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治大婚瓷是清朝晚期帝王大婚的瓷器實物記錄和藝術表達。一方面直觀地展示了晚清時期粉彩工藝的精湛水平,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皇室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祝愿與向往。從此套瓷器的藝術特征、結合藏品進行藝術分析和同治帝大婚瓷器所反映的晚清審美共識三個角度層層深入,探究晚清時期吉祥寓意的社會共識。
關鍵詞:晚清故宮博物院同治大婚瓷粉彩瓷吉祥圖案
同治帝大婚瓷器一直是學界關于清代宮廷用瓷領域的重要研究對象,以往研究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在同治大婚瓷本體的研究中,董健麗作為故宮博物院器物部的研究館員,擁有獲取第一手資料的天然優(yōu)勢與條件,其《同治大婚瓷研究》結合清宮檔案論述大婚瓷器的特點和燒制成功的緣由具有可信度較高的權威性?!豆贅佑晒蕦m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樣與御窯瓷器》此書大體歸納清朝瓷器官樣制度和現(xiàn)存清代制瓷官樣及相應瓷器實物,以圖片的形式直觀地展示的同治大婚瓷官樣圖像。此外,還有研究者對瓷器上的“百蝶紋”圖像進行剖析,解讀晚清宮廷用瓷特色等。張涵在整理分析檔案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同治大婚瓷分為“同治年制”“吉祥如意”“長春同慶”和“燕喜同和”四種款識。在現(xiàn)有研究成果中,同治大婚瓷本體的特點和其紋樣特征受到學者重視,然而對晚清審美共識的研究卻相對缺席,審美共識對于同治大婚瓷的燒造、彩繪、欣賞、解讀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故宮博物院所珍藏的清同治大婚瓷,不僅是璀璨奪目的藝術品,更是沉甸甸的歷史見證,它們以無可挑剔的粉彩工藝和瓷器審美,展現(xiàn)了同治帝大婚時的輝煌場景。深入剖析這些瓷器,從釉色的雍容絢麗,到圖案構成的匠心獨運,再到紋飾的繁復精美,以及款識的典雅大方,無不展現(xiàn)出清朝宮廷的獨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蘊。借助實物資料,結合清宮檔案和珍貴文獻,深刻理解同治大婚瓷上吉祥圖案所蘊含的晚清審美共通性,感受那個時代的風尚與追求。這些瓷器不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歷史的瑰寶,值得我們倍加珍惜與深入探究。
一、同治帝大婚瓷的藝術特征
清朝入關后的十位皇帝中,需要舉行大婚禮的皇帝,只有幼年即位的順治、康熙、同治和光緒。從大婚瓷器的燒造規(guī)模、財政花銷、檔案記載和實物匹配度各方面來看,同治大婚瓷無疑最具代表性?;始一槎Y伴隨著一系列繁復的禮儀和名目繁多的器物,宮廷御用瓷器正是其中一類。同治帝大婚瓷器多屬于粉彩制瓷工藝,下文從粉彩工藝的角度對帝王婚姻瓷器進行燒制緣由的解釋、燒制成功的分析。
(一)同治帝大婚瓷的源流
同治十一年,17歲的皇帝載淳已經(jīng)到親政年紀,在此之前,先要完婚。瓷器是清朝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飲食到祭祀、禮儀到娛樂,瓷器都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故為大婚瓷器的燒造提供了必然性。
