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高中歷史學習應秉承新的學習理念,與時俱進,以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深度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水平。因此,我們應在高中歷史學習中應用深度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深度挖掘歷史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探究歷史學科的本質。
一、提煉課程主題,整合單元內容
高中歷史教材具有明確的主題性導向,同一單元的課程內容通常具備共同的主題。圍繞主題進行單元整體學習更符合深度學習的理念,同時學生也能基于對主題的理解來完成后續(xù)的自主探究活動。以《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內容為例,該單元包括《兩次鴉片戰(zhàn)爭》《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因此可以將該單元的主題提煉為:侵略、探索與斗爭。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邊疆危機不斷出現(xiàn),中國面臨數千年未見的危局,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都未能挽救國家落后挨打的局面。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加劇,維新派掀起救亡圖存的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繼起,列強發(fā)起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國被迫簽訂屈辱的《辛丑條約》,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指出民族危機全面加深,就為下一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埋下了伏筆。在組織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認識《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條約的不平等性質,了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2)通過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等歷史事件,認識中國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國家危局而進行斗爭的意義。(3)了解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給中國社會發(fā)展帶來沉重打擊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終形成,認識列強侵略的本質。通過上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清朝后期中國社會逐漸脫離了世界潮流。本單元則是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世界形勢的發(fā)展以及中國因為落后招致挨打的局面。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條約的性質,分析它們?yōu)槭裁词遣黄降鹊?,以及它們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哪些影響。深度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的自主探究學習模式,若沒有明確的主題支持,學生深度學習的方向就會容易偏移。
二、提出中心問題,設置深度學習目標
我們需要為學生設計深度學習的目標,并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設置中心問題能有效提升應用效果,我們需要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從中總結整理出一個中心問題,該問題需要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理解后進行解答。我們還要根據學生對中心問題的探究過程與成果,來掌握學生的深度學習情況。以《工業(yè)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內容為例,我們應在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前,提出中心問題:工業(yè)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有什么關系?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教材內容,仔細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經過探究,學生能夠明白,工業(yè)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工業(yè)革命后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帶來了一系列矛盾,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進一步暴露,工人運動風起云涌。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激化,并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資本主義社會有哪些弊端?其根源在哪里?工人階級如何才能取得斗爭的勝利?社會如何才能走上正確的發(fā)展軌道?馬克思、恩格斯針對工業(yè)革命后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時,聯(lián)系當時的工人運動實踐,在繼承人類文化優(yōu)秀成果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工業(yè)革命促使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在中心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由淺入深地完成對該單元內容的學習。
三、創(chuàng)設驅動任務,吸引學生深度參與
僅提出中心問題并不足以支持學生順利完成深度學習,大部分學生依舊不清楚應當如何進行學習。為此,我們應當設置若干有層次的驅動任務,引導學生由淺入深、按部就班地完成學習。以《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內容為例,可將任務設置為: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fā)展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我們要引導學生將歷史與現(xiàn)實進行結合。
綜上所述,我們應將深度學習的理念全面融入歷史學習中,提煉單元主題、設置中心問題和驅動任務,來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