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ing and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ocontrol bacterium BM-O3 antagonistic to Fusariumsolani
LI Xiang1HAO Haohao1WU Junlin1XU Xiaojing1ZHAO Jiajia1SUNHuizhong2 (1Zhumadian Branch of Henan Provincial Tobacco Company,Zhumadian 463ooo, China; 2College of Agriculture,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OO3, China)
AbstractUsing plate isolation and antagonism assay techniques,a strain (designated as BM-O3)antagonistic to Fusarium solani (causalagent of tobacco root blackrot)was isolated fromtobacco rhizosphere soil.Its biocontrol effcacy wasvalidatedthrough potexperiments,and its fermentationcharacteristics weredetermined.ResultsshowedthatBM-03 exhibited an inhibition rate of 52.78% against F .solani in plate antagonism tests,while pot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a biocontrol efficacy of 78.03% against root black rot. Further fermentation characterization revealed that inorganic salts had minimal impact onBM-O3’s fermentation,whereas soluble starch,yeast extract powder,and soybean meal were identified as optimal nutrients for itsgrowthand fermentation.The optimized fermentation medium wereas follws: soluble starch 30g , soybean meal 6 g, yeast extract powder 4 g, NaCl 0.5g MgSO
·7H 2 0 0.5 g, FeSO
:
,finally adjusted to 1L with pH 8.0, 7% inoculation volume, 100mL medium per flask,and cultivation at
This study provides foundational data for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M-O3 asa biocontrol agent.
Keywordstobacco;biocontrol bacteria; screening; control efciency;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煙草根黑腐病是一種煙草真菌病害,在煙草種植區(qū)域發(fā)生較普遍,且發(fā)生程度不一。因其具有土壤傳播特性,該病害的侵染源較為復雜,導致其防治相對困難。尤其是隨著各種植煙區(qū)煙糧間作套種模式的推廣應用,使得煙草真菌病害的防治面臨更加復雜的情況。
在煙草原料生產領域,生態(tài)煙草和綠色煙草的生產理念被普遍認同并付諸實踐。生產上,根黑腐病等煙草真菌病害的防治已從化學防治轉變?yōu)橐陨锓乐螢橹鲗У姆乐文J?。生物防治因其環(huán)境友好和安全性而具有明顯優(yōu)勢,然而,其防治效果的緩慢性、實施條件的嚴格性以及功能菌株防效的衰減性,是當前普遍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如宋玉娟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溫室盆栽試驗條件下,棘孢木霉T-6對煙草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達 75.14% ;易龍等研究表明,木霉菌TB72菌株對煙草根黑腐病病原菌菌絲生長和孢子萌發(fā)抑制效果顯著,其在實驗室條件下的防效達 84.5% 。因此,生物防治煙草根黑腐病在理論和實踐上均具備可行性。持續(xù)開展煙草根黑腐病防治研究仍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尤其是針對生防微生物資源的篩選更新和生防菌功能條件的優(yōu)化,這方面研究對生防菌劑的開發(fā)和田間應用指導起著關鍵作用。本研究從煙草根際土壤中篩選出一株煙草根黑腐病生防菌BM-03,并對其防效和發(fā)酵特性進行研究,為煙草根黑腐病生防菌劑的開發(fā)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菌株分離土壤樣品采自省確山縣植煙區(qū)煙田;煙草根黑腐病病原菌茄鐮孢菌(Fusariumsolani)由科技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提供;供試煙草品種為云煙87。
1.2試驗方法
1.2.1菌株篩選 土壤樣品按照常規(guī)平板稀釋法進行平板培養(yǎng),于 條件下恒溫培養(yǎng)6d,3次重復,觀察記錄菌落生長情況,并純化保藏;采用平板對崎法進行生防菌篩選[3]。
1.2.2煙草根黑腐病的盆栽防效驗證試驗 設兩個處理組:對照組(CK)僅接種茄鐮孢菌;實驗組接種茄鐮孢菌孢子懸浮液后,在煙草根莖部均勻接種 的驗證菌株發(fā)酵液。每組處理均設置3次重復。接種40d后,依據文獻[4-5]所述方法,統(tǒng)計分析病情指數(shù)及防治效果。
