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在學唱歌曲《越人歌》后,發(fā)現(xiàn)一首簡短的古詩詞歌曲竟然有如此的感染力,令人回味無窮。因此,本文將從《越人歌》的內(nèi)涵與演唱表達兩個方面切入,揭示其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與深層文化內(nèi)涵,表達筆者對這首歌曲的喜愛,也讓更多的人感受中國古詩詞歌曲的魅力。
[關鍵詞]《越人歌》;思想內(nèi)涵;演唱處理;情感運用
[中圖分類號]J6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5)04-0141-03
一、藝術歌曲《越人歌》的概述
(一)創(chuàng)作背景
《越人歌》是中國最早的翻譯作品,其古越語發(fā)音在漢代劉向《說苑》中有記載,和楚國的其他民間詩歌一起成為《楚辭》的藝術源頭,它體現(xiàn)了各民族人民的和諧共處,歌頌了跨越階級的愛情?!对饺烁琛菲鸪醪⒉皇俏覀儸F(xiàn)在熟知的旋律,是通過我國著名作曲家劉青譜曲成為一首古詞新曲的楚辭作品?!对饺烁琛返脑~作與其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不同,以往我們接觸到的詩詞作者都是有名的詩人或詞人,但是《越人歌》的詞源自一個故事。作曲家劉青為其譜曲之后,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而廣為傳唱。有“流水的聲樂生,鐵打的《越人歌》之稱”。
作曲家劉青,自幼喜愛音樂,12歲時便開始了作曲之路,與此同時,他也酷愛文學熟讀了很多文學經(jīng)典,背誦了大量的詩詞歌賦,為他后期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劉青在創(chuàng)作時有他自己獨特的風格:歌詞自然樸實,感情真摯,語言直擊人心;旋律更是悠揚婉轉,沁人心脾。他的作品不拘一格,有浪漫的、民族的、具有時代意義的,有時纏綿悱惻,有時磅礴大氣,他的優(yōu)秀作品有很多,如《祝你平安》《你好嗎》《人間第一情》《中國大舞臺》《五星紅旗》等。經(jīng)常被很多演唱家演唱,有的甚至被國外機構所認可,并進行演唱。
(二)歌詞含義解讀
歌詞:“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解讀:今晚是怎樣的晚上啊,我駕著小舟在河上漫游。今天是什么日子,能與王子同船泛舟。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因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棄我、責罵我。心緒紛亂不止啊,因為能夠結識王子。山上有樹木啊樹木有丫枝,心中喜歡著你啊你卻不知道。
《商說》中記載,春秋時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鐘鼓齊鳴。搖船的是一個越國人,他傾慕欣賞子皙,于是這位越國人隨著器樂聲音,一邊劃船一邊用越語唱起這首歌來,但子皙聽不懂越人的語言,不明所以,吩咐人將這首歌譯為楚語,于是就有了《越人歌》。
二、藝術歌曲《越人歌》的創(chuàng)作特征
(一)歌詞特征
《越人歌》的歌詞使用了非常多的通假字。《北堂書鈔》卷一○六所引的“洲”字,原為“舟”。這是記事,記敘了這天晚上蕩舟河中,又有幸能與王子同舟這樣一件事,著重表達了平常的一天發(fā)生不平常的事的欣喜。在這里,“今夕”和“今日”都是清晰的時間概念,但被反復詢問,顯示出越人的心情非常激動喜悅,同時他的思緒非?;靵y,因為他仰慕鄂君子皙,但是由于兩人身份的差距不能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這種情感同時也是哀婉的?!吧接心举饽居兄Α笔且粋€比興句,既以“山有木”興起,又以“枝”諧音喻“知”。在自然界,山上有樹樹上有枝,順理成章;但在人間社會,自己用情深淺只有自己知道,所以用“枝”比“知”,去表達心中無法訴求的情感,這也是《詩經(jīng)》所慣用的,如《小雅·小弁》“譬彼壞木,疾用無枝;心之憂矣,寧莫之知”?!吧接心举饽居兄?,心悅君兮君不知”這兩句,與《九歌·湘夫人》中的“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見《越人歌》對楚譯本的影響很大。雖然詩句簡短,但是我們不得不感慨兩千多年以前的藝術成就已經(jīng)能夠讓人無比動容了。
(二)曲式結構分析
《越人歌》是一首二部曲式的音樂作品,它是一種以回旋樂段和以副樂段重復構成的作品,其曲式結構如下。
這是一首G宮五聲民族調(diào)式的作品,從結構上看,整首曲子是由前奏、間奏、尾聲和兩個樂段組成的。第一樂段和A樂段的前兩個樂句共分為8個小節(jié),而A樂段的后兩個樂句則分別從4個小節(jié)和6個小節(jié)來進行敘述。之后的4個小節(jié)為間奏,間奏反復播放的前奏和前奏樂曲,形成鮮明的反差。A1樂段是A樂段中的最后兩個樂句的復制。最后以7個小節(jié)結束。歌曲4/4拍,節(jié)奏舒緩,形象逼真,歌手在演唱時能很好地捕捉到演唱的情感。A樂段A樂句共有8個小節(jié),節(jié)奏整齊,旋律舒展。使用D微調(diào),結尾部分在D音階的五個音階上停下,構成了一個半結尾,為聽眾勾勒出這首歌的優(yōu)美畫面。
