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松樹是山東省膠州市重要的用材林和經(jīng)濟林樹種,在林業(yè)生產(chǎn)和生態(tài)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應用科學的育苗和造林技術是確保松樹人工林成活、提升經(jīng)濟效益的關鍵。為給膠州市松樹種植提供參考,促進林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介紹包括種子采收、苗圃制備、催芽播種及苗圃管理等內(nèi)容的松樹育苗技術,以及包括選地整地、苗木準備、苗木栽植及撫育管理等內(nèi)容的造林技術。
關鍵詞 松樹;育苗;造林;山東省膠州市
中圖分類號:S791.2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76
膠州市是山東省青島市所轄的縣級市,位于山東半島東南部,地處北緯36°00′~36°30′、東經(jīng)119°37′~120°12′,東臨黃海,西靠膠萊平原;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時間2 296.3 h,雨熱同期,年均降水量698.1 mm,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4.1 ℃。2020年度森林資源調(diào)查顯示,膠州市主要有黑松、油松、赤松等松樹品種。其中,黑松是膠州市常見松樹品種之一,適應性強,樹冠呈圓錐形;油松樹皮有特殊紋理,枝葉富含香味;赤松樹冠傘形或圓錐形,耐旱、耐貧瘠。松樹不僅是重要的園林綠化樹種,也是建筑用材和提取松香、松節(jié)油的優(yōu)良原料。深入研究膠州市松樹育苗及造林技術,優(yōu)化技術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對于保障林木資源持續(xù)利用、增強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促進林業(yè)產(chǎn)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 膠州市松樹育苗技術
1.1 種子采收
在膠州市進行松樹育苗時,應嚴格按照采種對象選擇標準篩選母樹。一般優(yōu)先選擇樹齡15~40年、樹干通直圓滿、冠幅勻稱、無明顯病蟲害的矮大徑松樹作為采種對象。采種最佳時間為每年8月下旬至
10月,此時種子已基本成熟,松球由青綠色轉為栗褐色,鱗片尚未開裂。采種時,先將采集的松球放置于通風處晾曬1~2 d,然后輕擊或搓揉使種子脫落。需嚴格篩選脫落的種子,保留飽滿、無明顯蟲蛀破損的優(yōu)質(zhì)種子,去除畸形、發(fā)芽的殘次種子[1]。篩選后的種子用75%百菌清可濕性顆粒800倍液噴霧消毒,晾干后裝入編織袋暫存。隨后將種子移至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室內(nèi)環(huán)境貯藏,控制貯藏環(huán)境溫度在
0~5 ℃。適宜的低溫貯藏能有效延緩種子的呼吸代謝,確保種子活力。
1.2 苗圃制備
在膠州市,松樹育苗基地應建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灌溉便利、土層深厚且土質(zhì)肥沃的緩坡地帶。最佳選址是東北向或北向山坡地,此類地塊光照充足,有利于幼苗生長。苗圃制作前,先細耙土地,保證土壤細膩。然后,每667 m2苗床施入約3 000 kg腐熟農(nóng)家肥,提高土壤肥力。繼而深耕20~25 cm,立即耙平使表土疏松。制作苗床時,壟頂平面寬1.1~1.2 m,壟高15~20 cm。壟間留有50 cm寬的步道,便于灌溉、施肥等。提前一年完成苗圃建設,讓土壤徹底熟化,殺滅殘留的病菌、害蟲及雜草種子,為明年松樹播種與幼苗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基礎[2]。
1.3 催芽播種
膠州市的氣候條件使松樹在幼苗期易遭受立枯病的侵害,因此在播種前需對種子進行消毒。實踐中可使用0.5%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浸泡消毒,浸泡時間控制在2 h左右。消毒后,將種子轉移至50 ℃左右的溫水中繼續(xù)浸泡1 d,以促進種子萌發(fā)。待浸泡種子自然脫殼后,將其撈出裝入透光容器中,置于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下進行催芽。在催芽期間,每天用溫水浸洗種子1次,持續(xù)5 d左右。當觀察到大部分種子出現(xiàn)裂口時,即可進行播種作業(yè)。
