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農村志愿服務日益受到關注。兒童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提升其志愿服務能力至關重要。本文以京郊N村兒童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和訪談發(fā)現(xiàn)其在志愿服務中存在認知不足、團隊協(xié)作薄弱及溝通技巧欠缺等問題?;谏鐣W習理論和優(yōu)勢視角理論,筆者設計了五次小組活動進行干預。結果顯示,小組工作介入有效提升了兒童的志愿服務能力,游戲形式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頻繁交流促進了模仿學習。本文總結了干預成效,并提出提升農村兒童志愿服務能力的建議。
關鍵詞:小組工作;志愿服務能力;兒童志愿者;社會工作
隨著志愿服務在中國的普及,其在促進社會和諧、增強公民意識方面作用顯著?!吨驹阜账{皮書:中國志愿服務發(fā)展報告 (2021—2022)》指出,[1]截至2021年底,我國志愿者總數(shù)已超過2億。本文聚焦N村兒童志愿服務能力提升,基于社會學習理論和優(yōu)勢視角理論,設計小組工作活動,旨在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促進其志愿服務能力全面發(fā)展。
Melinda Lewis指出,參與志愿服務可以提升兒童的學習能力、自信心和公民意識,增強兒童的社會公正感;何婷指出,當前兒童志愿者存在角色定位不清、團隊協(xié)作不強、溝通能力弱等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志愿服務的質量,也削弱了兒童志愿者的服務熱情。[2]因此,提高兒童志愿服務能力對增強其組織凝聚力、促進其長期投身社會建設至關重要。
一、文獻回顧及分析框架
(一)兒童參與志愿服務的意義
國內學者普遍認為,兒童參與志愿服務有助于提升自我、發(fā)展自我,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增強實踐技能和公民意識。例如,譚建光認為,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3]姜朝暉則強調志愿服務對兒童價值觀念的塑造作用,[4]肖卓君指出參與志愿服務有助于培育兒童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提升其實踐技能,構建正確的價值觀,樹立人生理想;[5]謝啟文發(fā)現(xiàn),兒童長期參與社區(qū)志愿服務,有利于推動社區(qū)建設,打造和諧友好的社區(qū)氛圍。
(二)兒童志愿服務能力的提升
當前研究指出,兒童志愿者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存在角色定位不清、團隊協(xié)作意識不強、溝通能力弱等問題,影響了志愿服務質量。學者們探索了多種提升兒童志愿服務能力的方法,例如,王瑞雪強調了提升兒童志愿服務能力的重要性;[6]汪鳴敏認為,兒童志愿者的身心發(fā)育尚未成熟,思維正處于從表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表現(xiàn)出階段性、發(fā)展性和變動性的特點,導致其在志愿服務中缺乏穩(wěn)定、規(guī)范的助人行為。[7]
(三)社會工作介入
近年來,國內學者開始嘗試運用社會工作方法提升兒童的志愿服務能力。例如,陶青通過成長小組的實務方法幫助兒童樹立志愿服務意識;徐倩倩則探討了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之間的關系;陳繼萍指出,黨和政府現(xiàn)如今鼓勵 “社工+志愿者”服務模式,采取多種措施鼓勵社會工作者與志愿者合作,不同層面的社工與志愿者合作機制正逐漸建立起來。[8]
隨著志愿服務的發(fā)展,提升兒童志愿服務能力日趨重要,尤其是農村兒童,面臨著更多挑戰(zhàn),研究這些問題有助于提供精準提升方案。社會工作在提升志愿服務能力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通過小組工作等方法可探索適合農村兒童的有效路徑和模式,為農村社會工作提供理論和實踐反思。[9]
二、農村兒童的基本情況及兒童志愿服務需求分析
(一)N村兒童的基本情況
N村有90名兒童,其中,女生約60名,男生較少。年齡分布情況為:1-6歲約20名,6-12歲約50名,12-14歲約20名。兒童統(tǒng)一乘車上學,超過60名兒童參與過3次以上志愿服務,但完成度不高,態(tài)度自由懶散。多數(shù)兒童父母外出打工,由祖父母照顧。兒童間關系熟絡,常一起活動。周末時,部分兒童參加課外班,多數(shù)則居家玩手機。
(二)N村兒童志愿服務能力存在的問題
為了更加系統(tǒng)地了解N村兒童志愿服務能力的需求和問題,筆者下發(fā)了調查問卷并根據(jù)N村兒童的具體情況,將志愿服務能力分為志愿服務知識、團隊協(xié)助能力、溝通能力及開放式問題四個方面的數(shù)據(jù)。通過聯(lián)系社區(qū)居委會將電子問卷下發(fā)到兒童家長手中,并通過這一方式與社區(qū)居民建立了良好關系。
