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滑雪產(chǎn)業(yè)迎來爆發(fā)式增長,滑雪傷害事故也漸次頻發(fā),滑雪者安全行為意向問題引發(fā)廣泛關注。運用模型假設、問卷調查、偏最小二乘法結構方程模型(PLS-SEM)等方法,研究高級滑雪者的安全行為意向,并檢驗保護動機理論(PMT)在滑雪領域的應用效果。得出除感知嚴重性以外,自我效能、回報因子、反應成本、反應效能、感知脆弱性等均對保護動機具有正向顯著影響;通過保護動機作為中介變量,自我效能、回報因子、反應成本正向顯著影響安全行為意向,感知嚴重性、反應效能的正向影響不顯著,感知脆弱性轉而呈現(xiàn)出負向影響;將PMT應用于滑雪領域研究具有可行性,兼用PLS-SEM進行分析會使研究結果更加可靠與適用。建議滑雪場評定滑雪者水平并作出標識,以便于監(jiān)督管理;有效分隔單板和雙板滑雪者的滑行軌跡,降低事故發(fā)生的風險;未來繼續(xù)進行跨時段、跨區(qū)域、跨文化的采樣研究,進一步檢驗模型的普適性。
關鍵詞:高級滑雪者;行為意向;影響機制;保護動機理論
中圖分類號:G80-0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488(2025)01-0037-11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Safety Behavior Intention of Advanced Skiers
—Application of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in the skiing field
WANG Jinpeng1, LIU Yong2, GUO Zhaofeng1, LI Dan1, ZHANG Weizhong2
(1.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 China; 2. Tourism equipment for plateaus and mountains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China’s skiing industry, skiing injury accidents have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and the issue of skiers’ safety behavior intention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This study uses methods such as model hypothe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PLS-SEM) to explore the safety behavior intention of advanced skiers and examin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PMT) in the skiing 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cept for perceived severity, self-efficacy, reward factors, response cost, response efficacy and perceived vulnerability all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rough protection motivation as a mediating variable, self-efficacy, reward factors and response cost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safety behavior intention. The positive impacts of perceived severity and response efficacy are not significant, and perceived vulnerability instead shows a negative impact. Applying PMT to research in the skiing field is feasible, and using PLS-SEM for analysis makes the research results more reliable and applicabl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ski resorts assess and label skiers’ skill levels for better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Effectively separate the skiing trajectories of snowboarders and skiers to reduce the risk of accidents. In the future, continue sampling research across different time periods, regions and cultures to further test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model.
