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和新要求,匯聚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思想體系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弘揚,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刻提煉,也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豐富實踐的深度理論探索與經驗總結,對新時代文化建設具有舉旗定向的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給予高度重視,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論述構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加強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既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全社會文明素養(yǎng),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選擇。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在明確使命任務、遵循原則要求、堅持價值導向、豐富具體內容以及探索建設路徑等方面,為家庭文明建設提供思想方法指引。
一、加強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對個人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社會的穩(wěn)定以及國家的長治久安,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家庭文明建設,對解決當前家庭中產生的新情況、新問題,促進社會主義廉潔文化建設,培育良好的社會風氣,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均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家庭文明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全局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家庭聯(lián)系著個人與國家,個人離不開家庭,國家也離不開家庭,家庭安則國安,家庭穩(wěn)則國穩(wěn)。家庭文明建設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而且與社會文明程度之間存在著密切的互動關系。一方面,社會文明的整體提升為家庭文明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與正面影響;另一方面,家庭文明建設又如同社會文明的一面鏡子,其發(fā)展水平直接反映并影響著社會的整體文明風貌。步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中國式現(xiàn)代化正全面推進強國建設邁向新高度。在此過程中,強大的文化軟實力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家庭文明建設,作為提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程度,增強社會主義文化軟實力的有效路徑,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與時代重任。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通過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以期全面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隨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細化要求,強調要“健全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體制機制”[1]33,這為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強家庭文明建設是應對當前新的家庭問題的重要路徑。中國家庭文化源遠流長,歷經世代傳承,涌現(xiàn)出眾多世家望族與優(yōu)良家教家風,這些通過家規(guī)、家譜、家訓等形式得以延續(xù)至今,為新時代的家庭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文化資源。盡管當代家庭在功能與角色上仍保持著與傳統(tǒng)家庭的內在一致性,但在結構形態(tài)、規(guī)模大小、教育方式及內容等方面,卻呈現(xiàn)出顯著的時代差異。例如,昔日五世同堂的大家族景象已逐漸轉變?yōu)楝F(xiàn)代三人小家庭的溫馨模式;傳統(tǒng)的多子女家庭被獨生子女家庭所取代;男女分工也從昔日的男耕女織轉變?yōu)楝F(xiàn)今的并肩勞作與性別平等。面對這些變化,現(xiàn)代家庭正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zhàn)與問題,如城市化進程中日益凸顯的空巢老人現(xiàn)象、夫妻兩地分居的困境、農村地區(qū)天價彩禮導致的經濟負擔、因婚致貧的社會問題,以及獨生子女教育的特殊性、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家庭文化的傳承難題,還有日益嚴峻的高離婚率與少子化趨勢等。這些問題不僅關乎家庭幸福,更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亟需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與積極應對。因此,加強家庭文明建設是解決當前家庭問題的迫切需求,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保?]3
家庭文明建設是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家庭文明涵蓋了家庭成員的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及價值追求,其內涵深刻體現(xiàn)在家庭教育的理念、家教的方式以及家風的形成等多個維度。近年來,隨著傳統(tǒng)家庭結構向現(xiàn)代家庭模式的轉型,一些傳統(tǒng)中的優(yōu)秀家教家風未能得到有效承續(xù),而部分陳規(guī)陋習卻有所抬頭。同時,受不良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諸如拜金主義、功利主義、裙帶關系、圈子文化等不良風氣不可避免地滲透進了家庭建設之中,對家庭成員產生著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并反映在家教家風的具體表現(xiàn)上。這些不良的家教家風一旦折射到社會層面,便會導致攀比之風盛行、護短行為頻發(fā)、走后門現(xiàn)象屢禁不止等不正之氣的蔓延。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領導干部的家風對于社會風氣具有直接的示范效應與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來看,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干部走向嚴重違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領導干部不僅在前臺大搞權錢交易,還縱容家屬在幕后收錢斂財,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響經商謀利、大發(fā)不義之財?!保?]55因此,更要注重家庭文明建設,通過家風帶動政風、社會和民風的轉變。
問題是時代的反映,理論是時代的先聲。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亟須新的文化理論作為指引,以確保家庭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與路徑前行。習近平總書記立足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與家庭觀,結合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使命與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思想具有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特征,為解決當前家庭面臨的問題,推動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對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的引領作用
