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是音樂中的重要因素,其在音樂創(chuàng)作、表演中都扮演著關鍵角色。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師挖掘、開發(fā)并利用情感元素,加強情感教學滲透,不僅能增強音樂的感染力,還在培育學生音樂素養(yǎng)、健全人格方面具有實際意義。因此,音樂教師需要立足情感進行教學。文章從興趣激發(fā)、環(huán)境改善、以“生”為本、資源挖掘四個方面入手,著重探究在民族聲樂教學中加強情感教學的策略,為民族聲樂教學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情感教學;民族聲樂;音樂素養(yǎng);人格塑造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5)04-0037-03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對相關行業(y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樂、美術等藝術門類都是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領域。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人才培養(yǎng)主陣地的學校應以此為依據(jù),加大對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力度。學校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立足、深挖情感,融入情感教學,不僅能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挖掘、滲透情感元素,讓學生認識到音樂與情感的密切關系,還能為學生在創(chuàng)作、表演音樂的過程中自覺融入個人情感做準備。以充沛的情感支持民族聲樂學習、創(chuàng)作與表演,拉近學生與音樂、音樂與觀眾、學生與觀眾的距離,增強民族音樂的感染力。立足情感的民族聲樂教學,能讓學生在認識到情感重要性的基礎上,主動挖掘、融入情感,增強民族聲樂的活力。如何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有效滲透并加強情感教學,是民族聲樂課程教師研究的一大課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民族聲樂教學效果。
一、民族聲樂與情感教學的關系
民族聲樂是區(qū)別于民歌、說唱、戲曲等演唱方式,又繼承并發(fā)揚這些傳統(tǒng)演唱藝術精華、借鑒并吸收西歐美聲唱法的新民族歌唱藝術,具有科學性、民族性和藝術性的特點。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民族聲樂這門藝術也以生活為創(chuàng)作源泉。情感是組成生活的關鍵元素,在民族聲樂的起源、創(chuàng)作與表演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音樂能喚起人們的情感,且作為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之一。情感在音樂中的融入,則能增強民族聲樂表演效果。換言之,民族聲樂作為重要的音樂門類,與情感具有雙向互動、彼此影響的密切關系。
(一)音樂能喚起人們的情感
民族聲樂作為音樂藝術的重要門類,能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增強和提升人們的同理心、自我認同感和情緒認知與管理能力[1]。民族聲樂中流動的音符、旋律等,能陶冶人們的情操,舒緩的民族聲樂能讓人們的內心獲得平靜。學生在欣賞、學習民族聲樂的過程中,不僅能受到觸動,還能深入理解音樂中所蘊含的復雜情感,對民族聲樂的演唱形式、特點與內容產生獨特的見解。
(二)音樂是情感表達的方式
音樂是人們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早在漢朝時期,以音樂形式演唱詩歌的方式就普遍盛行。詩人配合樂譜演唱的方式,抒發(fā)個人情感[2]。樂府是在漢、魏、兩晉時期由最高統(tǒng)治機構設立的專門掌管音樂的機關,主要負責制定樂譜、搜集歌詞、訓練樂員、組織表演等工作。由樂府配合樂譜演唱的歌詞被稱為樂府詩。詩人、詞人等通過創(chuàng)作詩詞歌賦,配以樂譜演唱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抒發(fā)自己或快樂、或悲傷、或苦悶的情感?;氐疆斀駮r代,在民族聲樂創(chuàng)作與表演中,都蘊含了充沛的情感,將創(chuàng)作者、音樂表演者、觀眾等連接在一起,通過民族聲樂表演的方式,以情感感染、觸動觀眾,并讓創(chuàng)作者、表演者賦予音樂作品的情感得以抒發(fā)。
(三)情感增強聲樂表演效果
情感在音樂中的融入,能增強聲樂表演的效果,將演唱者與觀眾緊密聯(lián)系起來,營造濃厚的情感氛圍。例如,演唱者在深入理解歌曲《木蘭從軍》所包含的情感的基礎上,將所理解的情感與個人情感融入《木蘭從軍》的音樂表演中,能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將木蘭的性格特點、情感等均傳達給觀眾,感染、影響觀眾。
二、民族聲樂融入情感教學的重要性
鑒于情感是音樂的重要組成因素和表達方式,在民族聲樂中融入情感教學,對學生學習、教師教學都尤為重要。在民族聲樂教學中融入情感,不僅能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塑造學生健全人格,還能助力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
(一)觸動學生心靈,深化情感體驗
深入挖掘民族聲樂中的情感,將情感教學滲透于各環(huán)節(jié)。將民族聲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直觀、生動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能直接觸動學生的內心,在學生產生深刻情感體驗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民族聲樂的靈魂[3]。民族聲樂蘊含著豐富且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深刻的精神內涵與充沛的情感,將情感教學滲透于民族聲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能以優(yōu)秀的文化、深刻的內涵、飽滿的情感觸動學生的心靈,不僅能讓其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還能增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在強化學生民族聲樂學習效果方面具有實際意義。
(二)促進情感表達,塑造學生人格
