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扎實有效推動教育強國建設,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是新時代的重要教育議題。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qū)龍岡小學通過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填補“數字鴻溝”,提升教育質量和教學效果,積極改變傳統(tǒng)育人模式,實現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關鍵詞】教育數字化;教育改革;育人品質;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7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5)10-0070-02
【作者簡介】1.曹偉,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qū)龍岡小學(江蘇鹽城,224006)教師,一級教師;2.何昌盛,江蘇省東臺市教師發(fā)展中心(江蘇東臺,224200)教研員,一級教師。
2023年1月,江蘇省教育廳等多部門聯合印發(fā)了《江蘇省智慧教育樣板區(qū)建設指南》,同年,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qū)獲評省級“智慧教育樣板區(qū)”。在鹽都區(qū)教育局的統(tǒng)一部署下,鹽都區(qū)各中小學緊密圍繞“智慧教學創(chuàng)新實踐”這個方向,開展了校本化的探索與實踐,區(qū)域內涌現出一大批具有校本特色的典型案例。其中,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qū)龍岡小學(以下簡稱“龍岡小學”)以教育數字化轉型促進學校育人品質提升為目標,在借助教育數字化實現精準教學的基礎上,在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發(fā)展的真實需要的同時,將數據支持下的精準評價融入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實現了數字技術為教育賦能,構建了教育數字化的校本實踐新樣態(tài)。
教育數字化轉型強調數字化、智能化的發(fā)展方向,最終要實現智慧教育。學校要精準把握教育數字化發(fā)展的正確方向,讓教育數字化真正賦能課堂教學變革,促進育人方式的積極轉變。教師需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字素養(yǎng),讓數字技術真正服務于課堂教學。
一、把握政策導向,構建提升教師數字素養(yǎng)的模型
根據教育部發(fā)布的《教師數字素養(yǎng)》和《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的要求,龍岡小學根據政策導向,結合學校發(fā)展實際開展了校本化的實踐,在校級層面組織編寫《教師數字素養(yǎng)發(fā)展行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具體的學科教師數字素養(yǎng)的發(fā)展也制定了相應的實施細則。
該《指南》明確了教師在不同發(fā)展階段所需掌握的數字化工具應用技術以及應具備的數字素養(yǎng)能力,并提出計劃通過3年時間,實現學校全體教師數字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
龍岡小學將教師的數字素養(yǎng)發(fā)展分為基礎和進階兩個階段,把教師掌握在線辦公軟件的使用和常見在線教學平臺的操作作為基礎階段的要求,把對數據分析和智能教學輔助等工具的熟練運用作為進階階段的要求。
與此同時,學校積極探索適合學校教師數字素養(yǎng)發(fā)展的“1+2+N”模型。具體來說,“1”是指教師要熟練運用一個功能完備的數字化教學平臺,如教師通過運用智慧課堂教學系統(tǒng)實現高效的課程管理、互動教學以及學情分析等;“2”是指教師必須學會靈活使用兩種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并能夠借助它們進行智能備課、個性化作業(yè)設計以及智能答疑等,從而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N”則是指鼓勵教師設計多個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示范價值的教學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可以涵蓋不同的教學場景、學科知識模塊,為推動數字化教學在全校和區(qū)域范圍內的廣泛應用提供實踐范例。
二、利用數字賦能,打造數字化轉型的課堂模式
1.利用在線“一體化教研”模式,實現教研能力提升
為了適應數字時代教育發(fā)展的需要,龍岡小學積極探索數字化課堂教學改革,構建了將教師備課和各類教研活動轉移到線上的“一體化教研模式”。
“一體化教研模式”幫助教師通過可視化的數據分析模型,實現精準化的備課和授課;依托數字化在線平臺,開展學情分析和研討活動。
經過一段時間“一體化教研模式”的使用,龍岡小學教師已經能夠利用數字化工具實現教學內容的復盤,找出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采取針對性策略,最終實現教研能力的提升。
2.重塑教育教學理念,滿足差異化教學需要
數字技術加持下的新型育人觀需要教師積極重構教育教學理念,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從注重知識傳授轉向注重能力培養(yǎng)和個性化發(fā)展,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學校教師利用數字化在線教學平臺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全面的分析,形成可視化的動態(tài)數據分析模型,并根據數據分析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和作業(yè)輔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此外,數字化在線教學平臺可以抓取學生個體的階段學習信息。教師通過對學生個體的階段學習信息進行分析,可以進行個性化的輔導。
3.打破認知思維定式,助力“教程”和“學程”資源拓展
通過“1+2+N”模型的構建與實施,多輪次的培訓與實踐,龍岡小學教師數字素養(yǎng)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學校教師一改過去學校教育數字化只停留在簡單技術應用的局面,從認知上打破思維定式,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幫助者。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挖掘數字技術帶來的創(chuàng)新與便利,探索出數字技術支持下的“教、學、評”一體化的數字課堂新模式,助力“教程”和“學程”資源拓展。
“教程”和“學程”資源拓展具體反映在一些實踐課程的融合上,如學校開展的多學科融合的STEM教育創(chuàng)新實踐課程、跨學科項目式學科實踐課程等。教師在教育數字化認知上的改變,使這些實踐課程資源更加豐富,得到更個性化層次的定制要求,從而滿足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課堂教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