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課程已在特殊教育學校普及,但如何更好地針對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特點采取有效教學策略,成為擺在信息技術教師面前的難題。本文結合日常特殊教育信息技術教學經驗,總結了相應的策略,并結合《修飾表格》一課闡釋了特殊教育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的制訂與實施。
關鍵詞:特殊教育;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5)06-0079-03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日益受到重視。和正常人一樣,特殊教育學生同樣需要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但卻面臨著學習基礎差、學習難度大、學習進度差異大等困境。為了幫助特殊教育學生應對信息技術學習時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和困難,及時提供指導并引導他們在已有水平上不斷提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取恰當?shù)慕虒W策略,減輕學生的認知負擔,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降低學習難度,協(xié)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并實現(xiàn)學習目標?;谏鲜隼щy與挑戰(zhàn),筆者設計了如右圖所示的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教學策略。下面,以《修飾表格》一課為例,闡釋特殊教育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的設計與實施。
起點:精準分析,差異目標
由于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各人情況不同,差異性較大,因此,摸清楚信息技術學習的起點是選擇和確定教學策略的關鍵。首先,要基于學生身體狀況如視覺障礙、聽覺障礙或認知障礙等進行精準分析。其次,要基于學生信息技術基礎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只有有的放矢,精準地分析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學習起點,才能夠采取正確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才能夠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差異性學習目標,以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特殊教育學生的學習需要。
例如,在教學《修飾表格》一課時,教學班級共有9名特殊教育學生(4名男生和5名女生),均需要佩戴助聽設備,其中5名安裝了人工耳蝸,4名佩戴助聽器,聽力補償效果較好。9名學生語言表達和認知水平存在較大差異:6名學生語言發(fā)展接近同齡健聽兒童,能完整、清晰地表達一件事,口語表述和書面表達內容完整,語序正常;3名學生理解能力和口語、書面語的表達較弱。根據(jù)學情差異,筆者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分為A、B兩個層次。其中以B層次目標為基礎,A層次目標是其高階版,分別對應學習能力一般的B組學生、較強的A組學生。
高階目標A:①復習鞏固文字的字體、字號、顏色的設置方法;②自主探究學會調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寬、單元格對齊方式、設置表格樣式、單元格底紋及表格邊框等;③自主完成A版學習單內容。
基礎目標B:①復習鞏固文字的字體、字號、顏色的設置方法;
②在教師或同學的幫助下探究調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寬、單元格對齊方式、設置表格樣式、單元格底紋及表格邊框等內容;③至少完成一項修飾表格的任務;④在教師的輔導下完成B版學習單內容。
導入:激發(fā)興趣,引發(fā)思考
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特殊教育信息技術教學并不是直接教授所學內容,而是通過有趣的導入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所學內容的價值,從而愿意在后續(xù)學習活動中全身心投入。
例如,在《修飾表格》一課中,教師首先通過“找不同”環(huán)節(jié)導入學習任務:“請同學玩一個‘找不同’的小游戲,觀察兩張表格哪些地方是不同的?!睂W生們看圖辨認,積極地舉手回答提問。然后,教師繼續(xù)進行提問,讓學生思考通過剛才的“找不同”,發(fā)現(xiàn)有哪些元素是可以修飾改變的。學生積極思考并回答提問。
自主:探索任務,解決問題
在特殊教育學生掌握了信息技術基本操作技能之后,教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機會。例如,在《修飾表格》一課中,教師明確布置學習任務,在學習單上列出探索任務(如下表)。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回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給予幫助。另外,對于“探索四”教師要做簡單示范,提示學生在“學習包”文件夾中有操作視頻,有需要的學生可以自行觀看再操作。
成果:綜合應用,展示反饋
特殊教育信息技術學習不僅要讓學生經歷過程,而且要讓他們收獲成果,讓他們真實地感受到所學內容的現(xiàn)實價值。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場景讓學生使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綜合地解決問題,并及時展開成果展示交流,進而幫助學生在綜合應用中深化對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理解,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修飾表格》一課中,教師出示實踐園任務:“江南的三月是最適合旅游的季節(jié),老師搜集了一些江南名勝想推薦給外省的朋友,現(xiàn)在想請同學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幫助教師美化一下最后的匯總表格?!睂W生打開教師分發(fā)的“學習包”中“游在江蘇.WPS”的練習文件,動手操作。教師利用電子教室,挑選學生完成后的表格進行展示點評。最后,教師利用思維導圖歸納總結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一是修改要素;二是兩種常用的操作方式。這樣,通過展示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對別人作品的欣賞,學生能看到別人作品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改進;通過思維導圖,教師能夠更清晰地幫助學生回顧總結、理清思路。
反思:總結經驗,增強能力
學會讀懂教材抓重點是終身學習能力的必備素養(yǎng)之一,它需要在平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和訓練。而聽障學生的閱讀和抓重點的能力比較弱,所以,筆者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在學習單中填寫關鍵詞或圖例,進而在讀懂教材的基礎上抓住操作重點要素。課堂中師生互動緊密、頻繁,學生上課情緒積極投入,能夠感受到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
雖然本節(jié)課采用筆者提出的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教學策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仍需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一是課堂駕馭能力還要進一步加強。從實際效果看,該課的環(huán)節(jié)略多,節(jié)奏偏快,學生作品點評環(huán)節(jié)較為倉促,也沒有開展學生互評,沒有通過對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意識到自己作品的不足。改進方法:要更好地把控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使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更加合理。
二是要更精準地把握學情。雖然前期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進行了了解,但在課堂上還是出現(xiàn)了估計不足的情況。例如,對A組學生的預期過高,沒有人能回答出教師的預設問題,也出現(xiàn)了B組學生能力不夠,完不成教學任務又不能及時進行個別指導的情況。改進方法:要進一步探索在課堂中開展差異性教學,設計差異化作業(yè),積極開展一對一個別化訓練。
參考文獻:
[1]高婷婷.游戲教學在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新通信,2024,26(17):77-79.
[2]王祎.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23):127-128.
[3]崔琳琳.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思考[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9(23):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