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非常有趣的曲面。每逢重要時間節(jié)點,文韜武略的人物就會登臺力挽狂瀾。猶如長江浩蕩東流過三峽,若想高峽出個平湖什么的,無非兩個方式,要么有人抽刀斷水,要么等待三峽再次通過地質運動自我推動。
自我推動是歷史漫長流動的主畫面。沒有哥倫布,美洲遲早會被更大的世界發(fā)現(xiàn),但他的帆船重新定義了歷史畫面的時間線。
假如沒有虞仁榮,中國半導體產業(yè)還是會在時間中熬起來。但我們知道這段時間會有多么艱苦和漫長。
虞仁榮出現(xiàn)了。他松散的坐姿沒有英雄感,隨意的著裝也不像勝利者的鎧甲,中年男人普遍的面相難以激發(fā)崇拜的激素。所以呢?
所以我們不妨從歷史的角度再審視一遍。
1957年北京電子管廠(現(xiàn)京東方前身)研制出中國首顆鍺晶體管,比美國晚9年。虞仁榮恰好在9年后出生于中國浙江寧波的農村。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他4歲,中國與全球半導體技術差距從5年拉大至15年。
中國半導體產業(yè)生長的時間像1957年的一個影子,越拉越長?!?31戰(zhàn)略(1986年)”“908工程(1990年)”“909工程(1995年)”策馬揚鞭,整體產業(yè)卻像奔跑在馬達越擰越快的跑步機上。到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半導體自給率不足20%,高端芯片100%依賴進口。1998年,32歲的虞仁榮創(chuàng)立華清興昌科貿—北京最大電子元器件分銷商,年利潤達1 000萬美元—是頭颯爽的馬。
2007年,41歲厲兵秣馬的虞仁榮在上海成立韋爾股份,開啟半導體自主研發(fā)的征途。3年后,中國半導體消費占全球45%,但自給率還是不足20%。
怎么辦?
又隱忍不發(fā)7年,虞仁榮啟動對豪威科技的收購,2019年完成“蛇吞象”,韋爾股份成為全球第三大圖像傳感器廠商。
這一年,虞仁榮53歲,知天命之年。他讓從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研究的中國圖像傳感器半導體,猛追世界50年(以1969年貝爾實驗室發(fā)明電荷耦合器件算起)。2023年,韋爾股份車載CIS出貨量達1.03億顆,超越安森美成為全球第一。
鮮花次第開。2025年,韓國科學技術規(guī)劃評價院對其國內39位專家調研顯示,韓國半導體領域的技術基礎能力在所有關鍵領域均全面落后于中國。
假如沒有虞仁榮,歷史的故事很容易潑墨重寫。不過,關于中國半導體的未來拼圖,就缺了一塊有力的想象和決斷。
想象力和決斷力,是歷史賦予人類最珍貴的東西。
虞仁榮踏上淺灘,誰能想到這片沙灘會在幾十年后翻出滔天巨浪呢?