1.志愿服務知識系統(tǒng)性與深度不足
調查發(fā)現(xiàn),N村兒童對志愿服務認知較淺,缺乏深層次理解。筆者共下發(fā)問卷20份,均有效。超過60%的兒童對志愿服務的基本概念和相關知識不明確。訪談顯示,N村兒童僅能模糊描述志愿服務,缺乏系統(tǒng)性培訓和學習,導致服務時力不從心,影響質量和效果。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深度不足限制了兒童的全面認識和主動性。
2.團隊協(xié)作能力薄弱:角色認知不清與配合不暢
為了解N村兒童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筆者通過問卷和訪談發(fā)現(xiàn),約70%的兒童認為自己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較差。由于缺乏有效的團隊建設和角色分配,兒童無法形成良好配合,工作效率低下且成果不佳。部分兒童缺乏傾聽和尊重他人的習慣,導致溝通不暢,任務執(zhí)行效率低。這些問題既影響了志愿服務效果,又削弱了團隊協(xié)作能力。
3.溝通技巧欠缺:缺乏主動性與表達不清
問卷顯示,超過60%的N村兒童在志愿服務中溝通表達不清晰或缺乏主動性,影響了服務效率和質量。在敬老孝老活動中,社工策劃了 “DIY畫扇”項目,讓孩子們?yōu)槔先酥谱鞫Y物。部分兒童與老人交流時拘謹,依賴社工,反映出主動社交和表達能力不足。由此可得出結論:N村兒童志愿者缺乏主動性和社交技巧。為解決這一問題,應設計更多互動性強的情景模擬活動,幫助他們克服羞怯,提升社交能力與溝通技巧,為未來的志愿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農村兒童志愿服務能力提升的小組工作介入實務
(一)小組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對于兒童來說,傳統(tǒng)的培訓方式可能顯得較為單調乏味,而游戲化學習更能激發(fā)其興趣。小組工作方法能為相似兒童提供共同的學習和成長環(huán)境,通過群體動力促進交流、支持和學習,有助于建立信任和擴展社會關系。小組工作還能夠幫助農村兒童認識自身長處,增強自信。在小組活動的逐步推進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可以緊密跟蹤每個成員的進步,根據(jù)需要靈活調整小組活動內容,以更有效地實現(xiàn)既定目標。[10]綜上所述,運用小組工作方法來提升兒童的志愿服務能力是完全可行的。
(二)小組方案設計
1.小組工作目標
通過趣味互動游戲,引導兒童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壯大志愿者團隊。設計富有趣味性和互動性的游戲形式的小組活動,在輕松的氛圍中提升兒童對志愿服務的認知。鼓勵成員間相互學習,提升認知水平、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溝通技巧,同時,培養(yǎng)其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寓教于樂,提升農村兒童的綜合素質,為志愿者團隊增添活力。探索小組工作方法介入農村兒童志愿服務能力提升的優(yōu)勢,為農村社區(qū)發(fā)展提供 “兒童志愿者”服務力量。[11]
2.小組性質
小組的性質為教育小組,專注于兒童志愿者,旨在幫助團隊成員學習志愿服務知識,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志愿服務理念。
3.小組介入過程
在推動N村 “小小志愿者”活動中,社會工作者先后開展了以 “匯聚星光·志愿同行”為主題的志愿者招募活動、“我是最美小小志愿者”志愿者培訓活動、“促進志愿能力提升”等志愿服務模擬活動。通過這五次活動,為N村搭建兒童志愿服務平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詳見表1)。
(三)小組評估
1.過程評估
在小組活動中,社工與兒童的整體活動氛圍比較積極,兒童主動回答問題、發(fā)表見解,并敢于尋求幫助。在社工的協(xié)助下,共同制定了團隊規(guī)范。社工通過互動和多種形式傳遞知識,尊重兒童的自主權,根據(jù)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靈活調整,以提高每個兒童的歸屬感和參與感。
2.小組工作介入農村兒童志愿服務能力提升的效果
五次小組活動后,N村兒童志愿服務能力提升明顯。通過問卷調查以及參與式觀察的方式,探索小組工作方法對于介入農村兒童志愿服務能力提升的優(yōu)勢以及為農村社區(qū)發(fā)展提供 “兒童志愿者”服務力量,筆者發(fā)現(xiàn)兒童志愿者溝通更簡潔有效,能團結合作應對挑戰(zhàn)。N村村委會為志愿者提供了實踐平臺,兒童間相互影響,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培養(yǎng)了良好品德。村民能夠直觀看到社工帶來的改變,老人對兒童志愿者贊不絕口,家長也給予認可。
