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前教育對幼兒的學習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幼兒教師應重點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習慣,以促進其獨立能力和自主意識的發(fā)展。探討了學前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提出了具體的培養(yǎng)策略,包括構建和諧人際環(huán)境、細化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運用多元活動方式、發(fā)揮家園共育合力以及及時做好評價激勵等。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培養(yǎng)策略
作者簡介:孫小英(1976—),女,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第四幼兒園。
一、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學前教育階段正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這主要是因為幼兒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較為敏感,在主觀上樂于接受外來信息,表現出良好的接受能力。在不同信息的影響下,他們的思想與行為都容易發(fā)生變化。幼兒教師的教育方法以及塑造的教育形象都將在他們內心深處留下深刻的烙?。?]。通過對幼兒成長過程的觀察和總結,可以發(fā)現,幼兒很少表現出惡劣的思想道德行為。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如同一張“白紙”,各項素質都表現出極強的可塑性。教師通過正確的方式對幼兒進行生活習慣的引導,可以幫助他們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質,這對幼兒適應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未來的健康快樂成長都具有深遠影響。
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策略
(一)構建和諧人際環(huán)境
環(huán)境因素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學前教育中打造生活化的環(huán)境將會直接影響到幼兒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诖?,為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可以生活為背景構建人際環(huán)境,準確把握幼兒園園長、教師、幼兒之間的關系,在理清人物關系的基礎上實施各項教育活動,以提升幼兒的依從性,保證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首先,由于幼兒年齡較小,他們的學習過程主要是以模仿為主。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引導幼兒主動觀察教師和家長的行為,鼓勵他們嘗試模仿教師和家長的言行舉止,積極營造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使幼兒在耳濡目染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文明禮貌用語的良好習慣。通過不斷規(guī)范言行舉止,幼兒可以呈現出良好的外在精神風貌。其次,教師在學前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努力構建和諧的師幼關系,在日?;顒又卸嗯c幼兒展開溝通交流,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這樣,幼兒也會接受教師積極正向的引導,并將教師帶給自己的美好情感傳遞給其他小伙伴,這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關愛他人的良好情感。最后,在幼兒園內部,幼兒之間的交際互動也非常重要。教師應為幼兒構建開放的交際環(huán)境,使幼兒主動分享自己的內心想法和感受,通過積極互動改變幼兒的不良習慣,提高幼兒正確分辨是非的能力,幫助幼兒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緒。總之,教師應注重對幼兒教育環(huán)境的構建,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以實現對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二)細化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
1.自主入園
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活動入手,如要求幼兒每天入園時自己刷門禁卡,并在入園后自己插牌簽到。這些生活中的細節(jié)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主意識。通過設計不同的活動形式,教師可以有效提升幼兒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2]。例如,結合插牌式簽到,教師可以讓小班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的簽到牌進行簽到;中班幼兒可以選擇印有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簽到牌進行簽到;大班幼兒可以選擇自己的自畫像作為簽到牌進行簽到。入園是每一天都有的生活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來培養(yǎng)幼兒的操作能力和自主意識,從而幫助部分幼兒改掉遲到的習慣。
2.自主進餐
自主進餐是幼兒生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幼兒常常因貪玩而忘記吃飯,或者遇到自己不喜歡的菜時偷偷倒掉。教師可以在與幼兒討論進餐公約的基礎上,豐富幼兒的營養(yǎng)知識,激發(fā)幼兒的進餐興趣。例如,在餐前通過設置每日輪換的活動,要求幼兒輪流扮演“小小營養(yǎng)師”,介紹當日菜品。結合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有效糾正幼兒在進餐中的不良習慣,幫助他們養(yǎng)成文明就餐的良好習慣。
3.午睡管理
幼兒在午睡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情況,有些幼兒剛進入幼兒園時,會出現各種不適現象,包括身體和心理方面。提高幼兒的適應能力是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教師應結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午睡情況,制定午睡管理制度。在午睡前,教師要為幼兒開窗通風,有效凈化室內空氣,并根據不同季節(jié)適當調整休息室的溫度。同時,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營造溫馨愉悅的環(huán)境氛圍。在幼兒上床后,教師可將窗簾緩緩拉上,提示幼兒午睡時間到了,幫助幼兒逐漸入睡。
4.集體活動
在每日即將放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一日總結”環(huán)節(jié),幫助幼兒了解當天班級內出現的各種行為,并共同討論這些行為的好壞。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列舉榜樣行為,對表現出色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幼兒相互學習。在榜樣力量的引導下,其他幼兒也能擁有行為的參考,從而樹立正確的認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運用多元活動方式
1.趣味故事導入
為了有效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可以故事為載體對幼兒進行教育,結合生動有趣的故事引發(fā)幼兒的思考,利用幼兒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教育信息,而不是生硬地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這樣可以避免幼兒出現逆反心理。以“集體的事大家做”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幼兒講述“三個和尚挑水吃”的故事,讓幼兒分析故事中三個和尚的行為,并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一個人和兩個人時都有水喝,而三個人時反而沒有水喝了。此問題可以有效激發(fā)幼兒思考,提升他們的探究能力,幫助他們逐漸認識到在集體生活中大家共同承擔責任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話題延伸到班級生活中,讓幼兒討論班級中哪些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做,以及如何做好班級事務,引導幼兒形成團隊觀念和集體意識。除此以外,教師在日常教育中可以引入童謠來規(guī)范幼兒的生活習慣,利用朗朗上口的童謠,讓幼兒理解童謠隱含的意義,從而有效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習慣。教師還可以結合一些繪本學習資源,幫助幼兒了解經典故事,挖掘故事中傳遞出的哲理,并將故事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這可以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具有積極影響。
