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有效防止突發(fā)事件對應急供應鏈造成的負面影響,提出一種基于云模型的應急供應鏈韌性評價方法?;趹惫溙卣鞣治?,建立應急供應鏈韌性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指標的主觀權重,熵權法計算指標的客觀權重,最終計算各評價指標的綜合權重,并采用綜合云方法計算應急供應鏈各指標的云特征參數,然后通過MATLAB構建云模型并繪制特征云圖得到韌性評價等級。最后對A市應急供應鏈韌性進行實例分析,結果表明:A市應急供應鏈韌性偏低,其中保障能力韌性一般,而信息系統(tǒng)韌性、運作系統(tǒng)韌性與風險預警能力韌性普遍較低。
關鍵詞:應急供應鏈;云模型;供應鏈韌性;韌性評價
" 中圖分類號:F274" "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5.07.030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mergencies on the emergency supply chain, a cloud-based model resilience evaluation method for emergency supply chain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ergency supply chain,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resilience of the emergency supply chain was establishe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ubjective weight of the index,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objective weight of the index, and finally the comprehensive weight of each evaluation index is calculated, and the cloud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each index of the emergency supply chain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cloud method, and then the cloud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MATLAB and the characteristic cloud map is drawn to obtain the resilience evaluation level. Finally, the case study of the resilience of the emergency supply chain in City A shows that the resilience of the emergency supply chain in City A is low, among which the resilience of the support capacity is average, while the resilience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the resilience of the operation system and the resilience of risk early warning are generally low.
Key words: emergency supply chain; cloud model;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toughness evaluation
0" 引" 言
近年來,隨著全球持續(xù)變暖,自然災害、極端天氣等突發(fā)事件頻發(fā),對人類的居住環(huán)境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1]。據全球災害數據平臺顯示,2013—2022年期間,全球發(fā)生3 571次自然災害,超過13億人受影響,超過16萬人死亡或失蹤,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5 666.4億美元。且2020年以來,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應急供應鏈面臨著更加嚴峻的風險。而自然災害以及公共衛(wèi)生事件突發(fā)時,由于基礎設施破壞、道路損毀等不可抗力因素,應急物資很難快速抵達受災區(qū)域,對應急救援工作造成了極大的阻礙。而提升應急供應鏈韌性能使系統(tǒng)抵御突發(fā)事件帶來的沖擊和負面影響。因此,構建應急供應鏈韌性評價指標體系,尋找關鍵影響因素,對于應對突發(fā)事件、加快物資運輸、提高救援效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早期有關應急供應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應過程中的效率問題,以及物資運輸過程中的路徑優(yōu)化問題?,F在的研究則更應該關注應急供應鏈的韌性。供應鏈韌性的概念在1973年被首次提出,Holling[2]認為供應鏈韌性是系統(tǒng)在遭受外界沖擊時,仍能夠保持原來狀態(tài)或快速恢復的能力。而關于供應鏈韌性的定義,學術界至今尚未達成統(tǒng)一的定義。Pettit et al.[3]將韌性定義為脆弱性和恢復能力構成的平衡狀態(tài)。李維安等[4]認為具有良好韌性的供應鏈,能在沖擊和中斷發(fā)生時,具有核心能力的企業(yè)迅速調整組織結構,靈活統(tǒng)籌企業(yè)資源以快速適應環(huán)境變化,及時響應顧客需求并恢復供應狀態(tài)??偨Y前人關于供應鏈韌性的定義并結合應急供應鏈的特點,本文將重點關注應急供應鏈在遭受外部沖擊、突發(fā)事件等不可預見的風險時,能夠快速適應并恢復正常運作的能力。
對于供應鏈韌性評價方法的研究較為豐富,樊雪梅等[5]運用解釋結構模型(ISM)結合熵權-TOPSIS法構建企業(yè)供應鏈韌性評價模型。王鑫逸[6]運用改進層次法確定指標權重,并建立制造業(yè)供應鏈韌性的可拓優(yōu)度評價模型對制造業(yè)供應鏈韌性進行評價。錢存華等[7]利用DEMATEL-ISM模型找出影響應急供應鏈韌性的16個因素并進行層次分級,從而找出影響韌性的關鍵因素。