那時已是清朝晚期,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家處于內(nèi)憂外患的境地,但是清宮生活的奢靡之風未曾改變。《青花瓷青白間的中國瓷器史》一書中記載“慈禧太后耗費了大量的金銀錢財為自己的兒子同治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禮,這場婚禮共花費1100萬兩白銀,單瓷器就花費了13萬兩白銀,其中有一部分挪用自軍隊的軍餉”①此為同治大婚瓷燒制精美的原因之一:耗資巨大,不惜國家資財。同樣是年幼繼位的同治皇帝的大婚禮,正是按照康熙四年的成例辦禮儀,典禮儀式必然極為隆重。此為同治大婚瓷燒制精美的第二點原因:所辦大婚受重視程度高且有先例參考。
同治帝大婚瓷器包括預備皇后需用瓷器、“燕喜同和”款瓷器、“長春同慶”款瓷器、“吉祥如意”款瓷器以及為御茶膳房、內(nèi)務府和內(nèi)廷機構燒制的瓷器,其中預備皇后需用瓷器是燒造數(shù)量最多,瓷器畫樣最精,保存狀態(tài)最好和檔案記載最全的一類,并且是我們通俗意義上所理解的同治大婚瓷器。同治大婚瓷多屬于粉彩瓷。載淳統(tǒng)治期間,官窯粉彩瓷器工藝上出現(xiàn)了一些明顯變化:如顏料發(fā)色,彩繪技法運用等,以至宮廷日用粉彩瓷器在裝飾上都有了新面貌,紋飾總體上趨向于世俗的熱烈。同治大婚瓷和慈禧大雅齋瓷最具代表性,雖說已經(jīng)缺失以往宮廷粉彩瓷的復雜和繁麗,變得接近于民間的喧鬧與活潑。官窯生產(chǎn)仍然保留有宮廷器物制作工藝一貫的嚴謹細致,從色彩到紋飾呈現(xiàn)出特定時代的獨有特征。②
(二)粉彩工藝的形態(tài)特征
同治大婚瓷代表了當時粉彩制作技藝的最高水平。③“前次添造大婚禮瓷器,件數(shù)既多,填黃尤非素習,彩畫事在釉后,顏色易于鮮明,填黃又在彩畫之后,花間隙地,均須密填,輕重難期勻稱,花色每為黃釉侵蓋?!雹芸梢姡未蠡槎Y所用的瓷器制作工藝,相較于普通的粉彩瓷更顯繁復。
粉彩是繼康熙五彩后,出現(xiàn)于康熙晚期并于雍正時期達到頂峰,成為景德鎮(zhèn)釉上彩瓷中的最具代表性品種,具有艷麗清逸、色調(diào)柔和的特點。⑤粉彩工藝是在五彩瓷的基礎上,引進銅胎琺瑯不透明的白色彩料(也就是“玻璃白”),吸收琺瑯彩工藝的多色階配制技法⑥的創(chuàng)新工藝。其獨特魅力在于添加了玻璃白之后,對各種色彩進行粉化和乳濁。使得原本鮮艷的紅彩變得柔和而粉嫩,綠彩則轉(zhuǎn)變?yōu)榍逍碌诺牡G色,藍彩則蛻變?yōu)閷庫o的淺藍色。通過精確調(diào)整玻璃白的加入量,能夠?qū)⒁环N基礎顏色轉(zhuǎn)化為一系列層次豐富、深淺不一、濃淡各異的色調(diào),從而展現(xiàn)出無限的色彩可能性和創(chuàng)造力。
粉彩幾乎可以表現(xiàn)繪畫中的所有內(nèi)容,使用這種工藝繪制出來的紋飾具有立體感和層次感,使得釉上彩的色調(diào)種類大大增加,遠超過五彩和其他彩瓷,成為清代彩瓷中影響力最大、最受人們喜愛的品種。根據(jù)實物和圖像文獻,我們不難得出,同治大婚瓷這種“彩上彩”的多色彩瓷器,其制作流程極為講究。首先,必須精心燒制出素胎白瓷,作為基礎;隨后,在瓷器上施以色彩豐富的底色,形成獨特的色地;接著,在色地上進行細致的彩畫,每一步都需要極高的工藝技巧。由于這個過程需要反復入窯,多次燒制,所以制作完成的瓷器更顯珍貴與獨特。
二、故宮博物院藏品同治大婚瓷藝術分析
對同治大婚瓷進行藝術分析不僅可以窺探清同治時代的官窯瓷器的精湛技藝和藝術風格,進而了解皇家藝術融入世俗元素的審美意識,從圖像的角度對當時的審美取向進行把握,還為陶瓷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和依據(jù)。作為皇家婚禮的專用瓷器,其燒造過程和器物種類都反映了皇家禮儀和文化的特點。
