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嘉慧
湖南省長沙市怡海中學教師,譚嘉慧語文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長沙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湖南省“教學能手”、長沙市“卓越教師”、長沙市天心區(qū)教育領軍人才,清華大學出版社簽約作者,6次獲全國賽課一等獎;“一師一優(yōu)課”部級優(yōu)課獲得者。湖南省第二屆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第一名, 2022年湖南省集體備課大賽特等獎獲得者。各類文章發(fā)表于《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學語文》等雜志200余篇,參著《統(tǒng)編語文教材名師教案》(熊芳芳主編)、《重塑語文課》(羅曉暉主編),參編《向課文學作文》(鄧志剛主編)等寫作指導叢書及其他30余本。
在湖南省中語界,譚嘉慧是青年教師中的佼佼者。從一名天賦型語文選手到如今引領教師成長的標桿人物,她用行動踐行了一個樸素的道理,“教師的真正魅力在于課堂,而教師的真正價值在于引領他人成長?!?/p>
從語文狀元到語文教師:命運的指引與轉折
譚嘉慧的語文天賦早在學生時代就已顯露無遺。中考時,她的語文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高考時,她更是以湖南省語文單科第一名的身份脫穎而出。回憶起職業(yè)選擇,譚嘉慧笑稱:“命運似乎有一雙無形的手,推著我走向了教師這個職業(yè)。”盡管大學期間曾有過其他工作的實習體驗,但在諸多嘗試后,最終她還是選擇了站在講臺上,成為一名語文教師。
然而,從“學得好”到“教得好”,從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到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這個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譚嘉慧坦言,剛走上講臺的頭三年,她曾陷入深深的困惑?!拔以?jīng)以為,只要把我所知道的告訴學生就可以了,但現(xiàn)實卻給了我當頭一棒?!彼貞浀?,因為走入“滿堂灌”的教學誤區(qū),第一屆學生的課堂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常常出現(xiàn)“上不下去”的情況——學生們雖然喜歡她,但卻不喜歡她的課。
轉折點出現(xiàn)在從教的第二年,始于一次校內(nèi)賽課。那是譚嘉慧職業(yè)生涯的第一次賽課,在那次教學比武中,譚嘉慧的成績排在全校倒數(shù)第三。她自我開導,“還好不是倒數(shù)第一”。但一位老師的點評卻讓她醍醐灌頂:“你呀,走偏了方向,把時間花在了邊邊角角的雜事上,沒有專注于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边@句話如同一記重錘,敲醒了譚嘉慧。彼時的她,雖然有著深厚的語文功底和滿腔教學熱忱,卻缺乏教學的藝術與方法。
當天晚上,譚嘉慧痛哭了一場,她這才意識到,教師最重要的能力是教學能力,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從第二天起,她開始重新進行時間管理與分配,將80%的精力都投入到備課中?!耙惶煤谜n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弊T嘉慧說道。前期,她將訓練的側重點放在了自己的口齒表達、教學儀態(tài)等明顯短板中,后逐步過渡到第二階段的教學呈現(xiàn)、課堂語言、課堂應變能力等關鍵素養(yǎng)的修煉中。
轉型意味著重塑。為了改善口齒表達,譚嘉慧報名參加各種普通話培訓班,糾正發(fā)音,不斷提高普通話水準;為了優(yōu)化課堂語言和教學呈現(xiàn),她帶著錄音筆進教室,錄下自己的課堂,反復聽,反復打磨。她還將語文教育領域眾多領銜名師的課堂實錄打印出來,通過為期一個月集中、系統(tǒng)的學習,對前輩們的教學語言進行縱向學習和橫向比較,分析名師的課究竟好在哪些地方,自己還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提升……
一切努力沒有白費。隨著時間的推移,譚嘉慧的課堂越來越受學生歡迎,學生們對她的喜歡也從“平視”變成了“敬仰”。她感慨道:“教師的真正魅力在于課堂,只有課上好了,學生才會真正尊重你、喜歡你。”同時,就在這些刻意為之的反復訓練中,譚嘉慧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成長方法,并用這套方法引領著更多同行教師成長。
從“語文同行人”到名師工作室:教師共同體的萌芽與發(fā)展
早在工作的頭一年,譚嘉慧就協(xié)同五個好友,自發(fā)組建了一個名為“語文同行人”的小團體。在幾位好友的推舉下,她毫無爭議地成為團體領頭人,就像從學生時代到步入工作后的每一次團隊合作一樣,天生的熱心腸與超強的規(guī)劃能力、執(zhí)行能力,讓她總是組長的不二人選。
團體的成員都是對語文教學充滿熱情的年輕教師,大家志同道合,玩在一起,學在一起,共同追求職業(yè)上的突破。對于遠去的時光,譚嘉慧記憶猶新:“那時候,我們都很青澀,但大家都有一股向上的勁頭。”每個月,她們都會進行閱讀打卡、教學反思分享,聚會時,暢聊語文教學到深夜才散去是常態(tài)。甚至出現(xiàn)在KTV唱歌,唱著唱著,就畫風一轉,變成拿著話筒進行語文教學展示和研討的景象。這種自發(fā)形成的教師發(fā)展共同體,成了譚嘉慧引領教師成長的起點。
一邊是小團隊“語文同行人”的領頭人,另一邊,譚嘉慧也在工作一年多后,在學校教研組長的推薦下,以“旁聽生”的身份破格加入湖南省長沙市鄧志剛語文名師工作室進行學習。除了跟隨師父參與作文教學研究,獲得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外,譚嘉慧在師父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作為一名工作室主持人的“利他思維”。“利他思維是我從師父鄧志剛老師身上學到的?!弊T嘉慧說道,“他總是在無私托舉我們成長,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幫助別人成長也是一種成就?!?/p>
正是這種利他思維的精神傳承,讓譚嘉慧從不吝嗇分享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也愿意花大量時間幫助年輕教師打磨課堂、提升教學能力。在怡海中學的五年間,她每年都指導一位老師參與各級賽課并拔得頭籌,甚至可以說,譚嘉慧語文名師工作室里的青年教師每一次參賽獲獎的背后,都有她的悉心點撥與付出。2024年,工作室的年輕教師劉詩琴在她的指導下,獲得第十四屆“四方杯”全國優(yōu)秀語文教師選拔大賽——課堂教學現(xiàn)場展示大賽一等獎。距離上一次她自己在第十二屆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已經(jīng)過去三年了。
三年里,譚嘉慧的個人工作室在學校的支持下于2023年9月成立;她和成員圍繞工作室研究方向“讀寫結合”“讀寫共生”開發(fā)大量優(yōu)質(zhì)課例;同時,為了激發(fā)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她還帶領團隊開發(fā)了趣味唐詩校本課程,成為學校最火爆的選修課;她于每年年初帶領著同仁撰寫的年度復盤受到全國同行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推薦……她的影響力逐步從省內(nèi)向全國蔓延,去年由她策劃的一次校級研討會,最后演變?yōu)楦采w五市二十多所學校一百余位老師參加的同行交流會。一切只因為,她從不辜負他人的信任與期待,也總是“用最好的菜招待客人”。
“時光緩緩,自有答案”,這是譚嘉慧個人微信公眾號“誨人慧語”今年2月13日推文的標題(截至寫稿前),也是她內(nèi)心真實而又堅定的寫照,而為自己、為團隊、為語文教育奮斗的時光還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