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shù)形結合思想是數(shù)學解題與應用中的一種常用思想方法.結合2024年高考數(shù)學真題實例,從一些問題中常見的幾何內涵、代數(shù)意義、函數(shù)特征、圖形本質等層面入手,合理挖掘本質與內涵,巧妙進行科學構建,依托相應的數(shù)學建模,確定與之相吻合的幾何模型或圖形,借助幾何直觀數(shù)形結合,巧妙快速分析與解決問題,有效指導復習備考.
關鍵詞:數(shù)形結合;函數(shù);向量;解三角形;面積
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說過:“數(shù)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shù)時難入微;數(shù)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休.”
數(shù)學問題中,“數(shù)”與“形”是問題的兩個展現(xiàn)形式,也是兩個研究對象,也是問題的兩個基本要素,相互獨立又密切聯(lián)系,形成一個和諧完美的統(tǒng)一整體.在解決一些數(shù)學問題時,我們經常合理挖掘題目條件及內涵,借助“數(shù)”的基本屬性來構建出“形”的結構特征,直觀想象,數(shù)形結合,給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創(chuàng)造條件.特別是在解答高考真題時,數(shù)形結合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基本思想方法.
1 基于幾何內涵呈現(xiàn)圖形特征
例1(2024年高考數(shù)學新高考Ⅰ卷·3)已知向量a=(0,1),b=(2,x),若b⊥(b-4a),則x=().
A.-2B.-1C.1D.2
解析: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設OA=4a,OB=b,則|OA|=4.設P為x軸正半軸上一點,且|OP|=2.
由AB=b-4a,結合條件b⊥(b-4a),得OB⊥AB,則點B在以OA為直徑的圓上.
由b=(2,x),可知點B在直線PB:x=2上.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數(shù)形結合可知,PO,PB均為以OA為直徑的圓的切線.結合平面幾何的基本性質,可得x=|PB|=|PO|=2.
故選擇答案:D.
點評:平面向量自身同時兼?zhèn)洹皵?shù)”與“形”的雙重特征,而依托問題條件中的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回歸平面幾何內涵,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展示對應的平面幾何圖形,借助向量之間的關系來構建對應直線的位置關系及相關點的軌跡等,進而給問題的突破與求解奠定基礎.合理挖掘幾何內涵,往往是處理一些代數(shù)問題時,利用直觀想象與數(shù)形結合來分析與求解的關鍵所在.
2 基于代數(shù)意義抽象直觀圖形
例2(2024年高考數(shù)學北京卷·10)已知M={(x,y)|y=x+t(x2-x),1≤x≤2,0≤t≤1}是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點集.設d是M中兩點間的距離的最大值,S是M表示的圖形的面積,則().
A.d=3,Slt;1B.d=3,Sgt;1
C.d=10,Slt;1D.d=10,Sgt;1
解析:依題意,對任意給定x∈[1,2],x2-x=x(x-1)≥0.
而t∈[0,1],可知x≤x+t(x2-x)≤x+(x2-x)=x2,即x≤y≤x2.
又x∈[1,2],則可轉化為滿足對應的平面區(qū)域y≤x2,
y≥x,
1≤x≤2即為所求集合M表示的圖形.
作出相應的平面區(qū)域,如圖2中的陰影部分所示,其中A(1,1),B(2,2),C(2,4).
數(shù)形結合,可知任意兩點間距離的最大值d=|AC|=10.
利用化曲為直思維,集合M表示的圖形即陰影部分的面積滿足Slt;S△ABC=12×1×2=1.
故選擇答案:C.
點評:問題的實質是集合中的點集的代數(shù)內涵,而通過合理的設置,結合兩點間的距離及圖形的面積等幾何元素的引入,從而合理引導學生通過平面圖形來切入與應用,由“數(shù)”引導“形”的思維,進而借助平面幾何圖形的構建,利用圖形中元素的數(shù)形結合來研究與分析.
3 基于函數(shù)特征作出函數(shù)圖象
例3(2024年高考數(shù)學全國甲卷文·16)曲線y=x3-3x與y=-(x-1)2+a在(0,+∞)上有兩個不同的交點,則a的取值范圍為.
解析:依題,令x3-3x=-(x-1)2+a,分離參數(shù)可得a=x3-3x+(x-1)2=x3+x2-5x+1.
構建函數(shù)g(x)=x3+x2-5x+1,其中x∈(0,+∞),則g′(x)=3x2+2x-5=(3x+5)(x-1).令g′(x)=0,解得x=1或x=-53(舍去).
