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為高效地進行“勞逸結(jié)合”
顯然,如果讓我們比喻高考前的準備,那一定是成長跑而非短跑。因此最后的結(jié)果不會是一時的“意氣用事”“發(fā)憤圖強”的努力所鑄就。如果在一開始就有所考慮,那要考量的便是如何將這一年的努力微分之和最大化。如同機器一般最大限度地從頭努力到尾固然是理想的結(jié)果,但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在精神上卻是難以承受的。對機器而言,運行尚且需要燃料,人則更不必說。事實上,尋找精神上的“燃料”,來讓我們能夠做到長久地努力下去,是一個重要的手段,因此才有了勞逸結(jié)合一說。尋找“最為高效”的逸與“最為高效”的勞就是我們本質(zhì)的目標。因此我認為,“熬夜學習”是十分舍本逐末的行為,人的睡眠休息是清醒時效率的基本保證,與其假裝努力,不如養(yǎng)精蓄銳后在白天盡力一搏。在“逸”上,功利地說,適當玩電子游戲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在心理精神上一種有效率的休息。但是,前提是有自控能力與對高考的信念,因為“逸”的目的絕不在其本身,而是為了鋪平“勞”的道路。所以,在高效的“逸”與高效的“勞”下,不僅效率將有效保證維持,我們也會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有良好的心態(tài)并在考場上切實發(fā)揮出自己的水平,也是能盡量避免功虧一簣的關(guān)鍵要素。
對我而言,我盡量保證十點前就睡覺(好在家離學校較近),五六點就睡飽了起床。可以說我?guī)缀鯖]有“在家學習過”,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在學校這樣更加適合學習的環(huán)境氛圍中。此外,可能起床對所有人都是非?!翱膳隆钡囊患拢瑒傂褋砘杌璩脸習r,床是有絕大吸引力的,更別提被鬧鐘中途叫醒。我也有一個微妙的方法來“反沖”這樣的吸引力:鬧鐘一響,我便打開手機去游戲里完成那些“每日必做”的事情,顯然游戲帶來的“動力”是足以和床抗衡的,在簡短的操作后,困意自然也就十不存-了,某種意義上效果真是顯著。
老師,最可信賴的戰(zhàn)友
一個對所有知識點都滴水不漏掌握的人自然遇到什么題都能輕易解決。細節(jié)上來說,高三的根本目的是讓自己知識網(wǎng)絡的防御無懈可擊,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能找出應對的方法。所以我們應該看到“刷題”背后本質(zhì)的目的,除了提升熟練度之外,最重要的是對自己可能遇到的知識點做“篩查”。如果一個人做錯過的題第二次做仍然會錯,那他“刷”的這一遍題就成了一種無用之舉,一種虛假的努力。這豈不是一種對自己努力的不尊重?所以刷題的重點不是那些已經(jīng)會做的題,而是找出那些存在漏洞問題的地方。那么,找到這些問題是第一步,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才是真正重要的地方。閉門造車定然不可取,問同學效率上也會有所折扣,而老師,其實為我們在這方面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在遇到問題時,完全拋下自己的面子跟老師“死磕到底”其實是最為有效的,學生和老師的關(guān)系,也是最能夠寄托信賴的關(guān)系之一。在高中,“老師”已經(jīng)不再像以前一樣是一種監(jiān)管機制,而是一種能夠答疑解惑的身份,是最能在學習上幫到學生的人。做到和老師同心協(xié)力,便十分重要。
高三時我可以說是完全不顧“臉面”,一旦遇到難以解決的難題或者知識點的疑惑,找老師提問解決就成了第一優(yōu)先級。這樣的情況下,不僅問題能高效解決,隨著和老師互動的程度提升,我們和老師的關(guān)系也越來越融洽,最終形成一個正反饋循環(huán),這一點是極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