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n the risk factors of 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complex syndrome in elderly hemodialysis patients
ZHANG Juan,WANG Heping,XUN Lili,ZHANG Yingying
Jiangsu Medical Vocational College Jianhu Clinical College/Jianhu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Jiangsu 2247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Yingying,E-mail:564585489@qq.com
Keywords "hemodialysis; 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complex syndrome; risk factor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predictive value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營養(yǎng)不良?炎癥綜合征(MICS)風險因素,并通過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其在老年血液透析病人MICS中的聯(lián)合預測價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建湖縣人民醫(yī)院血透室老年血液透析病人15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一般資料調查問卷進行資料收集,采用營養(yǎng)不良?炎癥評分表(MIS)進行現狀調查,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老年血液透析病人MICS的風險因素,最后采用ROC曲線分析檢驗各因素對老年血液透析病人MICS的預測價值。結果:154例老年血液透析病人中,有48例發(fā)生MICS,發(fā)生率為31.17%。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抑郁情況、低蛋白血癥、纖維蛋白原、高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是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發(fā)生MICS的風險因素(Plt;0.05)。年齡、抑郁情況、低蛋白血癥、纖維蛋白原、hs?CRP、IL?6在預測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發(fā)生MICS的ROC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746,0.751,0.706,0.779,0.821,0.712,均gt;0.7,各因素聯(lián)合預測價值要明顯高于單一預測,AUC為0.864。結論:老年血液透析病人MICS與年齡、抑郁情況、低蛋白血癥、纖維蛋白原、hs?CRP、IL?6等因素密切相關,且以上因素均能有效預測病人MICS的發(fā)生風險,故臨床應加強對病人的監(jiān)測和管理,提高病人生存質量與生存周期。
關鍵詞""血液透析;營養(yǎng)不良?炎癥綜合征;風險因素;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預測價值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5.07.021
營養(yǎng)不良?炎癥綜合征(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complex syndrome,MICS)是指個體營養(yǎng)不良和炎癥反應的共存現象,為血液透析病人常見且最難治療的并發(fā)癥,可導致病人出現體重下降、肌肉萎縮、免疫功能低下等癥狀,并增加感染、貧血、心血管疾病風險,嚴重影響透析病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1]。臨床表明,MICS的發(fā)生機制涉及多個方面,及時識別和治療MICS對改善病人營養(yǎng)狀態(tài)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研究顯示,MICS與病人死亡率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合并MICS的病人死亡率高于無MICS的病人[3]。然而,目前對血液透析病人MICS的研究多集中于治療和改善層面,對其發(fā)病率及影響因素的報道缺乏深入性分析,且臨床尚未見能有效預測血液透析病人并發(fā)MICS的依據,難以實現MICS前瞻性預防和針對性治療[4]。為此,本研究將參考現有資料和研究經驗,篩查和明確老年血液透析病人MICS的風險因素,并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探究各因素對老年血液透析病人MICS的聯(lián)合預測價值,為臨床早期篩查、管理和防治其發(fā)生提供重要依據和護理方向,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于建湖縣人民醫(yī)院血透室老年血液透析病人154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血液透析時間≥3個月;3)知情同意本研究并自愿參加。排除標準:1)既往有精神疾病史;2)伴有嚴重的全身性疾?。锤?、腎功能衰竭,消化道潰瘍活動期,上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結核及惡性腫瘤);3)急性感染者;4)存在藥物過敏者;5)臨床資料不齊者且無法隨訪者。根據孫振球[5]主編的《醫(yī)學統(tǒng)計學》中樣本量取自變量數目的5~10倍原則,本研究共24個自變量,計算樣本量為120例,考慮到20%的失訪率,樣本量最少為144例。本研究最終確定樣本量為154例。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審批號:JY?LL?202401?K039),病人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調查內容
