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雙邊互動的教育活動。師生之間有效互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取得預計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承擔起教書育人的重任,培養(yǎng)自己的教育情懷,為教育事業(yè)提供不竭的動力。教師的教學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教學的成果,它是提高教師素質,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創(chuàng)新成為當代教師必須具備的專業(yè)素質之一,因此教師要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
關鍵詞:創(chuàng)新" 終身學習" 教學方法" 教學能力" 教學準備
在教學中,教學創(chuàng)新已經成了不容忽視的時代需求,同時也是培養(yǎng)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需要。而要做到教學創(chuàng)新的前提就是教師要具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那么,教師該如何做到教學創(chuàng)新呢?[1]
一、要有“終身學習”的教學目標
在日常教學中,一位受歡迎的教師一定是有博學的知識和豐富教學經驗的,是能夠掌握一定的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的,并能把它們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
因此,我們教師要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不斷擴展自己的教育視野,用積極的心態(tài)和嚴格的標準去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學中不斷成長,使得自己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
二、要善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
基于素質教育背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師擁有專業(yè)化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明的個體,在學習能力、思考問題的方式、性格特征等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單一化課堂教學模式無法讓每個學生學有所獲,不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教師要加強與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只有在更進一步了解學生性格特點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制訂教學計劃,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與發(fā)展,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效課堂。
記得在藍青工程的時候,有經驗的教師跟我們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老農民和他的兒子想把牛牽進牛棚里去,可是無論二人怎么用力去拉,牛就是絲毫不動。這時來了一位老婦人,她拿了一把嫩草放到牛的鼻子下晃了晃,牛就乖乖地和她進了牛棚。
當時覺得這個故事和我們的教學很不搭邊。但是,在后來的教學中慢慢地摸索才發(fā)現(xiàn)其中的道理。學生本來就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本身的目標和志向也各不相同。想要達成完全統(tǒng)一的目標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師一定要善于利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正確地引導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學習。
三、要鍥而不舍地提升教學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面對同樣的教學要求,不同的教師卻展現(xiàn)出不同的教學效果。這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否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是教師“教”,學生“學”即可,可現(xiàn)如今的教學理念具有與時俱進的特征。在教學中要遵循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對于剛剛踏入高中校園的學生來說,還不是很適應新的校園的生活和學習。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正確引導,這不僅包括學習上的指導,還有心理上的輔導。面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會有些許的迷茫,這就需要老師平時多注意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氛圍濃厚、備受人文關懷的環(huán)境下學習。另外,教師還要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改變教學理念,善用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是否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現(xiàn)有的專業(yè)知識才能不斷地拓寬知識的渠道,只有加快信息獲取的速度,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如果教師不充實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就只能面對教育改革浪潮的沖擊。隨著信息化2.0的實施,教師要面臨著新的任務和挑戰(zhàn)。如果不去學習,怎能跟上教育的革新。微課的實質,希沃的使用,PPT的制作等等這些處于先進教學道路上的專業(yè)化教學手段,對我們的教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只有不斷地學習,拓寬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才能夠不斷地取得進步。
(三)是否有深厚的教學基本功
是否教師做到以上幾點,就能上好一節(jié)課了呢?就能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堂了呢?就教育本身而言,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為我們的課堂做充分的準備工作。
1.要做好課前的教學準備工作
我們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可見,做好一件事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堂,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是關鍵。
(1)設定教學目標和期望
在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定與課堂所取得的效果是成正比的。如果教師備課不充分,直接教授給學生,學生的理解肯定也不會透徹,那么這樣的課堂氛圍也不會很好,這就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相反上好一節(jié)成功的公開課并不容易,需要做足充分的準備的工作,要充分地熟悉、了解和掌握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才能有信心、有目的地實施高效的教學活動,靈活運用教學策略,整節(jié)課下來,你才會感覺既緊張又充實,才能體會到成功后的喜悅。
(2)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在上課前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充分了解,從而決定授課的內容與授課的深度。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學校,他們的學習基礎也大不相同。所以教師要在符合學生理解能力的前提下,根據學生已掌握的知識設置問題,使得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同時,問題設計的難度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主動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3)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靈活地處理教學問題,在教學中做到“嚴中有教”,對于學生不懂不理解的地方要耐心教導,多鼓勵學生主動提問,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學生才能消除學習中的疑問。
2.要重視教學中的課堂管理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師在課堂中如何組織教學和管理課堂是其教學能力強弱的重要體現(xiàn)。因此,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的課堂是師生共同學習、不斷超越自我的課堂。要打造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課堂,教師就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從嚴執(zhí)教,無聲勝有聲
教師要靈活地借助一些教學手段,來管理自己的課堂,對學生“嚴”而不放任自流,要嚴得有度,以自己滿腔熱情和積極狀態(tài)向學生傳遞知識,使學生隨著教師的節(jié)奏,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積極主動學習思考,從而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2)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的機會——互動共學,共同進步
在日常學習中,教師要適當?shù)貙ふ覚C會,有計劃地讓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在解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小組討論,讓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互動共學的良好習慣。學生在討論中學會了傾聽、表達與交流,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還營造了和諧有效的課堂氛圍。
(3)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抓根基,落實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對其進行適當?shù)膶W習策略的指導。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內心比較敏感,這就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導,不能操之過急。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三輪高效教學法”即“一輪復習在課堂”“二輪復習在自習”“三輪復習在周測”,以此牢牢抓住學生的“心”,將課堂教學落到實處,促進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積累知識的智慧和能力。
(4)注重溝通藝術性,引導學生在交談中獲得反思
教師在進行課堂管理活動過程中,和學生的談話要注重場合,注意談話方式,不僅要突出談話重點,還要具有藝術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談話中引起反思,從而自我反省,不斷提升。教師在課堂管理活動中要善于捕捉時機,找準和學生交談的最佳時機,并且還要注重談話的藝術性和嚴謹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做到心服口服,學生才能樂于接受老師的建議,才能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且在教師的正確和耐心引導下加以改正。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想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關鍵。因為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學生才會自發(fā)參與其中,所以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開展學生喜歡的課堂活動,不僅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勇于表現(xiàn)自我,還在無形中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繼而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拉近學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日后學習與生活中相互幫助。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上開展朗讀比賽,看誰讀得最流利、讀得最有感情,通過舉辦這種競賽,不僅能給予每個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還能在無形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素養(yǎng)。
3.要加強課后的教學反思
一節(jié)課程結束后,教師要善于分析和總結。對于教師而言,教學反思不僅有利于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還能了解學生是否明白和理解本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多做教學反思,有利于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教育教學日新月異的變革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在工作中發(fā)揮自己的教學特色,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善于歸納總結。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盡快地成長,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師,學生才會喜歡上我們以及我們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金兆強.卓越教師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
藏洪麗,(1986.9-)" 女,漢族,黑龍江肇東人,碩士研究生,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英語課程與教學論及班主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