風水
寧波北環(huán)高架南側,一個名為鐘包村的村莊,與大片簇新的商品房小區(qū)比鄰而居。
曾經的鐘包村,阡陌縱橫、水路相連,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村莊。城市化快速推進,如今的鐘包村早已融入城區(qū),成為鎮(zhèn)海新城的一部分。
有“商幫故里”之稱的鎮(zhèn)海,莊市街道鐘包村是一個響當當的存在。這村子走出了“寧波幫”重要的幾個代表,“五金大王”葉澄衷、“世界船王”包玉剛,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
現(xiàn)在還要包括我們這個故事的主角,虞仁榮。
1984年10月,包玉剛與妻子時隔40年后,第一次回到家鄉(xiāng)寧波。他發(fā)現(xiàn)寧波還沒有一所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大學。于是,包玉剛決定捐資2 000萬美元,在寧波建設一所綜合性大學,就是后來的寧波大學。
有趣的是,當年包玉剛捐校時,鐘包村村民夾道歡迎,人群中就有虞仁榮。
那年他19歲。1年后,包玉剛為寧波大學奠基,虞仁榮正好從鎮(zhèn)海中學畢業(yè)考入了清華大學無線電系。
堪輿是門玄學。某種意義上講,玄學的本質是一種道義的傳承。包玉剛衣錦解囊30多年后,才有了虞仁榮捐資300億元的“寧波東方理工大學”。這種道義的傳承是一個地方最好的風水。
不可否認虞仁榮受到了同鄉(xiāng)前輩的感召,但這類精神若想發(fā)出雷鳴,必須匹配上相應的實力。剛好虞仁榮身上兼具這兩樣東西。
虞仁榮從小刻苦學習,不僅考上了當地最好的鎮(zhèn)海中學,1985年,他以鎮(zhèn)海區(qū)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了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后更名為電子工程系)。
1985年會像底層代碼一樣,永遠寫在中國甚至世界半導體發(fā)展史上。這一年,日本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國。3年前,中國無錫742廠(華潤微電子前身)引進東芝3英寸晶圓生產線,生產電視機用三極管,但未能掌握核心技術。1年后,電子工業(yè)部提出“531戰(zhàn)略”(普及5微米、攻關3微米、研發(fā)1微米),實際僅實現(xiàn)5微米量產。而如今的半導體大佬臺積電,要到2年后才在中國臺灣成立。
誰能想到虞仁榮踏上的這片沙灘,會在幾十年后翻出滔天巨浪呢?
他與紫光集團原董事長趙偉國、兆易創(chuàng)新創(chuàng)始人舒清明、卓勝微電子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馮晨暉等,是清華同學,他們被稱為“清華EE85黃金一代”。世界半導體產業(yè)紅日初升,中國半導體產業(yè)將萌未萌,等待“虞仁榮們”的將是什么?
天賦
不得不承認,天賦決定了一個人起跳的高度。虞仁榮幾乎是站在別人的天花板上起跳。
考入清華后,虞仁榮學習和生活兩不誤。他在大一時打了一通宵麻將后,第二天早上參加全校數學競賽,竟然還拿了第一。至今這個光輝事跡還在韋爾內部被津津樂道。
作為“商幫故里”的優(yōu)等生,虞仁榮的商業(yè)嗅覺也無師自通。當時北京海淀區(qū)的試卷是全國聞名的學習資料,但對外地學生來說,想拿到這些試卷可不容易。虞仁榮抓住了這個商機。他用清華學子的身份作背書,把海淀區(qū)的模擬試卷和習題集復印了一大批,然后跑到河北保定去賣,從中賺取差價,也因此成了小有名氣的“試卷經銷商”。
許多人認為這是一件小事,那是因為他們忽略了一個宏大的背景。彼時,改革開放的春風還沒吹遍大江南北,清華校園技術、學術導向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的主要是專業(yè)性的技術人才,而虞仁榮卻能從思維的慣性里跳出來,率先將學術資源轉化為商業(yè)機會。這也猶如梁文鋒,在人工智能賽道上疊加顯卡性能的關鍵時刻,他卻辟出一條彎道發(fā)起邊緣革命。
