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游子對祖國的思念以及對故土的依戀,刻在他們的基因血脈中,自去國離鄉(xiāng)那天起就開始慢慢滋長,從未間斷。他們盡管人在海外,卻終生心系祖國、情系故鄉(xiāng)。老去還鄉(xiāng)、葉落歸根是他們最美好的愿望,又往往難能如愿。他們中的許多人,最后空懷一腔思念之情,永遠(yuǎn)留在他鄉(xiāng)。這是游子們心中難以消弭的痛。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4課的《梅花魂》就描寫了這樣一位海外游子—作者的外祖父。
作者陳慧瑛的外祖父,是著名的南洋愛國華僑洪鏡湖先生。他一生愛梅崇梅敬梅,曾詩曰:“惟梅與月,高潔超越。中有幽人,芳心未歇?!边@句詩表達(dá)了對梅花的獨特情感,同時也透露出他對故鄉(xiāng)和祖國的深深眷戀。后來洪鏡湖先生仙逝海外,一生未能歸國。陳慧瑛的《梅花魂》以外祖父最愛的梅花為主題,表達(dá)了對外祖父深切的思念。全文通過寫外祖父帶領(lǐng)“我”讀詩流淚、因“我”弄臟他的墨梅圖而生氣、聽到“我”邀請他回國而痛哭、臨別前一天贈送“我”墨梅圖、臨別當(dāng)天登船送“我”梅花手絹等五件小事,將幼年的自己與祖父之間發(fā)生的關(guān)乎梅花與愛國思鄉(xiāng)的點滴,進行細(xì)細(xì)串聯(lián),敘述外祖父一生將愛國心寄于梅花朵,將思鄉(xiāng)情融入梅花魂,將梅花精神傳承給子孫后輩的故事,表達(dá)了身在異國的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眷戀,向我們呈現(xiàn)出外祖父作為華僑的那顆拳拳愛國心,縷縷梅花魂。
一、念詩流淚:外祖父思鄉(xiāng)無聲
在《梅花魂》中,作者描寫了外祖父三次落淚的場景。第一次,教外孫女讀唐詩宋詞時,他悄然落淚。這次流淚表達(dá)了外祖父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思念。第二次,外祖父因為年紀(jì)大腿腳不便,無法回國而哭泣。第三次,在親人離開時,外祖父淚眼蒙朧地送別。這次流淚表達(dá)了他對親人和家鄉(xiāng)的依依不舍。課文中的外祖父壯年時遠(yuǎn)離祖國,打拼于南洋,以梅花精神鞭策自己,以中國人的文化自信鼓勵自己。他熟讀經(jīng)史詩詞,能書善畫,“在星島文壇頗負(fù)盛名”。但隨著歲月更迭,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日漸濃烈??嘤谀晔乱迅?,歸國困難,盡管親人在側(cè),兒孫繞膝,他卻頗感孤獨憂傷,每每帶領(lǐng)外孫女讀到產(chǎn)生共鳴的古詩句,便忍不住流淚。這種流淚是無聲的,是情不自禁的。淚水一顆又一顆,沉重冰冷地“落”在孫女的腮邊和手背。哭泣只有淚珠,聽不到一絲一毫哽咽聲,擴大了外祖父無聲的傷感;一個“落”字,寫出了外祖父淚珠的重量,飽含了外祖父難以消解、無處訴說的思鄉(xiāng)之情。
詩讀得好好的,外祖父為什么突然流淚?年幼的作者是不懂的。她無法成為外祖父的知音,不能感同身受跟著外祖父一起哭泣。每遇到此時,她只會天真地笑外公:“外公哭了!”可能作者覺得,外祖父作為一位長者,居然也會像個孩子一樣哭泣,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呢。一老一少,一哭一笑,具有強烈的反差感、喜劇感和滑稽感。而在拍手笑的外孫女面前,外祖父并沒有掩飾真情流露,而是讓淚水自然地流,不怕外孫女笑話,只是說:“鶯兒,你還小呢,不懂!”外祖父這種很坦然的溝通方式是寶貴的,讓暫時不理解的小孫女,在成年后想起這些小事時,會頓悟出正是那些思鄉(xiāng)的古詩句,觸動了外祖父思念祖國、思念家鄉(xiāng)的深情,這不失為外祖父的言傳身教。
二、修復(fù)梅圖:外祖父惜梅如命
從外祖父在孫女面前毫不掩飾地哭泣,足見外祖父的開明灑脫。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外祖父身上沒有多少教條規(guī)矩,是和藹、慈祥的外祖父。但如此和藹、慈祥的外祖父,也有他的禁區(qū),那便是書房老干虬枝的墨梅圖,“家人碰也碰不得”。
有一次,五歲的作者不小心在那幅墨梅圖上留下了臟手印,外祖父有生以來第一次訓(xùn)斥了作者的母親,令其把孩子管教好?!斑@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嗎?”“清白”往往指的是人品崇高潔白,外祖父將梅花的品格擬成人的品格,并用了“玷污”二字,可見他對這幅墨梅圖的重視,以及對外孫女不珍惜梅花畫的行為的生氣。誰都不能碰墨梅圖,年幼的外孫女也不例外。
