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耕地面積較小,同一地塊水肥投入和田間管理措施相同的條件下種植玉米,要想提高玉米的產(chǎn)量和品質,選擇進行地膜栽培是關鍵的舉措。為促進陜西省吳起縣推廣應用玉米地膜栽培技術,進而提高當?shù)赜衩椎漠a(chǎn)量和品質,從選地整地、施足底肥、因地制宜選種、適時播種、規(guī)范化種植、加強田間管理及適時收獲等方面對玉米地膜栽培技術要點進行總結。
關鍵詞 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陜西省吳起縣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13
與露地栽培相比,地膜覆蓋栽培具有明顯的提溫、保墑,促進土壤養(yǎng)分分解,改善土壤結構,充分利用光熱資源,防止土壤侵蝕,抑制雜草生長,促進農(nóng)作物提前成熟等優(yōu)點。在玉米生產(chǎn)上應用該項技術,增產(chǎn)效果尤為顯著。玉米地膜覆蓋播種,在早春低溫干旱的情況下,膜下10 cm土層處土壤可增加溫度3~
5 ℃,土壤含水量可提高4%~5%,玉米產(chǎn)量可增加30%~60%,特別是高海拔、無霜期較短的寒冷區(qū),玉米產(chǎn)量可提高1~2倍。吳起縣位于陜西省延安市西北部,緊靠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靖邊縣和寧夏鹽池縣,海拔1 233~1 809 m,屬中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區(qū),具有明顯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量483.4 mm,主要集中在7—8月;年平均氣溫
7.8 ℃,無霜期146 d左右[1]。退耕還林后,經(jīng)過對基本農(nóng)田進行坡改梯、填溝置地、鹽堿地治理等改造后,吳起縣耕地基礎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土層深厚,土壤疏松,非常適合玉米種植,尤其是地膜覆蓋栽培。在吳起縣,因玉米具有抗旱耐寒、抗自然災害能力強、產(chǎn)量高及與其他農(nóng)作物相比較具有耕種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加上種植歷史悠久,種植技術基礎好,其一直非常受吳起縣當?shù)剞r(nóng)民的喜愛,常年種植面積在
0.87萬~1.00萬hm2。在吳起縣,玉米既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主要飼料來源,特別是近幾年因玉米價格持續(xù)走高,成為增加農(nóng)民收入的重要經(jīng)濟作物之一。其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要點歸納如下。
1 選地整地
1.1 選好地塊
種植戶需要選擇土壤肥力中上等、土層深厚、土壤疏松透氣的平臺地、緩坡地、梯田地、澗地或壩地等地種植玉米,最好是具有灌溉設施和交通便利的地塊,以利于種植戶在玉米生長期間開展灌溉、追肥、病蟲害防治、收獲,以及肥料、農(nóng)用機具運輸?shù)裙ぷ鱗1]。
1.2 精細整地
地塊選好后,種植戶需要及時進行整地。精細整地應建立在秋季深翻的基礎上,早春土壤解凍后進行頂凌耙地、撿拾干凈作物根茬及廢舊地膜,達到地面平整,土壤細碎、均勻且上虛下實的狀態(tài),以利于地膜覆蓋、播種和出苗,并蓄積好底墑和返漿水。
2 施足底肥
根據(jù)吳起縣生產(chǎn)實踐,每生產(chǎn)100 kg玉米籽粒,大約需要從土壤中吸收純氮、純磷、純鉀分別為3.5 kg、
1.7 kg、3.0 kg。按照此理論數(shù)據(jù),探索出當?shù)赜衩讋?chuàng)高產(chǎn)的最佳施肥方案。如果667 m2產(chǎn)量在800~
