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后,每當經(jīng)過游泳池,格特魯?shù)隆ぐ5聽柨倳肫?926年8月6日的夜晚。
那天晚上9點,英格蘭沙灘上人山人海。埃德爾出現(xiàn)的那一刻,歡呼淹沒了浪聲:“第一位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性,出現(xiàn)了!”“她比最快的男性挑戰(zhàn)者,還快了兩個小時!”
晚年,在新澤西的療養(yǎng)院,埃德爾憶起往事,笑眼彎彎。她的雙耳已經(jīng)完全失聰,后背傷痛嚴重。人們很難想象,這位無兒無女、一生未婚的老太太就是載入史冊的“波濤女王”。然而,當記者問她“你為什么要橫渡英吉利海峽”時,她輕輕一句,震撼眾人:“總需要一個人證明,女性也能做到。不是嗎?”
不會游泳只能被燒死
1904年6月15日,美國紐約。在歡快的樂曲聲中,豪華游輪“斯洛克姆將軍號”順利起航。船上有一千三百多人,以婦女和兒童居多,他們都是德國移民,雖然已經(jīng)遠離故土,但仍然保持著本民族的風(fēng)俗習(xí)慣,每年6月都會參加由教會舉辦的集體野餐活動。
這一天,他們準備渡過東河,到仙境一般的長島野餐。然而誰也沒有料到,快樂出行竟成死亡之旅——游輪駛出后不久,船上突發(fā)火災(zāi),并迅速蔓延。盡管當時船離岸邊并不遠,只有幾百米,可因為不會游泳,游客們有的葬身火海,有的被水吞沒,罹難者多達上千人,其中大多數(shù)是女人。她們受繁復(fù)的衣裙所累,一旦入水,根本無法施展手腳,即使會游泳也很容易被淹死。
“斯洛克姆將軍號”失火沉沒,是“泰坦尼克號”事故前最嚴重的船難,也是紐約市在九一一事件前遭遇過的最大災(zāi)難。
同胞的不幸,籠罩在每一個德裔美國人的心頭,其中就有一對以經(jīng)營肉鋪為生的夫妻,他們的鄰居在這次船難事件中喪生了。
1906年10月23日,事件發(fā)生兩年多后,這對夫妻迎來第二個女兒,孩子取名為格特魯?shù)隆ぐ5聽?。?zāi)難的陰影仍未消散,“一定要讓兩個女兒學(xué)會游泳,不能重蹈那些可憐女性的覆轍”,這個信念,在母親的心中十分堅定。
然而那時,體育運動是男性的領(lǐng)地,女性被認為體質(zhì)柔弱,運動會影響健康。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只是保持優(yōu)雅和美麗,成為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婦”。而且,在保守的社會風(fēng)氣下,女性學(xué)習(xí)游泳也是很困難的,她們即使穿著長衣長褲游泳,也會招致指摘。
就在埃德爾兩歲時,一個消息傳來,眾皆嘩然:一位名叫安妮特·凱勒曼的澳大利亞女子游泳運動員訪問美國,因為身穿裸露手臂、腿和脖子的連體泳衣出現(xiàn)在公共海灘,她被當場拘捕,并被告上法庭,罪名是“身體過度暴露有傷風(fēng)化”。
即便如此,母親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她說服了古板的丈夫,每當夏天到來時,他們就帶著孩子們到位于美國東海岸的新澤西州游玩。沙灘上,陽光充沛,風(fēng)景如畫,在那里,年幼的埃德爾和姐姐瑪格麗特在水中玩耍嬉戲,自由自在。
五歲時,埃德爾不幸患上麻疹,高燒不退。醫(yī)生已經(jīng)宣判了“死刑”,但她竟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只是,疾病導(dǎo)致她的聽力受損,醫(yī)生告誡:“不能游泳,否則聽力會變得更糟!”