作者可能不甚理解外祖父的語言,但能體會慈愛的外祖父與往日的不同。如同讀詩流淚事件,這件事再次在作者那里形成了強烈的認(rèn)知反差:明明外祖父是疼愛自己的,那么多古玩他都不在乎,卻因為一幅墨梅圖大發(fā)脾氣,還讓母親來“管教”自己,真是反常。作者心里自然是“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畫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這樣的反差敘述更加深了我們對外祖父珍視梅花的印象。隨后外祖父親自動手修復(fù)墨梅圖,其重視的程度通過作者的觀察進行了呈現(xiàn):“用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xì)綢子慢慢抹凈?!蓖庾娓笇δ穲D的心疼、呵護之情躍然紙上。
外祖父對墨梅圖的愛護,如同他讀詩時候的流淚,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作者在成年后理解了外祖父,之所以當(dāng)時反應(yīng)那么強烈,恰是他酷愛梅花,崇拜梅花精神,熱愛祖國故土的印證。同時,作者對外祖父珍視墨梅圖的敘述,也為下文外祖父向“我”慷慨贈送墨梅圖一事埋下了伏筆。
三、臨別贈梅:外祖父殷殷囑托
1959年,洪鏡湖先生把最疼愛的外孫女陳慧瑛送回中國。彼時的外祖父因年事已高,已經(jīng)不能同后輩一起回國了。為此,在聽到作者那句稚嫩天真的請求:“外公,你也回祖國去吧!”滿頭銀發(fā)的老人竟情不自禁,像個孩子一樣“鳴嗚鳴”地哭出聲來。
相比讀詩時外祖父的無聲流淚,這次臨別的痛快哭泣,留給作者的感受是那么突兀,也是那么絕望。外祖父的痛哭充滿了宣泄的痛快,哭自己老之將至卻不能葉落歸根的遺憾,哭與親人即將遠(yuǎn)隔重洋長相離別的無可奈何。這些都是外祖父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但同時外祖父又是豁達(dá)灑脫的,他自己不能回國,通過送后輩回國這樣的途徑,讓后輩代他完成心愿。為此,臨別前一天,外祖父向作者贈送了最寶貴的墨梅圖。和不懂外祖父為何讀詩流淚、為何珍視墨梅圖而訓(xùn)斥她一樣,年幼的作者對外祖父贈送他極為珍視的墨梅圖同樣不解:“外公,這不是你最寶貴的畫嗎?”年幼的作者哪里明白,在外祖父的心里,墨梅圖固然珍貴,而比墨梅圖珍貴的,是外祖父那顆無價的愛國心。
不管作者能否聽懂,外祖父依然向她講了一段話:“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jié)的人物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離別之際,外祖父告訴外孫女,是因為中華民族與梅花的高貴精神讓他驕傲和自豪。正是梅花的精神秉性,讓遠(yuǎn)在南洋的外祖父一生不屈不撓,鞭策自身成了海外華人的驕傲,沒有給清白的梅花抹黑,沒有給祖國抹黑。為此,在離別之際,外祖父迫切要求后輩拿上這幅墨梅圖帶回祖國,在他不在身邊的日子里,繼續(xù)學(xué)習(xí)梅花高潔的品格和凌霜不懼的精神。至此,不能回國的外祖父,無私無我,拋下個人遺憾,忍住離別痛苦,通過將最珍愛的墨梅圖交給外孫女帶回祖國的行為,既完成了自己熱愛祖國和故土的心愿,又完成了對孫輩梅花精神的傳承和愛國情懷的熏陶。作者仍然難以忘記離別上船時,前來送別的外祖父那落寞的身影,赤道的風(fēng)吹散了他的銀發(fā),讓他一夜衰老,讓親人不忍離去。而淚眼蒙朧的外祖父緊跟上船,塞給作者的手帕上那朵血紅的梅花,又多么像游子們啼哭的血淚,帶給作者和讀者無盡的感傷。
四、梅香縷縷:外祖父魂兮歸來
梅花香自苦寒來。又到了梅花綻放的季節(jié),朵朵冷艷的梅花開在故土,縷縷幽芳卻已隨作者的思緒,飄向外祖父所在的彼岸。作者用這篇《梅花魂》,一遍遍思念安息海外的外祖父。往事并不如煙,外祖父一次次流淚的場景如在眼前:因思念祖國,思念故土,外祖父讀古詩時那情不自禁的無聲流淚;因年事已高不能回國時外祖父那像小孩子般的哭聲;送別時輪船上的外祖父那雙蒙朧的淚眼。還有那些和梅花相關(guān)的事件:自己在這幅珍貴的墨梅圖上留下一個小小的臟污手印被外祖父訓(xùn)斥,臨別時外祖父卻將墨梅圖慷慨贈送,碼頭送別時他不顧年邁擠上輪船硬塞到自己手上的血色梅花手絹,以及外祖父說的那些關(guān)于梅花與國人精神相聯(lián)系的話這些都讓作者久久不能忘懷。
如陸游的“一樹梅花一放翁”詩句那樣,梅花樹下,外祖父的身影無處不在??|縷芳香中,外祖父的思鄉(xiāng)情、愛國魂,也正乘載朵朵梅花,緩緩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