1.2.3發(fā)酵特性分析 種子液的制備參考文獻[6]所述方法,挑取菌餅接入液體培養(yǎng)基,制成種子液,備用。1.2.3.1單因素剔除試驗 在微生物代謝過程中,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效率存在差異。為探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對產物產量的影響,設計單因素排除試驗,分別配制排除單一碳源(可溶性淀粉)、氮源( 和無機鹽
和
的發(fā)酵培養(yǎng)基,其他培養(yǎng)條件保持不變7。
1.2.3.2 發(fā)酵培養(yǎng)基優(yōu)化 (1)碳源優(yōu)化。分別以相同質量的果糖、蔗糖、甘露醇、麥芽糖和葡萄糖替代可溶性淀粉,配制不同碳源的培養(yǎng)基,其他條件保持不變,于28℃、150r/min條件下振蕩培養(yǎng) 7d 隨后測定菌體質量濃度及抑菌活性。菌體質量濃度用質量/體積分數(shù)表示[8-9]。抑菌活性的測定采用牛津杯法進行對峙培養(yǎng)[10]。(2)氮源優(yōu)化。分別以相同質量的蛋白陳、酵母粉、黃豆粉、尿素、 和
替代
配制培養(yǎng)基,其他條件保持不變。(3)氮源比例優(yōu)化。將黃豆粉和酵母粉按 4:1,3:2 、2:3和
的比例配制培養(yǎng)基,其他條件保持不變。(4)正交試驗。利用正交法[8-10設計以碳源、氮源及濃度梯度二因素四水平正交試驗。1.2.3.3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1)接種量。分別按3%.5%.7%.9%.11%.13%.15% 的接種量接入優(yōu)化培養(yǎng)基,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確定最適接種量。(2)搖床轉速。設置搖床轉速為 120,140,160,180,200 220r/min ,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確定最佳培養(yǎng)轉速。
優(yōu)化。調節(jié)培養(yǎng)基pH至 4.0,5.0,6.0,7.0,8.0 和9.0,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確定最適 pH(4) 發(fā)酵溫度。將發(fā)酵溫度調節(jié)至 22、25、28、31、34、37℃,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確定最佳發(fā)酵溫度。(5)發(fā)酵時間。分別培養(yǎng)
,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確定最佳發(fā)酵時間。(6)裝液量。在 250mL 三角瓶中分別裝入
發(fā)酵液,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確定最適裝液量。以上處理均設3次重復。
1.3數(shù)據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采用Excel軟件作圖。
2結果與分析
2.1煙草根黑腐病生防菌株的篩選
采用稀釋涂布和平板對崎試驗,從煙草根際土壤中分離得到1株拮抗煙草根黑腐病病原菌的菌株,編號BM-03。其抑菌圈直徑為 13.3mm ,抑菌率為52.78% 。抑菌效果如圖1所示。
2.2 菌株BM-03的生防效果
將煙株進行盆栽培養(yǎng)20d后,先用煙草根黑腐病病原菌孢子懸浮液灌根處理, 24h 后再用BM-03菌懸液處理。煙株生長40d后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接種BM-03菌株的煙株根系白嫩,根須發(fā)達,分支數(shù)量較多,地上生物量明顯增加,整體生長狀況良好,對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達 78.03% ;而未接種BM-03菌株的對照組煙株則表現(xiàn)出較嚴重的根黑腐病癥狀(圖2)。
(A)煙株地上情況(上排為接種BM-03的防治煙株;下排為未接種BM-03的對照煙株);(B)煙株根部癥狀(左側為未接種BM-03的對照株根系;右側為接種BM-03的防治株根系)。
2.3菌株BM-03的發(fā)酵特性
2.3.1剔除試驗 單因素剔除試驗結果表明,剔除氮源 和碳源(可溶性淀粉)對菌株BM-03的菌濃度和抑菌帶寬的影響較大,而單因素剔除無機鹽對菌株BM-03菌濃度和抑菌帶寬的影響較?。▓D3)。
2.3.2碳源篩選 不同碳源培養(yǎng)基中,可溶性淀粉最有利于菌株BM-03的生長(表1),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因此,綜合考慮選用可溶性淀粉作為最佳碳源。
2.3.3氮源篩選 不同氮源處理中,酵母粉和黃豆粉更適合菌株BM-03的發(fā)酵,菌體濃度分別為78.52和 71.06g/L ,抑菌帶寬分別為15.77和 15.29mm (表2),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Plt;0.05) 。綜合考慮,選用酵母粉和黃豆粉作為菌株BM-03發(fā)酵培養(yǎng)的氮源組合。
2.3.4不同氮源比例篩選 由表3可知,菌株BM-03在黃豆粉和酵母粉比例為2:3和3:2時發(fā)酵獲得的菌體較多,分別為83.17和 81.07g/L ,抑菌帶寬分別為15.86和 16.45mm 。其中,3:2比例組合的菌濃度和抑菌帶寬優(yōu)于其他組合 (Plt;0.05) 。綜合考慮,選用黃豆粉和酵母粉比例3:2作為氮源組合進行后續(xù)試驗。
2.3.5正交試驗優(yōu)化結果 綜合單因素試驗結果,設定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4)。正交試驗結果顯示(表5),編號 組合的菌濃度較高和抑菌帶最大,分別為 115.37g/L 和 17.01mm ,較優(yōu)化前提高 134.59% ,說明菌株生長良好。最終確定最優(yōu)發(fā)酵培養(yǎng)基配方(1L):可溶性淀粉30g,黃豆粉6g,酵母粉