一向活潑的埃德爾開始變得敏感而沮喪,她用獨處來保護自己,看到姐姐穿著羊毛連衣裙在水中練習(xí)游泳時,她的眼中滿是羨慕。她一遍遍地懇求父母同意她學(xué)習(xí)游泳,最終,父親妥協(xié)了。他在埃德爾的腰間系好一根安全繩,鼓勵道:“慢慢下水,沒什么好怕的,我會抓住你!”
被奔騰的浪花簇擁著,埃德爾本能地向前游去,盡管她的姿勢笨拙,被嘲笑游起來像“德國牧羊犬”。
“我太愛身在水中的感覺了,根本停不下來!”從喜歡到熱愛,在游泳中,埃德爾獲得了精神慰藉。晚年時,她回憶說:“對我來說,海洋就像一個我認識了很久的孩子。這聽起來好像有點瘋狂,但我就是這樣想的,每次在海里游泳,我都會跟它對話。當我游泳時,從來沒有孤獨的感覺。”
天之驕子,奧運鎩羽
隨著女權(quán)運動的發(fā)展,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女子游泳首次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五年后,美國女子游泳協(xié)會應(yīng)運而生。協(xié)會創(chuàng)始人名叫夏洛特·愛潑斯坦,她聘請了一位優(yōu)秀的男性教練,并經(jīng)常組織比賽和表演,積極普及女性游泳。
為了讓兩個女兒接受專業(yè)的指導(dǎo),母親帶著埃德爾和瑪格麗特來到女子游泳協(xié)會。在教練嚴苛的審視下,姐姐的天賦得到了肯定,埃德爾也被留了下來,但她之所以能留下,是因為她表示愿意包攬燒鍋爐等雜活兒。原來,那時正規(guī)的訓(xùn)練場所是留給男性的,女子游泳隊只能在簡易的地下泳池訓(xùn)練,為了保證池水的溫度,她們需要自己燒鍋爐。
埃德爾日復(fù)一日地?zé)仩t,只為換得游泳的機會。得知她患過麻疹,卻不懼耳聾風(fēng)險依然選擇繼續(xù)游泳時,教練被打動了。埃德爾終于被允許下水,隨著教練口中的節(jié)奏,她逐漸擺脫了傳統(tǒng)的爬泳姿勢,改成了速度更快的二十八拍美式自由泳。
泳池寂靜,激情卻在燃燒。隊友悠閑談笑時,埃德爾在練習(xí);姐姐沉迷于談戀愛時,埃德爾仍在練習(xí)。
不久,曾在奧運會上獲得冠軍的澳大利亞女子游泳隊來到美國舉辦友誼賽,埃德爾和姐姐參加了比賽。沒有人看好埃德爾,包括教練。
比賽開始了,觀眾的目光都聚焦在來自澳大利亞的“優(yōu)雅的鳥兒”身上,歡呼聲不絕于耳。埃德爾心無旁騖,只管保持自己的呼吸節(jié)奏。出乎所有人意料,她逐漸后來居上,以黑馬之姿奪得了第一名??磁_上,母親眼含熱淚,欣慰地笑了。
然而,“女性天生不適合運動,否則心臟會爆炸”仍是當時全社會的共識。報紙上,姑娘們身穿泳衣被當作丑聞大肆宣傳,埃德爾獲勝的消息卻被刊登在不起眼的角落。辛苦訓(xùn)練被忽視,記者們感興趣的問題是“你會烘焙嗎?你有男朋友嗎?”諸如此類。
橫空出世后,埃德爾選擇輟學(xué)。十六歲那年,她正式加入美國女子游泳協(xié)會,當年便在全市女子八百米游泳比賽上打破世界紀錄,成為泳壇最年輕的世界紀錄保持者。
此后,埃德爾一發(fā)不可收,從紐約到美國再到全世界,新的傳奇不斷締造,僅1922年這一年,她就在紐約的布萊頓海灘創(chuàng)下七項世界紀錄,成績一騎絕塵。作為二十多項美國國內(nèi)和世界紀錄的保持者,1924年,十九歲的埃德爾被選派參加法國巴黎奧運會。她躊躇滿志,目標是拿下三塊金牌。
可是,偏見和歧視無處不在。動身前往法國前,埃德爾和隊友被告知,她們必須熟記“美國奧運檢點手冊”,行程中只能待在船上的房間里,不能和男運動員有任何接觸。她們的艙房門口,有專人負責(zé)把守,名為守護,實為監(jiān)視。抵達巴黎后,她們居住的旅館被安排在遠離市中心的地方,每天去奧林匹克泳池練習(xí),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這一切,只因為美國官員不希望女隊員們被法國的開放風(fēng)氣影響。
訓(xùn)練荒廢,埃德爾狀態(tài)下滑,加上膝蓋有傷,結(jié)果可想而知。盡管在4 × 100米自由泳接力項目中獲得一枚金牌,但在100米自由泳和400米自由泳兩個個人項目上,她只獲得兩枚銅牌。
愿望沒能實現(xiàn),埃德爾郁郁寡歡。賽后回程途中,她第一次見到連接起英國和法國的英吉利海峽。望著煙波浩渺的海面,埃德爾若有所思:英國《每日郵報》曾懸賞一千英鎊尋找橫渡英吉利海峽的“泳士”,已經(jīng)有男性挑戰(zhàn)成功,那么,女性能否做到呢?
