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真實事跡改編的電視劇《山花爛漫時》開播至今,已經在豆瓣拿下9.6分的高分,被網友譽為“中國最好的女性題材劇”。張桂梅校長的事跡廣為人知,而在這部劇的編劇袁子彈的眼中,她看到更多的是張校長本身的熱血和熱情:“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發(fā)揮微小的善良,讓社會朝著理想世界更進一步?!?/p>
記=《中學生天地》記者 錢夢佳 屠伊睿(實習記者)
袁=袁子彈
張桂梅校長是“熱血番”中的“大女主”
記:當時為什么會選擇創(chuàng)作《山花爛漫時》這部劇?
袁:決定創(chuàng)作這部劇的時候,張桂梅校長已經獲得了“七一勛章”,關于張校長的報道已經非常多了。但當時,媒體大多側重于展現(xiàn)張校長的難處和付出,而我想要從一個女性的立場出發(fā),展現(xiàn)出張校長是一個極度勇敢的人。我認為,只有極度勇敢的人,才能夠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做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正是這份“表達欲”,讓我有了創(chuàng)作沖動。
記:創(chuàng)作一個已經廣為人知的故事,您的壓力大嗎?
袁:當然。這是一個有藍本的創(chuàng)作,并不是憑空想象的,因此我需要創(chuàng)作出一個既符合本人性格又符合大眾印象的張校長,在此基礎上,還要突出劇本的獨特之處,增強影視劇的可看性。但在抵達麗江華坪,見到張校長后,我懸著的心就放下來了,張校長比我想象中還要真誠和可愛。她表達能力強,也很幽默;她與學生的交往都是平等的,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她和政府官員交往也是如此,沒有受束于身份而顯得拘謹。所以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告訴觀眾,張校長不是某種概念的化身,而是一個真實的、擁有很多可愛特質的人。
記:很多觀眾說《山花爛漫時》有喜劇色彩,經常有令人會心一笑的時刻。這是您特意加入的元素嗎?
袁:關于張校長的報道內容,以正統(tǒng)嚴肅居多。平時在編寫這類劇情的時候,我們也都偏向于煽情和沉重的氛圍。但以我最直接的感受而言,張校長給我的最大印象之一是她非常幽默,是一個能說會道的東北人。她說起年輕時初到華坪這個小鎮(zhèn)時,穿著當時最時髦的衣服,喜歡跳當時最流行的舞蹈。直到現(xiàn)在,張校長仍是那個熱情、飽滿、充滿生命力的人。她的故事不悲情,創(chuàng)辦女校是她心之向往,她用自己最大的熱情投身這項事業(yè),是出于熱愛,而非單純的犧牲。所以我認為這個故事的基調應該是昂揚的,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實現(xiàn)夢想的故事。在我的眼里,張校長就是“熱血番”中的“大女主”,不為名利,調動自己所有的能力,獲得了屬于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更高級的快樂和成功——既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同時也讓她一直反抗的教育不公平、性別不公平等社會現(xiàn)狀真正有了改變。那么高能量的故事,我要高高興興地講,讓觀眾從中獲得希望,獲得力量,獲得信念。
“真與善”是改變愚昧與落后的武器
記:在《山花爛漫時》里,似乎沒有讓人討厭的“反派”,大家都是善良的人。您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希望通過這些角色向觀眾傳遞怎樣的情感或者價值?
袁:我們沒有將某一個人定義為“反派”,是因為阻礙張校長辦女校的不是一兩個“壞人”。比如其中有一個學生谷雨,她的悲慘命運絕不僅僅源于她的酒鬼爸爸,因為即使她的家庭幸福如柳細燕,也一樣不自知,一樣只能選擇早早嫁人。劇中,我們展現(xiàn)出來的“反派”是因為貧窮帶來的愚昧、落后和種種不平等,所以我們不需要所謂的“反派”人物,因為這不是解決一兩個“壞人”就能解決的社會問題。面對社會問題,大部分人會選擇屈服,所以這個社會最需要“張校長”。哪怕不能迅速地改變現(xiàn)狀,也要盡力“為之”。我認為人性的上限和下限都是非常大的,在張校長身邊,人很容易被激發(fā)出道德的上限,而我希望通過張校長的故事,能夠激發(fā)更多人對于“真與善”的追求,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記:通過《山花爛漫時》,您最想傳遞給觀眾的是什么?
