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值問題是一類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多線段和差問題是線段最值問題中的常見出題形式,在中考壓軸題中出現(xiàn)的概率較大.本文總結(jié)兩種多線段和差最值問題的常見模型,希望能給相關人員帶來啟示.
【關鍵詞】多線段和差;高中數(shù)學;解題技巧
在解決多線段和差最值問題時,需要把握有關幾何知識點及原理.如,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對稱的性質(zhì):關于一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全等,對稱軸是兩個對稱圖形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垂直線段最短等.再根據(jù)模型的不同綜合求解.在初中階段,多線段和差最值問題有兩個最重要的模型,一個是求多線段和最值的將軍飲馬模型,另一個是求多線段差最值模型.基于此,本文就結(jié)合這兩個具體的模型談應如何求解初中階段多線段和差的最值問題.
1將軍飲馬模型
將軍飲馬模型最早起源于古羅馬時代.傳說在亞歷山大城有一位精通數(shù)學和物理的學者叫海倫,有一天一位羅馬將軍專程去拜訪他,并想向他請教一個問題:將軍所在的軍營為A點,家在B點,軍營和家之間有一條小河,將軍每天要先到河邊飲馬再回家,問應該怎樣走才能使路程最近?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語言即:如圖1,點P在直線l上,點A、B是直線l同側(cè)的兩個定點,試確定動點P的位置,使得PA+PB最小.
在求解將軍飲馬模型時,要將直線l同側(cè)的兩個點轉(zhuǎn)化到直線l異側(cè),再根據(jù)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性質(zhì)求解即可.所以,作點A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A′(作B的對稱點也一樣),則將同側(cè)的兩點A、B轉(zhuǎn)化到了異側(cè)兩點A′、B.此時,連接點A′、B與直線l交于點P,即為所求.
綜上可知,不管將軍飲馬模型如何變形,只需把握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性質(zhì)求解即可.比如,在下面這道例題中:
例1求x2+9+(16-x)2+81的最小值.
分析本題看似為一道代數(shù)題目,但如果從代數(shù)的角度切入會發(fā)現(xiàn)計算量比較大.因此,可以利用數(shù)形結(jié)合的方法,結(jié)合將軍飲馬模型和勾股定理的相關知識,利用構(gòu)圖法解決此題.做法如下:①如圖2,作一條長為16的線段CD.②過點C在線段CD上方作線段CD的垂線AC,使AC=3;過點D在線段CD下方作線段CD的垂線BD,使得BD=9.③在線段CD上任取一點O,設CO=x.④根據(jù)勾股定理計算可得,AO=x2+9,BO=(16-x)2+81.則原題中要想求出x2+9+(16-x)2+81的最小值,只需求得AO+BO的最小值即可.
解析如圖2,過B作AC的垂線交AC的延長線于點E.
因為AC2+OC2=OA2,BD2+OD2=OB2,
AO=x2+9,
BO=(16-x)2+81,
當A、B、O三點共線時,AO+BO取得最小值,此時,線段AB的長即為原式的最小值.
則在△ABE中,AE=3+9=12,BE=16,
AB2=AE2+BE2=144+256=400,
即AB=20,
所以AO+BO的最小值為20,
故x2+9+(16-x)2+81的最小值為20.
2多線段差的最值模型
線段差最值問題解題的基本原理是同側(cè)共線差最大.常見的出題形式為:①如圖3,點P在直線l上,點A、B是直線l同側(cè)的兩個定點,試確定動點P的位置,使得PA-PB最大;②如圖4,點P在直線l上,點A、B是直線l異側(cè)的兩個定點,試確定動點P的位置,使得PA-PB最大.解決線段差的最值問題的思路和解決線段和的最值問題的思路相似,均可以通過構(gòu)造對稱、全等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求解.
例2如圖5,拋物線y=-49x2+83x+2與y軸交于點A,頂點為B,點P是x軸上的一個動點,求線段PA與PB中較長的線段減去較短的線段的差的最小值與最大值,并求出相應的點P的坐標.
據(jù)拋物線的解析式求得點A的坐標,頂點B的坐標,設P的坐標為(x,0),當PA=PB時線段PA與PB的差最小,即可求得最小值和對應的點P的坐標;當點P、A、B在一條直線上時,線段PA與PB的差最大,根據(jù)PB=PA+AB即可求得最大值和對應的點P的坐標.
解析因為拋物線y=-49x2+83x+2與y軸交于點A,
所以A(0,2),
因為y=-49x2+83x+2=-49(x-3)2+6,
所以頂點B的坐標為(3,6)
設P的坐標為(x,0),
當PA=PB時,線段PA與PB的差最小,PA-PB=0,
因為A(0,2),B(3,6),
所以PA2=x2+22=x2+4,
PB2=(x-3)2+62,
所以x2+4=(x-3)2+62,
解得x=416,
所以P(416,0),
當點P、A、B在一條直線上時,線段PA與PB的差最大.
因為A(0,2),B(3,6),
所以PA=x2+22,
PB=(x-3)2+62,
AB=32+(6-2)2=5,
所以PB=PA+AB,
即(x-3)2+62=5+x2+22,
解得x=-32,
即點P的坐標為(-32,0),
PA=52,PB=152,
此時,PB-PA=5.
所以線段PA與PB中較長的線段減去較短的線段的差的最小值是0,此時點P的坐標為(416,0).線段PA與PB中較長的線段減去較短的線段的差的最大值為5,此時點P的坐標為(-32,0).
3結(jié)語
總的來說,雖然多線段和差的最值問題具備一定的難度,但只要學生加強對模型的認識,掌握解決最值問題的基本知識點和思路,就一定能在考場中精準突破.當然,教師也要在日常的學習和訓練過程中,幫助學生做好對模型的總結(jié),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