回到美國后,游泳隊解散了。沒有資金,也沒有教練,埃德爾不得不回到父親的肉鋪幫忙,還面臨被家里安排結(jié)婚的狀況。彼時,德裔日耳曼人在美國被排擠,被當作“異端”,而姐姐瑪格麗特已向命運妥協(xié),在父親的安排下,和一名德國移民結(jié)婚,成了一名家庭主婦,且將一輩子囿于廚房。這樣的被束縛的生活,讓埃德爾不寒而栗。
正在茫然之時,一天,在大街上,幾個小女孩兒認出了埃德爾。其中一個鼓起勇氣告訴她:“因為你,大人才讓我學(xué)游泳,有一天,我要變得和你一樣!”埃德爾的內(nèi)心深受觸動,她把目光投向了波濤洶涌的大海。她決定做一件還沒有女性能做到的事情——橫渡英吉利海峽。
挑戰(zhàn)“海上珠峰”,首秀失利
“我要挑戰(zhàn)英吉利海峽,我要證明女性也可以做到?!辈贿^,可想而知,這個想法一經(jīng)提出便遭到嘲笑,質(zhì)疑聲更是鋪天蓋地而來:以女性的體力和耐力不可能橫渡英吉利海峽!
英吉利海峽被稱為“海上珠峰”,因緯度較高,即使盛夏,水溫最高時也就十四五攝氏度。而公認的橫渡路線為法國加萊到英國多佛,雖然直線距離是三十四公里,但因為要對抗潮汐的變化,人不能沿著直線游進,實際游泳距離往往長達五六十公里。而且,這條路線兇險無比,寒冷的水溫、無法預(yù)知的風(fēng)暴、有毒的水母群,甚至戰(zhàn)爭遺留的水雷,都是橫渡中的阻礙。此前,僅有五名男性挑戰(zhàn)成功,而喪生者則不計其數(shù)。
更何況,橫渡英吉利海峽不允許獨自冒險,必須有教練、裁判、領(lǐng)航員等全程監(jiān)督。而這些,都需要資金的支持。
為了證明自己的長游能力,一天夜里,埃德爾從曼哈頓的一個公園水域出發(fā),一口氣游到了三十五公里外的桑迪胡克,耗時七小時十一分鐘,再一次打破世界紀錄。多年后,這次“熱身游”被她的侄子形容為“姑媽的午夜嬉戲”。更重要的是,這次長游幫助埃德爾贏得了認可,美國女子游泳協(xié)會決定贊助她,并為她推薦了教練賈貝茲·沃爾夫。沃爾夫是蘇格蘭人,體格健壯。他曾二十二次挑戰(zhàn)橫渡英吉利海峽,雖然均以失敗告終,但也稱得上經(jīng)驗豐富。
基于自己的認知和對女性的偏見,訓(xùn)練中,沃爾夫不是要求埃德爾改變泳姿,就是讓她放慢速度。他還對媒體宣揚埃德爾不可能成功,理由則非??尚Γ骸八蔚锰欤瑹o法游這么遠的距離。”不過,埃德爾并不理會這些言論,她告訴自己:“除非你嘗試努力,否則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能否成功?!?/p>
1925年8月18日,埃德爾開始了第一次挑戰(zhàn)。她從法國海岸的一塊巖石上,縱身躍入英吉利海峽。她采用的泳姿是自由泳,在此前所有橫渡英吉利海峽的男性都是采用蛙泳。來自美國的媒體紛紛報道埃德爾的嘗試,不少記者雇了船只跟著她,以便在第一時間傳回消息。
那時,美國的公共管理部門規(guī)定,女性游泳時只能身穿長款羊毛泳衣,這種泳衣遇水后不僅阻力大,還容易擦傷身體,這給埃德爾的挑戰(zhàn)增加了難度。