從思維慣性里跳出來,是光榮的孤獨能力,一種成功的能力。這種能力日后還在虞仁榮從技術到市場的工作轉變,從市場再到技術的創(chuàng)業(yè)轉變,從線性研發(fā)到資本運作的技術轉變中重復上演。
現(xiàn)在到了第二次。
畢業(yè)后,虞仁榮進入浪潮集團,成為了一名工程師。浪潮集團是當時國內頂尖的IT企業(yè),研發(fā)了全球第一臺中文尋呼機,開發(fā)了全球第一個漢字尋呼標準。
但短短2年后,虞仁榮便辭去這個“鐵飯碗”,轉頭進入了香港龍躍電子有限公司,擔任北京辦事處經理,主管電子元器件的代銷分銷。
這個決定讓很多同學都大吃一驚?!八腥硕加X得我瘋了,但我知道芯片產業(yè)缺的不是科學家,而是能把技術變成商品的人?!?/p>
嚴格來講,中國芯片產業(yè)既缺科學家,也缺能把技術變成商品的人,但在20世紀90年代這個節(jié)骨眼上,中國科技領域正在進行一場技術和市場的路線之爭。
1994年,聯(lián)想爆出影響深遠的“ 柳倪分歧”。柳傳志主張企業(yè)應先生存,通過多種經營和貿易來獲取利潤;而倪光南則堅持以技術為主導,認為技術是企業(yè)發(fā)展的核心。這種“貿工技”與“技工貿”的路線之爭 ,既導致了兩人之間的矛盾,也直接影響了當時一大批中國科技企業(yè)的頂層策略導向。
全球半導體遵循摩爾定律快速迭代,中國因技術積累不足,陷入“引進即落后”循環(huán)。例如,2000年后中國光刻機技術停滯于90nm,而2006年ASML已推出可以蝕刻10nm的EUV光刻機。中國既要自主研發(fā),但也不能因為研發(fā)滯后而放棄市場。柳傳志看得比倪光南更深,后者則比前者看得更遠。事實沒有絕對的對錯,關鍵在更深和更遠中,怎么取得相對的平衡。
顯然這還沒到虞仁榮思考此類問題的時候,他還像甬江一樣,在等待自己的浪潮。
虞仁榮解法
在龍躍電子的6年銷售生涯中,他白天跑客戶,先后拿下了安森美、松下、莫仕等國際知名半導體廠商的代理權,建立了完整的“采銷存”供應鏈體系。晚上他又研究技術參數,逐漸成為電子元器件分銷領域的“百事通”。
一次,某客戶急需一批冷門芯片,他連夜聯(lián)系海外渠道,僅用48小時就完成交付,贏得客戶長期信任。到2006年,他創(chuàng)立的華清興昌公司已成為北京最大分銷商,年利潤突破千萬美元。
不惑的年齡,首先要解惑。此時虞仁榮逐漸意識到,還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產品?!白鼋涗N商只能喝口湯,要想吃肉,必須搞自主研發(fā)。”
所以柳倪之間重要的不是解決分歧,而是達成共識。這是虞仁榮的解法。
2007年,當多數同行還在靠倒賣賺差價時,虞仁榮再次跳出了舒適區(qū),在上海創(chuàng)立了韋爾股份,開始打造自研品牌。
半導體行業(yè)是一個資金和技術高度密集的領域。創(chuàng)業(yè)初期,為了持續(xù)獲得資金,虞仁榮選擇“兩條腿”走路。他用電子元器件分銷賺的錢,來支撐自研半導體產品。同時,他選擇從一些技術門檻相對較低,且市場需求大的半導體產品入手—功率分立器件和電源管理IC芯片。
兩條腿走路竟然還有更大好處,就是可以用別人的產品探路,及時了解用戶需求,然后在自己的產品上隨時整改。
在與聯(lián)想、聯(lián)發(fā)科等客戶溝通時,虞仁榮發(fā)現(xiàn)他們在手機充電接口保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現(xiàn)有的產品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虞仁榮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于是,他立即組織研發(fā)團隊,針對客戶的需求進行研發(fā)。