Key words: advanced skiers; behavior intention; influence mechanism;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1 研究背景與理論基礎
1.1 研究背景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迅速發(fā)展,滑雪逐漸從古代人們賴以生存的交通方式演變?yōu)樾蓍e娛樂、健身鍛煉和競技比賽的運動項目。自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后,大眾滑雪運動和滑雪產(chǎn)業(yè)持續(xù)升溫,已成為中國參與人數(shù)增長最快的運動之一?!?022-2023中國滑雪產(chǎn)業(yè)白皮書》[1]數(shù)據(jù)顯示,2022-2023雪季財年期間,參與滑雪的人數(shù)為1 118萬人,處于對外營業(yè)狀態(tài)的雪場總數(shù)為697家。在全國范圍內大眾對冰雪運動的廣泛參與下,參與總量達到3.46億人,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許多與冰雪運動安全相關的問題[2]。例如,高山滑雪和單板滑雪運動備受青睞,但一些人會在滑雪時聆聽音樂、挑戰(zhàn)地形公園的極限,以及錄制自己或同伴的滑雪視頻等,這些行為使得本就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運動融入了更多風險色彩[3]。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4],非專業(yè)滑雪者的傷害發(fā)生率為5‰~7‰,滑雪運動傷害導致雙板滑雪者的總死亡率為4%、單板滑雪者的死亡率為1.9%。隨著滑雪事故的頻繁發(fā)生,人們對滑雪運動安全產(chǎn)生了擔憂[5],由此對滑雪運動安全行為的重視程度也與日俱增。
滑雪運動能夠緩解壓力并對參與者的身體和心理進行極限挑戰(zhàn),相比于其他運動,滑雪更容易滿足大眾的休閑需求[6]。在此背景下,國內關于滑雪安全行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眾滑雪者,而高級滑雪者由于在滑雪安全方面具備更豐富的經(jīng)驗、技能和意識,因而對該群體的研究相對較少。高級滑雪者是依據(jù)國家體育總局2019年制定的《雙板滑雪大眾技術等級標準》和《單板滑雪大眾技術等級標準》[7-9]進行判斷,即要求達到滑雪大眾技術等級標準8~9級。本研究將通過觀察高級滑雪者在面對滑雪活動潛在風險時的行為決策過程和應對策略,分析這些因素如何影響他們的安全行為意向。同時,研究還將擴展保護動機理論在體育旅游和冰雪運動領域的應用,為理解滑雪者的安全行為意向提供新的理論視角,這有助于豐富和深化該理論在非健康行為改變和風險管理領域的實證研究。其實踐意義在于通過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措施,啟示和指導相關機構、滑雪場在滑雪安全管理與服務提升方面作出合理的決策和改進,從而促進整個滑雪產(chǎn)業(yè)健康發(fā)展。
1.2 保護動機理論及其應用
保護動機理論(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PMT)建立在健康信念理論模型基礎上,指出人們形成決策是基于威脅評估和應對評估的結果[10]。PMT最初起源于社會心理學領域,弗洛伊德等學者是最早提出該理論的人。羅杰斯等學者在此基礎上加以補充和改進,進一步融入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從而形成了目前的PMT。Ong Mei Fong[11]提出PMT是一個潛在的良好框架,人們積極的行為改變可以減少受傷的風險,PMT也可以預測行為意向。PMT主要包括感知嚴重性、感知脆弱性、反應效能、自我效能、回報因子、保護動機、反應成本及行為意向等因素,由于目前學術界對PMT在高危運動領域的應用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將嘗試拓展PMT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文以高級滑雪者的安全行為意向為研究對象,開展調查地點為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該中心位于北京市西北方向的延慶區(qū)小海坨山南麓區(qū)域,區(qū)域頂端最高點是小海坨峰,海拔2 198.38 m,從小海坨峰向西南和東南方向延伸,沿著山脊線最終匯聚于佛峪口溝的上口,海拔1 238 m[12]。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是我國第一座按冬奧會賽事標準建設的高山滑雪場館,擁有國內唯一符合冬奧會標準的賽道,承載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高山滑雪所有項目的比賽。其中,B索的峽谷競速賽道(海坨碗賽道)最大坡度達到57°,平均坡度為29°[13]。此賽道為北京冬奧會滑降比賽的賽道,賽后對外開放,但要求大眾滑雪等級至少要達到8級的滑雪者才允許入內。由于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會吸引眾多高水平的滑雪者前來挑戰(zhàn),因此,選擇這里對高級滑雪者的安全行為意向進行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實踐意義。
2.2 研究方法
2.2.1 模型假設法
本文采用PMT模型開展研究,將感知嚴重性、感知脆弱性、反應效能、自我效能、回報因子、反應成本6個維度作為自變量,以保護動機作為中介變量,高級滑雪者安全行為意向作為因變量,對高級滑雪者的安全行為意向進行分析。各個自變量維度的設定邏輯和關系假設,如下所示:
2.2.1.1 感知嚴重性與感知脆弱性
