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中把三角函數(shù)的平面問題放在空間中研究,體現(xiàn)了從二維到三維的思維躍進,把立體幾何問題轉化為平面問題來解決,體現(xiàn)了三維到二維的解題過程,發(fā)展了邏輯推理和數(shù)學抽象素養(yǎng).
關鍵詞:三角函數(shù);立體幾何;三角立幾融合
1 展示命題
(改編題)已知函數(shù)f(x)=3sin(ωx+φ)(ωgt;0,0lt;φlt;π)的部分圖象如圖1所示,A,B分別為圖象的最高點和最低點,過點A作x軸的垂線,交x軸于點A′,點C13,0為該部分圖象與x軸的交點.將繪有該圖象的紙片沿x軸折成2π3的二面角,如圖2.
(1)求f(x)的解析式;
(2)在圖2中求AB與平面OBC所成的角;
(3)求以AB的中點為球心,半徑為32的球與二面角所圍成的幾何體體積.
附注:第(3)題要用到球缺(如圖3)的體積公式.球缺的定義:一個球被平面截下的一部分叫做球缺,截面叫球缺的底面,垂直于底面的直徑被截下的線段長叫球缺的高.設球的半徑為R,球缺的高為h,則球缺的體積公式為V球缺=13πh2(3R-h).
(原題)已知函數(shù)f(x)=λsinπ2x+φ(λgt;0,0lt;φlt;π)的部分圖象如圖1所示,A,B分別為圖象的最高點和最低點,過點A作x軸的垂線,交x軸于點A′,點C為該部分圖象與x軸的交點.將繪有該圖象的紙片沿x軸折成直二面角,如圖2所示,此時|AB|=10.
給出下列四個結論:
①φ=π3;
②圖2中,AB·AC=5;
③圖2中,過線段AB的中點且與AB垂直的平面與x軸交于點C;
④圖2中,S是△A′BC及其內部的點構成的集合.設集合T={Q∈S||AQ|≤2},則T表示的區(qū)域的面積大于π4.
其中所有正確結論的序號是.
2 命題過程
本來想命制一個求三角函數(shù)的解析式或求y=Asin(ωx+φ)中ω的填空題,看到原題后就想改編成三角與立體幾何融合的綜合題.因為題設中有二面角,只是直二面角太特殊,于是作了調整,又想涉及求線面角和球相關的問題.為了保留原函數(shù)解析式,在函數(shù)圖象上取兩點0,32和13,0,但這樣求出的結果有兩解,需要根據(jù)函數(shù)單調性或周期性舍去一解,有一點小坎,正合本意,這樣第(1)小題就確定下來.把原題中直二面角改為2π3的二面角,第(2)小題想求線面角,結合圖2,確定求AB與平面OBC所成的角.第(3)小題還是看上了AB,就求以AB為直徑的球被平面OBC所截的面積,遂成第一稿.
第一稿:(3)求以AB為直徑的球被平面OBC所截的面積.
以OC的方向為y′軸的正方向,過點O且垂直y′軸的直線為x′軸,過點O且垂直平面OBC的直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AB的中點為E,點A在平面OBC上的射影為H,則A′H=32,AH=32,所以H-32,-23,0,A-32,-23,32,B3,43,0,球的直徑|AB|=13,點E到平面OBC的距離為34,以AB為直徑的球被半平面OBC所截的圖形即為該球在平面OBC上的射影圓.
不妨設該球在平面OBC上的射影圓的半徑為r,則r2=1322-342=4316.
所以,以AB為直徑的球被平面OBC所截的圓的面積為4316π.
第一稿的條件以及第(1)(2)小題與原題相同,這里不重復,只給出第(3)小題“(3)以AB為直徑的球被平面OBC所截的面積”的解答.通過演算發(fā)現(xiàn)第(2)小題有多種解法,前兩個小題比較滿意,第(3)小題相對簡單,于是有了第二稿.
第二稿:(3)求以AB為直徑的球被半平面OBC所截的面積.
以AB為直徑的球被半平面OBC所截的圖形為一優(yōu)弧弓,不妨設半徑為r,圓心為F,則在平面OBC內F34,13.而球的直徑|AB|=13,則r2=1322-342=4316.
于是,圓F的方程為x-342+y-132=4316.設圓與直線A′C交于M,N兩點,則M0,13-102,N0,13+102,可得MN=10,cos∠MFN=4316+4316-102×4316=-3743,故∠MFN=π-arccos3743,扇形的圓心角為α=π+arccos3743.所以,扇形的面積為S扇=12αr2=12×π+arccos3743×4316=4332π+arccos3743,S=S△MNF+S扇=12×10×34+4332π+arccos3743=308+4332π+arccos3743.所以以AB為直徑的球被半平面OBC所截的面積為308+4332×π+arccos3743.
這樣雖然計算量大一點,但還是覺得有點平淡,于是有了第三稿.
第三稿:(3)求以AB為直徑的球夾在兩個半平面之間的體積.