1 000 kg,每667 m2需要施腐熟農(nóng)家肥4 000~5 000 kg,碳酸氫氨50 kg或尿素20 kg,磷肥50 kg或玉米專用肥50~60 kg;如果667 m2產(chǎn)量在500~600 kg,每667 m2需要施腐熟農(nóng)家肥3 500~4 000 kg,碳酸氫氨30 kg或尿素20 kg,磷肥30 kg或玉米專用肥40~50 kg;如果667 m2產(chǎn)量在400~500 kg,每667 m2需要施腐熟農(nóng)家肥2 000~3 500 kg,碳酸氫氨25 kg或尿素
10 kg,磷肥25 kg或玉米專用肥30~40 kg,同時在玉米大、小喇叭口時期,根據(jù)玉米的長勢結合灌水每
667 m2每次各追施尿素2.5 kg或水溶肥5~10 kg,預防中后期玉米脫肥。為了保證玉米高產(chǎn),種植戶應增施農(nóng)家肥或有機肥,在農(nóng)家肥或有機肥不足的情況下增施化肥是促進玉米增產(chǎn)的重要措施之一。因玉米莖稈高大、粗壯,生長快,消耗養(yǎng)分多,在施底肥不足的情況下,生長中后期易出現(xiàn)缺肥的現(xiàn)象。
3 因地制宜選種
種植戶應根據(jù)吳起縣氣候特點、土壤肥力、所處海拔和無霜期等因素,在保證完成玉米生長整個生育期的前提下,選用抗病、耐寒耐旱、高產(chǎn)的玉米新品種[2]。周灣鎮(zhèn)、長城鎮(zhèn)、王洼子鄉(xiāng)等鄉(xiāng)鎮(zhèn)海拔在1 450~
1 809 m,無霜期95~105 d,適宜種植延科288、先玉696、大豐130等玉米品種。洛河川、白豹川、寧賽川等區(qū)域水肥條件較好,土壤疏松肥沃,無霜期較長(135~150 d),海拔在1 233~1 400 m,適宜種植登海3721、西蒙3358、西蒙6號、西蒙668等玉米品種。其余各鄉(xiāng)鎮(zhèn)海拔在1 350~1 680 m,適宜種植農(nóng)2020、萊科818、M1573等玉米品種。
4 適時播種
4.1 種子處理
自留小玉米種時,為了保證出苗齊、苗壯,在播種前需要進行浸種催芽。具體操作方法是播前2~3 d,將種子用40~60 ℃(無溫度計時用2份開水兌1份涼水)的溫水浸種12 h,然后撈出裝入麻袋(或布袋)
內(nèi),放在25~30 ℃的熱炕上催芽24 h。催芽過程中,每隔3~4 h要翻動一次,以防燒芽,待7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在正規(guī)種子經(jīng)營場所新購買的種子,是生產(chǎn)廠家經(jīng)過發(fā)芽率測試和種子包衣過的,開袋后即可播種,無須再進行處理。為保證苗全、苗壯,種植戶可用50%辛硫磷乳油拌炒熟的秕谷或油渣制成毒谷或毒餌,或用辛硫磷顆粒進行地下害蟲防治。
4.2 適時早播
一般情況下,10 cm土層處的地溫穩(wěn)定在8 ℃以上時,即可進行玉米播種。吳起縣一般是在4月1—15日進行起壟覆膜,4月20—30日進行打孔播種,起壟覆膜至打孔播種間隔10~15 d,目的是提升膜下10 cm土層處的地溫,防止土壤水分蒸發(fā),提墑、保墑,以利于玉米播種后及時發(fā)芽出苗。
5 規(guī)范化種植
5.1 制作劃行器
用長133.3 cm、寬6.7~10.0 cm的窄木條,兩頭釘靶,再用3根木棍釘成三角形簡易劃行器。而后沿等高線中心劃行,以備開溝起壟(主要適用于地塊面積小、地形不規(guī)則,人工種植自留小玉米種時)。這樣做有利于玉米出苗后行端直、玉米生長期間田間通風透光,方便田間管理中開展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灌溉及追肥等工作。
5.2 開溝施肥,起壟覆膜
人工種植時,沿已劃好的直線兩側開溝,每面一犁,按標準混施氮磷鉀復合肥,一次施入兩面溝內(nèi),然后每面翻蓋一犁,做到四犁起壟,重耙耱壟。起好的壟要達到行直、面平,無根茬,壟高3~5 cm,壟面寬60 cm,壟幅寬70 cm,做到上虛下實。壟整好后,將膜兩邊壓入土內(nèi)約4 cm,鋪展拉平,緊貼壟面,隔4~6 m橫壓一細土梁以防風揭膜。機械化種植時,按照制訂的種植方案中的行距,一次全部完成開溝、施肥、起壟覆膜、化學除草及布管(有灌溉設施時滴灌使用)等作業(yè)。機械化種植不但快、省時、省力,而且有利于玉米生長期間使用同樣幅寬的機械進行病蟲害防治、中耕除草等。
5.3 打孔澆水點播