當x∈(0,1)時,g′(x)lt;0,函數(shù)g(x)單調遞減;當x∈(1,+∞)時,g′(x)gt;0,函數(shù)g(x)單調遞增.又g(0)=1,g(1)=-2;當x→+∞時,g(x)→+∞.
作出函數(shù)g(x)的草圖,如圖3所示.
依題可知方程a=x3+x2-5x+1在(0,+∞)上有兩個不同的根,則知函數(shù)g(x)的圖象與直線y=a有兩個交點,數(shù)形結合可知a∈(-2,1).
所以a的取值范圍為(-2,1).
故填答案:(-2,1).
點評:根據(jù)題設條件,經常將對應的函數(shù)問題方程化處理,結合分離參數(shù),并構造新函數(shù),結合函數(shù)與導數(shù)的綜合應用,確定對應函數(shù)的單調區(qū)間與極值情況.基于函數(shù)特征與本質內涵,通過作出對應函數(shù)的圖象,數(shù)形結合來直觀分析與求解,往往是解決此類問題比較常見的思路.
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其中一個重點是“以形助數(shù)”,在解題時要著重培養(yǎng)這種數(shù)形結合思想意識,做到“心中有圖”“見數(shù)想圖”,以開拓自己的形象思維.借助數(shù)形結合思想來分析與解決問題時,要回歸問題的“圖形”意識,或從條件中的圖形入手來應用,或結合條件中的幾何意義來“生圖”,從而構建條件與圖形之間的等價聯(lián)系,腦海中形成清晰的圖形形象,合理迅速聯(lián)想到相關的圖形,進而準確利用幾何圖形中合元素的關系來直觀想象與分析求解.
4 基于圖形本質構建特殊圖形
在解決一些含有圖形本質內涵的數(shù)學問題時,如三角函數(shù)、解三角形、平面向量以及解析幾何等,基于問題內涵與實質,回歸圖形本質,合理構建特殊的直觀圖形,呈現(xiàn)原問題中沒有給出的幾何圖形等,依托特殊圖形的直觀形象與數(shù)形結合,給問題的分析與求解創(chuàng)造條件,以方便更加直觀快捷地處理問題.
例4(2025屆河南省“青桐鳴大聯(lián)考”高三下學期2月聯(lián)考數(shù)學試卷·14)已知雙曲線C:x2-y2b2=1(2lt;blt;4)的左、右焦點分別為F1,F(xiàn)2,過點F1的直線l分別交C的左、右兩支于A,B兩點.若∠AF2B=∠AF1F2,則2|F1F2|+|BF2|的最小值為.
解析:如圖4所示,在△AF2B和△F2F1B中,因為∠AF2B=∠F2F1B,且∠ABF2=∠F2BF1,所以△AF2B∽△F2F1B.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質,可得|BF1||BF2|=|BF2||BA|=|F1F2||F2A|.
結合雙曲線的定義,可得|BF1|=|BF2|+2,|AF1|=|AF2|-2.
所以|AB|=|BF1|-|AF1|=(|BF2|+2)-(|AF2|-2)=|BF2|-|AF2|+4.
設|F1F2|=2c,則可得|BF1||BF2|=|BF2|+2|BF2|=|BF2||BA|=|BF2||BF2|-|AF2|+4=|F1F2||F2A|=2c|AF2|=|BF2|+2c|BF2|+4,所以有(|BF2|+2)(|BF2|+4)=|BF2|(|BF2|+2c),可得|BF2|=4c-3.
所以2|F1F2|+|BF2|=4c+4c-3=4(c-3)+4c-3+12≥4×2(c-3)×1c-3+12=20,當且僅當c-3=1c-3,即c=4時,等號成立.
所以2|F1F2|+|BF2|的最小值為20.故填答案:20.
點評:在解決解析幾何問題中,特別是題設條件中涉及平面幾何的基本特征性質(如線段相等,角平分線等),可以依托解析幾何與平面幾何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利用平面幾何中“形”的幾何特征與平面圖形的性質來直觀分析,合理數(shù)形結合,實現(xiàn)解析幾何問題的巧妙解決,使得數(shù)學運算更加簡捷有效.
數(shù)形結合,特別是由“數(shù)”化“形”,借助問題條件與數(shù)量關系等,挖掘幾何內涵、代數(shù)意義、函數(shù)特征、圖形本質等,概括出對應的幾何意義或結構特征,等價轉化為相關的圖形性質,合理構建對應幾何模型,結合圖形的直觀分析,巧妙打破不同數(shù)學知識與思想方法間的壁壘,充分發(fā)揮數(shù)學想象力,使得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形象直觀,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