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偉大建黨精神構筑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基石,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元素,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天然緊密的邏輯聯(lián)系。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養(yǎng)擔當意識、錘煉道德品格、厚植家國情懷。
關鍵詞:偉大建黨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意蘊;實踐路徑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首次提出偉大建黨精神:“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偉大建黨精神誕生于中國共產黨先驅們尋求真理、救亡圖存的不懈探索中,并在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發(fā)展,蘊含著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青年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肩負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重要使命。將偉大建黨精神全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激勵當代大學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發(fā)展進步、人民生活幸福緊密結合起來,滿懷信心邁向新時代新征程。
一、偉大建黨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關系
(一)相同的指導思想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眰ゴ蠼h精神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為國家培養(yǎng)肩負歷史使命、信仰馬克思主義、堅定“四個自信”、立志為祖國和人民奉獻終身的有用人才。
偉大建黨精神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二者具有內在一致的科學性和實踐性。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億萬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豐富智慧和不竭動力,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生動實踐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深刻道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培育大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激勵著大學生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積極踐行偉大建黨精神。
(二)相同的育人目標
偉大建黨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同的育人目標,二者都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育社會主義新人為目標。偉大建黨精神的育人目標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能夠為人民幸福和國家發(fā)展持續(xù)奮斗的時代新人。偉大建黨精神本身蘊含著堅守初心、奮斗不息、英勇無畏等教育元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肩負歷史使命、信仰馬克思主義、立志為民族復興持續(xù)奮斗的時代新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一個民族都需要有這樣的精神構成其強大精神力量,這樣的精神無論時代發(fā)展到哪一步都不會過時。”偉大建黨精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而強大的精神支撐,能夠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有利于大學生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堅定理想信念,弘揚時代精神。
(三)相通的育人內容
偉大建黨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相通的。偉大建黨精神是數(shù)以千萬的中國共產黨人歷經百年艱苦奮斗凝聚而成的,具有極為豐富的德育價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包括堅定理想信念、培養(yǎng)擔當意識、錘煉道德品格、厚植家國情懷等,而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內容是高度一致的。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具有重要意義。
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
(一)有利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不僅要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還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偉大建黨精神中的“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為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信念奠定了基石。堅持真理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科學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要堅決與不良思潮和錯誤傾向作斗爭。堅守理想就是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不斷學習和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刻把握歷史發(fā)展的科學規(guī)律,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堅守理想還要結合當代實際,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相結合,一步一個腳印走好社會主義的每一步,同時堅定實現(xiàn)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信心。堅持真理、堅守理想信念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奮勇前進的精神支柱,指引著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
將偉大建黨精神中的“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大學生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發(fā)展歷程和百年苦難輝煌,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學生用偉大建黨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二)有利于大學生培養(yǎng)擔當意識
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團結帶領億萬中國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讓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動力和源泉,生動詮釋了“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內涵,深刻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和國家放在第一位、為人民幸福和國家富強而不斷奮斗的宗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大學生踐行偉大建黨精神,要把國情與世情緊緊結合起來,樹立大局意識、危機意識,不斷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前進動力。把偉大建黨精神中的“踐行初心、擔當使命”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大學生砥礪奮進,以黨的初心使命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學生在實踐中強化擔當意識,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在行動中不斷激勵自己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男聲r代青年。
(三)有利于大學生錘煉道德品格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現(xiàn)在,走過了一百多年的奮斗歷程,無數(shù)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中錘煉了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偉大品格。“不怕犧牲、英勇斗爭”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大無畏的精神和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高尚品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zhàn)勝的強大精神力量。”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時代特征和實踐要求,也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才能得以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
隨著互聯(lián)網和新媒體加速發(fā)展,各種文化思潮涌現(xiàn),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來源日趨多元化。與此同時,一些錯誤思潮也潛入校園,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高校要把偉大建黨精神中的“不怕犧牲、英勇斗爭”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直面困難、頑強拼搏的斗爭意志,錘煉大學生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斗爭本領,引導他們自覺抵制錯誤思潮的負面影響。
(四)有利于大學生厚植家國情懷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對黨員忠誠于組織作出明確規(guī)定。中共一大綱領提出黨員必須“忠實”,中共二大黨章明確黨員要“忠實為本黨服務”。在新時代,“對黨忠誠”就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忠誠于黨的信仰,保守黨的秘密,永不叛黨,擁護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將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祖國人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安回撊嗣瘛笔侵袊伯a黨為民情懷的集中體現(xiàn),要求黨員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與人民融為一體,風雨同舟、榮辱與共,“我將無我”地為人民服務,始終把人民幸福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奮斗的動力。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政治品格和崇高的為民情懷。把偉大建黨精神中的“對黨忠誠,不負人民”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懷,使大學生自覺形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主動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
三、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提高思政課教師理論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思政課教師要履行好職責、肩負起使命,就必須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提高思政課教師的理論水平,能夠更好地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標。一方面,思政課教師作為大學生的“領路人”,要深入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深入了解黨的百年發(fā)展歷程,不斷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黨的最新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堅定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要精準把握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形成過程和時代意義,用偉大建黨精神涵養(yǎng)信仰、淬煉思想、指導教學,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組織學生參觀革命舊址、革命紀念館、黨史陳列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溫黨的發(fā)展歷史和黨的奮斗歷程,加深對偉大建黨精神的領悟。
(二)用好思政課教學主渠道
把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是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大學生理解、認同、篤信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前提。偉大建黨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最終目的是筑牢大學生思想根基,使他們進一步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仰信念信心。在教學內容上,融入多種紅色文化資源并靈活運用,增強大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認同感;在教學形式上,巧用微信、微博、抖音、QQ等新媒體平臺,以多種教學形式增強課堂趣味性;在教學手段上,積極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通過演講、朗誦、情景劇表演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拓展上,以偉大建黨精神為主題開展常態(tài)化宣講活動,邀請黨員領導干部、優(yōu)秀行業(yè)模范人物等進課堂宣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三)注重思政課實踐教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高校要拓寬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推動傳播形式和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通過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等方式,結合教材體系、教學要求、資源情況,在實踐教學中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不斷增強思政課教學的親和力、針對性,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一方面,要重視校內實踐。高校要根據教學需要,創(chuàng)建校內數(shù)字展館、VR黨建館等,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時空局限,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構建具有時代特點的一體化、個性化育人模式,通過沉浸式、互動式、情景式體驗,助力大學生全方面、立體化地學習黨的光輝歷史,感悟偉大建黨精神的磅礴力量。此外,思政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偉大建黨精神為主題,積極拍攝短視頻、制作微黨課,在知行合一中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另一方面,要拓展校外實踐。高??梢砸劳懈锩f址、歷史博物館、革命紀念館、黨史陳列館等紅色教育場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現(xiàn)場教學,講授黨的歷史,讓學生真切感受革命先輩有血有肉的鮮活形象,進而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思政課教師要依托當?shù)氐募t色文化資源,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在用腳步丈量紅色足跡的實踐中感受偉大建黨精神。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
[2]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3]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4]張彩峰.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N].新華日報,2023-05-30.
責編: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