個體對不安全行為的感覺越脆弱、認為威脅越嚴重,就越會引起個體危險感;而感知到的威脅越大,個體越有可能被激勵,并越有可能通過個體保護動機形成采取保護行為的意圖[14]。在本研究中,感知嚴重性反映高級滑雪者感知人身安全受到傷害而造成的嚴重性程度,感知脆弱性反映高級滑雪者感知人身安全受到傷害的可能性程度。根據(jù)PMT過往應用的研究,感知嚴重性與感知脆弱性程度越高,其保護動機就會越強烈[15]。由此提出假設:
H1:高級滑雪者的感知嚴重性對其保護動機具有正向顯著影響。
H2:高級滑雪者的感知脆弱性對其保護動機具有正向顯著影響。
2.2.1.2 回報因子
回報因子包括內部回報和外部回報兩個部分,內部回報和外部回報會削弱個體對威脅的感知水平,強化個體不良行為動機,是抵御個體實施適應性行為的重要因素[16]。例如,孟亞博[17]對大學生信息安全行為影響因素進行研究,通過深入分析大學生在社交網(wǎng)絡中信息安全的影響因素,得出回報因子等因素會對大學生的信息安全行為產(chǎn)生顯著影響。在本研究中,內部回報是指高級滑雪者在滑雪過程中采取不安全行為所帶來的心理上的主觀刺激感和愉悅感;外部回報是指在身邊朋友以及同伴的引導下,高級滑雪者采取冒險行為,從而獲得社交認可。由此提出假設:
H3:回報因子對高級滑雪者的保護動機具有正向顯著影響。
2.2.1.3 自我效能、反應效能與反應成本
自我效能是個體面對危險時采取行為降低危險的能力,當個體意識到一些行為對健康的傷害性較大時,且通過保護動機能對其認知行為改變能帶來好處,那么作出行為改變的代價就會相對較小[18]。PMT更科學地解釋了行為改變的機制,認為當個體認為不良危險行為的危險性高,且作出行為改變的收益較大時,就更容易激發(fā)行為改變[19]。反應效能是指人們對采取保護、預防行為的有效性的信心或看法,它反映了個體對后續(xù)選擇行為的結果期望[20]。反應成本指個體主觀感知采取保護行為需要付出的代價,本研究中主要包括高級滑雪者為保證安全行為需花費的時間成本和經(jīng)濟成本;此外,反應成本還會影響高級滑雪者的參與感與體驗感[21]。由此提出假設:
H4:高級滑雪者的自我效能對其保護動機具有正向顯著影響。
H5:高級滑雪者的反應效能對其保護動機具有正向顯著影響。
H6:高級滑雪者的反應成本對其保護動機具有正向顯著影響。
H7:高級滑雪者的保護動機對其安全行為意向具有正向顯著影響。
綜上,本研究完成模型變量設定,并建立假設概念模型(圖1)。
2.2.2 問卷調查法
2.2.2.1 量表制定
由于本文的假設概念模型包括8個潛在變量,為了對各潛在變量進行觀測,研究專門設計了高級滑雪者安全行為意向量表,表中每個潛在變量均由3~4個觀測變量組成。量表設計借鑒了徐錦[22]、趙鈺瑄[23]、姜博[24]、張曉娟[25]等學者的研究成果,并結合高級滑雪者的屬性特征進行調整。量表制定完成后,通過發(fā)放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數(shù)據(jù),以實現(xiàn)對各觀測變量的統(tǒng)計分析。
2.2.2.2 問卷設計
為使各觀測變量更貼近實際情況、更容易被調查對象理解,調查問卷以題項方式對其進行了具象描述,合計擴展為44個題項。問卷結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人口統(tǒng)計學基本特征統(tǒng)計;第二部分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完全不同意=1;不同意=2;一般=3;同意=4;非常同意=5)。預調查數(shù)據(jù)收集時間為2023年12月27~29日,合計發(fā)放60份問卷,調查對象為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峽谷競速賽道(海坨碗)上運動的高級滑雪者。在預調查后對問卷進行了信效度檢驗,并根據(jù)刪除項后可靠性統(tǒng)計和公因子方差對題項進行了刪除和調整。最終,問卷第二部分保留了24個題項作為觀測變量,以此解釋高級滑雪者的安全行為意向特征。
2.2.2.3 數(shù)據(jù)收集
研究首先利用“問卷星”平臺創(chuàng)建問卷二維碼并發(fā)布問卷,于2024年1月19日到達調查地點,通過App邀請高級滑雪者填寫問卷。數(shù)據(jù)收集時間為2024年1月20日~2月8日,研究人員在峽谷競速賽道緩沖區(qū)等待高級滑雪者經(jīng)過,邀請其填寫問卷,并與調查對象一同乘坐纜車,期間進行滑行技術及滑雪相關話題交流,如天氣、人流量、雪質、雪況和裝備等,以增加調查對象的信任感。由于只有少部分調查對象會經(jīng)過峽谷競速賽道緩沖區(qū),因而可供調查的對象數(shù)量較少,平均每天只能收集20份左右的問卷。因此,在集散廣場聊天休息時,研究人員也會以觀看高級滑雪者在峽谷競速賽道上的滑行視頻等為由,讓調查對象面對面掃碼填寫問卷。最終,全部調查期內合計發(fā)放問卷315份,回收有效問卷303份,有效率約為96.19%。
2.2.3 偏最小二乘法結構方程模型法(PLS-SEM)
結構方程模型(SEM)被稱為第二代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相較于第一代統(tǒng)計工具回歸模型,SEM可以幫助研究人員通過同時建模多個構念,在單一、系統(tǒng)和全面的分析中回答一系列相互關聯(lián)的研究問題[26]。PLS-SEM是一個無分布要求(Distribution-free)的加權回歸分析過程,對顯變量數(shù)據(jù)沒有硬性的正態(tài)分布要求[27]。其應用可以參考溫忠麟[28]利用SmartPLS 4.0軟件構建和檢驗假設模型,并對各變量之間的路徑關系及中介效應所作的分析。