在同治年間,因連年的戰(zhàn)亂紛擾,景德鎮(zhèn)御窯廠已難以重現(xiàn)昔日盛況,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輝煌已不復存在。劉坤一陶務奏折上記載:“老將良工散亡殆盡,配置顏料,多半失傳,新匠不惟技藝遠遜前人,即人數(shù)亦較前減少。凡有一長之匠,俱已募入官窯……傳集各匠,竭力講求燒造。”⑦為了準備同治皇帝的大婚,景德鎮(zhèn)御窯廠不遺余力地召集窯工,盡心盡力燒制大婚禮瓷器,燒造任務最終于同治十一年才完成。雖然那時候的景德鎮(zhèn)不如以往燦爛奪目,但是景德鎮(zhèn)歷來以卓越的制瓷技藝和無數(shù)佳作享譽世界。這套瓷器代表了同治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制瓷工藝的最佳水準。這是同治大婚瓷精妙絕倫,盡顯皇家尊貴與氣派,成為瓷器藝術瑰寶的第三點原因。
同治大婚瓷是成套組合,主要以日用器為主。共燒制了10072件170桶,24種器形,每份24套,計672件。主要是碗、盤、碟、酒盅、羹匙、茶盅、茶缸、渣斗、粉盒、刷頭缸、脂粉盒、水仙盆花盆,有各種型號和樣式。成套的餐具是在皇帝大婚,太和殿筵宴上使用的。⑧早在同治六年,御窯廠剛剛恢復生產(chǎn)不久,就開始籌措大婚所需瓷器的生產(chǎn)。據(jù)同治六年清宮檔案記載,“準內(nèi)務府繡活處移知,上傳預備皇后前需用瓷器活計,共圓琢器一萬余件,限七年內(nèi)燒齊解京”。因有不符標準的瓷器照數(shù)賠補,燒造任務最終于同治十一年才燒造完成。由此可見,皇帝大婚用瓷必須確保燒造質(zhì)量。⑨此為同治大婚瓷相當精美的第四點原因。此外,“每造一器,必先造胚胎數(shù)件,從中選取”⑩這種自上而下的精細謹慎態(tài)度也是燒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下分別從釉色、紋樣、構成方式和款識四個角度對同治大婚瓷進行分析。
(一)釉色:雍容絢麗
大婚瓷釉色品種共23種,可分兩類,一類以黃、紅色地粉彩為主,共14個花色品種;另一類以墨彩、藕色、粉色、綠色、白色地彩繪為主,共有9個花色品種。
在清代,黃色具有特殊含義,一般為皇家專用,黃釉的多少標志著使用者身份的高低,由全黃釉到以黃釉為地,再到以黃色為彩,乃至沒有黃色,等級規(guī)定嚴明,不得僭越。黃釉粉彩是大婚成套組合式餐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燒造數(shù)量最多、種類最多的一類。如現(xiàn)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黃地粉彩梅鵲圖碗、杯、渣斗和長春同慶款黃地粉彩開光“萬壽無疆”碗,以及長春同慶款黃地粉彩開光“五谷豐登”碗五件精品(圖1—5)的外壁均是黃地粉彩開光,黃釉凝重而鮮亮。如果在清代瓷器中看到黃釉器物,一般都具有宮廷文化指向性:皇家、權力、尊貴與富麗。
在中國文化中,紅色被視為吉祥、繁榮和成功,因此在婚禮這種喜慶的場合中,紅色成為主要的顏色之一,寓意新婚夫婦未來的幸福和美好,載淳作為清朝的一代帝王自然也不例外。故宮博物院館藏燕喜同和款礬紅地金彩雙喜字印泥盒、碗(圖6—7)無論是從其名稱中的“燕喜同和”“紅地”“雙喜”,還是從其紅釉濃烈的視覺沖擊力,都給人以一種熱鬧喜慶之感。同時,成套瓷器施紅釉也能夠營造熱情和浪漫的環(huán)境氣氛,表達了對新人之間深厚感情和愛意的一種期盼,讓大婚禮更加難忘。因此,紅釉瓷器在同治帝大婚中蘊含了一種吉祥的寓意:喜慶幸福和熱情浪漫。
此外,除了燒制數(shù)量較多的黃(紅)地器物外,其余各種色彩都很鮮艷。綠地,沉穩(wěn)而深邃;赭地,濃郁而厚重;粉地和藕地,柔和而嬌嫩;墨彩,層次豐富;金彩,璀璨奪目等。這些美輪美奐的婚慶瓷器為大婚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二)紋飾:華美吉祥