將情感教學貫穿于民族聲樂教學全過程,不僅能讓學生在鑒賞、學習民族聲樂演唱技巧的過程中深入挖掘、了解情感,還對學生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讓學生在民族聲樂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體會音樂所蘊含的深刻情感與精神內涵,并將民族聲樂創(chuàng)作、表演作為自己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其民族聲樂理論知識、演唱技法的掌握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都頗為重要[4]。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在民族聲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滲透情感教學,為教師推進專業(yè)課程改革開辟了音樂教學的新道路,有助于教師改變傳統(tǒng)相對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并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強民族音樂作品對學生的感染力、影響力,在提高教學效率、質量方面具有實際意義[5]。教師結合民族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挖掘作品的情感元素,從另一角度放大審美教育、道德教育,在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理解作品及人物情感的過程中,整合強化民族音樂教育效果。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僅能感受到民族聲樂作品所蘊含的充沛情感與審美價值,還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聲樂學習與情感挖掘的興趣愛好與良好習慣,對學生專業(yè)的持續(xù)學習、情感的深入理解與表達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從專業(yè)課程教師的角度看,在民族聲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教學質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民族聲樂情感教學的策略
民族聲樂以中華民族傳統(tǒng)演唱藝術為核心,借鑒外國演唱技法,是一種新民族歌唱藝術形式。鑒于民族聲樂扎根于中華民族歷史土壤,本身蘊含豐富且深刻的文化元素、情感元素,在民族聲樂中滲透情感教學,不僅能深化學生對民族聲樂藝術門類、理論知識、演唱技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充沛情感與精神內涵的理解,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與專業(yè)技能,還對民族音樂與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揚具有實際意義。因此,開設民族聲樂相關課程的學校應認識到情感教學的重要性,從興趣激發(fā)、環(huán)境改善、以“生”為本、資源挖掘四個方面入手,豐富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民族聲樂教學方法,創(chuàng)建適合學生深度學習、深入理解、作品創(chuàng)作與情感表達的良好環(huán)境,從而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
(一)音樂喚起情感,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師要有效融入情感教學,就應從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入手,通過觀察、溝通等,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依托互聯(lián)網平臺,運用多媒體教具,以更加有趣、生動的形式,將情感教學滲透于聲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基礎上,用音樂喚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民族聲樂鑒賞、學習、演唱過程中獲得有趣、深刻的體驗,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聲樂的興趣愛好與自覺挖掘、理解與融入情感的良好習慣。
首先,教師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民族聲樂情感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從互聯(lián)網平臺,搜索、獲取與民族聲樂作品相關的資料、視頻、音頻等資源,為課堂深入化的情感教學做準備。其次,在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充分且靈活地利用多媒體教具與豐富的教學資源,以直觀、生動、形象的方式,將民族聲樂作品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以豐富的畫面、富含情感的演唱,調動學生的感官,并觸動學生的心靈。以有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持續(xù)不斷地挖掘民族聲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提升民族聲樂情感教學的趣味性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例如,在民族聲樂作品《木蘭從軍》教學課堂上,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具,將搜索的相關動畫視頻、民族聲樂演唱視頻等播放給學生,以極具美感的視頻畫面、飽含情感的演唱音頻等感染學生,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木蘭從軍》的巾幗故事,將學生帶入歷史情境,深化學生的情感體會與理解。最后,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除了借助多媒體教具,以更加形象、生動的方式播放民族聲樂作品,提升民族聲樂教學與情感融入的趣味性,還要靈活運用情境教學法,鼓勵學生在特定情境中挖掘音樂元素、情感元素,鍛煉學生的音樂感知力、想象力與情感挖掘能力。
(二)改善教學環(huán)境,豐富情感體驗