該方法適用于地塊面積小、地形不規(guī)則,人工種植自留小玉米種。待種子發(fā)芽后,用廢舊手電筒或直徑在6.7 cm左右的木棍做成打孔器,一般孔深
6~7 cm,逐孔澆水,每孔點播2~3粒種子,再用濕土覆蓋。打孔時,種植戶應特別注意控制株距和行距,一壟兩行,行距33.33 cm。
機械起壟覆膜播種時,用手持點播器或手推滾式點播器按照播種方案中制定的留苗密度標準,調試好撥籽器的距離進行播種。一般行距33.33 cm,株距27~34 cm,667 m2留苗3 000~3 700株;行距33.33 cm,株距27~30 cm,667 m2留苗3 700~
4 000株;行距33.33 cm,株距24~27 cm,667 m2留苗4 000~4 500株;行距33.33 cm,株距20~24 cm,
667 m2留苗4 500~5 000株。對于高水肥田塊,玉米株距可縮小至20 cm,667 m2留苗4 500~5 000株。
6 加強田間管理
6.1 查苗、放苗、補苗、間定苗、蹲苗
播后10 d左右,種植戶需要進行查苗、放苗,當發(fā)現(xiàn)玉米苗未從播種孔中長出,而是頂在地膜上時應及時將玉米苗從播種孔中放出,防止白天因溫度高而造成燒苗,并用濕土將玉米苗周圍的播種孔封住,以利保墑,同時防止大風從孔中進入揭膜。若發(fā)現(xiàn)缺苗,種植戶應及時催大芽補種。在玉米3~4葉期,開展間苗工作;在5~6葉期,開展定苗工作[3]。間定苗后至拔節(jié)期,玉米需水量較少,在保證正常生長的情況下,一般不需要進行澆水,可適當干旱進行蹲苗,促進玉米根系生長發(fā)育,有利于玉米后期生長。
6.2 根外追肥
玉米從拔節(jié)期開始時生長迅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養(yǎng)分,播種時施用的底肥已基本耗盡,在8~9葉
時易發(fā)生脫肥現(xiàn)象。因此,對于無灌溉設施、面積小、零星種植的地塊,種植戶可在玉米小行間打孔追肥,孔深13~17 cm,一般667 m2追施尿素5 kg左右,將尿素兌水配制成溶液施用。對于有灌溉設施的地塊,種植戶可將水溶肥采用漫灌或滴灌的方式進行施用,追肥次數(shù)可根據(jù)玉米具體生長情況、降水量及灌溉情況而定。
6.3 重視灌溉
玉米生長期間,一般情況下要進行3次灌溉。第1次灌水:拔節(jié)期至大喇叭口期(6~12葉期),玉米開始快速生長,需水肥量開始增加,此時應適當灌溉和追肥,保障玉米對水肥的需求量。第2次灌水:大喇叭口期至孕穗期(13~16葉期)是玉米生長過程中需水肥最多的關鍵時期,為保障玉米正常生長發(fā)育,防止因干旱造成“卡脖旱”,部分植株出現(xiàn)難以抽雄、授粉結實不良、空稈等現(xiàn)象,影響產(chǎn)量,甚至絕收,所以這個時期若遇干旱一定要及時進行灌溉并追肥。第3次灌水:孕穗期至授粉灌漿期
(17~20葉期),玉米需水肥量開始減少,在保障玉米正常生長發(fā)育的情況下適當進行灌溉和追肥??傊鶕?jù)降水時間和降水量靈活掌握3次灌溉的時間和灌溉量。
6.4 病蟲害防治
目前,吳起縣玉米生產(chǎn)上的病蟲害主要有玉米螟、雙斑長跗螢葉甲、黏蟲、玉米絲黑穗病、大(小)斑病等,種植戶在防治過程中要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發(fā)現(xiàn)病蟲害,要及時抓住防控最佳時期實施統(tǒng)防統(tǒng)治和聯(lián)防聯(lián)控。種植玉米要實行輪作倒茬,選擇抗病性好的玉米品種,加強田間栽培管理,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多施鉀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1)玉米螟。①及時清理田間玉米秸稈和周邊的殘枝落葉,破壞玉米螟的越冬場所,減少越冬蟲源,降低蟲口密度。②在玉米心葉期,種植戶可每667 m2用1.5%辛硫磷顆粒劑1~2 kg與5~10 kg細土或細沙混勻,撒入玉米心葉內(nèi)進行防治。③在玉米心葉末期,可選用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生物農(nóng)藥,或選用四氯蟲酰胺、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殺蟲劑進行噴霧防治。