在2023年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文化思想首次被提出,這標志著該思想體系的正式形成。這一思想體系,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文化建設領域的實踐探索、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它圍繞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使命任務、原則要求、制度保障及總體路徑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和新方法,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行動指南,對文化建設的各個層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與意識形態(tài)工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文學藝術繁榮等多個方面、多個領域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豐富內涵。新時代推進家庭文明建設,必須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家庭文明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要以文化強國為目標。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并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再次重申了這一文化使命。這一使命根植于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總體歷史任務之中,凸顯文化作為上層建筑的關鍵組成部分,需要與社會經濟政治的發(fā)展保持同步,并為其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強國集中體現(xiàn)為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包括強大的意識形態(tài)凝聚力、強大的文化引領力和廣泛的文化影響力等多個維度。在致力于文化強國建設的過程中,中華民族正實現(xiàn)從工業(yè)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跨越,創(chuàng)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層次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與生態(tài)文明。因此,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需以文化強國建設為目標,不僅要強調家庭物質文明現(xiàn)代化,而且也要強調家庭精神文明現(xiàn)代化。通過家庭建設這一微觀基礎,不斷提高家庭成員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質與崇高的價值取向,進而推動家庭文明程度與社會文明程度的雙重提升。這一過程將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領力,使家庭文明成為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強大推動力量。
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要遵循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指導和以人民為中心的三大基本原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宏偉藍圖中,首先,要堅持黨對文化建設的領導權,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政治原則。其次,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領域的指導地位,為文化建設提供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確保文化建設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導向性。再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人民的需求與福祉置于文化建設的核心位置,體現(xiàn)其根本價值追求。在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作為做好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的堅強政治保障,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保證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的科學性、引領性和方向性,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家庭問題,探索家庭建設規(guī)律和科學路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家庭文明建設作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重要內容,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家庭文明建設,不斷提高家庭成員道德水平、精神境界,從而不斷凈化社會風氣,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做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
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特定社會形態(tài),必然有著與其相一致的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化軟實力的靈魂,對社會發(fā)展起到引領性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了其核心價值觀必然體現(xiàn)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價值屬性。自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作為一項根本任務,切實抓緊抓好”[3]54。在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的語境下,必須“在家庭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19,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基本要求貫穿到家庭文明建設中,實現(xiàn)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的價值追求與家庭建設的深度融合。通過培養(yǎng)家國情懷,不斷促進家庭倫理與新時代社會道德、個人品德的和諧統(tǒng)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提倡愛家愛國相統(tǒng)一,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貢獻?!保?]71
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要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建設資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保?]34這不僅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多元來源,還闡明了其內容的豐富性,即基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融合,形成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機統(tǒng)一體。其中,精神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體,涵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基于公有制并契合中國國情與文化特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哲學社會科學、道德宗教、文學藝術等豐富內涵。在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中,要以“第二個結合”為根本路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家庭中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以此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家庭觀,推動中華家庭優(yōu)秀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具體而言,要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寶庫中汲取養(yǎng)分,如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民族精神、價值追求、文學藝術及中國哲學智慧。同時,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亦是不容忽視的資源寶庫,如紅色家風、集體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等,均為家庭文明建設提供了寶貴借鑒。此外,還需緊密貼合時代脈搏,深入剖析新時代的家庭特征與具體國情的基礎上,探索家庭建設的內在規(guī)律,不斷推進家庭文明建設邁向新高度。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的策略
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其明體適用、體用貫通的特質,彰顯了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堅持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領性,確保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同時也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貫穿到家庭文明建設的各個層面,將其轉化為具體可行的實踐指南。這一過程中,既要凸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普遍性和指導性,又要體現(xiàn)出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的特殊性與具體性。
