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好兆頭
新年伊始,時光正好,湖南湘江新區(qū)城市館獨具慧眼,選擇年畫作為今年春節(jié)的藝術展覽主題?!澳戤嫼谜最^”,口語化的展覽主題貼近年畫藝術風格,喜聞樂見,皆大歡喜。
春節(jié),是中國人民最看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而年畫曾是春節(jié)的“標配”。數(shù)千年漫長的農耕社會,人民將一切美好的愿望與憧憬,濃縮在一幅幅圖畫里。辭舊迎新、祈福納祥、百業(yè)興旺、團圓和諧等吉祥主題,在寫春聯(lián)、貼年畫、剪窗花等活動中得以體現(xiàn),年畫成為燦若繁星的民間美術中一顆奪目的明珠。年畫是中國人的理想國。
我于1984年調入湖南美術出版社,擔任年畫編輯室編輯,兩年后擔任編輯室主任,從考察湖南灘頭木版年畫開始,研究中國年畫已有整整40個年頭。本世紀以來,擔任馮驥才主編的《中國木版年畫集成》雙卷的副主編,個人舉辦過《中國門神畫展》和《年畫、剪紙、刺繡收藏展》。
這次《年畫好兆頭:左漢中年畫收藏與創(chuàng)作展》分為三大內容板塊:我收藏的部分老版年畫、新時期以來的新年畫和個人實驗民間風格的創(chuàng)新年畫。展覽由湘江新區(qū)斥資數(shù)十萬元提供建筑精致、現(xiàn)代時尚的場館,在長沙格局創(chuàng)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精心設計下,打造成一個喜慶祥和、氣氛和諧、饒有情趣的展覽。館內出現(xiàn)了鄉(xiāng)村老門扇、門神畫、家居老陳設、黑白電視機、單卡錄音機和縫紉機以及街道路牌、小賣部等,與不同時期的年畫搭配在一起,水乳交融,頗富人間煙火味。
一場富有人間煙火味的年畫展
展覽第一部分陳設老版年畫,多為清末民初的老版印刷或老版新印。前面增設“中國年畫的起源和發(fā)展”一欄,從早期的《山海經》記載的“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郁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兇魅”,到宋代以蘇漢臣為代表的手繪年畫;從現(xiàn)存最早的宋代木刻年畫《四美圖》,到明清以來年畫藝術的繁榮,都有簡明扼要的圖文闡釋。接著是“四大年畫中心產地”的年畫介紹:天津楊柳青年畫受院體畫影響,精工細膩,半印半畫,設色雅致,供應對象多為城市市民。蘇州桃花塢年畫產生于商業(yè)繁盛、人才薈萃、山明水秀、園林毗連之地,畫風自然、雕刻精美,色彩清麗秀雅,世稱“姑蘇版”。山東濰縣楊家埠年畫在題材和藝術形式上適應各地農民需要,《男十忙》《女十忙》等尤富地方色彩,炕頭、窗旁、窗頂、月光等元素充溢著鄉(xiāng)土氣息。被稱為“中國大名鎮(zhèn)”的河南開封朱仙鎮(zhèn)年畫,較多門神及神碼,線條粗獷有力,色彩單純濃重,具有古老而純樸的藝術風格。接著是河北武強,四川綿竹、夾江,重慶梁平,山東平度、東昌府,陜西鳳翔,湖南灘頭等地年畫,體現(xiàn)了全國各地木版年畫風貌。富有看點的是現(xiàn)存最早的木版年畫《四美圖》,是由著名作家、民藝學者馮驥才請刻版高手復刻而成,特贈予筆者,實屬珍貴。四川綿竹年畫“填水腳”是年畫中的“大寫意”,也是一畫難求,是我參加中國年畫藝術節(jié)時深夜敲開李氏作坊大門求得的。還有兩幅夾江年畫,系流傳到波蘭,由波蘭民間藝人加工印制的,名為《雙鸚圖》《潘趕》(即潘必正趕陳妙常,舊戲為《秋江》),均為展覽講解員詳細向關心年畫的觀眾講解,引來不少民藝愛好者的興趣。