2)雙斑長跗螢葉甲。在玉米吐絲授粉期,當田間調查時平均每株超過5頭時,選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噻蟲嗪、吡蟲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殺蟲劑,抓住低齡幼蟲防控的最佳時期實施統(tǒng)防統(tǒng)治和聯(lián)防聯(lián)控,重點噴施玉米果穗花絲等受害嚴重部位。
3)黏蟲。每667 m2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倍液或20%氯蟲苯甲酰胺1 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2~3次。需要注意的是,噴霧要均勻全面,地面、地頭、地畔、路邊的雜草都要噴到。因黏蟲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為獲得最好防治效果,應在10:00前或16:00后進行防治。
4)玉米絲黑穗病。①可于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用種子質量0.2%的2%戊唑醇拌種劑進行拌種。②加強田間清潔,消滅初侵染源,發(fā)現(xiàn)病株時,及時拔除病株進行集中深埋或燒毀處理。
5)大(?。┌卟?。①選擇抗病品種,及時將田間病株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減少病源[4]。②在玉米生長過程中,適時灌溉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發(fā)病時,用40%克瘟散乳劑500~1 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 d噴藥1次,連續(xù)噴灑2~3次。
7 適時收獲
玉米成熟期包括乳熟期(果穗中部籽粒干質量迅速增加,體積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狀后至糊狀)、蠟熟期(果穗中部籽粒干質量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蠟狀,用指甲可以劃破)、完熟期(籽粒干硬,籽粒基部出現(xiàn)黑色層,乳線消失,并呈現(xiàn)出品種固有的顏色和光澤)3個時期,當?shù)貕K中50%以上的玉米植株達到上述標準時,說明玉米已經(jīng)成熟,可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進行收獲[5]。對于收獲后的玉米,可將其空中懸掛(零星植株)或建空中玉米籠、樓(種植面積大)進行通風晾曬和貯存,防止出現(xiàn)霉變和鼠害。
參考文獻:
[1] 趙玉兵,藺璽霞.玉米膜側種植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9(11):17.
[2] 李洪銘.玉米高產(chǎn)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探究[J].智慧農(nóng)業(yè)導刊,2022,2(10):55-57.
[3] 吳曉男,李冬.玉米高產(chǎn)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對策研究[J].種子科技,2022,40(6):35-37.
[4] 李鐵.玉米高產(chǎn)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種子科技,2022(3):106-108.
[5] 宗世潤,石俠.吳起縣全膜雙壟溝玉米種植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8(8):21.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