本研究采用PIS-SEM的理由主要原因在于:1. PLS-SEM適用于小樣本分析,其精確性優(yōu)于CB-SEM、嶺CB-SEM;2. PLS-SEM在估計其他潛變量對它的影響(路徑系數(shù))時最精確;3. PLS-SEM更重視局部擬合指標,如每個內生構件的R值以及路徑系數(shù)的顯著性,而不太關注整體模型擬合度[29];4. 本研究通過對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后發(fā)現(xiàn),由于數(shù)據(jù)呈現(xiàn)偏態(tài)分布,并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故而不選擇采用CB-SEM。另外,本研究屬于將PMT應用于滑雪領域的探索性嘗試,因此選取PLS-SEM進行分析會更加可靠與適用。
3 結果分析與討論
3.1 研究結果分析
3.1.1 樣本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
運用SPSS 26.0軟件對被調查高級滑雪者的性別、年齡、學歷、職業(yè)、雪齡、月收入等情況進行分析。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通過表1統(tǒng)計,研究對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運動的高級滑雪者特征進行觀察。從性別分布來看,男性比例較高,原因在于影響女性參與冰雪體育旅游的因素依次是:口碑評價→價格合理→愉悅心情→優(yōu)越感、享受生活[30];冰雪運動的技術門檻比較高,參與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31],而這些特性是導致男性較多的重要變量。
從年齡分布來看,18~40歲的高級滑雪者占到了全部調查對象的70%以上,這與前人研究的滑雪運動者年齡結構吻合[32]。由于18~40歲的滑雪者通常具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高強度的體育活動,因此該年齡段的高級滑雪者比例較高。
從學歷分布來看,情況與前人對冰雪旅游地提升模式的人口結構研究結果相符[32]。其中,高級滑雪者人數(shù)隨著學歷的提升整體上有所增加,表明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高級滑雪者更容易通過媒介等途徑獲取運動技術信息。大專學歷的高級滑雪者占比較大,可能得益于一些滑雪者具有??票I(yè)教育背景,例如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yè)學院、張家口市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等大專院校會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冰雪運動技能,并為其提供更多參與滑雪的機會和條件。
從職業(yè)分布來看,高級滑雪者職業(yè)背景廣泛,以企業(yè)職員為主要職業(yè)類型,這一現(xiàn)象可能與企業(yè)職員的收入水平相對較高有關。較高的收入不僅使企業(yè)職員擁有更強的經(jīng)濟承受力來參與滑雪運動,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多自由安排休閑時間的選擇[33],并在整體條件上優(yōu)于政府機關人員和自由職業(yè)者。
從雪齡分布來看,高級滑雪者的雪齡以1~5年為主,也與前人對大眾滑雪運動現(xiàn)狀調查結果基本吻合[34],證明要達到高水平滑雪技術的練習時間平均在3年左右。
從月收入分布來看,大部分高級滑雪者的月收入在9 000元以上,原因在于高級滑雪者需要支付較高的裝備、場地費用,只有月收入相對較高才能夠更好地支撐高級滑雪者的活動需求。
3.1.2 測量模型檢驗
運用SPSS 26.0軟件,對調查問卷中的24個題項進行因子降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中的最大方差法旋轉后因子矩陣。結果顯示:所有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且所有標準化載荷均大于0.5,由此提取出8個公因子。測量問卷總體的Cronbach’s α=0.911,大于0.7;KMO值=0.858,大于0.7;Bartletts球形檢驗=4 371.601,自由度=276,Plt;0.001,均表明數(shù)據(jù)適合進行因子分析,見表2。
3.1.2.1 收斂效度檢驗
通過PLS-SEM分析發(fā)現(xiàn),影響高級滑雪者安全行為意向的各潛變量的組合信度值(CR)均位于0.7~0.95,表明各潛變量都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此外,所有潛變量的平均方差提取值(AVE)均大于0.5,進一步驗證了量表的可靠性和構念效度。絕大多數(shù)因子的載荷值均超過0.7,表明這些因子對測量的潛變量具有較高的解釋力。收斂效度檢驗結果,見表3。
3.1.2.2 區(qū)分效度檢驗
為檢驗潛變量的構建效度,研究進行了Fornell-Lacker檢驗(表4)。結果表明:所有潛變量在統(tǒng)計層面上展現(xiàn)出了區(qū)分效度,各潛變量的AVE平方根均顯著高于它們自身與其他變量的相關系數(shù),從而驗證了概念之間的區(qū)分性,確保了各潛變量在理論模型中的明確界定和獨特性。
在Fornell-Lacker檢驗的基礎上,研究還進行了異質-單質比率(Heterotrait-monotrait ratio,HTMT)分析(表5),進一步確認研究模型中各潛變量的區(qū)分效度。結果表明:所有潛變量之間的HTMT比率均低于0.85,進一步證實了各構念之間的區(qū)分性,確保了研究模型結構的清晰和獨立。
3.1.3 解釋力檢驗與模型適配度