經過1年多的努力,韋爾股份成功推出了一款專門用于手機充電口保護的瞬態(tài)二極管產品,這款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客戶的熱烈歡迎,迅速占領了市場份額。
靠著這種方式,韋爾股份的實力也逐漸雄厚起來。
但這還不夠。摩爾定律下的半導體產業(yè)日新月異,中國的自主研發(fā)設計能力還不斷受到“封鎖”,如果還是按照研發(fā)、生產、市場的線性路徑走,韋爾股份會被永遠甩在后面,做中低端市場。
其實對于一般企業(yè)家來說,能有市場就不錯了,但那顯然不是虞仁榮。
破解追趕難題無非2個解法:提高自己的研發(fā)水平;直接購買對方技術。虞仁榮全都要。
一方面,他通過內部孵化和持續(xù)研發(fā),不斷提升公司的技術實力;另一方面他通過外延并購,迅速進軍集成電路的主流賽道—“技術+資本”雙輪驅動。
虞仁榮的投資風格迅速果斷。2014年,韋爾股份抄底收購了北京泰合志恒,切入衛(wèi)星直播芯片領域;2015年,又收購了無錫中普微電子有限公司,進一步拓展至射頻芯片領域。
在連續(xù)整合了多家國內芯片設計企業(yè)后,韋爾的研發(fā)團隊和產品線迅速完善起來。
2017年5月,韋爾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中國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的時間坐標,就在這樣的血性和決斷中,不斷擦了重畫,畫了重擦,直至與世界實現(xiàn)了對齊。
進一步
虞仁榮把上市當成了起點,起點設在上市后的第1個月。
2017年6月,韋爾股份宣布擬以發(fā)行股份方式收購北京豪威86.5%股權。當時豪威總資產是韋爾的5倍,凈資產達8倍,被外界譏諷為“螞蟻吞象”。
大象的背景需要了解一下:
豪威科技(OmniVision)于1974年由4位華人留學生在美國硅谷創(chuàng)立。創(chuàng)立之初,團隊選擇當時冷門的CMOS圖像傳感器技術作為方向,避開當時市場主流的索尼和松下的CCD技術。
2009年,手機拍照功能大行其道,CMOS技術在手機攝像頭領域大展拳腳。豪威科技成功打入蘋果供應鏈,成為iPhone3S的CMOS供應商。在2010年達到行業(yè)巔峰,市占率達50%。
1年后,摩爾定律再次顯靈,索尼憑借技術迭代取代豪威成為iPhone4S的供應商。2014年,豪威被完全踢出蘋果供應鏈,營收大幅下滑至市場第三。
2015年,作為集成電路設計與封測子基金的管理人,華創(chuàng)投資認為豪威處于價值洼地,是一個私有化的好機會。于是,它聯(lián)合珠海融鋒、中信資本等中國財團出擊,抄底面對估值壓力的豪威,以19億美元的12%溢價完成對豪威的私有化退市。1年后,豪威通過VIE結構完成資產重組,核心業(yè)務注入北京豪威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中資控股企業(yè)。
虞仁榮也參與了此次豪威的私有化。同時參與的還有同行,聞泰科技的張學政。
在停牌籌劃對豪威的收購的同時,虞仁榮公布了韋爾股份的股權激勵方案,擬向172名核心技術人員、18名中層管理人員以及董監(jiān)高授予限制性股票,勢必要畢其功于一役。9月4日,虞仁榮密集與33位北京豪威股東簽訂了重大資產重組框架協(xié)議,即擬以發(fā)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北京豪威33位股東合計持有的86.479 3%的股權。
張學政舉牌反對。
張學政的聞泰科技是珠海融鋒的實控人。聞泰科技的主營業(yè)務為智能硬件研發(fā)設計和智能制造服務,是全球手機出貨量最大的ODM龍頭公司,市場占有率超過10%。張學政也有意收購優(yōu)質的半導體公司來整合產業(yè)鏈。
北京豪威公司章程規(guī)定,應履行股權轉讓相關優(yōu)先購買權程序。如果珠海融鋒不放棄優(yōu)先購買權,韋爾股份對其他33名股東所持股份的收購就難以進行。
2017年9月26日,韋爾股份發(fā)布公告,宣布交易終止。
再進一步?