2.3.6培養(yǎng)基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 在發(fā)酵初期,接種量和轉速對菌株BM-03菌體生長和抑菌帶寬的影響不同,當接種量為 7% 時,菌濃度和抑菌帶寬最大,分別為 104.57g/L 和 17.50mm (圖4A);當轉速為 160r/min 時,菌濃度和抑菌帶寬最大,分別為 109.00g/L 和 17.90mm (圖4B);當 pH在 4.0~ 9.0時,菌株均能生長且有抑菌活性,當pH為8.0時,菌濃度較高且抑菌帶寬最大,分別為115.01g/L 和 17.74mm (圖4C)。當培養(yǎng)溫度在 時,菌株BM-03生長最好,當溫度低于
或大于37℃時,菌體生長受到抑制(圖4D)。菌株在發(fā)酵第2~8天時菌體呈持續(xù)生長趨勢,至第8天菌體生長量和抑菌帶寬均達到最大,為124.28g/L 和 18.76mm ,第10天開始下降(圖4E)。在 250mL 的三角瓶中,裝液量為
時菌濃度和抑菌帶寬達到最大,分別為 115.00g/L 和18.50mm (圖4F)。
3結論與討論
煙草作為一種特色經濟作物,對植煙區(qū)煙農及地方經濟具有較大影響。煙草病害的防治是提升煙草栽培管理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影響煙草原料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煙草生產中,生物防治煙草病害被廣泛接受并付諸實踐[11-12]。煙草根黑腐病作為一種土傳病害,其發(fā)生及為害程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其致病病原菌種類繁多,其中茄鐮孢菌(Fusariumsolani)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病原菌,其分布廣且危害性大。在實際生產中,常采用生物防治配合栽培措施的方法來控制煙草根黑腐病,目前該病害的生防菌資源尚顯單—[13-14]。本研究篩選得到的BM-03菌株對該病害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盆栽驗證試驗條件下生防效果達 78.03% ,開發(fā)與應用潛力較大。功能菌發(fā)酵特性的研究是微生物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15-16]。通過發(fā)酵特性測定,無機鹽對菌株BM-03發(fā)酵特性的影響較小,而可溶性淀粉、酵母粉和黃豆粉是該菌株生長發(fā)酵的適宜營養(yǎng)物質。優(yōu)化后的最佳發(fā)酵條件為可溶性淀粉 30g 黃豆粉6g酵母粉
,總體積定容至1L,并將pH調節(jié)至8.0,接種量 7% 、裝液量
,于
恒溫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本研究對BM-03生防菌劑的開發(fā)及田間應用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宋玉娟,韓雪蓮,張安盛,等.棘孢木霉T-6對煙草促生及對黑脛病和根黑腐病的抗病作用[J].中國煙草科學,2020,41(1):50-55.
[2]易龍,肖崇剛.煙草根黑腐病拮抗木霉菌株TB72的鑒定及抑菌作用[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6,29(8):1889-1893.
[3]孫會忠,王潔瓊,郝浩浩,等.兩株異源生防菌的鑒定及其對煙草根腐病的協(xié)防增效[J]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53(5):575-583.
[4]土辰,張谷月,張四四,寺.日刺鏈每困(Streptomycesalbospinus)CT205菌株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及其次生代謝產物性質研究[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2015,38(2):304-310.
[5]賴寶春,吳振強,戴瑞卿,等.琯溪蜜柚炭疽病拮抗放線菌的篩選和鑒定[J].熱帶作物學報,2020,41(9):1876-1882.
[6]羅云艷,安航,何佶弦,等.煙草根黑腐病根際拮抗菌的篩選、鑒定及其促生防病效果[J].中國煙草科學,2021,42(3):57-64.
[7]陳上,趙瑞,丁雙陽,等.一株類芽孢桿菌的分離鑒定及其抗革蘭氏陰性菌活性測定[J].微生物學通報,2019,46(10):2665-2672.
[8]何明川,曾舒泉,王志江,等.一株煙草疫霉拮抗菌MC4-2的鑒定、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及防效測定[J].微生物學通報,2021,48(12):4636-4648.
[9]賴寶春,戴瑞卿,曾天寶,等.小串鏈霉菌XG40菌株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及其次生代謝產物性質研究[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22,38(5):1242-1251.
[10]高諭康,劉培培,李燕楠,等.淺藍霉素H產生菌CRM05的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中國抗生素雜志,2023,48(11):1251-1260.
[11]李小杰,張夢丹,劉暢,等.五種煙草根莖病害病原菌多重PCR檢測方法的建立與應用[J].中國煙草科學,2024,45(3):60-67.
[12]張文靜,孫秀朋,喬永亮,等.基于InceptionV3的煙草病害識別[J].中國煙草學報,2021,27(5):61-70.
[13]邱睿,李小杰,白靜科,等.煙草鐮刀菌根腐病生防假單胞菌的篩選與鑒定[J].中國煙草學報,2023,29(3):84-93.
[14]王鳳龍,周義和,任廣偉.中國煙草病害圖鑒[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9.
[15]裴洲洋,劉瑜,郭叢,等.淀粉包封生防菌緩解植物病害研究進展[J].生物災害科學,2024,47(2):159-171.
[16]葉曉娜.生防菌YN-3-3的篩選、鑒定及其復配菌劑對煙草根黑腐病的生物防治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3.(責任編輯:何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