在本研究中,所構建的高級滑雪者安全行為意向模型的R2=0.458,表明該模型對高級滑雪者安全行為意向的解釋力為45.8%,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各個測量維度具有較好的解釋力。在模型適配度方面,飽和模型結果用標準化殘差平方根(SRMR)和規(guī)范擬合指數(shù)(NFI)加以衡量。其中,SRMR值越小,表示模型擬合效果越好,一般認為其值在0.08以下時,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本研究模型的SRMR=0.061,可知模型的擬合效果較為理想。NFI值越接近于1,說明模型擬合效果越好。本研究模型的NFI=0.746,雖然存在不足,但接近可接受的范圍,整體仍具有一定的擬合度??傮w而言,本研究將PMT應用于高級滑雪者安全行為意向模型,在R2、SRMR、NFI等關鍵指標上表現(xiàn)良好,具有一定的解釋力和適配度。
3.1.4 直接效應檢驗
通過PLS-SEM對所獲得的路徑進行直接效應檢驗(表6)。結果顯示:自我效能(T=4.699,Plt;0.001)對保護動機的正向影響顯著,假設H4成立;回報因子(T=4.739,Plt;0.001)對保護動機的正向影響顯著,假設H3成立;反應成本(T=2.027,Plt;0.05)對保護動機的正向影響顯著,假設H6成立;感知嚴重性(T=0.204,Pgt;0.05)對保護動機不存在顯著影響,因此假設H1不成立;反應效能(T=2.100,Plt;0.05)對保護動機的正向影響顯著,假設H5成立;感知脆弱性(T=3.086,Plt;0.05)對保護動機的正向影響顯著,假設H2成立;保護動機(T=8.394,Plt;0.001)作為中介變量,對高級滑雪者安全行為意向產(chǎn)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假設H7成立。整體結果表明:除了感知嚴重性未對保護動機產(chǎn)生顯著影響以外,其他因素均對保護動機具有正向顯著影響,而保護動機作為中介變量在影響高級滑雪者安全行為意向中同樣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3.1.5 中介效應檢驗
本研究通過Bootstrapping方法檢驗保護動機的中介效應(表7)。結果表明:自我效能(T=4.206,Plt;0.001)通過保護動機對安全行為意向的影響表現(xiàn)為強烈的正向間接效應,其統(tǒng)計顯著性極高,表明自我效能在推動高級滑雪者安全行為意向中發(fā)揮了核心作用?;貓笠蜃樱═=4.134,Plt;0.001)通過保護動機對安全行為意向的影響也展現(xiàn)出顯著的正向間接效應,統(tǒng)計顯著性極高,由此確認了回報因子在推動高級滑雪者安全行為意向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反應成本(T=1.970,P=0.049)通過保護動機對安全行為意向的影響產(chǎn)生了一定的正向間接效應,也具有統(tǒng)計顯著性,表明反應成本在推動高級滑雪者安全行為意向中具有一定作用。感知嚴重性(T=0.201,P=0.840)通過保護動機對安全行為意向的影響不顯著,表明感知嚴重性在此模型中未能顯現(xiàn)出預期的中介作用。反應效能(T=1.928,P=0.054)通過保護動機對安全行為意向的影響同樣未能通過統(tǒng)計顯著性檢驗,雖然接近顯著水平,但未能嚴格滿足顯著性標準。感知脆弱性(T=2.634,P=0.008)通過保護動機對安全行為意向的影響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向間接效應,并具有統(tǒng)計顯著性,表明保護動機作為中介因素并未正向發(fā)揮作用,與常理的認知相悖。這些結果為理解高級滑雪者安全行為意向的形成機制提供了重要的實證支持,并為制定相關的干預措施和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最后,基于PLS-SEM的整體路徑關系呈現(xiàn),見圖2。
3.2 討論
3.2.1 高級滑雪者的自我效能對其安全行為意向的影響機制
現(xiàn)有研究多數(shù)聚焦于休閑滑雪者與專業(yè)滑雪運動員的傷情對比[35],以及滑雪者的消費行為和旅游意向[36]。具有較高自我效能感的高級滑雪者能夠根據(jù)環(huán)境變化靈活調整動作和策略,精準評估滑雪環(huán)境并作出果斷決策。尤其在面對復雜滑雪條件時,他們能夠優(yōu)化運動軌跡、調整姿態(tài)和速度,同時保持安全邊界。這種能力源自其豐富的經(jīng)驗和精湛的技能,也體現(xiàn)在高效的能量管理上,通過有效轉換勢能和動能以減少身體能量損耗和潛在運動風險。這一過程不僅展示出高級滑雪者的自我效能感,也激發(fā)了其保護動機,進而影響到安全行為決策。
3.2.2 回報因子對高級滑雪者安全行為意向的影響機制
回報因子在滑雪運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涉及滑雪者從技術精進中獲得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還能顯著提升其自我效能,增強他們面對挑戰(zhàn)和風險的信心[14]。高級滑雪者在追求技術突破時,可能傾向于采取更為冒險的行為,這有助于他們擴展技術邊界;然而,這種對技術提升的渴望與安全行為之間存在著微妙的矛盾。例如,雙板滑雪者在練習Carving技術時,可能會忽視安全措施,將雪杖背在肩膀上或采取反弓姿勢[37];而單板滑雪者在追求全地域滑行時,可能過度專注于park技巧[38],這些行為雖然體現(xiàn)了他們對技術提升的執(zhí)著追求,但也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受傷風險。當然,這種對于技術突破的強烈渴望,也有助于激發(fā)高級滑雪者的保護動機,使他們?yōu)榱吮U献陨戆踩又鲃拥夭扇”匾陌踩胧瑥亩鰪娖浒踩袨橐庀颉?/p>
3.2.3 高級滑雪者的反應成本對其安全行為意向的影響機制