歷史記錄時間,有些人卻鐘愛創(chuàng)造時間。
創(chuàng)造時間需要想象力和決斷力。缺一不可。全球半導體行業(yè)在2015—2016年經歷過一波并購重組浪潮,大型芯片廠商并購重組已近尾聲。虞仁榮出手豪威之前,他的清華校友劉強就在2016年下半年,以北京君正的控制人身份對豪威發(fā)起過一輪沖鋒。
北京君正是出貨量巨大的本土嵌入式CPU芯片提供商,劉強明白豪威的價值。然而時勢造英雄,也造遺憾。2017年初,再融資新規(guī)出臺。新規(guī)下,配融需要改變定價方式。定價基準日的改變,將使得本次交易的利益平衡難以達到。如果劉強不參與配融,北京君正控制權穩(wěn)定性存疑;如果參與配融,在無法鎖價的情況下他通過認購募配來鞏固控制權的成本將會大幅度增加。
因此北京君正收購豪威的交易無奈終止。更沒想到的是,他的校友虞仁榮在2個月后也在同一欲望中折戟。
虞仁榮不是劉強。在重組失敗后,北京豪威的臨時CEO變成了他另一位清華校友陳大同。他1995年參與創(chuàng)辦豪威科技,2000年豪威上市后,回國創(chuàng)立了展訊通信。張學政的發(fā)家,也正是因為當初和展訊合作。
歷史愈發(fā)吊詭和有趣,幾個月后,北京豪威進行了重大人事調整。股東虞仁榮出任北京豪威CEO,單一最大股東珠海融鋒退出,同時退出的還有另一名反對者深圳測度。
大浪戲險灘,畢竟東流去。
2018年12月1日,韋爾股份再次發(fā)布重大資產購買草案,擬以發(fā)行股份的方式購買25名股東持有的北京豪威85.53%股權、8名股東持有的思比科42.27%股權以及9名股東持有的視信源79.93%股權。
若交易完成,韋爾股份將持有北京豪威100%股權、視信源79.93%股權,直接及間接持有思比科85.31%股權。
此項草案一經發(fā)布,韋爾股份堆積了80億元的商譽,占凈利潤的40%。虞仁榮破釜沉舟,簽訂業(yè)績承諾,承諾期3年平均市盈率18倍,扣除收購產生無形資產增值等影響,承諾期平均市盈率為15.1倍,思比科則為12.32倍。換算成凈利潤,北京豪威要從2019年的5.4億元,翻倍到2021年的11.2億元。
豪威如愿收入囊中,虞仁榮翻身成為全球圖像傳感器的第三大供應商。更難得的是,豪威幾十年沉淀的3 000多項相關專利像一塊塊金磚,筑成了虞仁榮的半導體護城墻。
曾因豪威落寞的張學政也未氣餒。2018年開始,他連續(xù)200輪競標,以35.8億元的估值“迎娶”了200多億元估值的安世半導體,實現(xiàn)了另一場“蛇吞象”的逆襲。
中國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的時間坐標,就在這樣的血性和決斷中,不斷擦了重畫,畫了重擦,直至與世界實現(xiàn)了對齊。
這僅是條蛇嗎?
狼煙消散,戰(zhàn)火紛飛。
“中興芯片斷供”事件的持續(xù)醞釀后,半導體迎來芯片國產化發(fā)展的黃金時間,集成電路領域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國內優(yōu)質半導體、芯片項目成為資本追捧的對象。美國CFIUS(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核變嚴,半導體行業(yè)中資海外并購愈加困難,優(yōu)質資產并購案件幾乎不可能再通過CFIUS審核。
虞仁榮贏得了時間,也將努力贏得未來。
虞仁榮的資本操作,不亞于當年吉利收購沃爾沃。韋爾股份由此順利進入中高端圖像傳感器領域,產品廣泛應用于無人機、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等人工智能領域。成為了中國人工智能產品井噴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他也沒有辜負清華校友的期待,研發(fā)投入從2017年的8 499萬元增至2021年的21.1億元,“用10年利潤賭未來技術”。豪威在他手上快速進入第二增長曲線。2019—2021年超額完成業(yè)績對賭后,沉寂1年后,2023年,豪威推出大像素產品OV50H和小像素產品OV50D,2024年繼續(xù)推出OV50K和OV50M。
OV50H打響了安卓高端主攝第一槍,持續(xù)搶占索尼份額。截至目前,OV50H已經應用于小米14/Pro、小米15/Pro、榮耀Magic6/Pro、榮耀Magic7/Pro、iQOO 12系列、華為 Pura70/Pro/ Pro+等機型后置主攝。2024年3月,豪威大底大像素產品OV50K40,傳感器尺寸達到1/1.3英寸,單像素尺寸為1.2um,單次曝光可實現(xiàn)接近人眼級別動態(tài)范圍。