在清朝的皇宮中,瓷器的紋樣是根據(jù)統(tǒng)治者的個人喜好和要求來制定的。這些紋樣由宮廷的畫師精心繪制,并由內(nèi)務府負責送到江西景德鎮(zhèn)的御窯廠進行燒制。對于用于大婚的瓷器,其紋飾有著特殊的要求:色彩艷麗,氣氛熱烈,畫工精細,并且寓意吉祥。對于應用這些紋樣的瓷器,存在對數(shù)量和尺寸的具體要求,這反映了當時大婚用瓷紋樣的使用制度。
《官樣御瓷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樣與御窯瓷器》一書中記載:大婚瓷紋飾以花草和文字為主,分4類,5種組合。???結合現(xiàn)存實物列出以下幾種較有代表性的紋樣:
1.黃地喜鵲梅花海碗圖樣
圖樣(圖8)以墨線勾勒海碗表面紋樣半幅,滿施黃地,設色畫梅花和喜鵲,梅樹老干虬曲,樹枝勁挺,樹干用赭石色勾染,用桃紅及白點染花瓣。8只黑色喜鵲,或飛翔或在樹枝上棲息,姿態(tài)靈動、栩栩如生。整幅圖樣構圖飽滿,設色明快,明暗和諧,刻畫細膩,寓意喜慶吉祥,為“喜上眉梢”之意。綜合畫樣圖像鮮亮黃色、飽滿構圖和梅鵲圖案,與上文中出現(xiàn)的黃地粉彩梅鵲圖碗、杯和渣斗(圖1—3)相似程度頗高,由此,進一步推斷同治帝大婚瓷中的黃地粉彩梅鵲瓷器是按照與黃地喜鵲梅花海碗圖樣相似或者相同的圖樣進行燒造的。
2.黃地百蝶海碗圖樣
該圖樣(圖9)只有半幅施色,采用精細且色彩濃厚的繪畫方式:海碗表面以明黃為基底,并在其上精心繪制了13只五彩斑斕的蝴蝶。造型細膩入微,色彩斑斕,翅膀上的紋理清晰可見,它們或展雙翅飛舞正對觀者,或側(cè)飛尋覓花草的芬芳,仿佛能感受到它們輕盈舞姿和優(yōu)雅氣質(zhì)。每只蝴蝶都有獨特的形態(tài)和色彩,讓人不禁驚嘆于粉彩工藝之精和藝術之妙。蝴蝶紋在清代陶瓷中應用廣泛,又有“長壽”美好意蘊。???圖中展示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同治款黃地粉彩百蝶圖碗(圖10),與圖樣上的紋案近乎一致,且均表現(xiàn)日用食器。
3.黃地紅蝠海碗圖樣
此幅圖樣(圖11)也是用墨線勾勒出海碗的外形和碗身圖案,施色的半幅以黃色為底,上繪8只紅色蝙蝠,蝙蝠形態(tài)各異,或悠閑飛翔,或快速穿梭,或懸停靜止,“蝠”與“?!蓖簦懈?、幸福之意。
4.紅地金喜字海碗圖樣
圖樣(圖12)以墨線描繪海碗,半幅大地施紅色。喜字雙勾,填充金色,被均衡地分布在瓷器上,構成了一幅色彩富麗、充滿喜慶氣氛的紋飾。以此幅圖樣燒制的瓷器釉色正是極符合婚慶主題的紅地金彩,如上文出現(xiàn)的燕喜同和款礬紅地金彩雙喜字印泥盒與燕喜同和款礬紅地金彩雙喜字碗,但是由于金喜文字排列的整齊性,作為紋飾裝飾稍許呆板。
將當時用來燒制瓷器所參考的官樣與今所能見到的實物進行比較與分析,從華美紋飾裝飾角度可知,同治大婚瓷器燒制的成功不僅展示了清朝皇室的尊貴和莊重,其中的吉祥寓意也體現(xiàn)了晚清皇室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和傳承。
(三)圖案構成方式:飽滿繁復
從實物和圖片資料來看,器物表面的紋樣裝飾展現(xiàn)了一種極為飽滿和復雜的視覺體驗,其圖案設計充滿活力和細節(jié),令人目不暇接。
1.連續(xù)構圖
同治大婚瓷采用了連續(xù)構圖方式。如黃地粉彩梅鵲圖盤(圖13)外部連續(xù)三組折枝牡丹與前文紅地金喜字海碗圖樣均衡分布的“喜”字等,使得畫面豐富多彩,同時也蘊含美好愿望。此套瓷器還采用了一種叫做“開光”的裝飾手法,其基本特征是在器物的顯著部位以特定形狀邊框?qū)嬅嫒ζ饋恚鳛檠b飾的主體部分。這裝飾圖方式能夠突出主題,使畫面更加鮮明,也能夠增加畫面的層次感。長春同慶款黃地粉彩開光“萬壽無疆”碗(圖4)就是典型的“開光”手法,而且是連續(xù)的圓形,在圓形中間書繪文字,強調(diào)“萬壽無疆”的主題內(nèi)涵。連續(xù)構圖方式多樣,不僅突出了主題紋樣,也使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和藝術魅力。