教學環(huán)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在民族聲樂教學中要想有效融入情感教學,喚起學生內心的情感,并引導學生在音樂鑒賞、創(chuàng)作與表演的過程中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就應加強對客觀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視,進一步改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建情感化、人性化的民族聲樂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深刻且充沛的環(huán)境中深度學習、深入體會民族聲樂作品蘊含的充沛情感[6]。一方面,教師要強化自身對學生的影響力。作為一名民族聲樂方面的專業(yè)人才,民族聲樂課程教師對于民族聲樂作品的充沛情感,應能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挖掘作品情感,并融入個人情感與見解,提高學生對民族聲樂作品蘊含情感的重視度。在日常溝通、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聯(lián)系,以真誠、真摯的態(tài)度向學生介紹民族聲樂作品,營造輕松、愉悅且充滿人文關懷的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日常引導,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師能有效融入情感教學,促進學生對民族聲樂作品的鑒賞與理解上升到情感層面。另一方面,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給予學生感知、理解、表達情感的機會,通過設置情感分享的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交流、表達的空間。
(三)堅持生本原則,療愈學生心靈
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深化,師生身份都發(fā)生了一定轉變與強化。教師的教學主導地位和學生的學習地位都得以強化,強調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并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知規(guī)律、學習能力與需求等靈活調整教學方案。換言之,教師應始終堅持生本原則。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時刻觀察、關注、關心學生,使教學內容盡可能貼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契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教師要挖掘民族聲樂作品中的情感,并將其貫穿于民族聲樂教學全過程,循序漸進地療愈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要跨學科融合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知識,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身心成長狀況,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挖掘、融入音樂療愈元素,以優(yōu)美的音樂作品療愈學生的心靈、紓解學生的不良情緒與消極心理,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夯實基礎。
(四)挖掘優(yōu)質資源,塑造學生人格
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師還應充分挖掘、整合優(yōu)質資源,致力于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通過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情感融入,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情感、音樂素養(yǎng)、道德品質與健全人格[7]。民族聲樂作品蘊含的豐富且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在聲樂教學中融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覺、文化自信,還能以正向的情感影響學生,以高尚的人文精神塑造學生的人格。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師結合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主要內容、人文精神、傳統(tǒng)文化與情感,構建“文化+情感教育”的音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在思考聲樂作品精神、價值觀的過程中,加深對社會、人生的理解,并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精神、愛國情感。換言之,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挖掘、運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以此為基點融入情感教學,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也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實際意義,是教師深化課程改革、加強情感教學的必然工作。
結"語
基于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標,民族聲樂課程教師在音樂教學環(huán)節(jié),融入情感教學,帶領學生挖掘、體會、理解、分享與表達情感,對學生情操陶冶、人格健全、素養(yǎng)提升等均具有實際意義。教師應著眼于興趣激發(fā)、環(huán)境改善、以“生”為本、資源挖掘四個方面,為民族聲樂教學中情感教學的有效融入創(chuàng)建良好環(huán)境,在讓學生感受民族聲樂魅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情感感知力與表達力,為學生專業(yè)成長、全面發(fā)展打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石堯堯.文化傳承視域下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J].陰山學刊,2024,37(6):105-109.
[2]王巖.聲樂教學中的情感表達與人格塑造[J].戲劇之家,2024(31):100-102.
[3]徐丹丹.因材施教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民族音樂,2024(5):88-90.
[4]李雷.關于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中律動情感教學法的研究[J].戲劇之家,2024(22):181-183.
[5]郭曉娜.高校聲樂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對策探究[J].山西青年,2022(7):127-129.
[6]陳靜.讓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聲樂課堂——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策略[J].中國文藝家,2021(7):95-96.
[7]金英淑.基于律動情感教學法的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探索[J].大觀(論壇),2021(3):142-143.
(責任編輯:金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