不僅在手機市場中攻城拔寨,虞仁榮還迎來了中國智能汽車的爆發(fā)市場。伴隨智能駕駛滲透,中國智能汽車產量的突飛猛進,豪威的圖像傳感器產品傲立群雄。在2024年9月車載CIS出貨量排行榜TOP6中,豪威以單月10.4kk的出貨量超越安森美,排名位列榜首。在智駕市場,韋爾股份憑借2023年推出的8MP產品OX08D成功打開高端市場,并計劃于2025年量產OX03H10和OX12A10(汽車行業(yè)首款1 200萬像素傳感器)等多款重磅產品。其在高端市場的份額持續(xù)提升。
豪威也為虞仁榮貢獻了大部分營收。據韋爾股份2024年中報,韋爾股份來自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的收入占主營業(yè)務收入的比例達到77.15%,其中豪威科技作為圖像傳感器業(yè)務的主要運營主體,貢獻了絕大部分收入。虞仁榮的身家也“水漲船高”。2021年,虞仁榮以1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00億元)的財富,成為“中國芯片首富”。在2022年胡潤發(fā)布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中,虞仁榮以950億元的財富,繼續(xù)穩(wěn)坐中國芯片首富之位。
假如這只是公益
截至2025年2月27日收盤,韋爾股份市值1 799億元。按照虞仁榮直接持股27.44%計算,他的身家高達493.6億元。
比身家更有趣的是,他還被稱為“中國首善”。在一份中國慈善榜上,他以53億元的捐贈額,排在雷軍前面。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的民營企業(yè)座談會上,他與雷軍肩并肩,作為代表發(fā)聲。
59歲的虞仁榮仍舊有緊迫感?!艾F(xiàn)在手機CIS我們追平了,但汽車、醫(yī)療、航天級芯片仍被‘卡脖子’。半導體戰(zhàn)爭,本質是底層技術的戰(zhàn)爭?!庇萑蕵s說。
有內部人士透露,虞仁榮給團隊定下了死命令:2025年前攻破車規(guī)級芯片全自主產業(yè)鏈。
怎么攻破?靠買已經不可能了,那只能自己發(fā)明。想要發(fā)明,首要的就是人才。
2022年,寧波官方正式宣布:虞仁榮將捐資300億元,在家鄉(xiāng)建設一所高標準的理工類研究型大學。其中100億元用于大學的基礎設施建設,200億元作為辦學資金,用于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等基本運營費用,這所大學暫定名為寧波東方理工大學。
大部分人把虞仁榮的大手筆,解讀為他的慈善或者公益,那么他不如把這300億元直接捐給相關組織,來得更輕松寫意。
生意的還是要歸生意。他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拉來做校長,“希望將學校建設成為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著重在理工方面創(chuàng)新,特別是電子信息、先進制造和新能源等領域,與長三角發(fā)展需求的核心技術緊密相連”。
2024年6月10日,他與鎮(zhèn)海、清華大學合作,要在鎮(zhèn)海打造智能芯片與系統(tǒng)創(chuàng)新中心“甬江芯谷”。按照計劃,該中心將著重打造一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一個芯片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建立一個創(chuàng)新產業(yè)培育引導基金,同時開展集成電路重大共性課題研究專項合作。
一個涵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專用材料等集成電路全產業(yè)集聚區(qū),正在鎮(zhèn)海加速成型。正如虞仁榮曾在清華演講中說的,“芯片產業(yè)沒有捷徑,但敢在無人區(qū)修路的人,終將定義游戲規(guī)則”。
他的老家鐘包村,據說是北宋名臣包拯后代所建。在“包氏故居”寬4.63米的中堂墻上,高掛著“履安堂”三個泥金大字,下方掛著一副隸書堂聯(lián)。
上聯(lián):虎踞龍盤稱雄世界光前裕后道履綏和
下聯(lián):鳳翔燕舞慈范懿德人杰地靈居安納福
假如這不是公益,虞仁榮或許在激勵下一個虞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