1.2.1 基線資料
結合醫(yī)院電子病歷系統(tǒng)對研究對象進行資料收集。1)基礎資料:性別、年齡、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原發(fā)病、婚姻狀況、吸煙與飲酒史、糖尿病史、腦血管病史;2)臨床資料:透析時間、合并高血壓(收縮壓gt;140 mmHg或舒張壓gt;90 mmHg)、透析血流量、每周透析時長、抑郁情況、尿素下降率(urea reduction,URR)[6]、平衡尿素清除指數(equilibrium Kt/V,eKt/V)[7];3)實驗室指標:血紅蛋白(hemoglobin,Hb)、低蛋白血癥、高敏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尿素氮、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清鐵蛋白、纖維蛋白原、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IL?6)。
1.2.2 MICS的診斷
采用營養(yǎng)不良?炎癥評分表[8](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Score,MIS)評估MICS嚴重程度,內容包括BMI、飲食情況、消化道癥狀、血清清蛋白水平(albumin,ALB)、血清總鐵結合力、功能狀態(tài)、透析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體重變化值、皮下脂肪、肌肉消耗情況。采用0~3分評分法,總分為30分;得分越高,表面病人MICS程度越嚴重。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9。
1.2.3 抑郁情況診斷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9]對病人的抑郁情況進行判斷。該量表共20個條目,由“無”至“總是”分別計1~4分,其中10個條目為反向計分,10個條目為正向計分,評分≥53分表示存在抑郁情況,評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嚴重。
1.3 收集方法
本研究所有的調查資料均由研究者本人親自收集,觀察周期為6個月,填寫問卷前使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資料收集過程由1名具備豐富臨床經驗以及經過專業(yè)化培訓和考核的人員獨立進行,收集完畢后采用雙人法對數據進行核查、統(tǒng)計并分析,本研究資料收集均無脫落病例。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及四分位數描述,行秩和檢驗。定性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采用ROC曲線下面積(AUC)檢驗各因素在老年血液透析病人MICS中的聯(lián)合預測價值。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老年血液透析病人MICS發(fā)生情況
經評估,154例老年血液透析病人中,有48例發(fā)生MICS,發(fā)生率為31.17%,列為MICS組;未發(fā)生MICS的有106例(68.83%),列為正常組。
2.2 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發(fā)生MICS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年齡、吸煙與飲酒史、糖尿病史、透析血流量、每周透析時長、抑郁情況、低蛋白血癥、纖維蛋白原、hs?CRP、Scr、TNF?α、IL?6均為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發(fā)生MICS的影響因素(Plt;0.05),見表1。
2.3 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發(fā)生MICS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老年血液透析病人是否發(fā)生MICS(發(fā)生=1,未發(fā)生=0)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Plt;0.05)作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2。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抑郁情況、低蛋白血癥、纖維蛋白原、hs?CRP、IL?6是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發(fā)生MICS的危險因素(Plt;0.05),見表3。
2.4 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發(fā)生MICS的ROC曲線