2.文字構圖
同治大婚瓷的一大特色就是文字直接作為圖案進行使用。這些文字可以單獨裝飾瓷器表面,也常與其他圖案組合使用。前文中的紅地金喜字海碗圖樣就是文字直接作紋樣,而紅蝙蝠金團壽字等,則是和動物形象進行組合,形成靈活多變的節(jié)奏。
3.組合構圖
除了單一的圖案構圖外,還采用了多種圖案組合的方式,如上文提到的5種紋飾組合。其中蝴蝶與雙喜字組合的一個典型代表就是黃地金雙喜百蝶海碗圖樣(圖14),此圖樣專門為同治帝大婚所需瓷器而設計,“囍”是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傳最初為宋代王安石所創(chuàng)。???幾只斑斕彩蝶巧妙飛舞于“囍”周圍,與黃釉色的背景相互輝映,整體氛圍端莊而不失活力,喜慶之中更添一份吉祥之意。這些組合使得圖案更加豐富多樣,寓意更加深刻。
結合以上三類構圖方式,同治大婚瓷圖案整體呈現(xiàn)滿構圖的構成方式,這能讓觀者一眼捕捉瓷器豐滿充實的婚慶主題,營造出濃烈熱鬧的氛圍。
(四)款識:典雅大方
同治大婚瓷按照款識進行分類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1.“同治年制”款
署“同治年制”款的瓷器在同治大婚禮用瓷中是數(shù)量最多、種類最豐富的,從現(xiàn)存藏品來看,絕大部分都是預備皇后需用瓷器。其他還有御茶膳房用瓷、內(nèi)務府用瓷、內(nèi)廷傳辦用瓷和祈福應用瓷器,但這類瓷器的實物留存量相對較少。預備皇后需用瓷器款識均是礬紅彩“同治年制”雙行楷書款(圖15),檔案中明確記載分兩批燒制的僅是預備皇后需用瓷器一項,亦稱“大婚禮用瓷”,此項瓷器是大婚瓷器中紋飾最繁復、器型最豐富、數(shù)量最多的一類,是研究同治大婚瓷器整體風貌的最重要實物資料。
2.“吉祥如意”款
“吉祥如意”款瓷器是清宮大婚禮儀處劄飭九江關監(jiān)督燒造的皇后妝奩用瓷。???妝奩在古代主要是指女子梳妝用的鏡匣,有時也作為嫁妝的代稱,如皇后的嫁妝就被稱為皇后妝奩。在皇后大妝奩內(nèi),專門燒制了以五彩百子圖為題材瓷器,有大果盤,大瓶,茶缸,飯碗,茶盅等32對。???吉祥如意款黃地粉彩百子圖大果盤內(nèi)心(圖16)精心描繪著麒麟送子的畫面,其周圍,童子們歡快地高舉彩燈、扛著彩旗,敲擊銅鑼,與蝴蝶嬉戲,把玩燈籠。祥云紅日作為背景,增添了一抹喜慶與溫暖的色彩。雙蝠對飛,寓意著雙福臨門,為整個畫面營造了吉祥的氛圍。最前面兩名童子分別肩扛“長春同慶”紅色木牌,與長春同慶款瓷器呼應。盤外底施白釉,署礬紅彩楷體“吉祥如意”四字款。
3.“長春同慶”款
從長春同慶款黃地粉彩開光“萬壽無疆”碗、“五谷豐登”碗(圖4—5)和長春同慶款紅地粉彩描金“喜”字開光龍鳳紋碗(圖18)器物上的紋飾和色彩來看,符合景德鎮(zhèn)慶典用瓷的燒制。加之“長春同慶”四字與上述紅色木牌文字一致,雖無大量資料記載此款瓷器為同治帝大婚瓷器的一種。但有資料顯示,同治帝大婚時,景德鎮(zhèn)曾為居住于長春宮的兩宮皇太后舉辦宴會專門備辦過一批瓷器,???因此本文暫且推斷此款瓷器屬于大婚用瓷。
4.“燕喜同和”款
“燕喜同和”四字來源于養(yǎng)心殿后殿的“同和殿”和“燕喜堂”。同治初年,這兩處分別為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的臨時住所。同治十一年舉行大婚,皇后和惠妃分別入住這兩處居所。此款瓷器只有一種釉色和紋飾:內(nèi)外均為紅地金雙喜字紋飾。如故宮博物院現(xiàn)藏的燕喜同和款礬紅地金彩雙喜字印泥盒、碗(圖6—7)和燕喜同和款紅地金彩雙喜字六節(jié)圓盒(圖17)正是金彩文字作為圖案的直接使用,與礬紅色大底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三、同治帝大婚瓷器所反映的晚清審美共識