袁:我希望通過這部電視劇,讓大家關注到教育不公平這個現(xiàn)實問題,以及盡可能地激發(fā)出大家內心的善意。人的善意可以被激發(fā),也可以被磨滅。在這部劇播出之后,我身邊的朋友和觀眾告訴我,以后他們會選擇去落后地區(qū)支教或者資助小朋友等,我認為這部劇在某種程度上激發(fā)了群體性的善意。我有幸來寫這樣一個劇本,有幸和張校長這樣優(yōu)秀又高尚的人生活在同一時代,這讓我感受到了這個時代最溫暖的一面。
我在臺詞中寫了,當城市里的孩子們在討論起跑線問題的時候,鄉(xiāng)村里的一些孩子連起跑線在哪里都不知道。教育不公平問題現(xiàn)實存在,不能因為我們屬于“幸運兒”就對此視而不見,更不應該高高在上地指責他們的愚昧與落后。我也在劇中寫了隨著國家脫貧工作的展開,落后地區(qū)的孩子們受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多,當?shù)氐墓ぷ鳈C會也越來越多。張校長用建立女校的方式幫助孩子們,那我們可不可以用別的方式去幫助她們?張校長的故事被人熟知,是因為她的堅持與奉獻,同樣,我們也不需要做特別宏大的事情,當意識到教育不公平、性別不公平等問題后,從最細微處著手,堅持發(fā)揮微小的善良也非常了不起。
駕駛青春之舟,抵達理想彼岸
記:除了《山花爛漫時》,您還創(chuàng)作了《歡樂頌》《小夫妻》《好運家》等膾炙人口的劇,作為中文系學生,成為編劇是您畢業(yè)后的第一選擇嗎?
袁:不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廣告方案,做了近4年。因為我20歲就大學畢業(yè)了,當時年紀小,沒有任何職業(yè)規(guī)劃。選擇這份工作只是因為那棟寫字樓很氣派。我按部就班地工作了一兩年,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我做這份工作要做幾十年,無窮無盡,頓覺悲從中來,覺得這并非我想要的生活。當時正好我父親有個朋友需要寫一個劇本,父親就建議我去試一試。于是我每天下班之后開始創(chuàng)作劇本,一直寫到凌晨3點。我的運氣還不錯,憑借這個劇本,我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個正式的編劇合同。后來,我又順利地拿到了第二個項目。那段時間我每天下班后就立刻睡覺,凌晨3點起床寫劇本,寫到早上七八點,然后去上班。那個時候我斗志昂揚,并不懂得什么叫“吃苦”,我只感覺自己每天都在進步。我持續(xù)了兩年這樣的“兼職”生活,直到第二個本子寫完才正式辭職。
我想對還在學校里面的年輕人說,不要害怕邁出第一步,不要過于在意“第一份工作如何重要”“如何定生死”等說法。工作和職業(yè)是有區(qū)別的,工作是謀生的手段,但職業(yè)是為之終生奮斗的方向。越早找到這個方向,越有可能在職業(yè)上有更好的積累。不要害怕自己準備得不夠“十全十美”,大部分機會都來得非常隨機,勇敢地跨出第一步才是最重要的。
記:有不少中學生未來也想從事編劇行業(yè),您對他們有什么鼓勵或者建議嗎?
袁:特別歡迎。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現(xiàn)在是一個非常美好但也殘酷的時代。美好是因為人人都有多種渠道發(fā)表作品,殘酷是因為競爭非常激烈。如果有志于此,我建議多練習,什么形式都可以,如寫網文、小說、劇本殺劇本、短劇劇本、短視頻劇本等。同時我也要提醒有志于此的年輕人,不要太高估自己的作品,也不用害怕別人把自己好的想法拿走。因為一個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者很少是靠一部書或者一個作品立于世的,大家往往都有一個很長的創(chuàng)作期,早期自我感覺特別出色的想法,往往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成熟和珍貴。所以不要擔心太多,先讓外界看到你的能力。當然,可以用一些合法的手段保護自己,比如注冊版權等。大部分創(chuàng)作者是逐漸成熟的,很少有天才能夠一擊即中。所以還是那句話,先勇敢地展現(xiàn)自己,多闖蕩,多嘗試,不試試怎么知道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