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聽到教育大師們侃侃而談“個性化教育”。那是什么?是我們不用再為一串數(shù)字而迷茫、彷徨,不用再為面對疊成山的試卷與草稿紙而焦慮、煩惱。學校不是產(chǎn)書呆子的工廠,它像一片生機盎然的森林,讓我們在其中暢游呼吸,享受歡樂。在小學,我就恰巧體驗過此類歡暢。
記得那是一堂公開課,上的課文名叫《四季》。我以為這是一節(jié)如往常一樣平凡而死板的課,味同嚼蠟,令人失望。但當老師帶領(lǐng)所有人散步至小花園時,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如同在一道解析題中做輔助線,大錯特錯。
課文的內(nèi)容逐漸被記憶偷走,可那段漫步在花園中的時光如同一株金薔薇,在我的腦海中依舊熠熠生輝??囱?,春天是那簇熱氣球般的蒲公英,帶著迷人的氣息與柔情,像一杯醇厚的美酒,讓人陶醉。老師問:“春的代表是如此自信,我們是否也如春一般對未來有著昂揚斗志?”她的問話似乎與課文內(nèi)容沒什么關(guān)系,但我們所有人都被她的問題所感染,竟齊齊點頭:哦,春是自信!那一刻,我有了人生的收獲,我的思維從書本中躍出,進入了森林的世界......
向前走,再向前走,綠意變得肆意張揚。我在剎那間明白了何為舉一反三。夏是那明艷的向日葵,是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畫面。這話被老師聽見,她既不慍于我的插嘴,也不惱于我的大膽發(fā)言,只是笑盈盈地指引我:“那夏告訴了你什么?”我沉思片刻,脫口而出:“陽光、積極、向上!”她點了點頭,臉上的笑容比花兒還燦爛。
若說春帶我走進了這片動人心弦的森林,那么夏則讓我看到了森林的明媚耀眼。而秋與冬是那棵挺立于寒風中的松樹,就算“風聲一何盛”,也能“松枝一何勁”。它是藏于積雪下的嫩芽,大雪是它的棉衣,助力它成長。它讓我欣賞到了冬,讓我領(lǐng)悟冬的內(nèi)核與堅韌。
回到教室后,有人竊竊私語,有人高聲談論,有人沉默不語老師望著我們,說道:“同學們,這節(jié)個性化的課沒有教你們欣賞詩文,沒有讓你們積累佳句,也不能讓你們強身健體,但我想它教會了你們該如何在花一般的年紀沐浴陽光、經(jīng)受風雨。這便足矣?!痹捯魟偮?,掌聲雷動我暗自慶幸,我上的這堂別有趣味的課,使我懂得了不能墨守成規(guī),否則永遠進人不了新世界。
回憶那節(jié)課,我仿佛置身于明艷而沉靜的森林中,在書本沉郁的空氣中呼吸到了清新氧氣,在這片森林中,擺脫了從前的呆板與枯燥。何謂“個性化教育”?我想,大概就如這節(jié)課一樣,在懵懂中收獲,在思考中深化。開放的思維森林,會為你撒下嶄新的種子,再生根發(fā)芽,長成一片郁郁蔥蔥的森林。它在陽光斑駁的浮光中,在皎潔迷人的月光下,向孩子們招手、歡笑!
問少年有何愿?只望個性融課堂,只盼森林迎霞光。
(指導教師:葛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