本研究通過ROC曲線分析驗證各因素對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發(fā)生MICS預測價值,結果顯示,年齡、抑郁情況、低蛋白血癥、纖維蛋白原、hs?CRP、IL?6均能預測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發(fā)生MICS,且各因素的AUC分別為0.746,0.751,0.706,0.779,0.821,0.712,均gt;0.7;各指標聯(lián)合預測價值高于單一預測,聯(lián)合預測AUC為0.864,表4、見圖1。
3 討論
3.1 老年血液透析病人MICS發(fā)生現狀
持續(xù)性的微炎癥狀態(tài)是老年血液透析病人隱匿性存在的病理現象,表現為全身循環(huán)中炎性細胞因子及炎癥標志蛋白輕度持續(xù)增高,從而通過增加蛋白質分解、減少脂肪合成,導致糖代謝異常,降低病人食欲,影響營養(yǎng)攝入,進而加重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和進展[10]。微炎癥狀態(tài)與營養(yǎng)不良互為因果且形成惡性循環(huán),是導致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腦血管等重要臟器損害的重要原因,故將個體并存營養(yǎng)不良和炎癥狀態(tài)統(tǒng)稱為MICS[11]。本研究對154例老年血液透析病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48例病人發(fā)生MICS,發(fā)生率為31.17%,與喬德麗等[12]研究結果中的MICS發(fā)生率(34.82%)相似,但高于曾夙莉等[13]研究結果中的MICS發(fā)生率(21.74%)。原因可能為:血液透析本身是一種負擔較重的治療方式,透析過程中可能誘發(fā)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感染等并發(fā)癥,從而影響營養(yǎng)攝入和代謝。同時,透析過程中的生物相容性問題、透析膜的活化等原因,容易發(fā)生慢性炎癥反應,導致機體產生過多的炎癥介質,從而影響營養(yǎng)代謝與利用,并與營養(yǎng)不良產生相互作用,導致MICS發(fā)生。而與曾夙莉等[13]研究結果不同的原因可能與樣本量大小和研究對象差異的不同有關。徐卉等[14]研究也表明,不同疾病的病人對炎癥性疾病的易感性存在較大差異。但可以明確的是,老年血液透析病人MICS的發(fā)生風險較高,在臨床實踐中應重視營養(yǎng)支持和炎癥狀態(tài)的監(jiān)測,盡早明確對其可造成影響的風險因素,及時干預與預防,以減輕MICS對病人健康的不良影響。
3.2 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發(fā)生MICS的風險因素
3.2.1 年齡與抑郁情況
年齡在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發(fā)生MICS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年齡增長,人體代謝率逐漸下降,包括基礎代謝率和飲食誘導的代謝率,增加了營養(yǎng)不良的風險,該結論在馬國婷等[15]研究中也得到證實。同時,高齡病人的免疫細胞數量和功能也較年輕病人更弱,免疫應答力降低,導致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進而增加MICS的發(fā)生風險。加上高齡病人的基礎病較多,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這些慢性病本身會影響營養(yǎng)狀態(tài)和免疫功能,增加MICS的發(fā)生風險。調查顯示,老年血液透析病人抑郁發(fā)病率要高于其他慢性病,發(fā)病率為20%~60%[16]。本研究結果顯示,病人存在抑郁情況并發(fā)MICS的發(fā)生風險較高。原因可能為:1)抑郁情緒可導致病人的食欲減退、飲食行為改變,導致營養(yǎng)攝入不足,并導致腸道運動減緩、腸道分泌物變化,影響腸道屏障功能和營養(yǎng)素的吸收,增加或加重營養(yǎng)不良的風險,與華錦程等[17]研究中證實抑郁與病人營養(yǎng)不良相關的結論一致。2)抑郁情緒可加重病人的慢性炎癥狀態(tài),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促進炎癥介質的釋放,加劇機體的炎癥反應,導致基礎代謝率增加,白蛋白合成減少,引起代謝異常,進而增加MICS的發(fā)生風險。
3.2.2 低蛋白血癥與纖維蛋白原
白蛋白是評價維持性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營養(yǎng)狀態(tài)的主要指標之一,低蛋白血癥意味著病人攝入的蛋白質不足或者蛋白質丟失增加。老年血液透析病人本身由于食欲減退、飲食限制以及透析過程中的蛋白質丟失等原因,容易出現營養(yǎng)不良,低蛋白血癥進一步加重營養(yǎng)不良的程度。同時,長期營養(yǎng)不良可使病人更容易感染并發(fā)癥,加重慢性炎癥狀態(tài),進而增加MICS的發(fā)生風險。有研究發(fā)現,纖維蛋白原水平與炎癥性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均存在影響關系[18]。纖維蛋白原是在血液凝固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蛋白質。本研究結果顯示,纖維蛋白原水平可對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發(fā)生MICS產生影響,其水平越高,病人MICS發(fā)生風險越高,原因可能為:纖維蛋白原是急性炎癥階段反應蛋白中的重要成員,其升高可能與慢性炎癥狀態(tài)和免疫活性相關,而炎癥狀態(tài)的持續(xù)存在又將誘發(fā)或加重病人營養(yǎng)不良現象,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影響,誘導MICS發(fā)生。既往臨床發(fā)現,纖維蛋白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其水平與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和預后密切相關,未及時控制可導致營養(yǎng)不良?炎癥?動脈粥樣硬化綜合征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對預后造成嚴重危害[19]。