第二部分是改革開放新時期,由國內畫家為出版社創(chuàng)作的手繪年畫,內容有古典神話題材,如《大鬧天宮》《穆桂英掛帥》等;現(xiàn)實題材有《民富國強》《放開手腳,勞動致富》《恭賀新禧》《小小攝影家》等;吉祥喜慶題材則有《?!贰秹邸贰断病贰东I壽圖》《招財進寶》等。創(chuàng)作手法亦如題材內容一樣豐富多彩,有常見的水粉、水彩、擦筆年畫以及噴繪年畫等。擦筆年畫起源于民國年間的“月份牌”年畫,先用炭粉擦出人物造型的明暗關系,再以水彩染上各種顏色,視覺效果極為精彩,這次展出的《合和二仙》便是出自上海老“月份牌”畫家之手,引得一些專業(yè)畫家的關注。噴繪年畫起源于當代印染,搪瓷等工藝廠家噴繪出來的靜物,光潔亮澤、色彩明艷,在當年的年畫訂貨會上奪人眼球,一時走紅年畫市場。廣義的年畫范疇還包括掛歷、年歷甚至臺歷,題材多為電影明星、胖娃娃和時裝少女、模特等。筆者作為年畫編輯,經歷年畫市場的興衰,回想起當年文運昌隆,年畫與連環(huán)畫走紅市場的歲月,頗感五味雜陳。好在這批年畫(部分掛歷)都與當時的家庭日用生活環(huán)境匯于一體,不由得涌出幾分美好、溫馨的記憶。
第三部分是筆者民間風格實驗創(chuàng)作。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年畫、連環(huán)畫系進修班學習,專修年畫理論、年畫臨變課程。半年后該系改名為“民間美術系”,版畫家楊先讓擔任系主任,打開了學生的視野。面對寬闊、深厚的中國民間美術,楊先生率先完成了他的《黃河十四走》;我亦在求學期間走遍黃河流域幾省,回家鄉(xiāng)后主編《湖南民間美術全集》,又為編輯《中國民間美術叢書·絕活兒》走訪了貴州、廣西部分少數(shù)民族村寨。黃河流域以《詩經》為基礎的現(xiàn)實主義文化與長江流域以《楚辭》為基礎的浪漫主義文化同時激勵著我,并于1989年與呂勝中先生擔任了該系首開的“民間美術造型”課。田野考察與課堂執(zhí)教促成了第一部專著《中國民間美術造型》的出版,該書榮獲首屆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一等獎,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的考研必讀書。
本世紀初,呂勝中先生倡導成立了中央美院實驗藝術學院,帶領學生開始了“民間走向當代”的實驗藝術實踐。2015年11月,呂勝中先生在首都今日美術館主辦《上世紀·呂勝中個展》,展覽分“覓魂”“再見”“實驗”“新篇”4個篇章。由于呂先生曾為我的《中國民間美術造型》作序,他的許多創(chuàng)作我都曾目睹它們的完成,他的實驗藝術精神鼓舞著我。2019年9月,我將自己的實驗藝術作品結集,舉辦了《四季花開·左漢中藝術作品展》(黃永玉先生題詞),作品分“四季花開”“苗族古歌”“刀馬人”“民間諸神”4個部分。實事求是地說,這批作品不完全借鑒于中國年畫,而應該說吸收了剪紙、木雕、刺繡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的營養(yǎng),這次“年畫好兆頭”展覽,展覽方特地遴選了部分有年畫味道、喜慶吉祥風格的作品參展,與整個展覽融于一體,形成一種喜慶和諧的整體氣氛。
總的說來,這次年畫展覽給大家以及我自己帶來了諸多啟示:中國年畫,從古代到現(xiàn)代,由鄉(xiāng)村到城市,由業(yè)余到專業(yè),從傳統(tǒng)到當代,它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它和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和心態(tài)十分貼近。只要我們對生活充滿理想,我們就不會忘記年畫,讓我們向充滿勞動者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中國年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