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Lear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LI Jihou HU Manman Zhongxin Tianjin Eco-City No.1 Middle School, Tianjin,30O467 China [Abstract] With thereleaseofthe \"Physical Education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Education (2022 Editio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learming has becomea key focus in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This paper discuss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proposing to construct an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ed teachingaframework that stimulates students'interest as the starting point,integrating knowledge and skils as theconnecting point,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and improving comprehensive literacy as the goal point.At the sametime,the integrationof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subjects such as Chinese,physics,art, music,and biology was analyzed,and ideasfordesigning teaching activities in interdisciplinary setings were proposed.This articleproposes the following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interdisciplinarysubject learning in juniorhighschoolphysical educationinclude: itexploressubject linksassociationsandlaysafoundationforintegration; it designs thematic activities to stimulate learming enthusiasm; it uses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teaching efctiveness; it builds practical platformsand strengthens the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it establishes evaluationmechanisms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literacy.
[Key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injunior high school; Core literacy; Interdisciplinary phys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subjects; Teaching activities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跨學科主題學習是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體育與健康學科與其他學科知識和技能的有機融合,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跨學科教學方式能夠結合體育與其他學科知識,設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對體育學科的理解,拓寬視野,促進多學科知識整合與應用,提升綜合能力和跨學科思維。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實施跨學科主題學習,為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幫助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最終提升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1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基本內涵
1.1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起始點
在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中,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起點,通過吸引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1]。這一策略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興趣的挖掘,將其作為學習的驅動力,引導學生進入跨學科知識的學習。激發(fā)興趣是課程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為學生能夠主動探索與理解體育跨學科知識奠定了基礎。之所以以激發(fā)興趣為起始點,是因為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只有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才能主動參與體育跨學科學習,保持持續(xù)的熱情和專注。
1.2以融合知識技能為連接點
在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中,以融合知識技能為連接點,將體育專業(yè)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技能相結合,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多學科知識的深入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2]。這種融合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交叉,更是技能和實踐能力的相互促進,使學生能夠在體育活動中靈活應用不同學科的知識。之所以強調融合知識技能,是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單一的學科知識已無法滿足復雜問題的解決需求。融合知識技能能夠突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幫助學生形成跨學科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1.3以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突破點
在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中,以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突破點,打破傳統(tǒng)單一教學模式,根據主題和目標靈活設計活動,提升教學效果。這種方法強調靈活性和多樣性,旨在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具參與感和互動感的學習環(huán)境。之所以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作為突破點,是因為傳統(tǒng)教學方法已難以適應跨學科教學的需求。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達成跨學科教學的目標。
1.4以提升綜合素養(yǎng)為目標點
