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陽殷墟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兩個結合”,進一步推動甲骨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本研究創(chuàng)編了“甲骨文廣播體操”,該操將古文字、舞蹈、體育等元素充分融合,給古老的甲骨文字賦予了新的生命力,讓參與者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更加深刻感受到了甲骨文之美,這樣既能滿足傳統(tǒng)文化時代秉承需求,又能使廣播體操重新煥發(fā)活力,進而提升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推廣過程中通過實驗與現(xiàn)場調(diào)查法相結合的方法,對“甲骨文廣播體操”的健身效果和文化傳承情況進行了研究,為甲骨文化的活化傳承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體育鍛煉;文化傳承;甲骨文廣播體操;廣播體操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effect
of \"Oracle Radio Gymnastics\".
Qiao Xiu-mei1, Gong Mu-fan2, Li Yun-yan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2.School of Music,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yang 455000, Henan, China)
In order to thoroughly implement the important instructions from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nspection of Anyang Yin Xu, an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oracle bone culture, our research team has developed the \"Oracle BoneRadio Calisthenics.\" The exercise fully integrates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dance, sports and other elements, giving the ancient oracle bones to give new vitality, so that participants in the exercise at the same time, more deeply feel the beauty of oracle bones, so that not onl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era, but also to make the broadcast gymnastics revitalized, and thus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physical exercis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on,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fitness effect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oracle bone broadcast gymnastics\" were studied, which provided a new idea for the activati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oracle bone culture.
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與“活文字”有傳承關系的古文字,但長期以來由于其晦澀難懂導致的認知度低,傳播的碎片化、小眾化,使其“冷學”特質(zhì)更加凸顯已是不爭的事實。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2023年先后將甲骨文提升到中華文明“源頭”“根脈”的高度,明確提出“要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盎罨谩笔橇暯娇倳涃x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時代任務和歷史使命。甲骨文特殊的字形構成決定了其符號化的所指與能指特性,而肢體動作的可塑性為二者融合提供了可行性。廣播體操作為我國的集體活動典型組織形式,曾經(jīng)一度受到重視,盡管當前開展現(xiàn)狀不容樂觀,但其獨特的形式和健身作用卻是其他運動形式很難取代的。因此,“甲骨文廣播體操”通過全民皆可參與的“體育”形式,將甲骨文活態(tài)呈現(xiàn)展示,讓肢體塑造文化記憶,實現(xiàn)甲骨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規(guī)范與定型,這樣既能滿足傳統(tǒng)文化時代秉承需求,又能使廣播體操重新煥發(fā)活力,進而提升學生的體能訓練興趣。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對“甲骨文廣播體操”進行了創(chuàng)編,隨后對其進行了推廣驗證。具體方法為:在安陽市區(qū)大中小學進行““甲骨文廣播體操””推廣和健身效果驗證,共計37所學校,推廣時間為2023年9月-12月共計16周,9月份利用體育課和每周一到周五上午的大課間30min,進行教授和練習,同時學習過程當中注重甲骨文字的認知、每節(jié)操字節(jié)字義的傳授;10-12月份,由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大課間常規(guī)練習。期間課題組隨機抽取大中小學三個學段的學生進行FIRSTBEAT運動負荷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運動負荷效果測試,每次測試人數(shù)為30人,前后共開展了三輪數(shù)據(jù)采集,通過測試系統(tǒng)軟件對訓練效果(TE)、訓練沖量(TRIMP)、能量消耗、最大攝氧量(VO2max)等主要指標的分析,一方面驗證“甲骨文廣播體操”的健身效果,另一方面為后期改進思路提供參考依據(jù)。另外,在測試現(xiàn)場還調(diào)查了學生對甲骨文字的認知和甲骨文化的掌握情況,為“甲骨文廣播體操”的文化傳承價值提供事實依據(jù)。