橫渡中,為了維持體力,埃德爾喝下了沃爾夫為她準備的牛肉茶。沒想到,不久后,她就感到昏昏欲睡,而這,是她以往任何一次訓(xùn)練中都從未有過的感覺。即便如此,埃德爾還是繼續(xù)向前游進。九個多小時后,她已經(jīng)完成了一多半的行程。隨行船上的人看到了希望,紛紛給她鼓勁:“只有六英里了!”
可就在這時,海水漲潮,埃德爾一下子被淹沒了。巨浪過后,人們看到她靜靜地仰在水面上,雙臂也不再劃水。沃爾夫立刻命令隨行的一位男性泳者抓住她,將她拉上船。盡管埃德爾大喊“我沒有危險!”可是,由于身體被人為觸碰,她已經(jīng)違反了橫渡規(guī)則,第一次挑戰(zhàn)以失敗告終。
上船后,埃德爾傷心落淚,她漂浮在水中,只是想一邊休息,一邊等待海潮的變化。對于沃爾夫的魯莽,她不能容忍。她甚至懷疑,沃爾夫在給她喝的牛肉茶里添加了某種藥物。接受媒體采訪時,埃德爾表達了對沃爾夫的不滿,二人的合作就此中斷。
對這場“盛大的失敗”,媒體樂見其成,大肆渲染,不僅譴責(zé)她和教練爭執(zhí),還說她“讓新興女子運動蒙羞”。更有文章說,像埃德爾這樣的女性運動員,可能會因為鍛煉而“變得男性化”,從而影響她們以后成為母親的可能性。不過,在眾多的報道中,有一條評論似乎一針見血:沃爾夫這個從未成功的男人,恐懼埃德爾的成功。
“要么游到英國,要么淹死在海里”
種種冷嘲熱諷讓埃德爾更加堅定決心,她必須再次挑戰(zhàn)。以授予個人故事的版權(quán)為條件,她得到了兩家報紙的贊助。這一次,她選擇的教練是比爾·伯吉斯,他是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五位男性之一。
伯吉斯按照潮汐的規(guī)律為埃德爾設(shè)計了“之”字形游進路線,并將整個過程分成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設(shè)置標志物,每游經(jīng)一個標志物,都可以給埃德爾減少壓力,增加成就感。父母和姐姐也一直陪伴著埃德爾。父親說:“如果你成功了,我就送給你一輛紅色的賽車!”姐姐鼓勵道:“我知道你一定會游過這條海峽!”為了減少阻力,姐姐還為埃德爾設(shè)計了一件輕便的分體式泳衣,并從燃燒的蠟燭中得到啟發(fā),用蠟將泳鏡邊緣密封,以防止進水。
萬事俱備,1926年8月6日清晨,埃德爾又一次站在法國英吉利海峽的岸邊。為了保持體溫,她在身上涂了三層油脂。支援船上,父親和姐姐隨行。支持者們帶來雞腿、橙子和蔬菜湯,以便埃德爾在途中補充能量。記者們則一個個摩拳擦掌,他們第一次使用無線電設(shè)備進行現(xiàn)場報道,誓要將這次挑戰(zhàn)變成一場全天候的媒體盛事。
在萬眾矚目中,埃德爾躍入水中,向英格蘭多佛進發(fā)。為了不重蹈覆轍,下水前她對父親強調(diào):“我要么游到英國,要么淹死在海里,無論發(fā)生什么,都不要把我從水里拉上來!”那天,《紐約每日新聞》上,頭版標題醒目而充滿懸念:“英格蘭或溺水!”