前人所用評價方法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而云模型在進行綜合評價時,可以充分考慮到評價對象的各方面性質,同時最大程度上弱化主觀性,避免主觀性引起的模糊性,在解決模糊性和隨機性較強的綜合評價問題上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8],因此被國內外學者廣泛應用于綜合評價。胡燦燦等[9]利用云模型對城市內澇治理的總體狀況進行評價。閆軍等[10]基于熵權和云模型理論,對區(qū)域物流指數綜合評價。本文借鑒前人經驗,建立云模型完成對應急供應鏈韌性的評價。
" 綜上所述,在現有應急供應鏈的研究中,多數集中在應急物資配送路徑優(yōu)化和運送效率問題上,而后擴展到應急供應鏈韌性的形成機制以及測度理論?,F有研究雖然對供應鏈韌性的評價研究較為豐富,但對于應急供應鏈韌性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借鑒前人關于供應鏈韌性以及應急供應鏈的研究,在對應急供應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基于云模型的應急供應鏈韌性評價方法,該方法首先通過層次分析法(AHP)和熵權法計算應急供應鏈韌性影響因素的主客觀組合權重,并通過云模型計算實例中各評價指標的韌性等級,最終實現應急供應鏈韌性合理評價。
1" 應急供應鏈韌性指標體系分析
1.1" 應急供應鏈韌性指標的篩選
" 應急供應鏈具有傳統(tǒng)供應鏈的特征,同時具有不確定性、突發(fā)性、弱經濟性等獨有的特征[11]。因此在建立應急供應鏈韌性評價指標體系時,供應鏈韌性評價的指標體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梳理現有文獻,并考慮到應急供應鏈的特點,最終從應急供應鏈保障能力、應急供應鏈信息系統(tǒng)、應急供應鏈運作系統(tǒng)、應急供應鏈風險預警能力4個方面建立應急供應鏈韌性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1.2" 應急供應鏈韌性指標權重計算
AHP是常見且實用的一種有效多準則決策方法,能將定性問題定量化。熵權法是在客觀條件下進行評價時盡可能避免各因素權重的主觀性,從而得到更為準確客觀的指標權重。在評價研究中,經常將兩種方法結合使用,既能反映決策者的意見和偏好,又能反映從數據中得到的客觀評價。因此,本文首先采用AHP計算各評價指標主觀權重,后采用熵權法得出各評價指標客觀權重,最后對所得主觀權重與客觀權重求取平均值,所得結果即最終組合權重。
1.2.1" AHP計算主觀權重
3" 基于云模型的應急供應鏈韌性評價實例研究
3.1" A市應急供應鏈概況
2021年7月,特大暴雨突襲A市。這場暴雨是A市自有氣象記錄以來罕見的降雨事件之一,造成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據氣象部門數據顯示,部分地區(qū)的降雨量達到了200毫米以上,甚至某些地區(qū)超過了600毫米,暴雨導致城市排水系統(tǒng)癱瘓,內澇嚴重,交通癱瘓,部分地區(qū)甚至出現了嚴重的水浸情況,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安全。在災害發(fā)生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切和援助,政府及時啟動了抗洪救災應急預案,投入大量救援力量。然而,道路受到嚴重的破壞,多種交通方式無法進行,導致物資運輸效率低下;且通訊基站遭到破壞導致無法及時傳送需求信息,應急供應鏈無法順利運作。因此,在災害背景下,研究A市應急供應鏈韌性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3.2" 應急供應鏈韌性指標權重計算
" 邀請5位行業(yè)專家對指標體系進行打分,并根據1.2所介紹應急供應鏈韌性指標權重的計算,按照式(2)至式(9)計算得出評價指標的權重,如表2所示。
3.3" 確定評價指標云與評價綜合云特征參數
按照應急供應鏈韌性評價云模型的步驟,邀請10位行業(yè)內研究人員和專家對編制的問卷進行打分,并對問卷數據進行按照上文公式(11)至式(13)進行處理。通過計算確定A市應急供應鏈韌性評價指標云的數字特征參數,如表3所示。
3.4" 評價結果分析
通過計算,得到各部分韌性評價綜合云的云模型參數分別為應急供應鏈保障能力韌性59.721 5,3.787 6,0.827 5、應急供應鏈信息系統(tǒng)韌性47.851 5,4.802 6,0.481 7、應急供應鏈運作系統(tǒng)韌性29.079 2,2.481 1,0.775 7、應急供應鏈風險預警能力韌性49.346 3,2.461 2,0.564 9。分析MATLAB生成評價綜合云圖與基準云圖對比可知:A市應急供應鏈保障能力韌性評價綜合云(見圖4)的評分范圍為50~70,云滴多匯集在韌性水平較低和韌性水平一般的評價標準云之間,由此判斷保障能力韌性水平一般;A市應急供應鏈信息系統(tǒng)韌性評價綜合云(見圖5)的評分范圍為40~60,多數云滴匯集在韌性水平較低的評價標準云區(qū)間內。由此判斷信息系統(tǒng)韌性水平較低;A市應急供應鏈運作系統(tǒng)韌性評價綜合云(見圖6)的評分范圍為20~40,多數云滴匯集在韌性水平低和韌性水平較低的評價標準云區(qū)間之內。由此判斷運作系統(tǒng)韌性水平較低;A市應急供應鏈風險預警能力韌性評價云圖(見圖7)的評分范圍為40~60,多數云滴匯集在韌性水平較低和韌性水平一般的評價標準云區(qū)間內。由此判斷風險預警能力韌性水平較低。
" 通過公式(14)關于綜合評價云的計算,得出綜合評價云的特征參數CEx,En,He=42.702 1,3.167 6,0.698 9,將參數輸入
MATLAB程序,得出綜合評價云圖(見圖8),對比觀察該云圖與基準云圖,發(fā)現該綜合云圖在韌性等級為“韌性水平低”、“韌性水平較低”和“韌性水平一般”上均有分布,進一步分析數字特征與云圖,大部分云滴聚集在韌性水平較低的評價區(qū)間內,因此判斷該云圖與等級為“韌性水平較低”,可知A市應急供應鏈韌性水平較低。
3.5" 政策與建議
通過本文應急供應鏈韌性評價云模型可得出A市應急供應鏈韌性水平較低,結合上述指標的韌性評價結果,提出以下政策與建議:
(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多元化供應網絡
" 制定和完善應急管理法律法規(guī),明確應急管理的責任、措施和流程,確保應急響應能夠迅速、高效地進行。完善重點物資供應通道,以應急物資儲備倉庫為中心向外輻射,完善周圍運輸通道。完善多級貨運樞紐體系,建立多個供應商、分銷商之間的物流渠道,避免依賴單一供應源或物流通道,以便在供應源或通道受限時,快速轉移和獲取所需物資。
(2)建立數據集成共享平臺,推動信息系統(tǒng)建設