在PMT框架下,個體在決定是否采取特定保護行為時,往往會基于成本與收益的權衡。根據(jù)二次風險理論,如果個體認為采取某項行為的成本超出了其潛在收益,那么他們對這種行為的意向可能會相應降低,即所謂的成本—效益權衡原則[39]。高級滑雪者對自然粉雪的向往和對原生態(tài)滑行體驗的追求是眾所周知的[40],他們愿意在雪季末期,不遠千里出國挑戰(zhàn)野雪、粉雪,以期獲得更加豐富和刺激的滑雪體驗,這種行為往往意味著他們愿意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而承擔相應的成本。在這一背景下,高級滑雪者可能會認為,遵守安全措施的成本(如遵循指定滑雪道或穿戴必要的防護裝備)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成本是較低的。他們認識到,這些安全措施雖然可能會帶來一定程度的不便或限制,但與潛在的安全風險相比,這些成本和代價是微不足道的。因此,盡管反應成本的存在可能會對某些滑雪者的安全行為意向產(chǎn)生影響,但對于高級滑雪者而言,這種影響并不顯著。
3.2.4 高級滑雪者的感知嚴重性對其安全行為意向的影響機制
盡管高級滑雪者具備豐富的經(jīng)驗和卓越的技能,并能清楚認識到潛在的事故風險及其嚴重性[41],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感知嚴重性未能顯著通過保護動機影響其安全行為意向。高級滑雪者的高度自信和技術能力使他們在面對潛在危險時更多依賴于自我調整和技術應對,而非依賴增強的保護動機。例如,滑行在Mogul雪道(未經(jīng)機壓的雪道)時,高級滑雪者展現(xiàn)出對環(huán)境的敏銳預判和穩(wěn)健控制[42],這種技術自信降低了感知嚴重性對安全行為的直接影響。即使意識到潛在風險,高級滑雪者也往往更注重于挑戰(zhàn)自我和技術突破,而非采取額外的安全措施。因此,感知嚴重性未能有效推動其保護動機,也未顯著影響其安全行為。
3.2.5 高級滑雪者的反應效能對其安全行為意向的影響機制
盡管現(xiàn)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分析游客滿意度及其行為意向[43-45],但本研究強調,應根據(jù)滑雪技能等級對滑雪者進行細分,以求更精準地理解其特殊需求和行為模式。高級滑雪者在滑行過程中展現(xiàn)出的高度警覺性,不僅體現(xiàn)在對雪道條件的敏銳洞察,也包括對個人裝備細節(jié)的關注,如雪具螺絲松動等潛在問題。他們堅信,通過及時識別和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有效避免風險,這種信念正是反應效能的體現(xiàn)。而反應效能感的提升,不僅增強了他們對實施安全措施的主動性,也激發(fā)了他們的保護動機,從而提高安全行為意向。
3.2.6 高級滑雪者的感知脆弱性對其安全行為意向的影響機制
由于對滑雪運動固有風險的深刻理解,高級滑雪者在享受挑戰(zhàn)的同時,也會保持較高的安全警覺性[46-47]。并且隨著滑雪技能的提升,高級滑雪者對受傷風險的認識逐漸加深[48-49],會促使其更加頻繁地參與滑雪,長期暴露于滑雪環(huán)境中,也使他們增加了對風險的敏感性。這種感知脆弱性激發(fā)了高級滑雪者的保護動機,推動他們對裝備的選擇更加嚴格,如對雪鏡、頭盔和護甲的安全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但是,“保護動機對安全行為意向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向效應”這一反常情況值得關注,雖然前文證明了感知脆弱性對保護動機具有正向顯著影響(假設H2成立),但高級滑雪者仍然可能對人身安全受到傷害的概率存在輕視或誤判,導致在保護動機與安全行為意向之間并未產(chǎn)生正向傳遞效應。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 除高級滑雪者的感知嚴重性因素未對保護動機產(chǎn)生顯著影響以外,自我效能、回報因子、反應成本、反應效能、感知脆弱性等因素均對保護動機具有正向顯著影響,證明保護動機作為中介變量在影響高級滑雪者安全行為意向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2. 高級滑雪者的自我效能、回報因子、反應成本因素通過保護動機這一中介變量,正向顯著影響其安全行為意向;感知嚴重性、反應效能因素通過保護動機這一中介變量,對其安全行為意向的正向影響不顯著;感知脆弱性因素通過保護動機這一中介變量,對其安全行為意向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向影響。
3. 將PMT應用于滑雪領域研究具有可行性,兼用PLS-SEM進行分析會使研究結果更加可靠與適用,有助于滑雪相關政策的制定。
4.2 建議
1. 滑雪場應根據(jù)大眾滑雪等級標準建立滑雪者水平評定系統(tǒng),并在滑雪者的服裝或滑雪設備上標識相應的水平等級,以便雪道管理員和巡邏隊員及時進行管理和監(jiān)督,降低事故發(fā)生的風險。
2. 滑雪場可以通過設計分隔雪道、設置指示標志、加強巡邏監(jiān)管等措施,有效分隔單板滑雪者和雙板滑雪者的滑行軌跡,減少沖突和意外的發(fā)生。
3. 數(shù)據(jù)收集時間為冬季滑雪高峰期,地點基于單一場地,由于不同時間段的滑雪者行為可能存在差異,地點限制也可能導致樣本偏倚,因此限制了模型的普適性。未來可以考慮在不同季節(jié)或氣候條件下、在不同的滑雪場進行跨文化或跨區(qū)域樣本數(shù)據(jù)收集,以進一步驗證研究結論的穩(wěn)定性和普適性,測試模型是否具備更廣泛的外部效度。
參考文獻:
[1] 伍斌. 2022-2023中國滑雪產(chǎn)業(yè)白皮書[EB/OL].(2023-08-04)[2024-08-10].https://zhuanlan.zhihu.com/p/648109792.
