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寧波市鎮(zhèn)海應行久外語實驗學校學生發(fā)展中心主任。曾先后榮獲市教壇新秀、市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區(qū)優(yōu)秀教師、區(qū)先進德育工作者、區(qū)教科研先進個人等榮譽。
在教育旅程中,我認識到德育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核心。作為工作室的一員,我的目標是喚醒學生的內在潛能,培育他們成為有責任感、同情心和社會意識的人。
我曾認為德育主要是思想品德教育,但通過團隊學習和實踐,我認識到德育更重要的是塑造學生的價值觀、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德育應貫穿于教育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影響學生心靈。在工作室中,我體會到團隊協(xié)作的力量。大家來自不同學校和地區(qū),擁有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經驗,這讓我們能多角度思考問題,提出創(chuàng)新性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里我學會了傾聽他人意見,不斷完善自我。
作為教師,必須保持終身學習態(tài)度。工作室的學習讓我從意識到知識結構上不斷反思精進,通過總結教學經驗,我調整教學策略,深入理解學生需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有效指導。
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我探索如何將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教學。我見證著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的轉變,這是最寶貴的知識財富。未來,我將繼續(xù)秉持“立德樹人”宗旨,在德育道路上堅定前行。我相信,只要不忘初心,攜手共進,就能在德育領域取得更大成就,為培養(yǎng)更多有高尚品德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貢獻力量。
胡潔
寧波市鎮(zhèn)海應行久外語實驗學校學生發(fā)展中心副主任,曾先后榮獲市區(qū)新秀班主任、區(qū)骨干班主任、區(qū)雙年度優(yōu)秀班主任、區(qū)雙年度先進德育工作者、區(qū)紅燭獎、區(qū)數學教壇新秀等榮譽稱號。
我非常有幸可以加入工作室學習,受益良多。師父前期會精心收集我們的需求,按照需求安排相應的特色活動。
接地氣講座·真收獲
一些高大上的專家理論輸出,與我們一線困擾吻合度不高。她會根據我們的需求安排接地氣的一線優(yōu)秀教師傳經送寶,如各類比賽如何借助小伙伴的力量,如何在忙碌的工作抽出碎片化時間記憶理論知識,如何高效錄制各種微視頻等等。
抱團式磨課·真成長
工作室成員定期一起磨課,每個人都是主角,這次是板貼守護者,第二次可能是PPT制作者,第三次或許就是主上課者,每個人都可以體驗不同角色,參與度極高,收獲不同的成長。
代入式實操·真鍛煉
不是純粹的紙上談兵,記錄招式一二三,而是直接上真題,導師化身題中人。實操演繹結束,根據細點一一剖析。重構后繼續(xù)2.0,一題一題、一類一類精細打磨。讓我們不僅明白怎么做,更是知曉為什么這么做,讓我們的班級管理能力、家校溝通能力等得到真提升。
活動類型還有很多,主打一個“真成長”。我很喜歡一段文字:每時每刻要和優(yōu)秀的人一起走,走著走著你就上道了;要和積極陽光的人一起走,走著走著你就笑多了;要和努力的人一起走,走著走著你就和他一樣了。非常感謝工作室組織的多樣活動,讓我既增長了知識,提升了專業(yè)素質,又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再一次堅定了我的教育成長之路,堅信愛心是我們的底色,專業(yè)成長是我們的內核。
黃璐
寧波市鎮(zhèn)海應行久外語實驗學校教師,曾獲鎮(zhèn)海區(qū)紅燭獎、區(qū)教壇新秀、區(qū)骨干班主任、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所帶班級獲紅領巾獎章二星章班級。
時光荏苒,過去一年,我又跟隨師父潘佳艷老師在德育工作路上一路經歷,一路成長,一路收獲。和師父、伙伴們一起度過的日子,就像給我的教育之路點亮了一盞特別亮的燈,意義非凡。
在工作室的這一年,我感覺自己就像走進了一個滿是寶藏的地方,到處是德育智慧。跟著潘老師學習,每聽一次她的評課,我心里都特別感觸。記得在多次磨課過程中,潘老師帶領我們融合日常生活、人物歷史、實地考察,在許多看似平淡的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許多令人叫絕的巧思,把教學技巧和經驗講得明明白白。她引導老師思考的時候,那眼神里的鼓勵,還有那些耐心的提問,讓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也理解了。身為年輕老師,聽課評課是家常便飯,但是能在每一次評課中都能讓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這是在潘佳艷德育工作室里我收獲到的最寶貴的經驗。
備課和磨課的日子,真的挺不容易的。為了講好20世紀70年代的一元錢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價值,我們好多個晚上都湊在一起,對著教材翻來覆去地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接著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地琢磨,就盼著能把每堂課都變成學生往上走的臺階。這個過程里,我也學著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想象著若我是學生,我會對這個知識點提出哪些困惑,期待老師給予哪些幫助。這樣的換位思考,讓我對課堂設計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在工作室里,我還認識了好多和我一樣,一門心思撲在德育工作上的伙伴。我們一起討論學生不好管的時候怎么辦,分享哪個學生有了進步,大家都特別開心。有時候遇到難題,愁得不行,互相一聊,又有了新辦法。在這里,我學到了好多和學生打交道的竅門,知道怎么才能真正走進他們心里,用愛去溫暖他們,用責任帶著他們往前走。
這一年,在工作室的幫助下,我見到了省級獲獎優(yōu)秀教師,從她們身上汲取正能量;我經歷了許多個不眠夜,在一遞一句中提升磨課的技能;我結交了許多同道德育工作者們,在德育這條路上,方向更明確了,也更有勁頭了。
以后的日子,我將帶著在這兒學到的東西,還有這份難忘的經歷,接著在教育這條路上好好走下去,以愛與責任,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美好的成長空間。
王一埔
寧波市鎮(zhèn)海應行久外語實驗學校教師,多次獲得校優(yōu)秀班主任榮譽,撰寫的少先隊活動課案例在市級獲獎。
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德育工作者,我有幸加入了師父的工作室,這段經歷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在這里,我首先學會了“閱己”。師父作為教育一線經驗豐富的德育工作者,對我們的育人策略總能提出一針見血的實用建議。她不僅指出我們的不足,也及時肯定我們的成績,讓我在育人實踐中不斷審視自己,明確成長的方向。
其次是“越己”。工作室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如參與微隊課錄制、德育小課設計以及班主任基本功比賽的情景演練等。每一次活動,都是與小伙伴們抱團式成長的過程,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
最后是“悅己”。師傅的肯定與鼓勵,讓我深刻感受到每一次付出的價值。她不僅關注我們的專業(yè)成長,還引導我們在工作之余豐富精神世界,讓我學會在工作中找到樂趣,實現自我價值。
加入德育名師工作室,我不僅收獲了專業(yè)上的成長,更在心靈上得到了滋養(yǎng)。這段經歷將成為我職業(yè)生涯中寶貴的財富,激勵我在德育道路上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