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文在課程思政視域下,深入探討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育人質(zhì)量提升的路徑。通過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特點以及課程思政融入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結(jié)合當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育人的現(xiàn)狀,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提升路徑,包括優(yōu)化課程目標、豐富教學內(nèi)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課程評價體系等。這些路徑旨在實現(xiàn)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進而提升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育人質(zhì)量,為培養(yǎng)符合新時代新要求的高素質(zhì)、高能力、高技術的專業(yè)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育人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G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813(2025)06-0139-04
Research on the Path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LI Zhaozhao "ZHU Mengyun
Meishan Pharmaceutical College, Meishan, Sichuan Province, 6202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view of \"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 this research deeply discusses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 curriculum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 series of practical and feasible improvement paths, including optimizing curriculum objectives, enriching teaching content, adopt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are proposed. The aim is to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high ability, and high-tech professional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Keywords]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Education quality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我國職業(yè)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與顯著成就。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職業(yè)教育也面臨著諸多新挑戰(zhàn)和新要求。隨著課程思政理念的不斷深化,如何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各類課程教學,實現(xiàn)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成為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其中體育課程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體育課程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在課程思政視域下,深入研究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育人質(zhì)量提升路徑,對于培養(yǎng)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zhì)、扎實專業(yè)技能和健康體魄的高素質(zhì)技術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特點
1.1 "實踐性強
體育課程以身體活動為主要形式,學生通過參與各類體育項目實踐,提升身體素質(zhì)和運動技能。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到努力、堅持、合作等品質(zhì)的重要性,對良好精神屬性在運動中的價值有更深刻的認識。例如,在籃球、足球等集體項目中,學生需通過團隊協(xié)作方能取勝,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
1.2 "綜合性高
體育課程涵蓋了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增強體質(zhì),還能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例如,體育鍛煉可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心肺功能;同時,體育比賽中的競爭和壓力也能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提高抗壓能力。
1.3 "娛樂性突出
體育課程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在體育活動中,學生能夠放松身心,享受良好氛圍帶來的愉悅,緩解學習壓力,提高學習興趣。同時,體育活動中的競爭與合作也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例如,參加趣味運動會時,學生可在體驗競技體育魅力的同時提升身體素質(zhì),并在歡快氛圍中增強班級凝聚力。
2 "課程思政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重要性
2.1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體育課程,有助于學生更加清醒和深刻地認識三觀的樹立,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zhì),從而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例如,在體育課程中,可讓學生互相介紹各自在體育領域的偶像明星及其成長歷程,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2.2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體育課程不僅能提升學生身體素質(zhì),還能提升其心理素質(zhì)和社會適應能力。將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程,能進一步豐富體育課程的育人內(nèi)涵,促進學生在多個領域、多個維度得到深入且持久的發(fā)展。例如,在體育課程中,帶領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既可讓學生直觀了解并參與體育活動全過程,又可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2.3 "提升體育課程育人質(zhì)量的需要
課程思政為體育課程育人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將二者合理結(jié)合,能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和育人效果,提升體育課程在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例如,在體育課程中,可通過引入思政元素,采用多種方式教學,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3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育人現(xiàn)狀分析
3.1 "對體育課程育人功能認識不足
部分高職院校對體育課程育人功能認識不足,僅注重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忽視了體育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品質(zhì)、心理素質(zhì)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這種認知偏差導致體育課程在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不高,教學資源投入不足,影響體育課程育人質(zhì)量。
3.2 "課程思政融入體育課程的程度不夠
雖然部分高職院校已開始嘗試將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程,但融入程度尚淺,缺乏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在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上,未充分體現(xiàn)思政教育元素。部分專業(yè)教師長期習慣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方法,對課程思政融入體育課程存在觀念轉(zhuǎn)變難度。他們可能認為體育課程主要是傳授體育技能,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關系不大,難以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體育教學。
3.3 "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部分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思政教育意識和能力有待提高。他們更多傳授專業(yè)技能和知識,忽視了思政教育的滲透。同時,教師培訓和交流機會較少,不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例如,對河南某公辦全日制高等??圃盒5恼{(diào)查顯示,該校僅不到1/5的體育教師參加過系統(tǒng)的思政教育培訓,其余教師大多僅具備所教課程的專業(yè)技能知識,對思政育人內(nèi)容了解不多或有所欠缺[1]。
3.4 "課程評價體系不完善
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是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具體考核,是對教學活動現(xiàn)實意義或潛在價值進行綜合評判的過程,旨在為后期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決策服務,囊括教授與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實現(xiàn)價值與意義[2]。
當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主要側(cè)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和運動技能,而在思想道德品質(zhì)、心理素質(zhì)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評價存在缺失。這種評價體系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效和體育課程的育人質(zhì)量。多數(shù)體育課程評價僅關注學生的體育成績,忽視了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展現(xiàn)的團隊合作精神、拼搏精神等。這種單一的評價標準無法充分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果與課程的整體育人效果。
4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育人質(zhì)量提升路徑探索
4.1 "優(yōu)化體育課程目標
4.1.1 "明確體育課程的育人目標