2 "“甲骨文廣播體操”簡介
作為甲骨文體育形態(tài)活化利用的作品典范,“甲骨文廣播體操”在口令、中國古典音樂節(jié)拍的引導和伴奏下,依照甲骨文字形及廣播體操訓練套路、運動模式,通過身體各部位的協(xié)調(diào)動作完成的帶有展示甲骨文字形特點、又具有文化傳播特色的多節(jié)成套身體運動。它的內(nèi)容共分9節(jié)內(nèi)容,動作展示了19個甲骨文字,并賦予每節(jié)操不同的節(jié)義(詳見表1),總持續(xù)時間為5分18秒。該操以傳承漢字文化的文化屬性為目標,同時肢體動作的呈現(xiàn)以甲骨文字形為基礎,兼具文化性,運動性和藝術性。
3 "“甲骨文廣播體操”的健身效果與文化傳播情況分析
3.1 "“甲骨文廣播體操”運動負荷各項指標測試結果與分析
如表2所示:“甲骨文廣播體操”的有氧運動效果達到了1.5的水平,可以對學生的身體起到促進恢復、激活神經(jīng)的作用,但對心肺耐力的長期發(fā)展,刺激效果偏低;無氧爆發(fā)力的刺激效果低于1.0,則對該能力的發(fā)展無刺激效果。其中,僅有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達到了1.5的水平,其他年齡段的學生均低于1.5,且無氧爆發(fā)力的刺激效果全部低于1.0。這說明該套操對小年齡段的學生運動刺激比較適宜,要適合于其他年齡段,則需要對整套操進行調(diào)整改進。
如表3所示:學生做“甲骨文廣播體操”時的運動強度?!凹坠俏膹V播體操”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而言,運動強度不同,初中生和大學生做“甲骨文廣播體操”時,運動強度偏低,無法對身體起到較好地鍛煉的效果;小學生平均心率普遍偏高,峰值心率為160BPM,峰值攝氧量可以達到31.5ml/kg/min,刺激效果充足,可以起到有效鍛煉身體的效果。
心肺負荷強度代表運動內(nèi)容在單位時間內(nèi)對人體供能系統(tǒng)產(chǎn)生刺激的高低,數(shù)值達到1.2/min以上代表較高的刺激,1.2/min以下則刺激偏低。如表4數(shù)據(jù)所示:“甲骨文廣播體操”的心肺負荷量最高達到4.7的水平,屬于輕松、低負荷量的運動,如果想要達到中等負荷量的水平,則需要改進動作,強調(diào)動作力度,使心肺負荷強度達到1.2/min以上,或延長廣播操的持續(xù)時間至6min左右。
如表5數(shù)據(jù)所示:時長為5分18秒的“甲骨文廣播體操”可以鍛煉到學生從50%-90%最大心率區(qū)間的能量供應系統(tǒng),但高強度鍛煉時間偏短,只有大學生和小學5年級學生部分達到90%以上心率強度。整套操對基礎有氧能力的鍛煉時間過長,故需要縮短60%-70%最大心率的持續(xù)時間,提高90%以上最大心率的持續(xù)時間。
3.2 "“甲骨文廣播體操”的文化傳播情況與分析
3.2.1 "學習“甲骨文廣播體操”對甲骨文字認識數(shù)量變化的調(diào)查結果與分析
表6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80%的學生在學習完“甲骨文廣播體操”以后認識了10個及以上的甲骨文字,表明“甲骨文廣播體操”對于學生學習和認知甲骨文字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對于宣傳甲骨文化具有十分積極重要的作用。
3.2.2 "“甲骨文廣播體操”對傳統(tǒng)文化學習態(tài)度影響的調(diào)查結果與分析
從表7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完“甲骨文廣播體操”以后都有相應的感受,80.00%的學生在學習完“甲骨文廣播體操”以后開始喜歡上甲骨文字90.00%的學生開始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由此可見,“甲骨文廣播體操”將甲骨文字和廣播體操結合起來,不僅增強了其趣味性,也豐富了體育的活動形式,使得更多的學生主動去學習和了解甲骨文字。
3.2.3 "學生對“甲骨文廣播體操”學習難易程度的調(diào)查結果與分析
從表8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63.33%的學生認為“甲骨文廣播體操”學習不太困難,僅有6.67%的學生認為學習“甲骨文廣播體操”比較困難,說明“甲骨文廣播體操”的編排內(nèi)容通俗易懂,符合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和接受能力。
3.2.4 "學生對“甲骨文廣播體操”的自愿推廣意識調(diào)查結果與分析
從表9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63.33%的學生都非常愿意向周圍朋友或家人介紹和教授“甲骨文廣播體操”,說明“甲骨文廣播體操”對甲骨文化的活化傳承效果明顯。
4 "結論
4.1 “甲骨文廣播體操”整體在肌肉用力和運動疊加上,有持續(xù)上升效果,運動強度基本遵循了體操循序漸進的原則,整體編排具有規(guī)范性、科學性、合理性。
4.2 運動強度方面,“甲骨文廣播體操”的運動強度基本符合學生的健身需求,適合在學校層面進行推廣。身體機能方面,“甲骨文廣播體操”的持續(xù)運動,可以有效發(fā)展學生的心肺功能,有利于提升身體運動能力,促進身體健康。
4.3 “甲骨文廣播體操”可以有效地進行甲骨文化傳播,增加學生對甲骨文字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
[2]王娟.中小學戲曲廣播體操的文化傳承價值與實踐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23.
[3] 趙娜.甲骨文活化利用的發(fā)展之路——以安陽城市文化建設為例[J].安陽工學院學報,2023,22(05):83-86.
[4] 葉明明.甲骨文化的時代價值及傳承研究[J].文化研究,2022,(04):101-103.
[5]吳亮,劉國英,羅利蘋等.新時代背景下甲骨文化傳播利用路徑研究[J].黃河 黃土 黃種人 2022.03:18-20.
[6]薛芹波.第九套廣播體操對成年人能量消耗和心率變異特征的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