在膠州市進行松樹育苗時,通常采用直接播種和容器育苗兩種方式。直接播種主要在每年4—5月進行,667 m2播種量為3 450~4 200 kg;采用開溝條播方式,溝寬5~7 cm,深度1.5 cm左右,行距15 cm。容器育苗則需先配制營養(yǎng)基質(zhì),一般為60%消毒土壤與40%原始土壤的混合物[3]。無論采取何種育苗方式,為防止鳥獸破壞,播種后需加蓋防護網(wǎng)將整個苗床完全遮蓋,網(wǎng)孔直徑控制在2.5 cm左右。
1.4 苗圃管理
1.4.1 水肥管理
松樹幼苗雖具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并不耐旱。在苗期和速生期,需保持苗床土壤適度濕潤。在35~55 d的苗期階段,采用小流量噴灌方式,澆水量控制在20~30 L·hm-2,避免過多澆水導致立枯病的發(fā)生。在速生期,根據(jù)苗床土壤含水量適當增加澆水頻次和強度。施肥方面,育苗早期可施加腐熟農(nóng)家肥,為松樹提供營養(yǎng)。5月中旬開始重點施用硫酸銨等氮肥,用量為900~1 000 kg·hm-2,后逐步增加至2 800~3 700 kg·hm-2,間隔20 d追施一次,同時配施適量磷肥。7月中旬后停止施氮肥,改施0.5%磷酸二氫鉀溶液。施肥后需洗苗并及時澆水,同步除草,防止雜草與幼苗爭奪養(yǎng)分。注意施肥用量,避免肥料過量導致燒苗。根據(jù)幼苗生長情況,及時調(diào)整澆水和施肥策略。
1.4.2 合理間苗
在膠州市,一般在6月開始進行第一次間苗。此時幼苗根系相對發(fā)達,可以適當拔除部分矮小、生長遲緩的個體,為其他苗木提供充足生長空間。第一次間苗強度控制在15%~20%。第二次間苗可在第一次間苗20 d后實施,此次可適當增大間苗強度至25%~30%,拔除矮苗,最終控制苗木種植密度在
5 800~7 200株·hm-2,使優(yōu)勢苗木進一步加速生長。應選晴好天氣間苗,拔苗時要避免損傷苗木根系。拔除的苗木需集中處理,不可遺留在苗床上影響其他幼苗[4]。整個間苗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苗木狀況,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調(diào)整間苗力度。適時、適度的間苗,能夠優(yōu)化苗木生長環(huán)境,促進營養(yǎng)物質(zhì)集中供給優(yōu)勢苗木,提高育苗質(zhì)量。間苗過重或操作不當,也會給幼苗帶來傷害,因此必須掌握適宜的間苗時間、強度及方法。
1.4.3 越冬防寒
作為北方地區(qū),膠州市冬季寒冷干燥,需采取有效的防寒措施,避免凍害的發(fā)生。在11月中下旬開始轉冷時,就需著手做好越冬防寒工作。常用的做法是埋土防寒,用鍬將整個苗床周圍的土壟分別開溝,然后將苗木整齊向一側壓倒,再用溝內(nèi)的土將倒伏的苗木完全覆蓋。覆土厚度控制在15~20 cm,確保苗木完全被掩埋,避免任何部位裸露。除埋土外,還可在覆土表面鋪設厚10 cm左右的稻草或棉被,增加保溫效果。如遇大雪,要及時清除積雪,防止壓垮苗床。
2 膠州市松樹造林技術
2.1 選地整地
膠州市地處山東半島,氣候、土壤條件適宜松樹生長。選址時應優(yōu)先考慮南部與西南部的丘陵地帶,同時應避開洼地和濱海低地,避免積水影響松樹生長。造林地的土層要求深厚、透氣性好,土壤pH值控制在5.5~6.5。對于土層較淺、排水欠佳的地塊,需進行整地改良。整地前先進行深翻,使土壤疏松。然后,每667 m2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或生物有機肥1 000~1 500 kg、
過磷酸鈣225 kg,促進松樹根系生長[5]。整地完成后,再次耙平地面,并開挖種植穴。種植穴規(guī)格為50 cm×
50 cm×30 cm,株行距為(1.5~2.0)m×(1.5~2.0)m。
2.2 苗木準備
膠州市進行松樹人工造林時,一般以2年生裸根苗為主,株高30~50 cm、地徑0.5~1.0 cm。起苗前3~5 d先將苗床澆透,待根系充分吸水后再起苗。起苗時應小心,避免損傷根系??刹捎命S泥漿或泥漿蘸根的方式暫時保濕,并迅速裝箱運輸。如果不能當天就地栽植,需將苗木假植在陰涼通風處。為減少苗木損耗,建議采取隨起隨栽方式,縮短裸根暴露時間。如果7 d內(nèi)無法全部栽植完畢,則需用混合草木灰或泥沙將根系包裹,并定期噴水保持濕潤。嚴格把控苗木質(zhì)量,優(yōu)先選用根系發(fā)達、植株粗壯、無病蟲害的健康幼苗,確保松樹造林成活率達到要求。
2.3 苗木栽植
在膠州市,松樹人工造林一般安排在3—4月或
9—10月進行。造林前應根據(jù)苗木狀況及時澆水,使其根系保持濕潤。栽植時采用一穴一苗的穴植方式,種植深度控制在15~20 cm。將苗木垂直插入穴中,隨后回填土壤并踩實,防止苗木移位。栽植密度根據(jù)用材目的而定,一般每667 m2栽植2 500~4 444株。栽植后及時澆足定根水,并在苗株周圍筑10 cm高的小圓壟,利于蓄水保墑。如果天氣干旱,需及時補澆,保持土壤濕潤。注意及時除草,避免雜草影響幼苗生長。
2.4 撫育管理
2.4.1 修枝整形