同治作為晚清一代帝王,其婚禮必是備受矚目,婚慶瓷器的做工和圖案繪制必然精妙,瓷器上的吉祥圖案不僅反映了統(tǒng)治者的美好愿景,更能夠影響百姓的日常審美觀念。
(一)晚清皇室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對同治帝大婚瓷器吉祥圖案的制定與選擇,充分體現(xiàn)了晚清皇室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與傳承。瓷器圖案類型豐富,分為象征性與審美性兩種,一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征,一為皇家審美品位的代表。
首先,龍、鳳等傳統(tǒng)紋樣在瓷器上的運用,如長春同慶款紅地粉彩描金“喜”字開光龍鳳紋碗,不僅是權力巔峰的體現(xiàn),更是對古代紋樣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其次,花鳥畫、書法等傳統(tǒng)藝術形式在瓷器上的呈現(xiàn),如黃地粉彩梅鵲圖瓷器和紅地金喜字海碗,不僅增加了瓷器的人文內(nèi)涵,也使得圖案審美更富有詩意和藝術性。最后,黃釉和紅釉占有相當比重,前者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威,而后者展現(xiàn)喜慶的色彩審美??梢?,同治大婚瓷涵蓋了龍鳳、喜鵲、金“喜”在內(nèi)更為廣泛的吉祥圖案,更以黃、紅等色彩彰顯了晚清皇室的獨特審美趣味與文化底蘊,這些瓷器不僅是對國家文化的珍視與傳承,更是皇室對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的有力體現(xiàn)。
(二)吉祥寓意的社會共識
同治大婚瓷圖案中的吉祥寓意,是晚清社會共識的重要體現(xiàn)。這些寓意涵蓋了晚清皇室和人民對國家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釉色上,多以亮黃、熾紅等雍容絢麗傳統(tǒng)中國色彩作為主基調(diào);紋飾上,幾種代表性的圖案分別蘊含“喜上眉梢”“長壽”“福氣”“喜慶”之意;圖案構成上,通過飽滿繁復的畫面裝飾手法將裝飾圖案巧妙搭配并反復出現(xiàn),將幸福吉祥的圖案直觀展示;款識上,“同治年制”“吉祥如意”“燕喜同和”分別表明燒制時間、主題寓意與新婚祝福。
綜合同治大婚瓷的釉色、紋飾、款識,在晚清時期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它們所蘊含的美好寓意得到廣泛的社會認同。瓷器上的吉祥圖案不僅僅是裝飾,更是人們傳遞美好愿望、表達深厚情感的載體,這種追求和向往是晚清社會各階層共同的愿望,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源泉。通過對這些吉祥圖案的研究,我們可以深入了解晚清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和文化心理,進一步揭示這一時期社會的文化特征和發(fā)展脈絡。
四、結語
從同治帝大婚瓷的藝術特征、故宮博物院藏品藝術分析、大婚瓷器所反映的晚清審美共識三個層次剖析故宮博物院所藏同治帝大婚瓷器的圖像和文化內(nèi)涵。從燒瓷緣由、背景分析和所處時代特殊性等角度討論得出了同治帝大婚瓷器是當時粉彩藝術最高水平的原因所在,借此展開本文的主體部分——故宮博物院藏品同治大婚瓷藝術分析,分別從釉色、紋飾、圖案構成方式、款識等方面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研究,區(qū)別于其他瓷器。