3.2.3 hs?CRP與IL?6
hs?CRP與IL?6是人體內常見且主要的炎癥標志物,在機體的炎癥反應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高水平的hs?CRP與代謝紊亂相關,尤其是脂質代謝異常,同時高水平的hs?CRP可導致食欲減退、進食量減少,并抑制腸道屏障功能,導致營養(yǎng)吸收障礙,影響營養(yǎng)攝入,進而加重營養(yǎng)不良和炎癥反應[20]。而IL?6屬于多效性細胞因子,可參與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包括炎癥反應、免疫細胞的活化和增殖等,IL?6的升高可加重免疫功能受損,且還可通過阻斷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生成,使病人食欲減退,并對蛋白質代謝也有一定影響,增加靜息能量消耗,進而影響病人營養(yǎng)狀況,在MICS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參與作用[21]。
3.3 各風險因素對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發(fā)生MICS的預測價值
本研究通過ROC曲線分析驗證各因素對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發(fā)生MICS預測價值,結果顯示,年齡、抑郁情況、低蛋白血癥、纖維蛋白原、hs?CRP、IL?6在預測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發(fā)生MICS中的AUC分別為0.746,0.751,0.706,0.779,0.821,0.712,均gt;0.7,表明以上因素對預測病人發(fā)生MICS均具有重要意義。張玲等[22]的研究驗證了血清實驗性指標在維持性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營養(yǎng)不良中的預測價值良好,與本研究結果具有部分吻合度。劉瑞春等[23]也在研究中探索了營養(yǎng)指標,如血清清蛋白等對透析病人營養(yǎng)不良的預測價值,結果顯示其AUC為0784。本研究ROC曲線結果也顯示,各因素聯(lián)合預測價值要明顯高于單一預測,AUC為0.864,提示臨床針對老年血液透析病人MICS的評價應結合多因素進行分析,通過對這些因素的綜合考量,可避免單一因素造成的偏倚現象,更準確地預測病人發(fā)生MICS的可能性。
同時,本研究針對老年血液透析病人MICS的預防和管理也具有一定導向作用,臨床可通過以下幾個層面進行干預,以降低MICS的發(fā)生風險。1)營養(yǎng)支持:提供足夠的蛋白質攝入,以滿足病人的營養(yǎng)需求,通常建議每日攝入蛋白量為1.2~1.5 g/kg,確保攝入足夠的熱量,避免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2)炎癥控制:通過控制慢性炎癥狀態(tài)來減輕MICS的發(fā)生風險,包括減少感染、炎癥誘因的暴露,如盡量避免使用導致免疫反應的生物材料,適時使用抗炎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物(NSAIDs)、糖皮質激素等,以控制炎癥反應。3)功能保護:通過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煙、限制飲酒、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等,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危險因素,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風險。同時,提供病人和家屬關于營養(yǎng)、炎癥控制、心血管保護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管理和預防MICS[24]。4)心理健康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詢服務,幫助病人緩解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4 小結
本研究通過明確老年血液透析病人MICS的風險因素,并采用ROC曲線分析各因素在老年血液透析病人MICS中的預測價值,能為臨床實現早期風險篩查,作出更科學、更明智的決策,并為風險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導。然而,本研究類型較為單一,僅做了橫斷面調查,且研究范圍較為集中、樣本量有限,尚未據此形成可行性的風險預測模型,今后還將豐富研究對象并增加研究范圍,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縱向研究,進一步證實對本研究結論。
參考文獻:
[1] KALANTAR-ZADEH K,IKIZLER T A,BLOCK G,et al.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complex syndrome in dialysis patients:causes and consequences[J].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2003,42(5):864-881.