[2] 劉偉騰.陜西省高山滑雪場運動安全保障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23.
[3] Russell K, Arthur S, Goulet C, et al. Understanding youths’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regarding listening to music, video recording and terrain park use while skiing and snowboarding[J].BMC pediatrics,2020,20(1):1-18.
[4] 張淼,于淑坤,張立巖,等.大眾滑雪運動傷害影響因素ISM模型的構建:基于Haddon矩陣[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0,39(5):83-91.
[5] 吳曉華,朱志強,吳瑛.大眾滑雪損傷特征與評價:“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安全助力[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2,37(1):17-24.
[6] 陶宇平.高危險性體育項目開展的制約因素及化解對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39(8):39-42.
[7]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體育總局冬運中心關于征集“全國大眾滑雪技術等級考評試點單位”的通知[EB/OL].(2020-04-02)[2024-08-10].https://www.sport.gov.cn/n315/n20001395/c20009418/content.html.
[8]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雙板滑雪大眾技術等級標準[EB/OL].(2020-04-02)[2024-08-10].https://www.sport.gov.cn/n315/n20001395/c20009418/part/20009692.pdf.
[9]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單板滑雪大眾技術等級標準[EB/OL].(2020-04-02)[2024-08-10].https://www.sport.gov.cn/n315/n20001395/c20009418/part/20009690.pdf.
[10] Sturges J W, Rogers R W. Preventive health psychology from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An extension of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J].Health Psychology,1996,15(3):158-166.
[11] Ong M F, Soh K L, Saimon R, et al.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scale in assessing fall protection motiv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to reduce fall risk[J].BMC geriatrics,2023,23(1):703-715.
[12] 李波,劉坤,那苓,等.北京2022年冬奧會延慶賽區(qū)辦賽設施抗風與擋風設計關鍵技術研究[J].建筑結構,2023,53(9):91-96.
[13] 梁旭,路建旗,譚澤陽,等.即峰巒體勢,繪海坨飛燕: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設計[J].建筑學報,2021(Z1):83-91.
[14] Floyd D L, Prentice-Dunn S, Rogers R W. A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on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0,30(2):407-429.
[15] Kothe E J, Ling M, North M, et al.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and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ur: A systematic mapping review[J].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9,71(4):411-432.
[16] 張思陽,羅宇,謝先雄,等.基于TPB-PMT理論的農(nóng)戶休耕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23,37(5):61-68.
[17] 孟亞博.大學生信息安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23.
[18] 王曉雯,牛瑾,周歡.青少年吸煙行為的保護動機模型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9,36(9):1 704-1 707.
[19] 林丹華,方曉義,李曉銘.健康行為改變理論述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4):122-127.