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以提升綜合素養(yǎng)為目標,既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又提升溝通協(xié)作、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等多方面素養(yǎng),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提升綜合素養(yǎng)的核心在于讓學生具備更廣泛的能力和素質,培養(yǎng)學生完整的學習習慣與解決社會實踐綜合性問題的能力[4],以應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和挑戰(zhàn)。之所以把提升綜合素養(yǎng)作為目標點,是因為提升綜合素養(yǎng)能夠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發(fā)揮自身潛力,適應社會的多元化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2核心素養(yǎng)下體育跨學科主題設計思路
2.1體育學科與語文學科融合
語文學科注重語言表達、文字理解和情感傳達,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口語表達及邏輯思維能力。在體育學科與語文學科的融合中,語文的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的體育學習提供了語言表達和溝通的支持。體育活動中的規(guī)則解讀、比賽策略的表達、運動員的心理調整等,均需要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將語文學科的知識運用到體育學科中,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體育術語、闡述體育理念,并在體育實踐中提升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
2.2體育學科與物理學科融合
物理學科研究物質的運動規(guī)律、力與能量的相互關系,以及自然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原理,強調抽象理論知識和實驗實踐中的應用。在體育學科與物理學科的跨學科融合中,物理學的知識為學生提供了理解體育活動中力量、速度、角度、重力等因素的科學依據。體育中的運動原理、身體動作的效率以及運動器械的使用,均可基于物理學的基本概念進行分析和解釋。利用物理學知識,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運動中的力學原理,從而優(yōu)化運動表現(xiàn),避免運動傷害,提升競技水平。
2.3體育學科與美術學科融合
美術學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藝術感知力和審美能力,關注視覺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色彩搭配、空間構圖以及形態(tài)設計等方面。美術學科與體育學科的跨學科融合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學習視角,幫助他們在體育活動中增強對身體動作的美學認識。掌握美術學科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運動中的美學規(guī)律,借助藝術的表達方式提高體育活動的審美層次,增強運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力與創(chuàng)造力。
2.4體育學科與音樂學科融合
音樂學科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包括節(jié)奏感、旋律感、和聲感等,強調聽覺訓練和情感表達。音樂不僅是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還與人的情感、節(jié)奏和空間感緊密相關。在體育學科與音樂學科的跨學科融合中,音樂的節(jié)奏感能夠幫助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更好地掌握動作的節(jié)奏與時機,增強運動的協(xié)調性和流暢性。將音樂學科的知識引入體育學科,有助于學生在體育實踐中提高運動的精準度和表達力,同時調動其情感投入,提升運動的表現(xiàn)力與享受感。
2.5體育學科與生物學科融合
生物學科研究生命現(xiàn)象、生命過程以及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強調對人體健康、運動生理和生物機制的理解。生物學科與體育學科的融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身體在運動中的運作機制,包括肌肉的收縮、能量的轉換、體溫的調節(jié)等生理過程。體育活動中的每一項運動都與生物學的原理息息相關,了解生物學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優(yōu)化運動表現(xiàn)、預防運動傷害,并提升運動后的恢復能力。生物學知識為學生提供了科學的運動方式和健康管理的指導,使他們在進行體育鍛煉時能夠更加注重身體的生理反應與健康狀態(tài)。
3初中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策略
3.1挖掘學科關聯(lián),奠定融合基礎
挖掘學科關聯(lián),奠定融合基礎的關鍵在于明確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這需從梳理知識體系、開展案例分析和組織聯(lián)合教研三方面入手。梳理知識體系時,要分析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核心內容,找出相互支撐的知識點,將運動技能、科學原理、藝術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整合,形成清晰的知識網絡。開展案例分析時,可選擇成功的跨學科教學實例,深人研究不同學科如何在體育課堂中有機結合,提煉有效的教學模式和實踐策略,為后續(xù)教學提供指導。組織聯(lián)合教研時,應鼓勵體育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共同探討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交流教學經驗,優(yōu)化跨學科教學方案,確保知識的融合能夠契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使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真正得以實施。
以足球為例,在梳理知識體系時,需分析足球運動涉及的核心知識點,如物理學中的力學原理、數(shù)學中的角度計算、美術學科的戰(zhàn)術板設計等,整合相關學科內容,使學生在體育實踐中理解不同學科的運用。開展案例分析時,可選取國內外足球賽事案例,分析運動員的戰(zhàn)術布局、比賽數(shù)據統(tǒng)計、戰(zhàn)術調整等,幫助學生理解足球比賽中的科學性和策略性。組織聯(lián)合教研時,應鼓勵體育教師與物理、數(shù)學、美術等學科教師共同制訂足球主題的跨學科教學方案,例如,結合物理教師探討踢球時的受力分析,確保足球運動的學習不僅局限于體育課堂,還能延伸至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3.2設計主題活動,激發(fā)學習熱情
設計主題活動,激發(fā)學習熱情的關鍵在于構建豐富多元的學習情境。這包括確定主題方向、細化活動流程和鼓勵學生參與。確定主題方向時,應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和課程自標,選擇具有學科融合特點的主題,使體育活動能夠與科學、藝術、語言等學科緊密結合,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細化活動流程時,需合理安排活動的環(huán)節(jié)和進度,確保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積累經驗,深化對跨學科知識的理解。鼓勵學生參與時,可設置多種互動模式,如團隊合作、角色體驗或競賽激勵,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同時給予積極反饋,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以籃球為例,確定主題方向時,可圍繞“籃球戰(zhàn)術與數(shù)據分析”展開,將籃球運動與數(shù)學、物理、語文等學科結合,提升學生對運動策略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細化活動流程時,可安排戰(zhàn)術演練、投籃角度計算、比賽數(shù)據統(tǒng)計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真實的籃球比賽或模擬訓練中應用數(shù)學計算投籃成功率,結合物理知識分析球的運動軌跡,并利用語文表達能力進行賽后戰(zhàn)術復盤和總結。鼓勵學生參與時,可組織團隊競技賽和戰(zhàn)術講解比賽,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提升協(xié)作意識,并設置積分獎勵機制,根據參與度和表現(xiàn)給予肯定和反饋,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和學習動力。
