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用描寫手法
人物是記敘文當中最重要的元素,正因為有了人物,記敘文才能顯得生動而具備可讀性。文學史上的那些經(jīng)典人物無不是用描寫手法作為加持,讓人物形象仿佛活起來一樣充滿靈性。如《小英雄雨來》,作者用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等手法塑造了一個調皮、可愛、活潑、機靈的小男孩形象,仿佛就是我們身邊的玩伴。我們以《小英雄雨來》為例,梳理成表格(見下頁)。
這些描寫是基于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我們對現(xiàn)實生活認真觀察。比方說上表提及的雨來媽媽的“臉色一沉”就是她瞬間的反應。這值得我們在實際寫作練習中運用。
二、用好六要素與細節(jié)
記敘文六要素,除了人物要素之外,還有時間、地點以及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它們貫穿整個事件的始終。三年級的課文《漏》,其主要內容是:老虎和賊都想得到老爺爺和老婆婆養(yǎng)的驢,但他們偷驢時無意中聽到老婆婆談及—不怕小偷和老虎,最怕的是“漏”,最后老虎和賊因害怕,把對方當成“漏”,最終被嚇暈。看到結果我們忍俊不禁—“漏”是指屋頂漏水。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總結出生動敘事的若干技巧:
其一,確定故事的主要內容。為了讓讀者掌握故事的全貌,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進而正確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意義,寫故事一定要完整,要靈活地交代“時間”“地點”“人物”,簡潔地交代故事的“起因”,具體地敘述故事的“經(jīng)過”,合理地說明故事的“結果”。如某年月日,誰在某個地方做了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都是怎樣的。比方說,三月的一天,爸爸媽媽帶“我”去河邊放風箏,定下了這個內容后,故事情節(jié)就能順暢開展。
其二,確定故事的若干細節(jié)。細節(jié)描寫是對故事中的人物、場景等進行細致的描寫和刻畫,使讀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前文提及的“放風箏”的故事,我們可以著眼于一些細節(jié),如:“我的爸爸先是讓我在距離他十米的地方站著,然后,我們同步開始慢跑,我已經(jīng)明顯地感覺到風箏開始想掙脫我的雙手,在爸爸‘放手’的命令下,風箏冉冉升起….”這就是風箏起飛的細節(jié)。又或者我們選取某件事,如有人練習唱歌,他們的歌聲是怎樣的(高昂的、引人注目的),引發(fā)了觀眾怎樣的反應(著迷、跟唱)…這都是值得著筆的細節(jié)。
三、以多種方法狀物寫景
“一花一世界,草木皆有情?!贝笄澜缰械娜f物都值得我們去著筆描繪。但在具體的描繪過程中,我們要掌握具體的方法。
其一,多用修辭。我們可以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進行生動描述。(1)比喻:運用比喻修辭,將一個事物比作另一個事物,以更加形象地表達感受。比如:“那些盛開的牽?;ň拖穹拇?,似乎打算跨越這春天的海洋?!睂⑹㈤_的牽?;ū扔鞒煞拇摚蜗蟮乇憩F(xiàn)了牽?;ㄊ㈤_的狀態(tài),富有畫面感。(2)擬人:運用擬人修辭,將事物人格化,使物品具有人的情感和特征。比如:“這些春天的花園里面的小草,它們才剛剛從地面冒出來,在微風的吹拂中,它們輕輕地搖起了自己的尖尖的小腦袋”,這個句子將小草擬人化,讓它們更加生動,也很符合春天小草幼嫩的特點。
其二,五感融合法。寫景狀物要與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相結合。比方說寫秋天,視覺方面的刻畫可以這樣一“放眼望去,草凋雁飛,樹木都脫去了它們的衣服,四周的田野都是金色的一片”;從聽覺的方面來刻畫,可以這樣一“樹葉簌簌地飄落,與潺潺的清涼的流水應和著,仿佛就是一首秋天的贊歌”;從觸覺的角度來刻畫,可以這樣—“陽光灑向院子里,你能感受到秋天的溫度,就像是母親溫暖的手發(fā)出來的”;嗅覺方面描寫,可以這樣—“或濃或淡的樹葉的燒焦感,雖不香但氣味獨特”…在寫景狀物作文中,五感融合的手法能讓畫面更加生動。
大自然中,處處有美。這就需要我們去認真揣摩、去細心描繪,方能將最美的生活圖景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