在膠州市,松樹造林后的第3~5年開始進行首次修枝整形。此階段應著重去除枝下緣至地面1/3處的枝條,保留樹冠上部健壯主枝,促進樹干伸長生長。修剪枝條時,剪口應靠近樹干處做平整切口,切口面朝下,避免影響樹形。初剪修剪的枝條不宜超過樹冠部分的1/3。第二次修枝可在首次修枝3年后實施,去除下垂、內(nèi)張或生長勢弱的枝條,保持樹體呈圓錐形。每隔3~5年進行一次修剪,逐步完善骨架形態(tài)。定期修剪可以增強樹體通風透光,有利于樹干加速生長,縮短材積增生周期,同時有利于減少樹體扭曲現(xiàn)象,提高木材品質(zhì)。
2.4.2 合理疏伐
合理疏伐可優(yōu)化林分密度和林木個體發(fā)育。第一次疏伐通常在林齡12~15年時實施,疏伐強度控制在35%左右,每667 m2保留林木900~1 050株。此次疏伐主要去除枯木、彎曲木、分叉木等長勢較差的苗木。第二次疏伐在林齡18~22年進行,疏伐強度為35%~40%,每667 m2保留林木600~750株。重點去除林分中冠幅小、生長緩慢的林木,保留優(yōu)良個體。第三次疏伐在林齡25~28年實施,疏伐強度為30%,每667 m2保留林木375~450株。此后每
5~8年實施一次疏伐,優(yōu)化林分密度。合理的疏伐不僅能優(yōu)化林分結構,還可促進優(yōu)良個體快速生長,提高林分蓄積量。疏伐時,樹冠寬大、生長旺盛的個體應作為留種樹。
2.4.3 病蟲害防治
在膠州市,松樹常見病蟲害有松針銹病、枯梢病、松大蚜、松干蚧、松扁葉蜂及松毛蟲等。針對這些病蟲害,需從營林、生物、化學防治等多方位入手,實施綜合防治。營林防治是基礎性舉措,需科學修剪松樹枝條,改善林分環(huán)境;及時清理枯枝落葉,深翻20~30 cm表層土壤,減少適宜病菌、害蟲繁殖的環(huán)境。在生物防治方面,針對松大蚜,可人工釋放異色瓢蟲等食蚜性天敵昆蟲500~800頭·hm-2;針對松干蚧等刺吸式害蟲,可釋放蒙古光瓢蟲500頭·hm-2,發(fā)揮其良好的捕食作用。此外,要科學采取化學防治措施。在松大蚜為害初期,可噴施3%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防治,每隔10 d噴施1次,連噴2~3次。針對枯梢病,可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每隔15 d噴施1次,連噴2~3次。針對松毛蟲,可在其低齡幼蟲期噴施25%甲維·滅幼脲懸浮劑4 000倍液防治,每隔10 d噴施1次,連噴3次。使用化學農(nóng)藥時,應嚴格按照標準用量和操作規(guī)程實施,做好個人防護,避免對環(huán)境造成不利影響。采取化學防治措施前,應先進行小面積試驗,并結合預測預報,選擇最佳防治時期。綜合采取多種防治手段,配合人工巡查,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病蟲害,可從根本上降低病蟲害暴發(fā)風險,確保松樹健康生長。
3 結語
膠州市松樹種植技術涉及育苗、造林、撫育等全過程,需要嚴格按照科學的操作規(guī)程實施。從苗木準備到栽植,從修枝整形到合理疏伐,再到病蟲害防治,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至關重要,直接影響造林成活率。膠州市應進一步加大技術推廣力度,組織林農(nóng)開展專業(yè)培訓,確保其熟練掌握育苗及造林技術要領。同時,建立健全技術服務體系,為林農(nóng)提供現(xiàn)場指導,解決其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困難。只有嚴格執(zhí)行規(guī)范的育苗及造林技術措施,才能確保膠州市松樹人工林健康生長,發(fā)揮其經(jīng)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為推進當?shù)亓謽I(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陳波,鄭笑,武煜.松樹育苗及種植技術分析[J].種子科技,2022,40(17):133-135.
[2] 王禮明,凌洲,王小華.松樹育苗及種植技術分析[J].農(nóng)村經(jīng)濟與科技,2021,32(12):30-32.
[3] 王利娜,李治龍,谷忠厚.北方地區(qū)松樹營林育苗技術及種植方法研究[J].農(nóng)村經(jīng)濟與科技,2021,32(12):43-45.
[4] 付饒.煙臺牟平區(qū)松樹育苗及種植技術[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24,27(6):150-152.
[5] 李瑤.白龍江松樹育苗技術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24,27(5):
178-180.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