引導全社會重視家庭,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社會進步、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支點。家庭從古至今都具有重要意義。從歷史上看,重視家庭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華民族以家庭為基礎,形成了傳統(tǒng)的家國天下一體的宗法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個人與家庭、社會和國家聯(lián)結成了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并由此形成了家國一體的民族情懷、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賢妻良母、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的道德品質,尚禮重德、孝悌忠信的倫理要求,以及崇尚和諧、注重整體的思維方式等。時至今日,家庭仍然發(fā)揮著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對于促進社會文明、社會價值引領、保障社會和諧穩(wěn)定、家庭撫養(yǎng)和養(yǎng)育功能發(fā)揮等,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fā)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保?]3因此,引導全社會重視家庭建設,需通過社會教育、輿論引導、制度保障等多維度舉措,激發(fā)民眾對家庭價值的重新認識與歸屬感。重視家庭,意味著回歸家庭角色。女性要承擔起教育子女、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的責任;男性則需扮演好作為丈夫、父親和兒子的角色,而“不能在家里當‘大爺’,不能回到家里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2]9。夫妻雙方要共同承擔起家庭責任,拒絕“甩手掌柜”行為。重視家庭,意味著回歸家庭基本功能。目前出現(xiàn)的低生育率、高離婚率、天價彩禮等社會問題,其根源在于家庭觀念淡化與功能弱化。因此,強化家庭的情感溝通、教育引導及社會生產與人口在生產功能,是當務之急。唯有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家庭對于個人成長、社會穩(wěn)定與國家繁榮的深遠意義,才能有效推動家庭文明建設的深入發(fā)展。
通過家教家風建設切實提高家庭文明程度。家教家風作為家庭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孩子的成長成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從誕生到成長,每一步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與呵護。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圩?,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保?]19這一論述強調了家教家風在人生初期塑造孩子品格的重要性。注重家教,首要任務是知識的傳承。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積累知識、逐步社會化的過程。家庭教育因此首先承擔著知識教育的重任,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廣泛領域的知識,幫助孩子認知自我、自然與社會,并學會適應。然而,家教并不僅限于知識的傳授。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同樣至關重要。道德是社會和諧與家庭穩(wěn)定的基石,缺乏道德約束,個體可能突破社會底線,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因此,家庭教育需注重品德教育,父母通過言傳身教,培養(yǎng)孩子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jié)約、熱愛國家等良好品質。家風作為家庭成員在家庭及社會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共同行為習慣、思維模式、價值取向及精神特質的總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家風的形成,既需要傳承傳統(tǒng)優(yōu)良家風,也離不開家庭成員的共同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孕育了眾多優(yōu)良家風模范故事,如曾子殺豬、孟母三遷等,這些故事蘊含著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等傳統(tǒng)美德。同時,紅色家風作為傳統(tǒng)家風的繼承和弘揚,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品質,如舍小家顧大家、大公無私、艱苦奮斗等,都是紅色家風的生動體現(xiàn)。在傳承傳統(tǒng)家風和紅色家風的過程中,應注重學習其內涵與品質,將其轉化為家庭教育的方法,從而建設富有傳統(tǒng)內涵、具有時代特色的良好家風。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是良好家風建設的重點。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yǎng)和家風建設。他提醒領導干部“要加強道德教育,引導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明大德、嚴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養(yǎng)心性”[5]134。領導干部作為社會的精英和榜樣,其家風對于政風、社風和民風具有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因此,領導干部應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坦坦蕩蕩為官”[6]148。同時,要管好親屬子女,做到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既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又要嚴格監(jiān)督與管理。通過嚴管厚愛相結合,培育良好家風,使領導干部成為廉潔文化的引領者、良好社會風氣的影響者。
形成合力,推動形成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家庭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全體家庭成員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是家庭文明建設的政治方向和堅實保障。黨的領導需體現(xiàn)在對家庭建設的思想引領與組織推動上,即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明確家庭文明建設的重大任務、重點內容和原則路徑,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推動愛家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同時,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家庭美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抵制封建迷信,推動移風易俗。在組織層面,黨應加強對群團組織,各行業(yè)、社會機構和相關部門的領導,確保其將家庭文明建設納入重要議程。利用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等平臺,結合傳統(tǒng)文化、紅色文化及現(xiàn)實資源,依托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青年節(jié)、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開展豐富多樣的家庭文明評選、家風故事分享、道德講堂、家庭幫扶等活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部門應發(fā)揮協(xié)調督導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2]66。此外,形成社會合力,加強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培養(yǎng),“誰都不是旁觀者,誰都不能置身事外”[2]69。家庭作為第一課堂,需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圩?。教育、婦聯(lián)等部門應整合社會資源,充分利用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紀念館等公共設施的育人功能,發(fā)揮學校思想政治課的積極作用。通過多方協(xié)作,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家庭觀,引導青少年愛家與愛國,愛黨與愛民相統(tǒng)一,促進家庭和諧與社會進步,共同構建新時代的家庭文明。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2]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3]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4]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5]習近平.論黨的自我革命[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本文系2024年江蘇省黨校系統(tǒng)重點調研課題(XT24005)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徐江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