情”的故人,綿延萬年,貫以至之。
哦,我終愛上了清妥的春。一枕黃粱茶一壺,伴著簌簌梅花落聲,我輕輕睜眼。眼前是品過的香茗與那素色的書。越過薔薇,透過虛無,只見那女子沖我微微一笑。
陌上人如玉,大抵便是如此吧。
老師評
本文構(gòu)思新穎,打破了普通讀后感的窠白。作者以讀為水,以筆為帆,心隨文動,字共筆游。語言唯美典雅,靈動又多情;感情真摯而不膩,行文潺潺而不滯。踏花尋美,品香吮茗,人生溫情,氤氬在指尖和紙上。本文可謂是“活讀書,讀書活,書讀活”的典型佳作。
(指導(dǎo)教師:劉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