研究同治帝大婚瓷器的意義在于:通過上述分析,窺探清同治時代的官窯瓷器的精湛技藝和藝術風格,進而了解皇家藝術融入世俗元素的審美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作為皇家婚禮的專用瓷器,從瓷器藝術研究的角度探索晚清皇室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趨向。最終理解吉祥寓意的社會共識。
注釋:
①達雅.青花瓷青白間的中國瓷器史[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21:155.
②③⑨汪凌川.粉彩工藝與藝術風格的演變[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7:110-111.
④⑦⑩熊寥,熊微編注.中國陶瓷古籍集成[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131.
⑤方李莉.中國陶瓷[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0:88.
⑥張德山,程云.圖像景德鎮(zhèn)[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21:179.⑧故宮博物院編;郭興寬,王光堯主編.官樣御瓷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樣與御窯瓷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50-53+56+106.
劉秀麗.承德縣民間故事精選[M].沈陽:白山出版社,2013:156.張涵.同治帝大婚瓷器的再認識[J].故宮學刊,2019(1):346-361.
鐵源,李國榮.清宮瓷器檔案全集卷36[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08:79.
參考文獻:
[1]達雅.青花瓷青白間的中國瓷器史[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21:1.
[2]汪凌川.粉彩工藝與藝術風格的演變[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7:6.
[3]方李莉.中國陶瓷[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0:1.
[4]張德山,程云.圖像景德鎮(zhèn)[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21:8.[5]劉偉.晚清宮廷瓷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5.
[6]故宮博物院編,郭興寬,王光堯.官樣御瓷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樣與御窯瓷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8.
[7]鐵源,李國榮.清宮瓷器檔案全集卷36[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08:8.
[8]熊寥,熊微編注.中國陶瓷古籍集成[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8.
[9]劉秀麗.承德縣民間故事精選[M].沈陽:白山出版社,2013:4.
[10]張涵.同治帝大婚瓷器的再認識[J].故宮學刊,2019(1):34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