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文言文承載著中華文化、弘揚著民族精神,通過文言文學習,我們可以在無形當中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和語文水平。高中階段的文言文篇目較之初中階段,語言的精妙思想的深邃都提升了一個臺階。在高考當中,文言文的考查也占了不小的比重,雖然高考的文言文材料都來自課外,但核心字、詞和語法還是來源于課文。基于這樣的認識,本文立足高中文言文經(jīng)典文體和篇目展開分析,希望能夠給廣大學子一點學習的思路。
一、傳奇體
傳奇體小說是古代中國文言小說的基本類型之一。顧名思義,這種體裁的關(guān)鍵詞在于“傳奇”二字,既然是“傳奇”那就有一定的虛構(gòu)性,主人公一般是才子佳人、隱士狂生、豪俠義士等,情節(jié)往往是作者非凡想象力的體現(xiàn)。在作者的奇妙的表現(xiàn)手法下,創(chuàng)作出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世界,塑造傳奇的人物形象。這類作品篇幅適中,語言風格多樣。同時,作者一般都有著對現(xiàn)實社會的深刻反思,帶有對現(xiàn)實的抨擊。在我們的教材當中,蒲松齡的《促織》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這篇作品當中,作者談及明朝上自皇帝下至百姓都喜愛促織(蟋蟀)這一娛樂活動一一歷史上真實存在,故事的主人公成名本是個老實巴交的讀書人,但越是如此越被縣衙的小吏刁難,被命令去征收蟋蟀——這項他并不情愿的工作。成名因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務(wù)而挨打,本來他打算自殺,但在妻子的勸說下走上了找蟋蟀的艱苦之路。后來在神婆的指引下他好不容易才覓得一蟋蟀,但又被兒子誤殺。當成名打算教訓兒子的時候,兒子卻投井而死。最終,兒子的魂魄化身為蟋蟀。它個子雖小卻打遍天下無敵手,在層層嘉獎之下,主人公成名真的因為促織“成名”而富甲一方。
這篇傳奇小說一波三折,寫出了主人公命運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精妙的想象力,他在揭露苛政的同時對黑暗的現(xiàn)實進行了深刻的諷刺:政治腐敗、皇帝昏庸、官貪吏虐,讓人不得不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苦難深表同情。
二、游記體
游記文體是一種旅行文學,它描述的是文人雅士們在游歷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具有寫實性和生活感,換作今天,作者肯定能成為與時俱進的“旅游博主”。這類文體在古代文學當中頗為常見,其內(nèi)容包括臺閣名勝記、山水游記和人事雜記等,在我們的高中階段,姚鼐的《登泰山記》、蘇軾的《石鐘山記》是兩篇比較重要的文章。那么,既然是“游”且“記”的文章,必然有對山川河流、名勝古跡或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的細致描繪,如《登泰山記》。隨著描寫的深入,我們就能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對所描繪景點的贊美,并由此上升到對大好河山的無限贊美,這一點很好理解。
但也有的作品帶有作者獨特的情感寄托(托物言志),這種類型對一部分同學來講恰恰是難點所在,如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
作者先介紹了褒禪山以及華山洞名稱的來歷。第二段記敘作者游覽華山洞,因同行者擔心途中險遠,未能深入游覽盡興。在第三段,作者抒發(fā)感想,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有收獲,并且世間奇?zhèn)ス妍惖娘L景往往都在險遠之地,只有有堅定的志向、充足的力量以及得到外物助力的人,才能到達。同時,只要盡力而為,即使不成功,也不后悔。第四段則借看到倒地的石碑,強調(diào)做學問要嚴謹。第五段交代同游者及作者的情況。這篇文章主要表達作者關(guān)于勵志、治學的思考,但如果結(jié)合作者后來推行變法的人生經(jīng)歷,可以看出,其實此文暗含著他不畏險阻、銳意改革的政治理想。
要理解這類帶有作者深刻思想的游記固然難度很大,需要我們站在知人論世的視角才能去體會作者的話題所指。在近三年的高考文言文當中,這類材料雖未出現(xiàn),但值得我們關(guān)注。
三、序體
“序”可以理解為“頭緒”,它一般出現(xiàn)在文章、文集等的開頭部分,用來說明其寫作來源、主要內(nèi)容等。當前,我們的語文教材中出現(xiàn)較多的兩類序文是贈序(相贈之文,一般是親朋好友之間的相贈,臨別之際為其贈言,繼而成為贈序文。贈序的內(nèi)容多為鼓勵、贊許、欣賞之語,如《送東陽馬生序》)和宴記之序(多指在古代的宴會場合,現(xiàn)場臨時即興創(chuàng)作而成的文章,待宴會結(jié)束后,將現(xiàn)場的即興作品收集整理成一個集子,并且會在集子上作序,如著名的《蘭亭集序》),這些也是很好理解。這些序的語言辭藻都較為華麗。還有一種是史論的序—如著名的《五代史·伶官傳序》,這是歐陽修基于北宋時期政治腐敗、各種矛盾日趨尖銳的情境下所寫的一篇史論,全篇融敘事(莊宗得意與失意的故事)、議論(告誡統(tǒng)治者要汲取歷史的經(jīng)驗和教訓,居安思危,更要防微杜漸,勵精圖治)、抒情為一體,敘事生動曉暢,論證層層深入,感情深沉濃烈,實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四、傳記體