A樂段的alt是a樂句的反復變化,具有突出的效果,而在伴奏中,則采用了柱式和弦織體,以豐富鋼琴伴奏的聲響效果,增強了強調(diào)效果,與a樂句形成了強烈的情感遞進反差。同時,a—句的調(diào)式也由a級D至G級降為主調(diào)。
b和b1是副歌,主題曲的音調(diào)很高。這首歌有兩個樂段,其中A1是A的反復樂段,結尾部分用7個小節(jié)作為主音結尾。A段和B段的感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樂思的旋律更加富有層次,情感表達更加完整。整體曲風含蓄、婉轉、動人,是一首能夠完美地表現(xiàn)中國古典詩歌的魅力的當代音樂作品。
要想更飽滿地去演繹一首歌曲,特別是像《越人歌》這樣一首楚辭歌曲,情感的表達和運用是有講究的。這是一種跨越時空、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鳴,讓幾千年以后的我們聽完也不禁感嘆?!对饺烁琛纷屓肆私獾竭@是兩個地位相差很大的人物之間的故事,越人地位低下,渴望與子皙在一起,卻無處傾訴,只能用歌聲來抒發(fā)。歌曲的情緒從欣喜到低落,演唱的時候情感的表達也要與歌詞表達的情緒走向一致。這首歌的高潮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在此之后,情感得以宣泄,曲調(diào)也隨之明朗起來,心中的歡欣遠勝于沮喪與失望。但是后面一句歌詞的重復卻又帶有無奈。情感的變化使得整首歌曲的情感豐富多彩,所以演唱的時候演唱者對情感的把握必須建立在歌詞本身蘊含的情感的基礎上。
三、用“聲”來表達作品中的“仰慕與哀婉”
(一)合理地“身臨其境”
在表達了主人公的“情”之后,還更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演唱中帶給聽眾的感覺上。判斷一首歌曲的表達是否完整成功,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聽眾的喜愛和共鳴,也就是所謂的感覺。為了能更好地讓聽眾感受到情感,在演唱中除了在保證演唱中不出錯,給人完整性以外,更重要的是演唱者自身對歌曲的理解,能否在演唱中能身臨其境地用自身的感染力去感染聽眾,讓聽眾感受到歌曲中的悲歡離合,感受作者與演唱者情感的相互碰撞和這跨越千年的情感聯(lián)動。“感”指的是要給聽眾一個美的感受,演唱中也應該注重演唱的美感,要讓聽眾先有一個美的感受,才能到達“情”的體驗。一首歌曲演唱,聽眾是主體,所以在演唱中既要注意作品本身的情感表達,也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聽眾的感覺里,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一首作品的表達才算成功。這首歌曲本身著重于抒情,不論是詞的平仄,還是韻腳,都給人一種優(yōu)美抒情的感覺。作曲家富有內(nèi)涵的作曲也給這首歌曲添加更深入的情感表達。在演唱這類歌曲時,演唱技巧的運用是一部分,更多的要將注意力放在情感上,中國古詩詞本身就是千古絕唱,加上曲調(diào)就是最完美的情感表達。
(二)演唱中的咬字行腔
演唱好一首歌曲,咬字的處理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演唱者應根據(jù)每首歌的情感特征、強弱對比,處理好字頭和字尾的咬字。在處理字頭時,注重“強”與“弱”,而在“字”的處理上,要注意“歸”與“情”。咬字的清晰和準確程度,能很好地反映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和歌曲情感的抒發(fā)程度。
就歌曲《越人歌》而言,主要就是表達主人公的哀婉與愛慕之情。歌詞第一句是“今夕何夕”,而這個“今”字又在本句的第一個字,起音偏高,很多演唱者在這一個字開始咬字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擠壓嗓子的情況,這不利于后面幾個字的演唱。要一開口就把這首歌唱得很好,“今”字的發(fā)音就不能太“死”,要“i”,要有“j—in”的感覺,要把“j”的音調(diào)和嘴角的肌肉都要翹起來,一笑就是“今”?!板褐壑辛鳌敝?,“搴”不能用舌根,也不能用力,要用“qi—ian”來唱“搴”。咬“中”字的時候先打開內(nèi)咽腔,不能給舌根音,可以適當仰頭。第二句的“今日何日兮”與第一句的情感色彩不同,這一句主要是表達主人公的哀嘆與感慨。唱這句中的“今日”時,脖子不要用力,而“何”字則不要撐出來,里面的后咽腔打開,外面則可以輕輕咬住牙齒,提升笑肌,最后一個“兮”字不能咬死,可以動動牙關?!暗门c王子同舟”一句中難以咬字的是“同”,“同”在演唱的時候容易咬得太死,從而失去了詞句中哀婉的情感。所以在唱“同”字的時候要多運用說話的語氣去找咬字的感覺,找“聲斷情不斷的”的感覺,從而去表達主人公與公子皙能夠同乘一舟的喜悅。
