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文以中等職業(yè)教育計算機專業(yè)課“Photoshop圖像處理”的教學為例,闡釋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教學“Photoshop圖像處理”中的《路徑與形狀》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借助路徑編輯繪制矢量圖形,筆者通過“三步走”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第一步,筆者展示一個用Photoshop軟件制作的冰淇淋,其逼真的造型、柔和的色調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眼球。第二步,筆者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明確探究路徑:大家想不想制作這樣的冰淇淋呢?制作這樣的冰淇淋要用到哪些知識點,涉及哪些步驟呢?第三步,筆者引導學生在操作界面嘗試用鋼筆工具畫出一個個外形各異的冰淇淋。制作過程中,不會借助工具畫冰淇淋的學生主動向筆者請教操作路徑;而能夠借助工具畫冰淇淋的學生不時向筆者請教如何畫得更好。通過這三個步驟,筆者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明確梯度任務。有梯度的任務可以引導不同層級的學生達成學習目標,提升思維能力。對基礎等級的學生,筆者設置的學習任務是:了解PS的工作原理及操作界面等基本概念,掌握PS手繪技巧、摳圖技巧以及色彩調配、人像處理、特效處理、背景制作方法等。對提升等級的學生,筆者設置的學習任務是:熟練掌握軟件各板塊的使用技巧,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點,設計制作一幅平面設計作品。同時,筆者注重對同一個知識點搭建不同梯度的任務。如,對摳圖技巧,筆者搭建了三個層級的任務:基礎任務指向選區(qū)工具辨識,學生自主探究如何正確選用套索、魔棒、鋼筆、調整邊緣等工具完成任務;中層任務指向圖像分析,學生借助實例,選用套索、磁性套索、魔棒、鋼筆、通道、蒙版等工具創(chuàng)建選區(qū);高層任務指向反饋分析,學生協作討論,分析選框、套索、魔棒、鋼筆和通道的不同作用和特點。三個梯度任務為后續(xù)的實操提供了理論支撐。
設置學習形式。教學“通道和濾鏡”時,筆者設置了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兩種學習形式。在學生獨立完成建通道、加雜色、調節(jié)高斯模糊、調整色階等基礎學習內容后,筆者先讓學生總結制作過程,如“先建通道、加雜色,調節(jié)高斯模糊,然后調整色階,再回到圖層載入選區(qū),填充白色”,然后開啟合作探究學習。筆者提出三個合作探究任務:一是合作構思,根據已經完成的“霧”作品,思考“雪”和“水滴”的制作方法,尋找制作方法的異同點;二是合作實操,仿照“霧”作品的制作流程,制作“雪”和“水滴”作品;三是合作交流,交流如何優(yōu)化作品。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互教互學,制作出優(yōu)秀的“雪”和“水滴”作品。在探究“水滴”作品制作時,有的學生說“把模糊調大一些,再加個動感模糊,水滴的效果就能呈現出來”;有的學生說“在調節(jié)高斯模糊的基礎上,設置斜面和浮雕效果,水滴的效果可能更好”。
實施任務評價。在教學“摳人物頭發(fā)”時,筆者要求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方法摳取,并思考“如何根據圖像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摳圖方式”。在學生通過獨立實操、交流探討等完成上述任務后,筆者實施三種評價方式,即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如,學生先從工具運用(如選框工具、羽化工具、蒙版工具)等方面評價自己“摳人物頭發(fā)”作品水平;接著,小組學生互相評價對方的摳圖作品各部分的融合程度;最后,教師從學生課堂學習的過程和作品的創(chuàng)意等方面進行評價。多元評價方式既有助于學生發(fā)揚長處,如關注摳圖細節(jié)和操作技巧,又有助于學生改善短板,如豐富摳圖方式等。教師可根據評價結果給予學生個性化輔導。
(作者單位:襄陽市??悼h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文字編輯" 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