但這個體積學生現(xiàn)有知識不能求,于是只能再改!改為以AB中點為球心的球與OC相切,這時的體積就是球的體積減去兩個相同的球缺的體積,但球缺教材沒有,所以想到給出球缺的定義,最終通過計算確定AB的值后得到終稿.
第四稿:(3)求以AB的中點為球心,半徑為32的球與二面角所圍成的幾何體體積.
3 解題分析與思維導圖
3.1 第(1)問解法分析及思維導圖
已知函數(shù)圖象上的點0,32,13,0,把兩個點的坐標分別代入函數(shù)f(x)=3sin(ωx+φ)中,得到ω,φ的兩組答案.
法1:通過分析函數(shù)f(x)=3sin5π2x+π6在-115,13上先增后減,與已知的函數(shù)圖象不符,故舍去.
法2:由圖象可知T4gt;13,從而推出Tgt;43,即2πωgt;43,得出0lt;ωlt;3π2,故舍去ω=5π2.
思維導圖如圖4所示.
3.2 第(2)問解法分析及思維導圖
分析一:直線AB與平面OBC所成的角就是直線AB與其在平面OBC上的射影所成的角,所以首先作出點A在平面OBC上的射影H,則∠ABH就是所求的角,而AH很容易算出,接下來難點是求BH.
法1:過點H作x軸的平行線l,過點B作BD⊥l交l于點D,求出BH.
法2:在平面OBC內,以OC的方向為y′軸的正方向,過O且垂直y′軸的直線為x′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很容易求出點B,H的坐標,求出BH.
分析二:以OC的方向為y′軸的正方向,過O且垂直y′軸的直線為x′軸,過O且垂直平面OBC的直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分別寫出求出點B,H的坐標,求出平面OBC的法向量n,從而得sin θ=|BA5n||BA||n|
分析三:過點B作BD⊥OC交OC于點D,則BD⊥DA′,AA′⊥DA′,〈BD,A′A〉=π3.由BA=BD+DA′+A′A,得出|BA|.設平面OBC的一個單位法向量為e,〈e,A′A〉=π6,則e⊥BD,e⊥DA′,從而得出sin θ=|BA5e||BA||e|.
思維導圖如圖5所示.
3.3 第(3)問解法分析及思維導圖
以OC的方向為y′軸的正方向,過點O且垂直y′軸的直線為x′軸,過點O且垂直平面OBC的直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AB的中點為E,設A在平面OBC上的射影為H,易得點H,A,B,E的坐標.以E為球心,半徑為32的球被半平面OBC所截的圖形為圓,通過計算所截的圓恰與y′軸相切,同理可得,球被平面OAC所截的圖形也恰與y′軸相切,所以球與二面角所圍成的幾何體體積為V=V球-2V球缺,其中V球缺=13πh2(3R-h),R為球的半徑,h為球缺的高.
4 試題解答
具體解析略,可掃碼閱讀具體解析.
掃碼看試題解析試題鏈接答案
5 試題鏈接
已知函數(shù)f(x)=2sin(ωx+φ)(ωgt;0,0lt;φlt;π)的部分圖象如圖7所示,A,B分別為圖象的最高點和最低點,過點A作x軸的垂線,交x軸于點A′,點C13,0為該部分圖象與x軸的交點.將繪有該圖象的紙片沿x軸折成π3的二面角,如圖8所示.
(1)求f(x)的解析式;
(2)在圖8中求AB與平面OBC所成的角;
(3)求以AB為直徑的球夾在兩個半平面之間的體積.6 試題實測統(tǒng)計分析
為調查本題編制質量,難度設置是否適宜,是否具有的區(qū)分度,特讓高二實驗班學生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第(1)小題4分,平均分3.43分,主要失分原因是算出兩組答案未進行取舍,或有些學生意識到要舍去一組,但原因表述不明,甚至有些同學計算錯誤.第(2)小題滿分6分,平均分3.8分,有57.1%的同學滿分,主要解法是綜合法,建系法也有部分同學使用,但是坐標表述有錯誤,建系寫坐標有待加強.第(3)小題是一個新概念題,滿分8分,平均分2.74分,滿分率25.7%,主要失分原因是概念理解不清楚,由于計算要求比較高,學生計算出錯的太多.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得了滿分.
本題總分18分,滿分學生占25.7%,零分學生占6.5%,有一定的區(qū)分度,能夠反映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數(shù)學計算能力及新概念的理解能力.
學生是否覺得題目有趣?是否覺得題目有挑戰(zhàn)性?是否從題目中學到了新的東西?這些反饋都可以幫助改進命題的方法和策略.本題第(3)小題“求以AB的中點為球心,半徑為32的球與二面角所圍成的幾何體體積”,感覺改編得不是那么自然,隨后在試題鏈接中的第(3)問改為了“求以AB為直徑的球夾在兩個半平面之間的體積”,此球恰好與二面角的棱相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