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為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主動參與語文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應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中能主動探究學習內容,不會感受到學習壓力。通過自主探究、自主實踐等方式,學生能有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能使學生將所學語文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在不斷深入探究中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
(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知識,讓學生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并不能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無法在語文學習中有較高的參與度,從而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斷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并且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初中語文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教師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制定符合學生特點的語文課程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下,初中語文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教學優(yōu)勢,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等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目標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合理地進行教學安排;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由于很多教師對自主學習的概念認識不夠深入,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合理地安排教學活動,導致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在很多情況下,教師只是將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忽略了學生是否能分析、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這樣一來,教師所提出的教學任務就很難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計劃和目標,使他們能自主學習,進而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但由于很多教師對自主學習概念認識不夠深入,導致很多學生對自主學習不感興趣、缺乏主動性,這影響了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二)學生對自主學習缺乏正確認識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傳授學生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沒有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向,對自己所學知識不夠重視,在實際生活中也無法運用語文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自主學習缺乏正確認識和理解,自主學習能力也無法得到提升。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來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三)教學內容過于復雜,學生難以理解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和灌輸,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教學內容過于復雜,使學生難以理解。在當下的語文教學中,有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講解課文時只注重講授知識點,而沒有對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學生只是簡單地接受了知識內容,對復雜的知識無法理解,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另外,還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照本宣科,只講一些表面的內容,對深層次的含義并沒有詳細講解,導致學生難以理解。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無法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很難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四)缺乏學習方法指導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學生普遍存在著缺少科學、高效的學習方式的問題。在閱讀理解、背誦詩文、寫作等過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與策略。但是,許多學生對學習方式感到迷惑、困惑,不知怎樣才能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在閱讀中,學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這導致他們的學習效率不高,很容易覺得累,很有挫敗感。要想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引導。教師能教給學生很多實際的學習方法,如怎樣迅速地瀏覽并提取關鍵信息、怎樣做思維導圖、怎樣組織語言做好筆記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指導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學習經歷,讓同學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方式和知識應用能力。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
在當今教育環(huán)境中,初中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眾多的教學策略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這種方法源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其核心觀點是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與環(huán)境的互動和個人的經驗積累來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和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和生活經驗,以此設計符合他們需求的問題。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更快地理解和吸收知識。
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9課《蘇州園林》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談談他們對蘇州園林的了解和印象,或讓他們分享一下自己參觀過的園林,以此引出課文內容。接著,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如“蘇州園林的特點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等,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來尋找答案。在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地提供一些指導。同時,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拓展問題,如“如果你是一名導游,你會如何向游客介紹蘇州園林”等,讓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能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課文內容,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能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
(二)設計個性化學習路徑,滿足不同學習需求
在當今教育環(huán)境中,初中語文教學正面臨著多重挑戰(zhàn)和機遇。個性化學習路徑的設計成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策略之一。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中,個性化學習路徑的設計不僅符合“因材施教”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教育原則,而且與教學內容不謀而合。在個性化學習路徑的設計中,教師需要深刻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和學習風格。通過一系列的評估,如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個人興趣調查等,教師能對學生有更全面的了解?;谶@些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量身定制符合他們實際需求的學習資源和任務。
例如,對那些對文學感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更多關于魯迅及其作品的閱讀材料,如《吶喊》《彷徨》等短篇小說集,以及魯迅的散文、雜文等,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這位文學巨匠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對那些對歷史感興趣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引導他們研究魯迅所處的時代背景,了解近現(xiàn)代中國的社會變革及其對魯迅思想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深入探討課文背后主題的作業(yè),如作文、研究論文等,讓他們能通過獨立研究,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對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則可以提供更多輔助學習資源,如課文解讀視頻、課外輔導書籍等,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通過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從而在學習中發(fā)揮出最大的潛力。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未來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鼓勵自我評估與反思,促進自我提升
在當今教育環(huán)境中,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在未來的學習生涯中獨立前行。自我評估與反思,作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視。學生的自我評估與反思能力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通過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監(jiān)控和反思,學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方式,發(fā)現(xiàn)并調整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7課《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與反思。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課文后,寫下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受,這就是一種自我評估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學生能發(fā)現(xiàn)自己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的不足,從而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更關注這些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yè)后,對自己的作業(yè)進行自我評估,評估自己的作業(yè)是否達到了要求,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個過程不僅能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還能讓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習中的不足,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加以改進。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互相評估,互相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從他人的評價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通過這種自我評估與反思的教學方法,學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發(fā)現(xiàn)并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同時,這種教學方法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評估與反思的能力,使他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更加獨立。
(四)實施合作學習策略,強化團隊協(xié)作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在當前教育領域備受關注。它倡導學生之間通過同伴互助、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共同探討、共同進步,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策略,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他們的未來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3課《回憶魯迅先生》為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學習策略,引導學生深入探討課文內容。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學生共同閱讀課文,并討論“你認為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特點”等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可以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課文中的人物關系和情節(jié)。例如,學生可以扮演魯迅先生,另外一些學生扮演與他有交往的人,通過表演的形式,讓學生更身臨其境地感受魯迅先生的品質和特點。這種合作學習方式,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鍛煉他們的表演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自行分工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查找資料、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評價。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取得的成果,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成就感。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及時指正,并指導他們如何改進。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既能使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和教學技能,又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充分結合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情況,并根據(jù)當前時代發(fā)展趨勢和要求,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