[20] 王璐瑤,李琪,喬志林,等.保護動機對社交網(wǎng)絡用戶隱私關注和隱私安全保護行為的影響研究[J].情報雜志,2019,38(10):104-110.
[21] 王維靖,林宗賢,黃力遠.溫泉游客重游意愿理論模型的評估研究:保護動機理論的視角[J].旅游學刊,2021,36(6):133-142.
[22] 徐錦.上海市居民室內滑雪運動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23.
[23] 趙鈺瑄.基于冬奧遺產(chǎn)的滑雪運動參與者行為意向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2023.
[24] 姜博,張淼,黃聰,等.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青少年雪上運動損傷影響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21(5):668-674.
[25] 張曉娟,李貞貞.智能手機用戶信息安全行為意向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8(1):74-80.
[26] 袁野,蕭文龍,于媛,等.結構方程模型的應用準則:CB-SEM和PLS-SEM研究范式的比較與啟示[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23,13(3):6-22.
[27] 秦超.CB-SEM與PLS-SEM:結構方程模型在教育實證研究中的應用辨析[J].湖北社會科學,2023(5):146-154.
[28] 溫忠麟,侯杰泰,Herbert W. Marsh.結構方程模型中調節(jié)效應的標準化估計[J].心理學報,2008(6):729-736.
[29] 王新蕓,袁克海,唐加山,等.小樣本下嶺PLS-SEM與嶺CB-SEM的比較[J].統(tǒng)計與決策,2024,40(10):46-51.
[30] 王恒利,張瑞林,李凌,等.女性參與冰雪體育旅游的影響因素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3):44-52.
[31] 李樹旺,馬江濤,李京律,等.北京地區(qū)居民冰雪運動參與的影響因素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30(6):495-501.
[32] 馬江濤,李樹旺,李京律,等.大眾冰雪運動參與休閑限制對變通策略的影響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1,40(1):116-124.
[33] 葛錦林.從員工休息權透視企業(yè)社會責任[J].交通企業(yè)管理,2007(8):60-61.
[34] 朱靜,王合霞,陳雷,等.大眾滑雪運動現(xiàn)狀調查研究:以張家口崇禮滑雪場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6,3(11):21-24.
[35] 楊渝平,孔思敏,鄧佳良,等.休閑滑雪者和滑雪運動員急性運動損傷的比較[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21,53(5):838-842.
[36] 王國權,王欣,王金偉,等.冬奧會背景下城市居民滑雪旅游行為意向的影響機制:基于北京市的實證研究[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22,36(5):178-185.
[37] 萬超,易凱軍,胡婧,等.身體傾斜與雪板變形:高山滑雪刻滑回轉中的力學[J].力學與實踐,2022,44(2):479-483.
[38] 陳榮欽,曹婧嫻.云頂滑雪公園:銜接大型賽事與長期運營的冬奧場館設計[J].建筑學報,2021(Z1):177-179.
[39] Cummings C L, Rosenthal S, Kong W Y. Secondary risk theory: validation of a novel model of protection motivation[J].Risk Analysis,2021,41(1):204-220.
[40] Gasser B. Equipment Became Better in Backcountry Skiing-Did Severity of Injuries Decrease? An Analysis from the Swiss Alp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0,17(3):901-909.
[41] 黃銳,謝朝武,黃松山,等.基于Apriori算法的中國游客滑雪損傷特征與成因機制分析[J].中國生態(tài)旅游,2023,13(5):853-869.
[42] Kurpiers N, McAlpine P R, Kersting U G. Perspectives for comprehensive biomechanical analyses in Mogul skiing[J].Research in Sports Medicine,2009,17(4):231-244.
[43] 路璐,劉春玲,劉琳.滑雪游客感知價值、滿意度與行為意向的關系:以崇禮密苑云頂滑雪場為例[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8,32(5):202-208.
[44] 張一昕.冰雪體育旅游者感知價值、價值共創(chuàng)行為與滿意度的關系研究[D].宜昌:三峽大學,2024.
[45] 陳薇.基于SEM模型對滑雪場游客滿意度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河北崇禮區(qū)滑雪場為例[J].安徽體育科技,2024,45(6):20-26,32.
[46] 亓順紅,王敏,李娟,等.滑雪旅游消費者行為意向影響因素及其影響機理研究:基于消費者滑雪水平的多群組比較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23,59(8):90-97.
[47] 鄧心怡.滑雪旅游者風險感知及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23.
[48] Reynier V M, Soulé B J, Pabion-Mouriès J M. Skiing and snowboarding injuries in snow parks: a study based on self-reported practitioners’ statements[J].Wilderness amp; Environmental Medicine,2020,31(2):181-187.
[49] 于偉雪.大眾滑雪運動風險認知對滑雪運動持續(xù)參與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