3.志愿服務能力前后測數(shù)據(jù)對比
五次小組活動前后均對兒童志愿服務能力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活動后兒童的志愿服務知識、溝通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均有提升。前測數(shù)據(jù)顯示,兒童對這些能力多不認可或認同度低,而后測數(shù)據(jù)明顯上升,認可度提高。小組成員反饋和工作總結也表明,兒童志愿服務能力提升,認知更深刻,溝通更有效,能夠團結合作應對挑戰(zhàn),增強了自信心、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并拓展了社會支持網絡。由此可見,小組工作介入農村兒童志愿服務能力提升是有成果的。
四、結束語
(一)促進兒童自主性:社會學習理論在小組活動中的應用
在小組活動開展過程中,社工不一定總是扮演引導者的身份,更應該把責任和權力交到孩子自己的手上,更多地采用社會學習理論。在最開始的時候做好示范,為孩子提供模仿學習的目標,然后將選擇權交到他們手上。社工只提供任務和主題,剩下的讓孩子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在他們所熟悉的團體中,盡可能地挖掘自身潛能和可能性。
(二)重視農村兒童“小小志愿者”隊伍的培訓與發(fā)展
兒童志愿者作為新興群體,其發(fā)展尚不完善,常被視為服務接受者而非提供者。近年來,他們開始參與各類志愿服務。為提升兒童志愿者服務水平,需要制定相關措施,如培訓農村 “小小志愿者”隊伍。筆者發(fā)現(xiàn),盡管農村兒童常被貼上負面標簽,但在小組活動中,他們熱情積極,幾乎無人缺席。培訓 “小小志愿者”不僅能增強自信、提升責任感,還有助于培養(yǎng)良好品質。對農村社區(qū)而言,培訓兒童志愿者是利用地區(qū)發(fā)展模式促進社區(qū)發(fā)展,利用自身優(yōu)勢資源培養(yǎng)本地人才。社工應關注兒童需求,同時,廣泛應用發(fā)展模式為農村兒童提供服務。
(三)促進家庭、社區(qū)、學校層面共同協(xié)作
農村兒童志愿服務能力要想得到持續(xù)性提升,僅靠社工提供短期服務遠遠不夠,需要家庭、社區(qū)、學校共同給予支持。家庭要重視家庭教育,家庭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重視和培育能夠為兒童打下良好的基礎。社區(qū)應與農村社工站相互配合,社工能夠為兒童提供專業(yè)的社會工作服務,鏈接相關資源,提供參與志愿服務的平臺。社區(qū)可以動員社區(qū)力量對志愿理念、志愿精神、志愿能力進行宣傳和引導,由社區(qū)黨員為兒童樹立良好的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兒童成長。學??梢蚤_設志愿服務課堂,邀請兒童親自講述自己的志愿服務過程,激勵兒童主動參與志愿服務??傊?,家庭、社區(qū)、學校以及社工應共同協(xié)作,開展更加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及時認可并鼓勵 “小小志愿者”的付出。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志愿服務發(fā)展報告(2021-2022)[R].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22.
[2] 何婷.小組工作介入兒童志愿者服務能力提升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2.
[3] 譚建光.志愿服務與社會文明[J].廣東青年研究,2020,34(01): 93.
[4] 姜朝暉.志愿服務:當代中小學生價值養(yǎng)成的重要路徑[J].中國德育,2014(14):22-25.
[5] 肖卓君.農村兒童志愿者服務能力提升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2.
[6] 王瑞雪.提升兒童志愿者服務能力的社會工作實務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7] 汪鳴敏.培養(yǎng)兒童志愿者助人行為的社工實務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1.
[8] 陳繼萍.志愿服務的社會工作協(xié)同路徑研究:以N兒童福利院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9] 譚雪琴.兒童志愿者服務能力提升的小組工作介入研究[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3.
[10] 同[5].
[11] 嚴謀璋,祝韻.社區(qū)兒童志愿者隊伍成長記[J].中國社會工作, 20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