2.靈活運用游戲方法
在學前教育中,幼兒是接受教育的主體,而教師則是設計教育活動的主導者。理清二者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教師要發(fā)揮組織和引導的作用,科學選用教學方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構建相得益彰的學習氛圍,使幼兒積極合作探究[3]。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參與“傳話筒”的游戲。教師可將幼兒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在活動前為幼兒闡明游戲規(guī)則,要求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參與游戲。之后,教師為每個小組發(fā)放紙條,第一個小朋友看到紙條內容后,通過口述的方式悄悄告訴第二個同學,第二個同學再依次告訴第三個同學,直至傳到本小組最后一個同學為止,由最后一個同學對聽到的內容進行復述。在講完游戲規(guī)則后,教師應帶領幼兒開展合作游戲。在游戲活動中,由于很多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欠缺,教師應對他們進行鼓勵和引導,切不可在游戲中急躁地對幼兒進行批評和指責。教師應懷有一顆包容之心對待幼兒,通過自身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形成寬以待人的品質。趣味游戲活動的開展,拉近了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教師的循循善誘,提升了幼兒的課堂積極性,也能幫助幼兒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四)發(fā)揮家園共育合力
1.搭建家園共育平臺
積極推動家園共育模式的構建,對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影響。幼兒園需要搭建積極共享的平臺,加強對幼兒教育活動的重視,有針對性地解決幼兒成長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第一,由于許多幼兒的父母能夠參與幼兒園活動的時間相對有限,很多時候接送孩子的任務都由老人完成,教師需要主動與幼兒的父母溝通交流,從不同的角度了解幼兒的成長情況。教師可以積極拓展家園共育網絡平臺,通過網絡形式實現家校教育信息的對接,借助不同的信息軟件將幼兒的具體情況傳遞給家長,家長也可以通過平臺將幼兒的日常表現反饋給教師。幼兒園應積極推動家園互動,形成教育合力,糾正幼兒不良的生活習慣[4]。
第二,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搭建家園共育管理體系,做好日常教育資源的開發(fā)、教育計劃的制訂、教育細節(jié)的優(yōu)化和教育活動的反思等。教師應盡量使幼兒父母雙方都能參與到家園共育管理中,或者幼兒父母交替參與教育管理,使不同主體的教育意見能夠影響幼兒的價值觀,為家校共育平臺注入更多新鮮血液,提升家校共育的活力。
2.多姿多彩的親子活動
為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可以在幼兒園內部整合資源,設計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讓家長有機會了解孩子的園內生活,并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進行教育引導。例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幼兒播放照顧老人的視頻,并在幼兒觀看視頻的同時進行語言解釋,幫助幼兒理解我們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照料,而我們也應該在長大后照顧父母。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可學會一些基本的家務勞動技能。家長也能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指導,給予他們幫助,并傳授相應的技巧。這不僅能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還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
(五)及時做好評價激勵
幼兒非常在意教師對自己的評價。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幼兒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應堅持賞識性原則,因為賞識性評價往往可以有效激發(fā)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認識到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能力的提升都是長期積累的成果,離不開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和幫助[5]。教師應做好長期教學規(guī)劃,始終關注幼兒的心理發(fā)展,多利用正面評價來提升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每日清晨的活動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幼兒的精神狀態(tài)。例如,在入園時,教師可以觀察每一個幼兒,有些幼兒可能因為起床匆忙而沒有來得及洗臉、刷牙,而有些幼兒臉部比較干凈,衣服也非常整潔。教師可以點名表揚那些衛(wèi)生習慣良好的幼兒。這種方式不僅鼓勵了這部分幼兒繼續(xù)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而且在不批評其他幼兒的情況下,讓他們明白正確的做法,并將受到表揚的幼兒視為榜樣,從而逐漸樹立起保持個人衛(wèi)生的意識。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應客觀公正。每天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對幼兒進行評價,以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為目標,對幼兒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有效提升幼兒教育的整體效果。
三、總結
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啟蒙教育階段,幼兒教師應樹立持之以恒的教學態(tài)度。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為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幼兒教師應做好日常教育引導,注重生活化教學細節(jié)的調整。本著對工作負責、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的基本態(tài)度,幼兒教師應不斷完善教育方案,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推動因材施教的落實,使每一個幼兒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王慧.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18):47.
張敏.運用游戲培養(yǎng)小班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J].幸福家庭,2020(9):57.
任秋紅.加強生活常規(guī)管理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J].知識文庫,2020(1):104.
富生翠.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J].甘肅教育,2019(22):56.
閆榮,王麗娟.借助圖畫書閱讀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有效策略[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