" 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數據集成共享平臺。確保系統(tǒng)能夠集成多個數據源,包括供應商、物流公司、倉儲信息等,并實現數據共享,在應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準確地了解各環(huán)節(jié)的狀況。引入實時監(jiān)控技術,對供應鏈的關鍵節(jié)點進行監(jiān)測,如庫存水平、運輸時間、交通狀況等。同時,建立預警機制,當系統(tǒng)檢測到異常情況時,能夠及時發(fā)出預警信息,以便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前能夠作出應對措施。
(3)建立有效的庫存管理系統(tǒng),優(yōu)化庫存
積極引導應急倉儲管理部門對應急物資進行分類管理,將倉儲庫存按照物資緊急程度和供應風險等因素進行優(yōu)先級排序。將關鍵物資和急需物資放在容易獲取和操作的位置,以便在應急情況下能夠快速取用。建立有效的庫存管理系統(tǒng),采用先進的庫存管理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控庫存水平、物資調用情況和過期物資等信息。借助系統(tǒng)的自動化功能,更好地掌握庫存狀況,及時調整和補充庫存。
" (4)建立全面的風險監(jiān)測系統(tǒng),提高風險預警能力
" 建立全面的風險監(jiān)測系統(tǒng),包括監(jiān)測天氣災害、自然災害、政治經濟狀況、供應商可靠性等多個方面的風險。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如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對各類風險進行實時監(jiān)測和分析。借助大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技術,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識別潛在的風險和問題。根據歷史數據和經驗,制定科學合理的預警指標體系。風險管理部門加強與供應鏈各方的合作、相關機構和部門加強合作和信息共享。
參考文獻:
[1] 楊山峰. 基于突發(fā)事件救援的我國應急物流保障機制構建[J]. 商業(yè)經濟研究,2020(17):89-92.
[2]" HOllING C S. Resilience and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s[J].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973,4(1):1-23.
[3]" PETTIT T J, FIKSEL J, CROXTON K L. Ensuring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Development of a conceptual framework[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10,31(1):1-21.
[4] 李維安,馬茵. 如何構造供應鏈韌性的有效機制?[J]. 當代經濟管理,2022,44(12):27-38.
[5] 樊雪梅,盧夢媛. 新冠疫情下汽車企業(yè)供應鏈韌性影響因素及評價[J]. 工業(yè)技術經濟,2020,39(10):21-28.
[6] 王鑫逸. 新冠疫情下制造業(yè)供應鏈韌性可拓優(yōu)度評價[J]. 物流技術,2022,41(11):109-116.
[7] 錢存華,陳海濱,周駿貴. 災害背景下提升應急供應鏈韌性影響因素研究[J]. 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23,23(5):1474-1481.
[8]" LI Y, CHEN Y, LI Q. Assessment analysis of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based on S-type cloud model of Beijing-Tianjin
-Hebei, China[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20,133:110245.
[9] 胡燦燦,周蘭庭,鄧思源. 基于云模型的城市內澇治理評價[J]. 長江科學院院報,2023,40(9):78-84.
[10] 閆軍,王杰,徐旦. 基于云模型的區(qū)域物流指數綜合評價[J]. 統(tǒng)計與決策,2020,36(4):22-26.
[11] 陳偉炯,董雯玉,李咪靜,等. 基于馬爾科夫鏈-多目標模型的應急供應鏈決策優(yōu)化研究[J].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22,18(7):19-25.
收稿日期:2024-03-13
基金項目: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基于區(qū)塊鏈的河南應急物流體系建設路徑研究”(2021BJJ099);鄭州市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疫情’視域下鄭州市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目標與路徑研究”(2020RKXF0103);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基金項目“應急供應鏈韌性影響因素及提升路徑研究”(2023CX18);河南省科技計劃項目“基于區(qū)塊鏈的河南應急物流體系構建與評價研究”(232102321019)
作者簡介:孫佳佳(2000—),女,河南駐馬店人,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管理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應急供應鏈與管理;余傳杰(1966—),本文通信作者,男,河南鄭州人,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管理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應急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引文格式:孫佳佳,余傳杰,李辰龍,等. 基于云模型的應急供應鏈韌性評價研究[J]. 物流科技,2025,48(7):1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