遠游開始了,埃德爾精神飽滿。伯吉斯和瑪格麗特大聲唱起埃德爾最喜歡的歌《讓我叫你親愛的》:“每個清晨,每個傍晚,我們其樂融融;身上一貧如洗,但親愛的,我們其樂融融……”家人的陪伴給了埃德爾勇氣和力量,一路上,他們用竹竿為她投遞食物。每當她疲憊時,姐姐就會跳入海中伴游,像小時候兩人一起練習(xí)游泳那樣。
在歡快的氛圍中,埃德爾迎來了挑戰(zhàn)——她遭遇了水母群。水母看似美麗優(yōu)雅,實則非常危險,它們的觸手能夠釋放毒液,其中箱水母更是被稱為“海洋殺手”。一條條觸手抽打在身上,埃德爾頓時感到刺痛無比,她不敢放慢速度,只能奮力向前游去,終于擺脫水母的攻擊時,她身上已經(jīng)傷痕累累,便漂浮在平靜的海面上短暫休息,積蓄力量。
然而,大海瞬息萬變,接近中午時,暴風(fēng)雨突然到來,狂風(fēng)卷著巨浪拍打在海面上,船上所有人都神色凝重。后來,埃德爾回憶說,“他們的表情就像出席葬禮一樣”。埃德爾在五六米高的巨浪中艱難前行,幾次迷失方向。海風(fēng)沒有停歇的跡象,反而越來越大。伯吉斯教練非常緊張,情勢危急時,他忍不住朝埃德爾大喊:“格蒂(埃德爾的昵稱),你必須上來!”埃德爾卻倔強地仰頭反問:“我為什么要放棄?我要游完全程!”
在風(fēng)浪和暴雨中,一頂紅色游泳帽時隱時現(xiàn)。支援船劇烈擺動,船上的親友暈得橫七豎八,埃德爾則幾乎是在原地打轉(zhuǎn)。經(jīng)驗老到的船長語氣中帶著擔(dān)心:“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沒有人能橫渡過去,繼續(xù)游是荒唐的?!钡敳乖俅卧噲D喊話時,埃德爾的父親阻止了他:“不要干涉她!”
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風(fēng)雨搏擊,埃德爾早已筋疲力盡,好在她離目標越來越近。只是,最后的幾英里是淺灘,支援船需要轉(zhuǎn)彎繞行,無法繼續(xù)陪伴,她必須獨自游過去。船上,伯吉斯擔(dān)憂不已,他堅持認為,在身體如此疲憊的情況下,埃德爾無法再次對抗強勁的海流??墒?,埃德爾的父親選擇相信女兒,為此,他簽下了免責(zé)書。
天黑了下來,水溫也在下降,埃德爾幾乎被凍僵了。更糟糕的是,沒有船只引導(dǎo),她迷路了。就在她急需確認方向之時,遠處突然有篝火燃燒的光亮,一叢又一叢。黑暗中,壯麗的多佛白崖被照亮,那是英格蘭的方向。
原來,當?shù)厝藦膱蟮乐械弥磳⒌诌_,早已聚集在海灘上,迎接她的到來。
有了篝火的指引,埃德爾用最后的力氣加速沖刺。當她的紅色泳帽終于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里時,人群沸騰了。晚上9點04分,埃德爾踉蹌著走出海水。目擊者說:“游泳結(jié)束時,埃德爾看起來像一個拳擊手,因為海水拍打她的臉,導(dǎo)致瘀青,她舌頭腫脹,幾乎無法說話?!?/p>
埃德爾以十四小時三十分鐘的成績完成了壯舉,成為世界上首位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性。她還打破了此前的紀錄,且快了整整兩個小時。
在體育運動將女性拒于門外的時代,埃德爾創(chuàng)造了奇跡。伯吉斯由衷地評價道:“從來沒有男人或女人能這樣游泳,這是人類無法理解的。這是她作為一名運動員的勝利,沒有性別的前綴。”而《紐約時報》的結(jié)語更加擲地有聲:“當埃德爾鉆出水面時,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p>