3.3運用多元教法,提升教學成效
運用多元教法提升教學成效的關鍵在于結合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引入項目式學習、開展情境教學和實施分層教學。引入項目式學習時,應將實際問題作為學習核心,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鼓勵學生團隊協(xié)作,共同解決問題。開展情境教學時,需創(chuàng)設虛擬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和參與,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增強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實施分層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基礎和能力水平,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活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層次上獲得有效的學習體驗,并及時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在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中充分發(fā)揮其潛力。
以武術為例,引入項目式學習時,可圍繞武術動作與力學分析這一主題,組織學生分組研究長拳和太極的發(fā)力方式、動作要領及運動原理,并制作武術動作解析報告,以增強團隊合作與探究能力。開展情境教學時,可營造武術文化氛圍,例如模擬武術競賽場景,讓學生在實戰(zhàn)演練中理解長拳的快攻技巧與太極的防守化解策略,同時融入歷史背景,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感受武術的文化價值。實施分層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與武術基礎,設計不同的訓練任務,如基礎組側重基本功練習,進階組結合套路連貫性訓練,并在教學過程中給予針對性指導,以提升學習效果。
3.4搭建實踐平臺,強化知識運用
搭建實踐平臺強化知識運用的關鍵在于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踐機會,可建立校內社團、組織校外實踐和開展線上實踐。建立校內社團時,應根據不同興趣和學科主題,組織體育、文化、科技等相關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在參與社團的過程中跨學科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組織校外實踐時,應利用社會資源,安排學生參與與體育相關的實地考察、運動比賽、科研實驗等活動,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開展線上實踐時,可借助互聯(lián)網平臺,設計虛擬實驗、線上討論、互動課程等形式,讓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中進行跨學科學習和實踐,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促進知識的深度應用。
以健美操為例,建立校內社團時,可成立健美操與音樂編排社團,讓學生在學習健美操基本動作的同時,結合音樂節(jié)奏與舞蹈編排知識,自主設計動作組合,并在校園活動中展示成果,提升表達與創(chuàng)造能力。組織校外實踐時,可安排學生前往專業(yè)健身中心或藝術院校,與健身教練或舞蹈專業(yè)人員交流,學習健美操的體能訓練方法、表演技巧以及音樂選曲原則。開展線上實踐時,可利用視頻教學平臺,讓學生觀看不同風格的健美操表演,分析動作編排的藝術性與科學性,并在線提交個人動作展示視頻,由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點評,增強學習反饋,提高運動表現(xiàn)力和綜合素養(yǎng)。
3.5建立評價機制,促進素養(yǎng)提升
建立評價機制,促進素養(yǎng)提升的關鍵在于設計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這需要制訂評價指標、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并定期進行反饋改進。制訂評價指標時,應結合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以及跨學科的學習目標,明確各學科知識和技能的評價標準,確保學生在知識掌握、實踐應用和綜合素質等方面都能夠得到有效評估。采用多元評價時,應結合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等方式,從不同角度、不同維度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定期反饋改進時,應及時向學生傳達評價結果,針對其優(yōu)點和不足提供具體的指導和建議,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激勵他們不斷進步[5]
以長跑為例,制訂評價指標時,需綜合考量學生的耐力、跑步技術、配速控制能力,以及涉及數(shù)學中的數(shù)據分析、物理中的能量轉換和生物學中的運動生理等知識,確保長跑訓練不僅關注體能,還能結合多學科知識進行評估。采用多元評價時,可結合學生自評、同伴互評和教師評價的方式,學生可以記錄自己的訓練數(shù)據并分析進步情況,同伴可以提供跑步節(jié)奏、呼吸調整等建議,教師則從技術動作、耐力發(fā)展和科學訓練的角度進行指導。定期反饋改進時,可安排數(shù)據分析討論課,讓學生對自己的訓練數(shù)據進行可視化呈現(xiàn),并與教師共同探討改進方案,確保訓練方法不斷優(yōu)化,使學生在運動技能和科學素養(yǎng)方面都能獲得持續(xù)提升。
4結語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在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還能幫助學生在不同學科的融合中提升綜合素養(yǎng)。體育與其他學科的結合,能夠讓學生在運動中理解科學原理、應用數(shù)學知識、感悟藝術美感,同時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跨學科的學習方式打破了學科間的界限,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與合作精神,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本文探討了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有效融人其他學科,通過挖掘學科關聯(lián)、設計主題活動、運用多元教法、搭建實踐平臺和建立評價機制,全面促進初中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強化知識運用,最終推動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志斌.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教學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體育學院,2023.
[2]王祥.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施困境及突破策略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24.
[3]周榮.新課標下初中體育跨學科教學策略研究[J].體育世界,2024(12):96-98.
[4]何煉.初中體育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方案的實踐應用研究[D].銀川:寧夏師范學院,2023.
[5]秦鑫興.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教學研究[J].體育視野,2024(23):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