[2] SHIMABUKURO M.IGF-1 and cardiovascular and non-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risk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a model of \"malnutrition-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 syndrome\"[J].Journal of Ather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2022,29(8):1138-1139.
[3] 喬雨萌,徐瀟,董捷.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痊愈后營養(yǎng)不良-炎癥-動脈粥樣硬化綜合征對患者臨床不良預后的影響[J].中國血液凈化,2023,22(5):349-354.
[4] 梁麗冰,劉英.針對性飲食指導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不良及炎癥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20,36(11):183-184.
[5] 孫振球.醫(yī)學統(tǒng)計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
[6] 曾蜀春,簡訊,葉麗,等.不同采血點對血液透析患者尿素下降率及護患滿意度的影響[J].浙江醫(yī)學,2021,43(9):979-981.
[7] 曹正江,景麗,李芳澤.應用平衡尿素氮準確評價透析充分性[J].武警醫(yī)學,2004,15(3):221-222.
[8] KALANTAR-ZADEH K,KOPPLE J D,BLOCK G,et al.A 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Score is correlated wi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2001,38(6):1251-1263.
[9] 王征宇,遲玉芬.抑郁自評量表(SDS)[J].上海精神醫(yī)學,1984(2):71-72.
[10] MUTLUAY R,KONCA D C,I??KTA? S E,et al.Serum fetuin-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ponents of MIAC(malnutrition,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calcification) syndrome in different stage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J].Turk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9,49(1):327-335.
[11] 戴彧君.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不良-炎癥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0,18(10):33-34.
[12] 喬德麗,山嵐,吳紅耀,等.營養(yǎng)不良-炎癥狀態(tài)對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生存質量影響[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22,47(2):184-187.
[13] 曾夙莉,李華樺,梁峰翎,等.糖尿病腎病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與營養(yǎng)狀況及免疫功能的相關性分析[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9,19(20):3947-3950.
[14] 徐卉,張穎敏,沈志強,等.不同營養(yǎng)模式對老年腦卒中營養(yǎng)不良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與免疫功能的影響[J].浙江醫(yī)學,2019,41(3):272-274.
[15] 馬國婷,向雨荷,楊芹,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不良風險評估圖的構建[J].護理學雜志,2023,38(2):34-39.
[16] 彭新濤,朱筱,張麗,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狀態(tài)與蛋白質能量消耗的相關性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20,43(5):601-606.
[17] 華錦程,張燕林,許樹根,等.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狀態(tài)與營養(yǎng)不良-炎癥-動脈粥樣硬化綜合征的相關性分析[J].慢性病學雜志,2022,23(11):1661-1664.
[18] 李秋,劉麗茹,李瀟,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不良-炎癥-動脈粥樣硬化綜合征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23,30(29):19-24.
[19] 阮夢瑤,趙國安.纖維蛋白原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20,37(5):494-497.
[20] 魏敏,劉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的風險預測模型構建[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23,27(10):67-71.
[21] FERENCIK M,MAYRHOFER T,LU M T,et al.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rdiac troponin,and interleukin-6 in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the PROMISE trial results[J].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2022,15(8):1427-1438.
[22] 張玲,劉莉,王娜娜.血清FGF-23、IGF-1、SII指數與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不良的相關性及預測價值[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23,15(9):1579-1582.
[23] 劉瑞春,何娜,彭滟.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的影響因素及營養(yǎng)指標對預后的預測價值[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2,15(9):10-13.
[24] 萬艷華,周靜然.強化健康教育改善終末期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不良-炎癥綜合征[J].實用臨床醫(yī)學(江西),2021,22(5):74-76.
(收稿日期:2024-05-18;修回日期:2025-03-05)
(本文編輯"薛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