在制訂體育課程目標時,需充分考慮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將思政教育目標納入其中。具體目標包括:通過體育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心理素質(zhì)和社會適應能力,將團隊合作精神、拼搏進取精神、遵守規(guī)則意識等作為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
4.1.2 "細化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
體育課程教學目標被細化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3個維度。在知識與技能維度,要求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在過程與方法維度,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維度,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例如,在籃球教學中,目標可細化為:學生掌握籃球的基本技術和戰(zhàn)術,能在比賽中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加強溝通,培養(yǎng)組織協(xié)作能力。
4.2 "豐富教學內(nèi)容
4.2.1 "深入挖掘體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教師應深入研究體育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結(jié)合體育項目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可從體育歷史、體育文化、體育明星事跡、體育比賽等方面入手,尋找與思政教育的結(jié)合點,實現(xiàn)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內(nèi)容的有機融合。中華體育精神,如女排精神,是思政教育的寶貴素材,女排健兒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激勵著人們勇往直前、奮發(fā)向上[3]。
體育運動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如奧林匹克精神、體育道德、團隊合作、拼搏進取等。教師應深入挖掘這些元素,將其融入體育課程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在某高職院校籃球課程中,教師將課程思政融入了教學各環(huán)節(jié),明確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拼搏進取精神和遵守規(guī)則意識,并結(jié)合籃球運動特點挖掘思政元素,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2.2 "結(jié)合時事熱點和專業(yè)特點
教師可結(jié)合時事熱點和學生專業(yè)特點,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內(nèi)容。在體育課程中引入抗擊疫情、抗洪救災等時事熱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結(jié)合學生專業(yè)特點,設計與專業(yè)相關的體育項目,讓學生專業(yè)技能和知識得到充分運用。例如,針對護理專業(yè)學生,可設計急救演練、搬運比賽等體育項目,讓學生在面對突發(fā)情況時能夠團結(jié)合作,高效處置。
4.3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4.3.1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教師應根據(jù)體育課程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示范法、練習法、討論法、比賽法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在講解體育理論知識時,可采用講授法和討論法相結(jié)合,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鍛煉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在進行體育技能訓練時,可將示范法和練習法相結(jié)合,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技能,提高技能水平。
某高職院校足球課程教師采用游戲教學、情境教學等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足球技能和思政知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足球技能水平,還加強了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設。
4.3.2 "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驅(qū)動教學
教師可以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例如多媒體教學、網(wǎng)絡教學、虛擬仿真教學等手段,豐富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zhì)量。通過多媒體教學展示體育比賽視頻、體育明星事跡等內(nèi)容,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開展在線學習、在線討論、在線測試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借助虛擬仿真教學,使學生能更身臨其境地參與訓練,從而提升技術水平,同時加深對訓練中安全隱患的認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4.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體育教師在推進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他們負責將思想政治教育傳遞給學生。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能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課程質(zhì)量,從而實現(xiàn)更好的育人效果[4-5]。
4.4.1 "提升教師的思政教育意識和能力
高職院校應有針對性地對體育教師進行思政教育方面的系統(tǒng)化培訓。這不僅能提升體育教師自身的思政意識,還能使他們對體育課程中的思政教育有清晰的認識。通過培訓,教師應了解課程思政的內(nèi)涵、目標和方法,并掌握在體育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技巧和策略。例如,可以組織體育教師參加課程思政專題培訓、教學觀摩、教學研討等活動,以提升其思政教育水平。
4.4.2 "建立教師交流與合作機制
高職院校應建立教師交流與合作機制,為體育教師提供交流與合作的平臺。通過教師間的分享,特別是經(jīng)驗方面的分享,共同提升教學水平。例如,可以組織體育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學交流活動,互相學習借鑒;也可以邀請其他院校的體育教師分享教學心得,以拓寬教師的視野。
4.5 "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4.5.1 "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指標
高職院校應從多維度綜合立體地對體育課程進行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的體質(zhì)情況和身體條件,還要評價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心理素質(zhì)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評價指標應具體、可操作,并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體育課程的育人質(zhì)量。例如,可以將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拼搏進取精神、遵守規(guī)則意識等作為評價指標,采用學生自主評價、學生間相互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jié)合的整合式方法,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某高職院校的球類課程在課程評價方面,不僅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評價,還關注學生在球類技能、團隊合作、體育精神等多方面的表現(xiàn),從而使評價更加全面。
4.5.2 "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
高職院校應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如過程性評價與終結(jié)性評價相結(jié)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jié)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jié)合等。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體育課程的育人質(zhì)量。例如,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授課過程中的狀態(tài)、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進行過程性評價;通過體育考試、體育比賽等方式進行終結(jié)性評價;同時,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和互相評價,以使評價更加客觀和公平。
5 "結(jié)語
在課程思政視域下,提升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育人質(zhì)量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高職院校應充分認識到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將思政教育深度融入體育課程教學中,并結(jié)合時事熱點和專業(yè)特點,細化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推動教學創(chuàng)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思政教育意識和能力,完善課程評價體系,實現(xiàn)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這將有助于提高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育人質(zhì)量,為培養(yǎng)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專業(yè)技術人才作出積極貢獻。同時,高職院校應緊密關注體育課程育人的新趨勢、新要求,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確保課程思政在體育課程中的有效實施。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相信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育人質(zhì)量將得到顯著提升,涌現(xiàn)出更多符合國家需求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孫彬.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創(chuàng)新的探索——以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20(4):57-61,98.
[2] 董翠香,樊三明,李夢欣,等.體育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應解決的問題及實施路徑[J].體育學刊,2021,28(2):65-71.
[3] 鐘秉樞,李楠.女排精神與體育文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46(2):5-7.
[4] 夏貴霞,舒宗禮.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體育課程育人質(zhì)量提升體系的構(gòu)建——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J].體育學刊,2020,27(4):7-13.
[5] 程亮,翟金銘.面向倫理決策的師德教育:為何與何為[J].教育發(fā)展研究,2021,41(24):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