越過巔峰,依然熱愛
一夜之間,二十一歲的埃德爾成了美國的英雄,當她乘坐客輪凱旋時,歡迎的場面盛況空前。紐約街頭,有超過二百萬人參加了為埃德爾舉辦的盛大的“紙帶游行”。那天,埃德爾頭戴王冠,身披國旗,一手捧著鮮花,一手捧著獎杯,被人群簇擁著行進在百老匯大街。人們齊聲歡呼,稱她為“波濤女王”。
贊譽如潮水般涌來,美國女性以埃德爾為楷模,紛紛涌向海灘和游泳館,對社會的偏見不再逃避和畏懼。不僅如此,埃德爾穿的分體式泳衣也受到追捧,她活潑簡潔的短發(fā)也成為潮流。許多母親給自己的孩子起名格特魯?shù)拢€有人為她譜寫歌曲,甚至發(fā)明了一種叫“格特魯?shù)驴觳轿琛钡奈璨?。就連時任美國總統(tǒng)卡爾文·柯立芝也不吝贊美,稱她為“美國最好的女孩兒”。埃德爾開始出現(xiàn)在各類活動上,在電影中,在巡回演講中,她講述著自己的故事,不斷為女性爭取更多的權(quán)益。
1933年,埃德爾在公寓樓梯間意外摔倒,傷及脊椎,石膏一打就是四年,不止一個醫(yī)生斷言:“你不可能再游泳競速了?!钡珜Π5聽杹碚f,游泳就像生命一樣重要,她不肯放棄,以頑強的毅力不斷練習(xí)。1939年,在紐約世貿(mào)會的一場水上表演中,她奇跡般地亮相了,當她像以往一樣有力地揮動臂膀時,觀眾們熱淚盈眶。對于重生,埃德爾這樣描述:“重新學(xué)習(xí)游泳,就像是在橫渡海峽一樣,只不過困難得多。當我移動雙腿時,好像是有一把刀子正在往我的脊椎里捅?!?/p>
遺憾的是,因為游泳,埃德爾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正如童年時那位醫(yī)生所預(yù)言的,游泳會損害她的聽力,20世紀40年代,埃德爾徹底失去了聽力。
因為失聰,埃德爾與專職的游泳教練無緣,最終,她選擇去學(xué)校教聽障孩子游泳。她用手語鼓勵他們:“別怕!在水中,語言可能無效,但勇氣會伴你前行!”
作為女子游泳運動的先驅(qū),埃德爾的成就激勵著一代代女性奮勇前行。繼她之后,又有幾位女性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直到1951年,埃德爾的紀錄才被一位加拿大女性泳將打破。1965年,埃德爾以榮譽游泳運動員身份入選國際游泳名人堂。
晚年,一生未婚、無兒無女的埃德爾住在新澤西州的一所療養(yǎng)院里,偶爾被人們想起。當有記者想要報道她的狀況時,她平靜地說:“不要為我哭泣,不要寫任何哭泣的故事?!?003年,埃德爾以九十八歲高齡辭世。
埃德爾的壯舉,為后來的女性運動員鋪平了道路。正因為一批批像埃德爾這樣的女性運動員打破枷鎖,創(chuàng)造了男性都無法企及的成績,女性運動才逐漸得到認可。斯人已去,而那百年前的微光照亮至今,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時,女子運動項目已經(jīng)占據(jù)了百分之五十。也是在距離埃德爾參加1924年巴黎奧運會整整一百年時間的2024年,美國迪士尼公司拍攝的以埃德爾為原型的傳記電影《泳者之心》上映,“波濤女王”的故事再次打動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