從“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這句開始,歌曲開始了一個新的情感起伏,譯文的意思是“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因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棄我”,主要表達一種內(nèi)心的歡喜。所以“蒙”字不要咬得太死板,可以加小倚音;“羞”字上有兩個音,兩個音不要咬得一樣重,可以“滑”一下,但是要注意連貫;“兮”字則順勢連下來,不要咬得太重,也不要給舌根音。下句中“詬”字和“同”字一樣不要咬得太死,要保持這四個音都在同一個位置上面,找不到同一個位置可以稍微“滑”一下,在同一個位置去變化音高,突出表達出欣喜的感覺。“心幾煩而不絕兮”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的煩惱,所以“絕”字注意不要咬字出不來,用“居”的發(fā)音感覺去找“絕”的腔體,先把“居”的字尾掛一下在過去?!敖^”的兩個音不要咬得一樣重,尤其第二個音不要太重,要唱出作者那種愛而不得的無奈?!百狻弊植灰八?,”可以適當動動牙關,給人輕松的感覺。
接下來的部分則到了歌曲的高潮,是作者和作曲人情感的集中體現(xiàn),主人公愛慕與哀婉的情感在此處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個地方演唱咬字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不要給得太“滿”,也不要“躲”,唱不出情感的起伏。所以,“山”這個字要咬得很緊,“心悅”的“悅”字不用特別強調(diào),一帶而過,給人一種哀婉的感覺。尾句“心悅君兮”中“心”字的咬字技巧則與前面所有重復的地方都不同,這里需要加強咬字和加入感嘆的感覺,可以咬得稍微用力一點,但要注意不能緊張。
(三)演唱中的氣息運用
歌曲是4/4拍,所以所有的氣息流動都要按照節(jié)拍的強弱規(guī)律進行。遵從“松、散、自由”的感覺,但是要注意聲音位置不能變,掛在位置上,注意流動性。
要用連貫的氣息去帶動歌詞,每一個樂句換好氣,做好準備,再去演唱下一個樂句。演唱音高較低的地方時,演唱者特別容易沒有聲音,就如“搴舟中流”中的“流”字,這個時候演唱者的氣息就要出來往下嘆、往深處走,用把氣息吐出來的感覺去演唱。音調(diào)越高,音調(diào)就會越低,就像是一棵樹,音調(diào)越高,“扎”得越深,高音就越穩(wěn)定,高音也會變得更好。特別要注意的是,因為《越人歌》是一首中國歌曲,所以氣息的運用必須“優(yōu)美”,體現(xiàn)中國古詩詞的韻味。一方面高音的地方要“穩(wěn)住”,另一方面也要唱出氣息強弱,從而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感。這種思路不僅在演唱《越人歌》適用,演唱別的歌曲也同樣適用。
結"語
通過對《越人歌》的學習,讓我們不禁感嘆中國古詩詞的魅力。兩千多年前的藝術成就已經(jīng)如此之大,這是現(xiàn)代藝術和古代文化的碰撞,是古人和現(xiàn)代人跨越千年時空的情感共鳴,是作曲家智慧的體現(xiàn),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傳承,讓越來越多的人去重視和喜歡古詩詞歌曲?!对饺烁琛纷詣?chuàng)作以來,就廣為傳唱。這既是古詩詞魅力的體現(xiàn),也是歌唱藝術魅力的體現(xiàn),在給人以美的感受的同時,感情也得到了抒發(fā)。古詩詞是屬于中國人的浪漫,有其獨特的內(nèi)涵。筆者希望以此文拋磚引玉,讓更多的聲樂愛好者走進古詩詞,傳唱古詩詞,為傳承和弘揚古詩詞文化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喬孟齊.論古曲中楚辭詩歌的藝術特色及演唱特點[D].聊城:聊城大學,2018.
[2]李娟.中國傳統(tǒng)音樂賞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3]孫嘉萍.民族唱法教學如何借鑒傳統(tǒng)戲曲的演唱精華[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212-213.
[4]曾于燕.從美學角度分析《越人歌》的演唱情感[J].西部皮革,2017,39(2):239.
[5]馮明洋.越歌:嶺南本土歌樂文化論[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6]張世文.淺談戲曲的咬字行腔在民族聲樂中的運用[J].音樂創(chuàng)作,2013(9):131-132.
[7]杜偉.簡論詩歌與音樂的關系[J].戲劇之家,2014,(13):86-87.
[8]孟新洋.民族聲樂中的氣、字、聲的結合問題初探[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漢文),2001(3):100-104.
[9]肖俊俊.劉青聲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征與演唱詮釋[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1.
[10]劉慧,崔煥珍.論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中“聲”與“情”的融合——以歌曲《越人歌》為例[J].黃河之聲,2022(12):113-115.
(責任編輯:金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