傳記是一種專門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它通常以人物為中心,詳細敘述其生平經(jīng)歷、性格特點、成就貢獻等,旨在通過具體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行為來展現(xiàn)人物的形象和內(nèi)心世界。
傳體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人物的生平事跡、性格特點、成就貢獻等??傮w上呈現(xiàn)出一種莊重、典雅的特點,在歷史記錄、人物塑造、教育等方面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在我們的教材當中,《鴻門宴》《屈原列傳》《蘇武傳》是其中的經(jīng)典篇目,這些篇目記述的都是歷史上的真人真事,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和歷史教育意義。但有一種傳記體顯得別具一格,它虛構(gòu)了一個不存在或者生活中不出名更不出眾的平凡人,類似于莊子筆下“承鯛的佝僂丈人”,如歐陽修筆下的《種樹郭橐駝傳》便是該類文體的經(jīng)典:種樹人郭橐駝是一個殘疾人,但是他善于種樹,這是不是一個生活中真實的人物形象呢?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作者明顯是借郭橐駝之口,由種樹的經(jīng)驗說到為官治民的道理,也同樣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這類文體在高考文言文當中屬于高頻類題目,各種高考考卷都有類似的節(jié)錄,可以說是高考文言文的“寵兒”,在節(jié)錄的時候,高考文言文會圍繞一定的話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對比閱讀,如2024年新高考二卷文言文試題選取了《史記·魏世家》《史記·留侯世家》及《論衡·非韓》中的三段材料,圍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崇禮敬賢”這個主題展開論述。這類文體的文言文,一般都是以人物的經(jīng)歷為線索,從中探索出對社會、對人生的積極思考。我們在平時學習中,要多讀一些此類文章,針對人物經(jīng)歷、精神以及其思想的演變進行深度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自覺與人物展開對話,以探明其邏輯結(jié)構(gòu)、人物塑造方式,這樣才能在真正的高考文言文“考境”中有的放矢地精準作答。
五、語錄體
顧名思義,語錄體主要用于記錄和傳承人物的言行,尤其是導師或重要人物的言論。《論語》可以說是這類文言文體裁的“開山鼻祖”。語錄體的語言風格質(zhì)樸自然,不刻意雕琢,更接近于日??谡Z。而且,語錄體的篇章結(jié)構(gòu)也較為短小精悍,每一段語錄都可以獨立成篇,它并不刻意追求完整的篇章結(jié)構(gòu)和復(fù)雜的情節(jié)安排,甚至在篇章結(jié)構(gòu)上也不強調(diào)連貫性和完整性,而是更注重內(nèi)容的獨立性和思想的深刻性。語錄體主要記錄人物的只言片語和瞬間感悟,這些言論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凝練性。語錄體雖短,但是能夠通過人物的言論(行為的描述),展現(xiàn)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價值觀。高中階段教材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就是這樣的一篇經(jīng)典,該文記錄孔子和他的四個弟子言志的談話。在這篇文章中,孔子讓他的弟子們談?wù)勛约旱闹鞠蚝屠硐?,體現(xiàn)了他們的性格特點和價值觀,更展現(xiàn)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理念。跟傳記類一樣,這也是高考文言文的“寵兒”,如2024年高考北京卷,就是此類文體,節(jié)錄了《墨子·非命》中墨子的言論,展現(xiàn)墨子的“兼愛”思想。我們需要在平時的閱讀中,有所針對地閱讀先秦的經(jīng)典典籍,特別是注重了解諸子百家中“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的主要思想。
文言文雖然比較難學,但只要大家在字詞句篇上的積累足夠豐富,對文體、文本思想的認識足夠深入,相信都能夠輕松應(yīng)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